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绘画中的“个人主义”视角研究

来源 :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erna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艺术史是载入史册的艺术家的名字及其作品构成的明线与默默无名的匠人的劳动成果所代表的暗线组合而成的,文艺复兴所极力效仿的古希腊与古罗马也只有菲迪阿斯(Peiraikos),米隆(Myron)这样的的大艺术家留下了姓名,与文艺复兴时期成书的《名人传》的规模毫无可比性。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文艺复兴绘画中显而易见的“个人主义视角”。
  关键词:文艺复兴 绘画 个人主义
  绘画地位的不断提高代表着视知觉感受力的苏醒,尽管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一种立足于“理念”的精确模仿,并通过“在技术上能达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然主义的现实主义” 去表现一种高贵的神性,但这种看似同中世纪殊途同归的对神性的表达却是一种极致的“个人主义”中迸发的。正如文艺复兴的绘画在天主教背景中表达一种虔敬的宗教感情但同时是非常世俗化的视觉呈现一样,对“理念”的追求正得益于“个人主义”的觉醒,这些悖论般的交织构图了文艺复兴文化的张力。通过进一步的探究我们会发现,如果缺乏这些技术上的发明与完美运用,神性也是无从表现的。因为当理想美的彼岸世界与正在建设并生活在其中的城市兩相融合的时候,健康而充满生命力的人的身体以及作为背景的城市空间就成为了神性的载体,从而他们需要走出了中世纪的抽象与象征并把自身(与他者)及所处的城市空间“画的像真的一样”,所谓的“写实主义”风格应运而生,大量人体的出现又何尝不是“个人主义”的一种极致,但同时又必须通过一套严密完美的数学体系来完成这种全新的视觉塑造。这种体系是数字化的几何空间,它又是解剖学的深度介入,是对自然之物明暗对照的科学处理。总之,它需要通过物理世界的“形式”化表达去制造这样一种在心灵与科学双重“观看”的交融之下诞生的仿真空间。大师的创造加上学院及印刷业的普及,为“科学化”或者叫做“数学化”的绘画模式奠定了规范,并从意大利扩展到整个欧洲。
  在城市空间中生长起来的绘画艺术在很大程度赞助人“趣味”的影响,毕竟艺术家们要靠这些劳动收益维持生计;此外,还有宗教主题的崇高性特质,也对艺术家的创造提出了要符合在宗教体系中备受重视的“正统性”的要求。但这些绘画创作顽固的前提并不能压制住作品中“个人主义”的发展,“艺术像幽灵一样神秘地出现和消亡。它总是出人意料地降临在一个人身上,却不管什么艺术教育,国家帮助,画商以及每年的展览之类的因素。” 艺术按照自己内在的生长模式到文艺复兴变成了一种朝向“理念”的个人创造。1573年,威尼斯画派的大师委罗内塞受到宗教法庭的质询,他们认为他在绘制乔凡尼包洛修道院《最后的晚餐》中缺乏正统性,宗教法庭认为他存在异端动机,即在基督最后的晚宴中不应该出现小丑,酒鬼,侏儒及其他各种有悖于正统要求的形象。委罗内塞并未顺从宗教法庭要求其进行修改的意见,只是将“最后的晚餐”这样的具有明确宗教内涵的题名改成了“利未家的筵席”(图1),宴会场面在这幅画中被表现的极为奢华,与《圣经》中朴素的最后的晚餐全然不同。 历史不完全是命运与神的意愿在左右,人类自身的创造与努力才是形成历史命运的根本原因,这种观念是在新的世俗环境中被建立起来的,人们在经济建设与文化复兴中目睹了劳动与创造带来的命运的转机 ,从而个人的才华成为了这个“人文主义”盛行的年代极为重要的时代内核。“在15世纪早期,只有二十分之一的绘画是非宗教题材的,一个世纪后竟翻了五翻。” 就更不要说到了16世纪末“利未家的筵席”这样空有宗教外壳的作品,已经是一幅世俗内容的作品了。这种强烈的“个人主义”的产生应该还和当时艺术家的身份地位有关系,一方面是统治者和新兴资产阶级的赞助与扶持;一方面是人文主义运动带来的尊重个体创造的思潮与社会氛围,艺术家的地位上升,他们不再是原先默默无名的匠人,在新的社会结构中他们既不是地位地下的农奴,也不是有封地,有大量金钱而不需要进行生产的封建主。他们服务于君主或教皇等上流社会人士,与贵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是最边缘的贵族阶层,也就是作为城市文化市民的边缘贵族。就是这样一群身处阶级金字塔中部的人群,非常类似于我国的“士”,即最基础的贵族,最高级的百姓,他们能够也必须依仗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创造,他们努力协调宗教感情与古典热情之间矛盾,结果是古典热情不自觉地在这个阶层中得到了最全面的激发,而这种拒斥种种限制的精神便成了欧洲现代性格的基本模板。
  绘画的古典热情非常直接而明确地落在对“人体”的描绘上,这和大量古典雕塑所形成的肉体世界的冲击力有直接的关联,“这是理想的人体,近于希腊典型……和古代奥林波斯一样,是一个神明的或英雄的肉体世界,至少是一个卓越与完美的肉体世界。” 包括意大利之外的国家,“在法国、西班牙、佛兰德斯,产生出一批理想的形体,仿佛向自然界指出它应该怎样造人而没有造出来。” 这种对人体的关注在绘画史上可谓绝无仅有。“眼睛”对世界的重新发现使得画家在不经意间完成了一个伟大的“模仿”,即模仿上帝完成了“创世”,创造了人作为“管理者”(主体)的世界,同当时对名誉的追逐与相互竞争一起构成了绘画中较为极致的“个人主义”视角。
  图1,油画“利未家的筵席”,1573年,555 x 1280 厘米,藏于意大利威尼斯艺术学院画廊
其他文献
科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在石油企业数十年的生产、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从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提高石油企业职工综合素质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 ;加强;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探讨  石油企业作为我国的大型支柱性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其几十年的建设和发展中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时代,在
期刊
摘要: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它是以中央处理器为核心,综合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先进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工业控制器,它的应用面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已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 的主要支柱之一。本文对PLC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PLC;可编程控制器;电气自动化;应用;前景  1概述  电气自动化是研究与电气工程相关的系统运行、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信息处理、实验分析、研
期刊
摘要:石油能源的逐渐枯竭,煤炭汽化利用技术的进步使得煤矿开采行业一直活跃在人们视线之内,加之近些年我国矿井事故频发,采煤过程安全管理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正在得到愈来愈多的关注。本文对煤矿开采行业现存问题进行分析,结合采煤技术基本原则,提出几点加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可行性建议,望可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煤矿采煤技术;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煤炭始终是工业的命脉,是工业真正的食粮,尽管我国煤
期刊
摘要:音乐在体育舞蹈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音乐的旋律,舞者们的舞步也相应变化,婉转的音乐匹配缓慢的舞步,欢快激情的音乐匹配快速热辣的舞蹈。本文着重对体育舞蹈教学中音乐的应用模式与现状进行分析。  关键词:体育舞蹈 教学 音乐 应用模式 现状  1.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在我国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且发展迅速。因此,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识和表述各不相同,关于体育舞蹈的概念也众说纷纭。笔者认为,
期刊
摘要:近年来复混肥的监督检验工作日益得到加强,产品检验工作量不断增加,对复混肥进行快速检验已成为必要。基于复混肥的氮含量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主要对可用于复混肥中氮含量进行快捷测定的简便方法进行了研究,并评价其测量不确定度。  关键词: 半微量 氮含量 不确定度 评价  随着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蓬勃发展及人们对混合肥认识的加深,复混肥的应用也在不断得到拓展。但是,不同的农作物对复混肥的要求也存
期刊
摘要:笔者根据广西南宁市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发展状况,并且针对这些机构里对艺术音乐课程设置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然后发现这些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设置已经初具雏形,但音乐早期教育这一板块也还应根据婴幼儿的音乐生理和心理进行不断改革、补充、完善。  关键词:早期教育 艺术课程 音乐课程 婴幼儿心理发展;  一、研究背景  伴随着近几年婴儿潮的出现和我国终身教育理念的开发与进步
期刊
内容摘要:中国建筑史课程在建筑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正发生着变化,许多建筑院校在建筑设计课程中增加了注重文脉和传统建筑意向的设计,这对中国建筑史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为更好地应对这种变化趋势,文章提出以研究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进而探讨了基于问题的课堂教学、走入建筑的现场教学和重于应用的模型教学这三种方法在课程中的运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接受并善于运用研究型的学
期刊
一、东西方的“乱伦”母题  在西方“乱伦母题”中,普遍善于用那种大喜大悲的落差来展示人物命运的曲折,用善与惡、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种古典主义手法来刻画“彻底的英雄”,而[1]与西方文学崇尚“力”的壮美美学观不同, 以日本叙事文学为代表之一的亚洲文学中,以“乱伦”为题材的作品却大都充满了悲剧性,高雅优美,对这一母题的描写中充满了哀怨感伤又缠绵不绝,弥散着一种淡淡的悲伤,传达出的是悲剧性激情以及悲
期刊
【摘要】根据史料研究发现,作为生活在福建地区的古老名族——闽越族,发现的历史踪迹一般都活跃在包括像今天的广东东部、江西东北地区、浙江南部以及整个福建全部。闽越族,起源于商周,闽一直是福建的名称,而真正形成闽越的时期是从东周开始,越族人迁徙到了如今的福建地区,与当地的闽族人相互融合,经过历史的演变最终变成了福建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名族——闽越族。而建立在秦汉之时的闽越国更是作为闽越族文化的繁荣时期,本
期刊
【摘要】四川地区画像砖主要分布在岷江和嘉陵江流域的不同等级的墓葬中,内容丰富多样,包括现实生活、宗教信仰、神仙题材。在汉代随着秦汉移民入蜀以及民族融合的发展,大量的中原文化和外来文化进入巴蜀地区,这些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画像砖中充分的表现出来。古人有 “百里而异习、千里而异俗”“事死如事生”的重要思想,本文通过分析墓葬中画像砖石的内容,如舞蹈百戏、佛教内容以及历史故事等,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结合来看汉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