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作用”是指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包括局部的和整体的)产生的影响或所起的效果或效用等。词语处于句子之中,是句子的组成部分,它的作用当然是为表现句意或文意服务的。在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中,考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举例说明之。
一、表达某种感情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一日的春光》中的第14题:“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 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本题中的第二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作用,而对“这句话”作用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该句谓语“吞咽”的理解上。换个角度考查,本题第二问完全可以改为:“吞咽”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问的答案跟本题第二问的答案是一样的,即:“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又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切梦刀》第21题: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考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原文中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来描述“姐姐”的死,而是这样叙说:“……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流落的忧苦。”这里“丢下”和“诉苦”是关键词,第21题其实也可以这样问: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描述,而用“丢下”和“诉苦”等字眼,用这样的字眼有什么作用?两样问法的答案都可表述为: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这表达出“我”对姐姐的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连用词语,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现代文阅读《痛哭和珍》中的21题A项:“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此项是错误选项,是考查词语连用的修辞效果。正确的理解应是作者连用六个“满”字,用反复的手法及排比句式增强了控诉的语气,使人读来潸然泪下,而非鲜花和素联使然。
再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报秋》中的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是:使用6个“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使用5个“领取”,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
三、关键词语,笼罩全篇,构成线索,使结构紧凑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的“不宁静”,是全篇的关键词语,笼罩全篇,构成文眼。又如朱自清的另一篇美文《绿》中的“惊诧”一词,该篇开头写作者自己“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又写自己“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首尾呼应着用“惊诧”一词,使全篇结构紧凑,又构成全篇的感情线索。
再如2005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是:“伤心”与文中的“忧愁、焦灼、焦虑、忧虑”等词语相呼应,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四、变换字眼,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表达不同意味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一文中,在说到马克思的去世这同一个事实时,却用了不同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逝世”。这三个不同的词语都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但却各有其不同的意味。在文章的开头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是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角度而言的,说其“停止思想了”,既说明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同时也含有惋惜之意。说马克思“睡着了”,是用讳饰的手法,表明作者(恩格斯)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伤心之情,以至不忍心说出“死亡”之类的字眼。而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业已痛定,用“逝世”一词客观地叙述了事实,并对他的去世作出高度的评价。
又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中的22题B项(为正确选项):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再如《记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句中的“直面”和“正视”,其意义相同,变换一下字眼,只是为了行文活泼,语言多一些变化而已。
五、加强形象性,突出语言的意境或意蕴
如钱钟书《围城》中一段文字的用词:“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拼上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地浇下来。”这段话中的“抢”、“挤”、“拼”、“浇”几个字用得十分生动形象,把那种大雨滂沱、整幅下泻的情景逼真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如彭学明《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的两段文字:“秋日的阳光跟在母亲身后,啃着泥土,吃着青草,舔着庄稼。”“顶着夏日的辣热,母亲双手的剪子在田地里又修又剪,皮破了,茧老了,汗干了,手粗了,整个夏天秀发飞动,翠生生地漂亮起来。”上面文字中的“啃”、“吃”、“舔”三个字把阳光写得生动活泼,甚至有些顽皮,含蓄地表现了阳光普照大地、催生万物的意境。而“破”、“老”、“干”、“粗”等字眼则真切地再现了饱经沧桑、辛劳勤苦的母亲的形象,含蓄地表现了正是人民的辛劳使大地变得美丽的意蕴。
(作者单位:广德中学)
一、表达某种感情
如2005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一日的春光》中的第14题:“我要尽量地吞咽今年北平的春天”,这里“吞咽”的 含义是什么?作者说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本题中的第二问,实际上是问“这句话”的作用,而对“这句话”作用的理解,主要体现在对该句谓语“吞咽”的理解上。换个角度考查,本题第二问完全可以改为:“吞咽”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这样问的答案跟本题第二问的答案是一样的,即:“表达了在寒冬中对春天强烈的期盼之情。”
又如2005年高考辽宁卷现代文阅读《切梦刀》第21题: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描述,这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这个问题实际上也是在考查词语在文中的作用。原文中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来描述“姐姐”的死,而是这样叙说:“……就是这样一位母亲一样的姐姐,终于很早就丢下我去向父亲诉苦,一个孤女流落的忧苦。”这里“丢下”和“诉苦”是关键词,第21题其实也可以这样问:文中写到“姐姐”的死,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描述,而用“丢下”和“诉苦”等字眼,用这样的字眼有什么作用?两样问法的答案都可表述为:文章没有直接用“去世”等字眼儿描述姐姐的死,这表达出“我”对姐姐的爱与悔疚、遗憾与怜惜相互交织的复杂情感。
二、连用词语,强化思想感情的表达,增强表达效果
如2004年高考全国卷Ⅳ现代文阅读《痛哭和珍》中的21题A项:“文章从追悼会惨淡庄严的礼堂写起,连用六个‘满’字,以鲜花和素联将冷森、凄伤、同情、激昂的气氛烘托到极致,读来使人潸然泪下。”此项是错误选项,是考查词语连用的修辞效果。正确的理解应是作者连用六个“满”字,用反复的手法及排比句式增强了控诉的语气,使人读来潸然泪下,而非鲜花和素联使然。
再如1998年高考全国卷现代文阅读《报秋》中的第29题: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6个“便”字和5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案是:使用6个“便”字,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飞逝;使用5个“领取”,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
三、关键词语,笼罩全篇,构成线索,使结构紧凑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开头“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一句中的“不宁静”,是全篇的关键词语,笼罩全篇,构成文眼。又如朱自清的另一篇美文《绿》中的“惊诧”一词,该篇开头写作者自己“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结尾又写自己“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这样首尾呼应着用“惊诧”一词,使全篇结构紧凑,又构成全篇的感情线索。
再如2005年高考江西卷现代文阅读《给匆忙走路的人》中的20题:文章最后一段写到了匆忙走路的人的“伤心”,文中哪些词语与之相呼应?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答案是:“伤心”与文中的“忧愁、焦灼、焦虑、忧虑”等词语相呼应,构成一条贯穿全文的情感线索,既使文章结构紧凑,又呼应文题。
四、变换字眼,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变化,表达不同意味
如《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教材必修2)一文中,在说到马克思的去世这同一个事实时,却用了不同的词语:“停止思想”、“睡着了”、“逝世”。这三个不同的词语都是为了说明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但却各有其不同的意味。在文章的开头说马克思“停止思想了”,是从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这个角度而言的,说其“停止思想了”,既说明马克思去世这一事实,同时也含有惋惜之意。说马克思“睡着了”,是用讳饰的手法,表明作者(恩格斯)对战友去世的痛惜、伤心之情,以至不忍心说出“死亡”之类的字眼。而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业已痛定,用“逝世”一词客观地叙述了事实,并对他的去世作出高度的评价。
又如2005年高考浙江卷现代文阅读《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中的22题B项(为正确选项):第二段中“挤压”、“发酵”、“挤兑”等动词的运用,避免了与下文“提炼”一词的重复,并使文章的语言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变化。再如《记念刘和珍君》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一句中的“直面”和“正视”,其意义相同,变换一下字眼,只是为了行文活泼,语言多一些变化而已。
五、加强形象性,突出语言的意境或意蕴
如钱钟书《围城》中一段文字的用词:“雨愈下愈大,宛如水点要抢着下地,等不及排行分列,我挤了你,你拼上我,合成整块的冷水,没头没脑地浇下来。”这段话中的“抢”、“挤”、“拼”、“浇”几个字用得十分生动形象,把那种大雨滂沱、整幅下泻的情景逼真地描绘了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又如彭学明《庄稼地里的老母亲》中的两段文字:“秋日的阳光跟在母亲身后,啃着泥土,吃着青草,舔着庄稼。”“顶着夏日的辣热,母亲双手的剪子在田地里又修又剪,皮破了,茧老了,汗干了,手粗了,整个夏天秀发飞动,翠生生地漂亮起来。”上面文字中的“啃”、“吃”、“舔”三个字把阳光写得生动活泼,甚至有些顽皮,含蓄地表现了阳光普照大地、催生万物的意境。而“破”、“老”、“干”、“粗”等字眼则真切地再现了饱经沧桑、辛劳勤苦的母亲的形象,含蓄地表现了正是人民的辛劳使大地变得美丽的意蕴。
(作者单位:广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