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提出要实现研究生教育大国向强国转变的战略目标,这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培养质量已成为研究生教育最为主要的任务。但多年来在研究生培养机制中存在的类似于“大锅饭”“铁饭碗”的计划经济模式,已成为制约研究生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的体制性障碍。因此,必须改革现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构建有利于激发研究生创新热情、提高创新能力的资助机制和培养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国际接轨的充满活力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激励机制和质量保障机制。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从目前已实施培养机制改革的高校看,改革大都围绕着招生收费制度改革(即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所有研究生都要交学费)、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没有科研项目不得招生,同时导师需拿出一定经费来资助研究生)、建立和健全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奖助金额)等方面开展。作为一所省属农业院校,河南农业大学较之“985”“211”高校及部属高校存在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足,农林学科特殊性带来的报考生源少、生源质量不高、贫困生较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河南农业大学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为吸引优秀生源,对优势学科的研究生和其他部分优秀研究生予以免除学费;人文社科类及弱势学科的导师科研经费普遍较少,因此对这类导师的科研资助采取不同方案;为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要求导师必须给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助研津贴,学校每年还选拔优秀研究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内容
1.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研究生学费制度改革。对于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非第一志愿录取的总分高出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复试成绩基本要求10%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免除学费。二是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没有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的导师不能招收研究生,且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需向学校分别缴纳助研费。
2.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
学校设立了助学金、“三助”津贴、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入学成绩以及学业成绩、科学研究工作等情况进行奖学金评定,将帮困助学与激励优秀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了以激励为主的研究生动态奖助体系。实行这些制度之后,90%左右的研究生都能获得奖助学金。
3.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改革
学校每年支出近20万元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用于培育1~2篇博士学位论文冲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支出40多万元设立优秀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基金,用于资助10名左右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4.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导师责权利关系,扩大研究生导师在招生时的自主权,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研究生充分就业
1.研究生录取质量逐步提升
学费制度的改革、新型资助体系的实施,解决了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吸引了一大批优质考生报考。实行导师资助制后,导师盲目扩招、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对考生的考核更加全面、严格,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例如:我校2008年以前研究生报考人数在800人左右,2011年达到1000人;上线率也稳步上升,由原来的65%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77%。
2.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导师招收研究生必须依托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项目越多,经费越充足,招生需求就越能得到保证,这就促使导师必须努力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从而带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3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多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三年获4项国家科技大奖。导师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拿出100万元左右用于资助研究生;研究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努力工作,多出成果,这样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研究生在参与导师科研工作中提升了学术水平,也提高了个人就业竞争力。
3.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日益增强
改革后的资助制度将研究生的资助与学习、科研工作紧密挂钩,打破了研究生资助的平均主义,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增强了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河南农业大学在建立新型研究生资助体系后,研究生生活补贴资助力度大幅提高:博士生平均资助额度每年为1.3万元,硕士生为0.44万元;与改革前相比,博士生获得的资助额度每年增加1.06万元,硕士生增加0.25万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价值理念,增强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3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共有9人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30余人获得国家、省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奖励,15人获得河南省硕士研究生英语演讲赛奖励,1人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奖励。
4.师生关系进一步理顺
改革后导师的关注焦点从先前的招生规模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以科研工作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了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责任,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也进一步加强。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业负有责任,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也负有重要责任。导师积极为研究生就业牵线搭桥,努力为研究生寻找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生的就业渠道。
总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他们充分就业。目前,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许多毕业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责编:一 木
一、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核心是建立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从目前已实施培养机制改革的高校看,改革大都围绕着招生收费制度改革(即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所有研究生都要交学费)、强化以科学研究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和资助制(没有科研项目不得招生,同时导师需拿出一定经费来资助研究生)、建立和健全新的研究生奖助学金体系(大幅度提高研究生奖助金额)等方面开展。作为一所省属农业院校,河南农业大学较之“985”“211”高校及部属高校存在着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少,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不足,农林学科特殊性带来的报考生源少、生源质量不高、贫困生较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河南农业大学在制定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方案时,充分考虑学校的现实情况。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为吸引优秀生源,对优势学科的研究生和其他部分优秀研究生予以免除学费;人文社科类及弱势学科的导师科研经费普遍较少,因此对这类导师的科研资助采取不同方案;为激发研究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扩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要求导师必须给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助研津贴,学校每年还选拔优秀研究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内容
1.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
一是研究生学费制度改革。对于非在职全日制研究生、非第一志愿录取的总分高出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复试成绩基本要求10%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免除学费。二是研究生招生机制改革。破除教育资源平均分配模式,没有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的导师不能招收研究生,且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每年需向学校分别缴纳助研费。
2.研究生资助体系改革
学校设立了助学金、“三助”津贴、硕士研究生优秀奖学金,根据研究生入学成绩以及学业成绩、科学研究工作等情况进行奖学金评定,将帮困助学与激励优秀结合起来,初步建立起了以激励为主的研究生动态奖助体系。实行这些制度之后,90%左右的研究生都能获得奖助学金。
3.研究生创新培优机制改革
学校每年支出近20万元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培育基金,用于培育1~2篇博士学位论文冲击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支出40多万元设立优秀研究生国内外联合培养基金,用于资助10名左右优秀博士、硕士研究生到国内外著名大学的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科研院所从事科学研究。
4.研究生导师管理机制改革
进一步明确导师责权利关系,扩大研究生导师在招生时的自主权,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三、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促进研究生充分就业
1.研究生录取质量逐步提升
学费制度的改革、新型资助体系的实施,解决了学生尤其是贫困学生的生活问题,吸引了一大批优质考生报考。实行导师资助制后,导师盲目扩招、片面追求招生数量的现象得到了明显遏制,对考生的考核更加全面、严格,生源质量不断提高。例如:我校2008年以前研究生报考人数在800人左右,2011年达到1000人;上线率也稳步上升,由原来的65%左右上升到2011年的77%。
2.学校科研水平不断提高
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后,导师招收研究生必须依托自己的科研课题进行,项目越多,经费越充足,招生需求就越能得到保证,这就促使导师必须努力争取高层次科研项目,从而带动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3年来,河南农业大学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00多项,科研经费近3亿元,三年获4项国家科技大奖。导师每年从科研经费中拿出100万元左右用于资助研究生;研究生必须积极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努力工作,多出成果,这样才能获得相应的报酬。研究生在参与导师科研工作中提升了学术水平,也提高了个人就业竞争力。
3.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日益增强
改革后的资助制度将研究生的资助与学习、科研工作紧密挂钩,打破了研究生资助的平均主义,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公平竞争,增强了研究生学习和研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了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河南农业大学在建立新型研究生资助体系后,研究生生活补贴资助力度大幅提高:博士生平均资助额度每年为1.3万元,硕士生为0.44万元;与改革前相比,博士生获得的资助额度每年增加1.06万元,硕士生增加0.25万元,体现了“多劳多得”的价值理念,增强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研究生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3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共有9人获得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1人获得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奖,30余人获得国家、省级“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奖励,15人获得河南省硕士研究生英语演讲赛奖励,1人获得中国青年志愿者奖励。
4.师生关系进一步理顺
改革后导师的关注焦点从先前的招生规模转移到提高培养质量上来,以科研工作为主导的导师负责制进一步强化了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责任,使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导师对研究生的管理和指导也进一步加强。导师不仅对研究生的学业负有责任,而且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等工作也负有重要责任。导师积极为研究生就业牵线搭桥,努力为研究生寻找就业机会,进一步拓宽了研究生的就业渠道。
总之,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提高了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了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竞争能力,促进了他们充分就业。目前,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我校研究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许多毕业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了优秀的业绩。
(作者单位:河南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责编:一 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