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蓝凤凰

来源 :三月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xizhaoj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穿越时空隧道,畅游历史长河,中华大地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其神秘的色彩、独特的风情、传奇的故事。
  三堡壮族是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脉一个古老的民族,从堡上屯的巨大铺路条石、顶茂村的岑氏石楼、顶换村的王氏古城堡、拉汪屯的古建筑群,到马达屯的窗户雕刻、塘袍村的超大古井、拉马村的通衢古道、甲板村的黄氏墓碑镂刻以及谢家的秦砖汉瓦楼房、板台屯的田园风光……无不见证其沧海桑田和神秘。
  三堡壮族的神秘赋存于神奇的山水之间。
  登上海拔1280米高的柳夜坡之巅向北眺望,东起南丹县月里镇,西至贵州罗甸县,长达数百公里,犹如巨龙般的云贵高原南麓的凤凰山脉,直插云霄,巍然耸立,阻隔北风南袭。
  凤凰山脉不仅仅是一座山脉,一道阻隔北风南袭的屏障,更是三堡壮族群众心目中的一座神山。
  相传远古时代,这座山叫“老鹰山”,因主峰山形极像老鹰嘴,所以也叫“鹰嘴山”。老鹰山盘踞着一只凶猛的苍鹰,经常侵扰山下村民的家畜,叼走兔子、小猪等,村民很无奈,天天烧香,祈求上天消灭这只苍鹰。也许是村民诚心所致,上天派来一只美丽的凤凰,与苍鹰搏斗了九九八十一天,终于赶走了苍鹰。为防苍鹰再次来犯,凤凰天天盘旋于老鹰山和柳夜坡之间。在盘旋三百六十天之后,凤凰俯瞰贫瘠起伏的土地和在田间地头辛勤劳作的村民,心生怜悯,南飞之前,从嘴里吐出三颗珍珠,一颗落在柳夜坡,一颗落在拉琴沟,一颗落在马鞍山。这三颗珍珠分别是油桐籽、蓝靛籽、棉花籽。
  凤凰南飞了,桐花开了,漫山遍野,雪白烂漫。千百年来,每年桐花盛放的时节,三堡壮族家家户户便要蒸五色糯米饭和腊肉腊肠,然后聚集到与凤凰山遥遥相望的柳夜坡,对唱山歌,庆祝桐花盛开,预祝秋后桐果丰收。千百年来,年年就这么演绎着,直至今日。三堡因数万亩烂漫桐花而获“中国油桐之乡”的美誉。
  凤凰南飞了,蓝靛草枝繁叶茂,在沟边溪岸延绵不绝。千百年来,年年重阳节,壮乡天街的圩日热闹非凡,身着盛装的三堡壮族姑娘从四面八方簇拥到蓝靛铺前,精心挑选心仪的蓝靛浆。蓝靛浆是做刺绣品染料的最好材质,而刺绣品色彩的深浅搭配能衡量一个姑娘家的技艺水平。
  凤凰飞走了,棉花含苞了,棉花吐蕊了,棉花结果了,棉絮绽放了,雪白雪白的,一坡坡一岭岭。千百年来,高原小棉花雪白、细腻、舒软、柔韧,是纺织花椒土布的最好材质,也是御寒保暖的棉胎原料,难怪柳州、南京、上海等地的棉纺厂家都来抢购三堡的高原小棉花,也难怪周边的布依族、水族、苗族、瑶族、毛南族等各民族群众每年年初都来预订。
  凤凰南飞了,从此老鹰山被称为“凤凰山”。老鹰山偶尔有耄耋老人提起,只因那远古的传说。
  凤凰南飞了,凤凰山因凤凰而显得神秘,而与凤凰山遥遥相望的柳夜坡因凤凰而满山桐花,又因满山桐花而成为三堡壮族群众聚集对唱山歌的歌海坡——亘古不变的歌海坡!有作家把这里称作“壮乡天街”“云上歌海”。因为到这里,无论你是采风还是做客,都会有共同的感受——站在云端上,看仙女般的壮族姑娘婀娜的舞姿;站在云端上,听壮族青年男女在如痴如醉地婉转对唱。
  在凤凰山下,有两条相濡以沫的情侣河——纳彩河、白龙河。情侣河是供养一方水土、养育三堡壮族群众的母亲河。
  情侣河风情浪漫,关于情侣河,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浪漫的传说……
  纳彩河如翩翩少年,飘逸洒脱。壮话“纳”是“舅”的意思,壮话“彩”是“王”的意思,“纳彩”是对“少年王”的尊称美称。
  白龙河似俊秀少女,文静甜美。壮话“白”与“百”同,是“多”的意思,“白龙”是对俊秀甜美、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三堡壮族少女的爱称、昵称。
  帅少年 “纳彩”和美少女“白龙”相识于云贵高原南麓,他们相互倾慕于此,钟情于此,托付终身于此。他们美丽的爱情故事传遍云贵高原,也传到天上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耳里。
  “不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订终身,败常纲,乱规矩,这还了得?”玉皇大帝震怒,王母娘娘立即派遣钦差大臣下凡责罚“纳彩”和“白龙”的父母,并从头上取下发簪在“纳彩”“白龙”之间划了一道高耸入云的屏障——数百公里长的凤凰山脉,阻挡“纳彩”和“白龙”的往来。
  “纳彩”和“白龙”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他们都知道彼此被阻隔,但并不太遥远——“纳彩”在山的北面,“白龙”在山的南面,就一山之隔。“白龙”风雨无阻地一边沿着凤凰山脉向南轻盈漫步,一边唱着婉转的情歌,歌声悠扬飘向凤凰山巅,飘入云霄,飘进“纳彩”耳里。听到心上人婉转缠绵的歌声,神勇的“纳彩”拔出腰间的神剑,斩断横亘在他们之间的高大山脉,然后像脱缰的骏马冲出峡谷,跃向南方,与“白龙” 相拥于宽阔的牛河,并养育了三堡壮族的子子孙孙。
  三堡壮族群众非常敬重水,爱惜水,珍惜水,敬重纳彩河白龙河图腾文化,他们对神圣的母亲河不敢有丝毫的玷污,被褥衣物换季拆洗不会拿到河边去洗,也不会拿到溪边沟边去洗,因为溪水沟水最终还是要流进河里。如果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三堡壮族的村村寨寨都有一口清澈干净的水井,堡上、塘袍、马达、顶换、顶茂、甲板等这些山梁上的大寨子的水井都是用巨大的条石浆砌而成,井口的条石被提水用的竹竿或绳索勒出深深的痕印,见证了三堡壮族群众千百年来的汲水历史。三堡壮族群众汲水很守规矩,谁先到谁先汲水,水桶一字排列,整整齐齐,在井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这是千百年来的约定俗成,也是三堡壮族群众团结和谐和睦的一个缩影。
  大年三十,族长带着供品到河边给“纳彩”“白龙”念祀词,烧纸钱,祈求全族平安幸福,在水井边烧香贴红纸,祈求风调雨顺。新年凌晨,鸡叫头遍,壮族姑娘小伙就呼朋引伴到井里打“勤水”和“圣水”,祈愿来年更加勤快贤惠,更加聪明乖巧。姑娘们还把“勤水”倒进事先清洗干净的坛里密封,待秋后,用“勤水”浸泡蓝靛草制成蓝靛浆。小伙则用“圣水”洗澡,以求在新的一年更加帅气,更加聪明,更加干练。
  云贵高原日照长,紫外线强。为防暴晒,减弱紫外线的照射,居住在高原上的壮族人民用自己种植的小棉花纺纱,织出精致的花椒布,然后采撷高原上特有的蓝靛草,用清澈干净的井水浸泡,搅拌,溶解,过滤,制成浆水,再把花椒布放入浆水中浸泡,鼓捣,浆洗,再浸泡,再鼓捣,再浆洗,反反复复,直至染成蓝色布料,裁剪成蓝色衣服,穿上身亮丽耀眼,特别是女子身着蓝衣就像蓝凤凰展翅,更加轻盈、婀娜、美丽!在盛唐时期,任职牙林乡(辖三堡、顶换、顶茂、塘袍、甲板、拉马、巴定、巴峨、黄港、牙林、牙者等村屯)的是一名岑姓九品文官,他身着蓝衣裳,头戴蓝色官帽,百姓就给他“九品官蓝鹊鸟”之美称。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年间的村组织以四户为邻,五邻为保,百户为里,五里为乡,时任职牙林乡的这位九品文官,要求户种“二亩棉花地,八分蓝靛草,四百株油桐”和户有“八盏油桐灯”。这在当时是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此后,凤凰山脉下便年年有雪白的棉花、茂盛的蓝靛草、灿烂的油桐花,一直延绵至今。三堡壮族群众为了感谢这位九品官,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三都要过“枫叶节”(也叫“吃枫叶”)。这一天,家家户户,男男女女,身着盛装,蒸五色糯米饭,杀公鸡,蒸腊肉腊肠,染红鸡蛋,点燃香火,心里默念着“九品官庇佑”,然后请“卡更”(三堡壮话,“上寨”的意思)“皮侬蓝温”(三堡壮话,“兄弟本家”的意思)来访,互相预祝秋后的丰收。
  除了三月十三“枫叶节”外,还有四月初八“红蓝节”(也叫“吃红蓝”),其含义与“三月十三”相同,都是纪念这位“九品官”,但比“三月十三”更隆重。这一天,在延续“三月十三”习俗的基础上,增加了舞龙舞狮、踩高跷、踢毽子、唱山歌等活动,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延续三天。
  三堡壮族群众用作染料的枫叶和红蓝草,除了有解毒、消肿、化瘀止痛、消炎、治腹瀉、生血造血等功效外,其还有一层深意——枫叶代表原始、纯真、浪漫,象征人与人之间美好的亲情、友情、爱情;红蓝草被称作“仙草”,有长寿之含义,象征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美好的日子长长久久!
  如今,东至南丹县月里镇的上稿、下稿、纳力、陇仲、黄港、黄龙、牙林、牙者、巴峨、巴平、巴定,西至贵州罗甸县沫阳镇的翁堡、里络、拉袄、八娘等村屯,以及白龙河南面的堡上、拉马、纳沙、甲板,北面的顶换、顶茂、纳岜和西南面的马达、塘袍等村屯形成了方圆二百多公里、人口三万多的“三堡壮族大家庭”。每年的“枫叶节”和“红蓝节”,身着蓝色盛装成群结队走亲访友的三堡壮族姑娘,像一只只蓝凤凰飞翔在云贵高原南麓凤凰山脉下,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作者简介:王进,壮族,广西天峨县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协会会员。著有散文集《我的村庄我的村人》、小小说集《谁最牛》、诗歌集《山水了然》、杂文集《多看几眼又何妨》,主编散文集《在三堡等你》《云上歌声》。
其他文献
桂林车站管辖桂林、桂林北、桂林西、阳朔、恭城、五通、三江南7个客运车站,都是广西北部壮、瑶、苗、侗等民族地区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车站干部职工中少数民族职工占22.3%,其中恭城车站的16名职工来自11个不同民族。长期以来,车站把“服务与山水同美”作为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各族群众出行体验,满足不同旅客需求,搭建民族团结纽带。   以教育为抓手,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桂林车站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期刊
纯洁忠贞的玉兰,雍容华贵的牡丹,绚丽多姿的锦鸡……所有雕刻的花鸟无不栩栩如生、寓意丰富。站在周继平的砖雕作品前,你就会不由自主地被他那精湛的技艺所折服。2018年,周继平的砖雕作品《锦绣前程》代表藤县参加广西工艺美术作品展览,荣获“八桂天工奖”,这是藤县的工艺美术作品首次在广西工艺品精品展中登台亮相并获奖。从此,砖雕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藤县有了更好的传承,周继平的名字也进入工艺界的视野,同年获得“
期刊
“嗳粮”是一句壮话,汉语的意思是“吃了就有力气的饭”。这是流传在壮族民间的一种习俗。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纪大了,体弱多病,或是旧病复发,但还没有严重到就医求药的程度,或是病情屡治不愈,就叫已经出嫁的女儿煮一碗饭送到家里给老人吃,病情就会有所好转。  送“嗳粮”的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患病老人把自己要吃“嗳粮”的意图告诉女儿,或者女儿来探病时,觉得应该给老人送来“嗳粮”。然后,女儿择日带香支和纱纸
期刊
广西有12个世居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多彩,各个地区在本地方言基础上融入当地特有的唱腔或伴奏乐器,形成了多种曲艺流派,如汉族的文场、渔鼓、零零落、粤曲,壮族的末伦、八音坐唱、天琴弹唱,瑶族的铃鼓……多年之前,广西大多数曲种还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如今,八桂曲苑屡结硕果,少数民族曲艺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斩获多个全国奖项,在曲坛大放异彩,相关的传承保护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这其中,包含有一
期刊
话故里  我的故乡在柳江河左岸,这条从北而来清澈见底的柳江,像娇柔温婉的淑女,千百里迤逦,顾盼着两岸青山,娉娉婷婷而来。江水流到故乡那道青石码头的下边,被一道像是从岸上青山里奔腾而出扑向江中龙身一般的石崖挡了一下,转了一个大大的回旋,稍做徘徊,袅袅娜娜地走了八里路,又与西北而来鲁莽的汉子般浑浊的红水河撞了个满怀,那相撞的地方就是远近闻名的“三江口”,这汇合的江水把江畔的三个地方分隔成了三个县(区)
期刊
男:四月插秧孤单单,   五月割麦哥最忙;   七月收谷缺个伴,   哥想邀妹结个双。  女:阿妹家里穷叮当,   清水煮粥照见梁;   竹门漏风年年过,   没有钱财买嫁妆。  男:妹是山间嫩竹笋,   哥是土里老姜根;   竹笋炒姜正合适,   哥想跟妹配成婚。  女:配不上,配不上,   一头灯草一头油;   灯草太轻油太重,   好比棉花配石头。  每年,当沉甸甸的果实挂在枝头诱惑每一双勤
期刊
长期以来,学界著述中国史时多以“王朝史”“汉族史”的形式展开,此种思路下,每当论及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时,多是表现为王朝国家对民族地方的“征服”与“开拓”。由此,少数民族地区的历史呈现出的是一部部“汉化史”,仿佛少数民族是一群“被动”的或“失语”的群体。此种自上而下的视角和主体性的姿态显然有失偏颇。中国民族史,既是汉民族的历史,也是少数民族的历史,即便是汉族的历史中,也有少数民族历史的成分,汉族与少数
期刊
夜深了,县城东南边贫困户移民安置区六能新区“老乡家园”的后山,几十栋咖啡色、白色、蓝色相间的居民楼,在银色的月光下,安静地睡着了……  这是2019年9月中旬的一个日子,正临近中秋。此刻,靠着后山的A17栋一楼一单元的102房,透出一束明亮的灯光。屋子里,户主张首帮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凝视着窗外的朦胧月色。由于室内灯光太过于强烈,屋外的月光他是看不清的。不过,他可以想象得出,松山之上一定出现了一轮明
期刊
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是八个连成一片的侗族山寨。据说,很久很久以前,程阳本是荒蕪之地,直至两位叫“程”和“阳”的男子一个自北、一个从南携家眷至此,架屋定居,开荒种田,生息繁衍;再后来,杨、吴、陈、李、石等姓氏人家先后迁至此处,与程、阳两姓共同建设这片古老的家园。大伙儿都公认程、阳二氏是这块土地的祖先,于是称此处为“程阳”。清朝以来,程阳逐渐形成马安寨、岩寨、平寨、大寨、东寨、吉昌寨、平坦
期刊
洋湾村位于广西桂林龙胜各族自治县伟江乡东北部,距县城约60公里,是桂林市平均海拔较高的行政村之一。初夏的一天,我随“桂林市文艺家走基层采风活动”小组前往洋湾村,了解当地脱贫攻坚情况。  车子驶出县城不久,就开始从山底沿着蜿蜒狭窄的“S”形盘山公路向山上缓缓行进。坐在中巴车上,感觉路面仅有一车宽。路虽然弯曲,但路面很好,司机大哥好本事,把车开得从容稳当,好几次中巴车与从山上下来的大货车相遇会车,都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