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艺育德,以德促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wanderch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音乐教育是形成思想品德素质的关键,而德育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以,把德育教育引入中学生的音乐课堂,结合中学音乐教育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并将其与创新相结合,是本文极力探讨与阐述的。本文从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如何在中学课堂渗透德育教育三个方面作了一定分析,并突出了乡土民族音乐文化在德育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关键词: 音乐教育 德育教育 思想品德
  
  一、德育教育及其重要性
  德育教育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著名作家王殿卿在所著的《文化、道德、德育》一书中提到:素质教育必须以德育为首位,不重视道德教育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1]那么,何为德育呢?我是这样理解和定义的: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从事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等方面的教育。[2]德育就个人方面考虑,是一个人能否为社会作贡献,对社会影响多大,对他在这个世界有何作为起关键作用。再者,我们从哲学角度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而德育与意识是从属关系,即意识包涵德育。良好的德育教育会对个人成长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心灵的塑造、道德的教化有着独特的功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的,包括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等多种内容,以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都在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之间,处于一个逐步趋于成熟的时期。他们由于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心理、生理、思维等的巨大变化,思想品德的发展表现出独特的特点。所以,音乐教育教学要抓住学生年龄段的音乐心理发展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涓涓细水长流不息,积量变为质变。在景志明、宋春宏主编的《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的第十一章内容上就提到,不同年龄阶段德育的特点,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正向逐渐成熟的方向发展,他们的求知欲很强,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从个性心理发展的特征来说是一个自觉的阶段,从被动的学习逐步转入主动积极的学习阶段。[3]因此,对中学生的教育要注意启发性,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教育,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三、如何在中学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确教育。
  音乐教材中,不少作品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们对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在北海实习期间,选了一首当地的创作歌曲《南珠传友情》导引课堂教学,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学会唱这首歌曲,而是为了让他们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家乡——北海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强他们对家乡的情感。北海属于亚热带地区的海滨城市,它位于广西的南端,北部湾的东北岸,西与钦州、防城港相连,南与海南岛相望。“南珠传友情,情谊结北海”,每年一届的北海国际珍珠节更是吸引着五洲四海的外宾朋友们。而歌曲《南珠传友情》则被选为北海珍珠节节歌。所以,在教唱歌曲《南珠传友情》时,我先是播放一段珍珠节晚会的录像片段和一些具有北海特色的景点,让同学们再次感受那令人难忘的海滩壮景,感受家乡的美好风光。接着采用DVD播放歌曲《南珠传友情》,山秀水清的画面和豪迈奔放的旋律,唱出了北海人民的热情。开始便让学生先有了一个情绪体验,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接着,在这种情感的基础上教学生学唱《南珠传友情》,并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情”来进行演唱。为了使教学圆满而有效,我设计了“三步走”。
  1.第一步是学生轻声视唱旋律,要求划拍,注意大符点和小符点的节奏和长音的圆润饱满:
  4 3 4 5 6|3 4 3 2 1-| 7 1 2 5 4 3 | 2―――|
   × × × × |×××××-| × ××× ××| × ―――|
  2.第二步是学生跟随老师的琴声用la模唱旋律,声音要求轻巧,有弹性。
  3.第三步是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接着跟随琴声唱词。(谱例:附1)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在刘庆华编著的《课堂组织艺术》8.1节中歌唱课的组织艺术,在这一章节里给我们提供了多种课堂组织方法,例如:1.运用良好的身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利用情感艺术,强化课堂效果。3.利用歌曲内容,陶冶学生情操等。[4]而且,还列举了很多教学实例,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甚至可以引荐到我们的实际教学中。中国有句古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情与理相互结合,才能打动人,说服人。将德育融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两者相互配合,以情为线,以理为针,才能充分地发挥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以理服人,音乐教育以情动人的整体作用。我们都知道要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养。
  (三)利用乡土文化、渗透情感。
  音乐教育要弘扬民族音乐,我认为最好的途径就是从本土的音乐文化入手。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更能直接地感受并了解本地区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范阳在《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一书里这样提到: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艺术遗产十分丰富。这里的人们不论在什么季节,什么场合,不论是白天或黑夜……到处都可以听到悠扬动人的歌声。如何把这些优秀的艺术文化引入到我们的音乐教育中,也是本文探讨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
  1.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有说服力、民族风格鲜明、地域特色突出,学生熟悉并喜爱的歌曲,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自主探源。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非常丰富,仅“民歌”部分就含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大部分,各个部分中又含有不同地区、不同民歌的风格各异的作品。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中选择主题鲜明,风格性强,旋律优美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如:广西民歌《多谢了》的纯朴、真挚之美;《山歌好比春江水》的含蓄,委婉之美;山西民歌《看秧歌》的热烈,酣畅之美;东北民歌《瞧情郎》的风趣、幽默之美。另外,在初中音乐教材中选编了大量的民族音乐歌曲,如:《茉莉花》、《四季歌》、《嘎达梅林》等。精心的选材结合老师生动细致的讲解,都能在学生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使学生感受到民歌之“美”,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热情。在选教这些歌曲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介绍歌曲所包含的内涵,使学生充分理解词和曲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在学唱过程中自始自终接受着民族音乐的情感教育和知识技能训练。另外,还可以通过学习一些带有典型民歌风味的流行歌曲,加强民族主义精神的教育。在掌握和灌输民族音乐知识的同时,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离不开民歌,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的道理,使学生从心理上热爱民族音乐,增强对民族音乐的感情。
  2.在教学中,适当穿插并简要介绍一些社会动态,对学生进行正面疏导,在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的同时进行思想教育。
  音乐教师作为音乐的重要传播者,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学生的引导者。当前的音乐是纷繁复杂的,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面对广阔的音乐海洋,就要善于与学生沟通,相互学习。因为这种教育不只影响学生的现实思想,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成年后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崇高的审美情趣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乐者乐也,乐行则伦清,耳目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两千多年前儒家这几句话,深刻地道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利用音乐学科的特殊性,深入挖掘音乐中内在的思想情感教育因素,采用“输液灌滴”、“潜移默化”的方法,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体验和表现,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2]王殿卿.文化、道德、德育》,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247,256.
  [3]景志明,宋春宏.中外学校德育综合比较.西南师范大学出版,2001:204.
  [4]刘庆华.课堂组织艺术.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第十二章,8.1节.
其他文献
摘要:金华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重要城市,公共场所的很多公示语同时都附有英译。但是目前金华公共场所公示语英译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作者以金华汽车南站为例,调查分析了车站公示语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金华市公共场所 汽车南站 公示语 英译 调查分析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了解中国,很多外国朋友来到了中国。而金华作为浙江省中部地区的重要
摘 要: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的协调统一,思想政治工作在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层政治意识淡薄,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行为失范现象,部分地区封建陋习仍然存在,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不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现象。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即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内容、载体、
摘 要: 新课改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反映在课堂上要求教师关注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文章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敢问、善问、会问,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能言堂、乐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关键词: 高中政治课 质疑意识 课堂氛围 独立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
摘 要: 教材内容需表述规范,只有表述规范、意义明确,才能使人正确理解文意。文章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中的五处内容,表述有欠规范,故在指出问题的同时,试做相应的解释,以抛砖引玉,求得正解。  关键词: 人教版 历史教材 规范表述    讲话和作文需要规范表述才能让人听懂、看懂并消除可能产生的歧义,作为“文史不分家”的历史教材更需要规范表述或作相应解释。我认为,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以下
摘 要: 本文以《小鸟能说话吗?》课堂作文教学为案例,反思和评价在当前语文课程改革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指出在个性化作文教学时应牢记“五个依托”,即以求异思维的培养为依托、以新颖选题的确立为依托、以鲜活语言的表达为依托、以独特感悟的触动为依托、以多元评价的构建为依托。  关键词: 个性化作文 作文教学 “五个依托”    【案例】  这是一节三年级的看图作文
摘 要: 茶馆是一个大众文化圈,它具有海纳百川的容纳性和包容性,无论是王公贵族、达官贵人、文人学者,还是平民百姓、贩夫走卒、粗野村夫,它都会笑脸相迎。所以茶馆可以称为一个小社会。正是因为茶馆起承转合的顺畅,老舍先生才选择了这一三教九流混聚之所来表现时代的变迁,本文即是从老舍先生的《茶馆》中衍生出国事与民事转换的社会缩影。从晚清民事喧嚣背后湮透着国家没落;到民国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再到新中国
摘 要: 美术生培养不仅需要依靠传授方式获取知识,而且要让学生自己直接去观察理解生活,感知生活,在训练中秉承继承与创新的原则,完善自己评价标准,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专业素养。在高考美术训练指导过程中,作者就如何引导农村中学低层次学生自我疏导调节、自我管理进步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高考 美术生 自主学习 个性化    近几年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
摘 要: 立足于高邮独特的乡土文化资源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扬州市重点课题《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并编印了四辑《“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研究”教学设计与课堂实录》,以及校本教材。一大批教师和学生在参与活动和研究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崭露了头角,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 乡土文化 《基于乡土文化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摘 要: 本文探讨了《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实践教学理念和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计划,希望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与统一,探索教师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关键词: 教师教育语文专业方向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课程实践教学    教师教育专业方向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课程,在高师院校的课程体系中,该类课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一向都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原课程体系多以
摘 要: “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是“超越教材、用好教材”的基石。只有“超越教材、用好教材”,语文课堂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作者在分析自己设计的《月光启蒙》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对比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对“尊重教材、关注学生、回归教材”的有效统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月光启蒙》 尊重教材 关注学生 回归教材    《月光启蒙》是国标本五年级下册中的一篇淳朴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