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暑假期间,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师生一行50多人踏上了参加美国太空夏令营的游学之旅。作为科学教师的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全程经历此次夏令营活动,在每天不断接触异国他乡新鲜事物的同时,对青少年校内外科学教育如何有效实施也有着许多感受和思考。
在16天的游学过程中,我们接受了来自语言、习俗、文化、操作、集体生活、旅行生活等等的挑战,充分感受了美国发达的太空科技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在汉斯维尔太空营的4天是此行的核心内容,孩子们在此兴奋雀跃,而我也获益良多。
太空营坐落在僻静的汉斯维尔郊区,这里曾是全美的航空航天实验研究中心。整个太空营像座太空游乐城,半圆形的金属太空仓是儿童心仪的住宿营地和活动教室,室外设有矗立的火箭展区、模拟火箭发射场、救生训练池、飞机展区、儿童足球场,室内设有太空人训练专区、儿童攀岩区、航空航天展馆、球幕电影院、航天飞机发射模拟系统、餐厅等等。展品大多数是实物,部分为复制品。整个营地同时可以承担太空营和飞行挑战两项青少年科技活动,能同时容纳数百人,活动时间可按需从1天、3天、5天到7天不等,各项设施均按不同的活动时间表逐一开放。这里既可以家长陪同孩子参加活动,也可以孩子结伴集体参加,形式灵活多样。现在它是全球热爱太空科学的少年儿童向往的乐园,曾接待了全球50万少年儿童。
一、亲历比什么都珍贵
当我们在课堂上大谈合作、责任心、科学的重要性时,孩子们似懂非懂。然而在太空营短短几天的经历,让孩子对航天科技有了亲身体验,并能一辈子牢牢记住,亲历其实远比说教重要。
模拟航天飞机发射活动和太空人训练活动、发射自制火箭,是太空夏令营活动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模拟发射活动中,营地特意为中国人准备了航天飞机中文发射手册。第一次模拟训练,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好奇。孩子们没把模拟活动当真,以为这很简单,就和以前演课本剧一样的,没有想到,这却是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因为需要参与团队配合一致,共同合作。15个队员人人都有发射任务,大家都戴着耳机,通过话筒相互联系。有学生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话说,就在别人说话时故意插嘴、乱说话,其他就着急地制止,结果耳机里全是杂音,没有发布正确的操作指令,发射失败。模拟系统虽然没有表现出失败带来的严重影响,但是这次经历让孩子们意识到在科学工作中每个角色不论工作多少都承担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要负责任地工作。
经过深刻反省,第二次模拟航天飞机发射之前大家首先商量好对策,每个人一句话说完后必须说“OVER”,同时关闭“TALK”键,下一个人才能说话,这样就可以保证没有人插嘴,耳机里就没有杂音了。同时严格按照发射手册上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专心工作,我们的“航天飞机”终于顺利升空,冲出大气层,成功脱落推进器,绕地球飞行5圈后安全着陆于“休斯顿”。
多维训练器、4G加速器、救生训练、太空行走、月球行走、返回地球、飞机模拟驾驶都是太空人必备训练项目,我们也实地体验了一把。真实的训练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太空生活的特殊性和航天人必备的身心素质。这样的体会刻骨铭心,无法忘怀。
美国汉斯维尔市太空营从航天实践和航天科技出发,选择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形式,用真实的科学教育学生,让孩子学活着的科学。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把自己看作真正的航天人,主动又负责任地参加各项活动,不断适应航天任务的要求。他们开始乐意关注航天科技领域的一切进展,在航天工作岗位上学习到什么叫做“敬业”,不断进取、不怕困难、尊重科技、懂得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在孩子们身上有机会得到体现。我国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升空,同样也引起了国人的航天热潮。如果有条件像这样让孩子们能够亲身、实地体验一下航天航空的工作、生活氛围,那么这种热情将无可置疑地转化为科技人才生长的土壤。
二、科学知识、精神和方法的综合教育
太空营的航天展由一个个人物、历史故事、众多实物构成,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美国航天历史世界的时光隧道。孩子们不仅亲眼所见,还和各种设备零距离接触,人类科技创新的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不言自明。航天科技的阶段性实物展示,让孩子受到强烈的震撼,对航天器的各部分结构、性能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在历史中穿梭让营员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还深刻感受人类推动科学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人类总是在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不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技进步的源泉。科学是无数人共同的创造发明,能为科学工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真正的科学并不是冒险的代名词,无畏的牺牲决不是科学,科学在实事求是、耐心的探索中谨慎前行,即使倒退也有可能。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人类载人航天史的一个杰作,它的实施是人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循序渐进的科学精神的完美体现。在对阿波罗7号到阿波罗17号任务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工作的进程。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方法教育的好教材。虽然还存在语言的障碍,有些精神也许孩子们一时也领悟不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看到实物、故事、图片所展示出来的科学进步时,脸上焕发出来的向往和光彩。成功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后,我国也借助载人航天巡回展拉开了航天普及教育的序幕。但这样的展览展示,大多重在理性的介绍,而缺乏感性的理解;大多是文字和图片式的汇集,而缺少实物、影像等的直接感官冲击……我们的科普展示,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形式,能再借鉴美国太空营的经验就更好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做科学的信心
太空夏令营十分注意激发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任务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运用了不少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组织策略:
(1)人人有奖,队队有奖。太空营设立团体和个人两种奖项。参加活动的队伍都将参加一次学习竞赛,像中央台的“幸运52”栏目一样,屏幕上共有25道题,分布在5个领域,每个领域有5个难度级别,最难的为500分,最容易的为100分,答错不扣分。每个队依次派人答题,每个人都有答题机会。有的题必须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有的题由全队讨论后完成,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团队贡献自己所学,一起为团队挣分数。在这里,你将惊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在积极而努力地答题。我们的队伍被分成三个小队参加竞赛,最后根据答题情况,三个小队分别被授予最佳表现奖、最具潜力奖、最佳合作奖,每个队员都得到太空营的培训证书和赠送的太空营标志。个人奖每周一评,由组织者查阅这一周活动的录像资料,同时经教练推荐从本周所有营员中选出一位最佳营员,当选的人将会自豪无比。与国内的相关评比不同的是,夏令营中队队有奖,人人有 奖。在这里奖状的意义不再是少数佼佼者身份的证明,多数人受挫、失落的伤疤,而是激励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发展的工具,评价实现了激励的目的,把每个孩子的潜在力量——自信心凝聚在奖状、奖章上。
(2)奇趣科学,快乐学科学。未能感受美国原汁原味的小学科学课是我的遗憾,但是在夏令营经历的奇趣科学课却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课中教练告诉大家,火箭为了获得巨大的反推力,使用甲基类化合物和四氧化氮混合后产生向下喷出的大量气体,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反应发生时产生的“砰”的巨响。教练拿出一只雪碧瓶,瓶口套着一只气球,瓶内和气球里分别装着一些物质。有谁愿意来做这个实验吗?过了许久,一位小学生鼓足勇气决定尝试尝试。教练把瓶子放到了实验者手上,然后带上护目镜赶紧躲到台下,看到胆小的教练和实验者害怕紧张的样子,所有观众都大笑起来。随着“3、2、1”的倒计时,气球被掀起,里面的物质和瓶子里的物质混合起来。教练大喊:“砰!”可是并没有发生什么爆炸,气球十分缓慢地变大了,越来越大。观众不禁更是大笑。教练这才告诉大家:不好意思,我刚才骗了大家,瓶子里装的不是甲基类化合物和四氧化氮,而是普通的可以食用的苏打和醋,它们混合在一起也会产生气体,大家恍然大悟。就这样,绝没有枯燥的讲解,教师围绕着航天物理学知识,通过故事引进了一些角色,通过实验展示一些现象,然后让志愿者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想像与事实之间巨大的反差,加上教练惟妙惟肖的表演,这样的课把所有人都深深吸引,在阵阵爆发的笑声中,孩子们发现所有的事实,记住所有的知识。
(3)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中国,像这样的活动通常会选拔好学生参加,但在美国,我发现参加太空夏令营的学生并不是靠成绩来区分,而是注重每个孩子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为我们这支队伍举办的简短的开营式上,大高个、红鼻头的总教练用幽默、温和的语气,配合着幻灯片宣布营地各项纪律,总共不到十条,清楚又明了:营员不能到营地外面去,不能打架,按时睡觉,教练轮流在宿舍外面值班,要服从教练的指挥,要按照安排表活动,一个团队一起行动,营员要参加简单的考核等等。和美国孩子一样,一开始所有人在营地集合,分好组,宣布组名,认识教练,选举队长,领取床上用品,认识宿舍,认领床铺,摆放行李,铺床叠被,了解日程安排。每队安排两个中方教师、一个美国教练、一个翻译和15个孩子。营员每天6:30起床,晚上10:00就寝。每天大约有七、八项活动交替进行,井然有序。虽然安排很满,但并不匆忙,每项活动经过测算都会给予足够的时间。每位营员对当天的安排都会十分投入,对第二天的活动又会充满期待。
行为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以身作则,不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比如餐厅规定好入口和出口,必须要按照这个流程,不得插队,即使上厕所也要从出口绕一圈到入口外的洗手间。吃饭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推迟,一个团队要和教练坐在一起,要按照餐厅的规定数量和种类取食物,要自己送餐具。在联谊会上,孩子们坐着的、爬着的都有,不在乎姿势如何,只要注意力集中就可以。我观察到一些孩子在不断变换姿势,但是眼睛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舞台,更不会影响别人,打架和交头接耳的现象根本看不到。我想到国内带学生组织的活动,虽然有的活动的内容很好,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但往往我们把大量精力放在维持秩序上,孩子们的无序和自由散漫也削弱了他们可能从这些活动中得到的收获。
四、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好的活动基地和活动创意需要一支优秀的组织队伍来实现。太空营除了一流的设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教育资源,那就是一群敬业的年轻教练。他们大都走出学校不久,充满活力,训练有素,太空营的理念在他们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他们能主动接近孩子,擅长与孩子相处,像师长,又像兄弟姐妹。作为团队的灵魂,他们擅长团队管理和建设,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他们的快乐、投入、宽容、幽默、诚恳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个中国孩子。他们每人都有一本活动记录本,活动全程认真做好训练记录,并合理穿插体育活动。同时他们又非常敬业,就拿晚上值班而言,夜间值班考验人的意志,所有教练都会拿把椅子坐在寝室门口,没有人溜岗睡觉。
另外在太空营还有为数不少的志愿者在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这些志愿者往往是正在假期的大学生。比如我们的一些营员被要求进行三项空间探究实验:舱外活动体检、在淀粉粘土实验中对聚合物的粘性和弹性进行研究、用一种植物纤维制造一个聚合物并研究它的营养效果。要求按照科学家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展研究,做好详细记录。虽然有明确的行动指导,但一些孩子仍然觉得比较困难,这时就分别有志愿者辅导学生完成这些研究。
科技辅导员和志愿者对于开展课内外科学活动来说,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决定成败。我们应该学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制度,特别是培养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如果有了一批得力能干的基层科学辅导员队伍,我们就多了一批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播种机。
将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太空营作为美国校外科学教育的品牌活动之一,正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体现。太空营活动既包含了探究学习的理念和行为,又包含了体验、游戏等有效的教育元素,确实是孩子们接受太空科学启蒙教育的天堂。
美国不仅重视在学校开展正式的科学教育,而且重视依托社会力量和教育基地在校外开展非正式科学教育。美国儿童在暑期没有把自己淹没在单调和乏味的书面作业和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离开汉斯维尔后,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免费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航天航空博物馆中,看到来来往往的家长、孩子、志愿者、童子军络绎不绝。在校外非正式的科学教育中,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真实的生活问题和科学情境,在更大的空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拥有更专业、更灵活的指导,更容易得到个别化的指导和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幸运。
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将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上,我想这也是我国颁布《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初衷。就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高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仅占课程总课时的8%,与国际12%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除了增加校内科学课程课时、加快科学课程改革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形式多样的体验式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大力发展校外非正式科学教育,弥补科学课程不足,共同推动科学教育改革。我期待着,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不用走出国门,也能享受到像汉斯维尔太空营这样优质的夏令营活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叶 萍
在16天的游学过程中,我们接受了来自语言、习俗、文化、操作、集体生活、旅行生活等等的挑战,充分感受了美国发达的太空科技和丰富多彩的课外科学教育活动。在汉斯维尔太空营的4天是此行的核心内容,孩子们在此兴奋雀跃,而我也获益良多。
太空营坐落在僻静的汉斯维尔郊区,这里曾是全美的航空航天实验研究中心。整个太空营像座太空游乐城,半圆形的金属太空仓是儿童心仪的住宿营地和活动教室,室外设有矗立的火箭展区、模拟火箭发射场、救生训练池、飞机展区、儿童足球场,室内设有太空人训练专区、儿童攀岩区、航空航天展馆、球幕电影院、航天飞机发射模拟系统、餐厅等等。展品大多数是实物,部分为复制品。整个营地同时可以承担太空营和飞行挑战两项青少年科技活动,能同时容纳数百人,活动时间可按需从1天、3天、5天到7天不等,各项设施均按不同的活动时间表逐一开放。这里既可以家长陪同孩子参加活动,也可以孩子结伴集体参加,形式灵活多样。现在它是全球热爱太空科学的少年儿童向往的乐园,曾接待了全球50万少年儿童。
一、亲历比什么都珍贵
当我们在课堂上大谈合作、责任心、科学的重要性时,孩子们似懂非懂。然而在太空营短短几天的经历,让孩子对航天科技有了亲身体验,并能一辈子牢牢记住,亲历其实远比说教重要。
模拟航天飞机发射活动和太空人训练活动、发射自制火箭,是太空夏令营活动的最大特色和亮点。在模拟发射活动中,营地特意为中国人准备了航天飞机中文发射手册。第一次模拟训练,大家心中都充满了好奇。孩子们没把模拟活动当真,以为这很简单,就和以前演课本剧一样的,没有想到,这却是个十分艰苦的过程,因为需要参与团队配合一致,共同合作。15个队员人人都有发射任务,大家都戴着耳机,通过话筒相互联系。有学生因为很长时间没有话说,就在别人说话时故意插嘴、乱说话,其他就着急地制止,结果耳机里全是杂音,没有发布正确的操作指令,发射失败。模拟系统虽然没有表现出失败带来的严重影响,但是这次经历让孩子们意识到在科学工作中每个角色不论工作多少都承担十分重要的任务,必须要负责任地工作。
经过深刻反省,第二次模拟航天飞机发射之前大家首先商量好对策,每个人一句话说完后必须说“OVER”,同时关闭“TALK”键,下一个人才能说话,这样就可以保证没有人插嘴,耳机里就没有杂音了。同时严格按照发射手册上规定的时间和程序专心工作,我们的“航天飞机”终于顺利升空,冲出大气层,成功脱落推进器,绕地球飞行5圈后安全着陆于“休斯顿”。
多维训练器、4G加速器、救生训练、太空行走、月球行走、返回地球、飞机模拟驾驶都是太空人必备训练项目,我们也实地体验了一把。真实的训练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太空生活的特殊性和航天人必备的身心素质。这样的体会刻骨铭心,无法忘怀。
美国汉斯维尔市太空营从航天实践和航天科技出发,选择丰富的教育内容和有效的教育形式,用真实的科学教育学生,让孩子学活着的科学。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把自己看作真正的航天人,主动又负责任地参加各项活动,不断适应航天任务的要求。他们开始乐意关注航天科技领域的一切进展,在航天工作岗位上学习到什么叫做“敬业”,不断进取、不怕困难、尊重科技、懂得合作的精神和意识在孩子们身上有机会得到体现。我国神舟六号飞船的成功升空,同样也引起了国人的航天热潮。如果有条件像这样让孩子们能够亲身、实地体验一下航天航空的工作、生活氛围,那么这种热情将无可置疑地转化为科技人才生长的土壤。
二、科学知识、精神和方法的综合教育
太空营的航天展由一个个人物、历史故事、众多实物构成,为孩子们打开通向美国航天历史世界的时光隧道。孩子们不仅亲眼所见,还和各种设备零距离接触,人类科技创新的精神和强大的创造力不言自明。航天科技的阶段性实物展示,让孩子受到强烈的震撼,对航天器的各部分结构、性能有了深入的感性认识。在历史中穿梭让营员们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还深刻感受人类推动科学进步的巨大精神力量:人类总是在不断向自己提出新的挑战,不竭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科技进步的源泉。科学是无数人共同的创造发明,能为科学工作是一件光荣的事情。真正的科学并不是冒险的代名词,无畏的牺牲决不是科学,科学在实事求是、耐心的探索中谨慎前行,即使倒退也有可能。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人类载人航天史的一个杰作,它的实施是人类求真务实、勇于探索、循序渐进的科学精神的完美体现。在对阿波罗7号到阿波罗17号任务表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科学工作的进程。它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方法教育的好教材。虽然还存在语言的障碍,有些精神也许孩子们一时也领悟不了,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在看到实物、故事、图片所展示出来的科学进步时,脸上焕发出来的向往和光彩。成功发射“神舟号”宇宙飞船后,我国也借助载人航天巡回展拉开了航天普及教育的序幕。但这样的展览展示,大多重在理性的介绍,而缺乏感性的理解;大多是文字和图片式的汇集,而缺少实物、影像等的直接感官冲击……我们的科普展示,特别是面向青少年的科普活动形式,能再借鉴美国太空营的经验就更好了。
三、帮助学生树立做科学的信心
太空夏令营十分注意激发每个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除了创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和活动任务激发孩子好奇心和求知欲外,还运用了不少保护孩子学习兴趣的组织策略:
(1)人人有奖,队队有奖。太空营设立团体和个人两种奖项。参加活动的队伍都将参加一次学习竞赛,像中央台的“幸运52”栏目一样,屏幕上共有25道题,分布在5个领域,每个领域有5个难度级别,最难的为500分,最容易的为100分,答错不扣分。每个队依次派人答题,每个人都有答题机会。有的题必须由一个人独立完成,有的题由全队讨论后完成,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团队贡献自己所学,一起为团队挣分数。在这里,你将惊喜地发现,每个孩子都在积极而努力地答题。我们的队伍被分成三个小队参加竞赛,最后根据答题情况,三个小队分别被授予最佳表现奖、最具潜力奖、最佳合作奖,每个队员都得到太空营的培训证书和赠送的太空营标志。个人奖每周一评,由组织者查阅这一周活动的录像资料,同时经教练推荐从本周所有营员中选出一位最佳营员,当选的人将会自豪无比。与国内的相关评比不同的是,夏令营中队队有奖,人人有 奖。在这里奖状的意义不再是少数佼佼者身份的证明,多数人受挫、失落的伤疤,而是激励每个孩子生动活泼发展的工具,评价实现了激励的目的,把每个孩子的潜在力量——自信心凝聚在奖状、奖章上。
(2)奇趣科学,快乐学科学。未能感受美国原汁原味的小学科学课是我的遗憾,但是在夏令营经历的奇趣科学课却让我眼前一亮。比如课中教练告诉大家,火箭为了获得巨大的反推力,使用甲基类化合物和四氧化氮混合后产生向下喷出的大量气体,这个过程还伴随着反应发生时产生的“砰”的巨响。教练拿出一只雪碧瓶,瓶口套着一只气球,瓶内和气球里分别装着一些物质。有谁愿意来做这个实验吗?过了许久,一位小学生鼓足勇气决定尝试尝试。教练把瓶子放到了实验者手上,然后带上护目镜赶紧躲到台下,看到胆小的教练和实验者害怕紧张的样子,所有观众都大笑起来。随着“3、2、1”的倒计时,气球被掀起,里面的物质和瓶子里的物质混合起来。教练大喊:“砰!”可是并没有发生什么爆炸,气球十分缓慢地变大了,越来越大。观众不禁更是大笑。教练这才告诉大家:不好意思,我刚才骗了大家,瓶子里装的不是甲基类化合物和四氧化氮,而是普通的可以食用的苏打和醋,它们混合在一起也会产生气体,大家恍然大悟。就这样,绝没有枯燥的讲解,教师围绕着航天物理学知识,通过故事引进了一些角色,通过实验展示一些现象,然后让志愿者参与游戏,在游戏中想像与事实之间巨大的反差,加上教练惟妙惟肖的表演,这样的课把所有人都深深吸引,在阵阵爆发的笑声中,孩子们发现所有的事实,记住所有的知识。
(3)关注行为习惯的培养。在中国,像这样的活动通常会选拔好学生参加,但在美国,我发现参加太空夏令营的学生并不是靠成绩来区分,而是注重每个孩子基本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为我们这支队伍举办的简短的开营式上,大高个、红鼻头的总教练用幽默、温和的语气,配合着幻灯片宣布营地各项纪律,总共不到十条,清楚又明了:营员不能到营地外面去,不能打架,按时睡觉,教练轮流在宿舍外面值班,要服从教练的指挥,要按照安排表活动,一个团队一起行动,营员要参加简单的考核等等。和美国孩子一样,一开始所有人在营地集合,分好组,宣布组名,认识教练,选举队长,领取床上用品,认识宿舍,认领床铺,摆放行李,铺床叠被,了解日程安排。每队安排两个中方教师、一个美国教练、一个翻译和15个孩子。营员每天6:30起床,晚上10:00就寝。每天大约有七、八项活动交替进行,井然有序。虽然安排很满,但并不匆忙,每项活动经过测算都会给予足够的时间。每位营员对当天的安排都会十分投入,对第二天的活动又会充满期待。
行为习惯的培养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以身作则,不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帮助他们适应集体生活。比如餐厅规定好入口和出口,必须要按照这个流程,不得插队,即使上厕所也要从出口绕一圈到入口外的洗手间。吃饭时间不能提前也不能推迟,一个团队要和教练坐在一起,要按照餐厅的规定数量和种类取食物,要自己送餐具。在联谊会上,孩子们坐着的、爬着的都有,不在乎姿势如何,只要注意力集中就可以。我观察到一些孩子在不断变换姿势,但是眼睛视线一直没有离开舞台,更不会影响别人,打架和交头接耳的现象根本看不到。我想到国内带学生组织的活动,虽然有的活动的内容很好,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但往往我们把大量精力放在维持秩序上,孩子们的无序和自由散漫也削弱了他们可能从这些活动中得到的收获。
四、建设一支优秀的辅导员队伍
好的活动基地和活动创意需要一支优秀的组织队伍来实现。太空营除了一流的设施,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教育资源,那就是一群敬业的年轻教练。他们大都走出学校不久,充满活力,训练有素,太空营的理念在他们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他们能主动接近孩子,擅长与孩子相处,像师长,又像兄弟姐妹。作为团队的灵魂,他们擅长团队管理和建设,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管理能力。如果没有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他们的快乐、投入、宽容、幽默、诚恳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个中国孩子。他们每人都有一本活动记录本,活动全程认真做好训练记录,并合理穿插体育活动。同时他们又非常敬业,就拿晚上值班而言,夜间值班考验人的意志,所有教练都会拿把椅子坐在寝室门口,没有人溜岗睡觉。
另外在太空营还有为数不少的志愿者在进行一些辅助性工作。这些志愿者往往是正在假期的大学生。比如我们的一些营员被要求进行三项空间探究实验:舱外活动体检、在淀粉粘土实验中对聚合物的粘性和弹性进行研究、用一种植物纤维制造一个聚合物并研究它的营养效果。要求按照科学家设计好的实验步骤开展研究,做好详细记录。虽然有明确的行动指导,但一些孩子仍然觉得比较困难,这时就分别有志愿者辅导学生完成这些研究。
科技辅导员和志愿者对于开展课内外科学活动来说,所起的作用几乎可以决定成败。我们应该学习这类人才的培养制度,特别是培养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如果有了一批得力能干的基层科学辅导员队伍,我们就多了一批科学思想、科学技术、科学方法的播种机。
将青少年培养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是当今世界科学教育的一个大趋势。太空营作为美国校外科学教育的品牌活动之一,正是这种发展趋势的体现。太空营活动既包含了探究学习的理念和行为,又包含了体验、游戏等有效的教育元素,确实是孩子们接受太空科学启蒙教育的天堂。
美国不仅重视在学校开展正式的科学教育,而且重视依托社会力量和教育基地在校外开展非正式科学教育。美国儿童在暑期没有把自己淹没在单调和乏味的书面作业和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中,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生活,发现世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离开汉斯维尔后,我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免费开放的自然博物馆、历史博物馆、航天航空博物馆中,看到来来往往的家长、孩子、志愿者、童子军络绎不绝。在校外非正式的科学教育中,学生走进更广阔的世界,接触更真实的生活问题和科学情境,在更大的空间中发展自己的兴趣,拥有更专业、更灵活的指导,更容易得到个别化的指导和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他们的幸运。
新一轮的国际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将集中在富有科学技术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上,我想这也是我国颁布《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初衷。就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质提高而言,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科学课程仅占课程总课时的8%,与国际12%的平均水平尚有较大差距。除了增加校内科学课程课时、加快科学课程改革之外,我们还可以开发形式多样的体验式的非正式科学教育活动、大力发展校外非正式科学教育,弥补科学课程不足,共同推动科学教育改革。我期待着,有一天,中国的孩子不用走出国门,也能享受到像汉斯维尔太空营这样优质的夏令营活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叶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