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在新世纪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基础音乐教育要贯彻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可见,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音乐课程中最突出、最重要的理念,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是实施美育的一个重要途径。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实施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美育教育呢?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从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实施音乐审美的核心教育。
一、优美的音乐教学内容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有机载体。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富于审美的音乐教材,其审美因素包括: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表达人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使人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优雅的音韵、优美的曲调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烦。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
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是审美教育的手段
音乐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审美的主体实施过程。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见,音乐课堂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通过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并在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比如,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欢乐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中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唱”就是利用这一点。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演唱,学生们总是兴趣浓厚;在教学生认识枯燥的力度标记时,我采用了分组抢答形式让学生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合乐器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乐器,甚至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情趣,而且营造了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
“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最大的能动空间,使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之美、理解音乐之美、感悟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的核心目标。
三、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是审美教育的保障
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让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学过程中,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应遵循努力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总之,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
基础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因此,我们应把音乐教学作为一个审美感知和审美发现的过程,从音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环境三个方面,实施音乐审美的核心教育。
一、优美的音乐教学内容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有机载体。选择具有欣赏价值,能够唤起美感的歌曲和乐曲作为音乐教材是极其重要的,它是实现音乐教学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富于审美的音乐教材,其审美因素包括:音韵美、曲调美、立意美、情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能表达人们的心声:或是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或展现一片炽热的情怀,使人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同时,优雅的音韵、优美的曲调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百听不厌,百唱不烦。器乐教材“美”的着眼点则在于简洁、洗练的编配方面,通过配器,显示其音色、织体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音乐欣赏教材要体现经典性与文献性,展示人类音乐文化的精粹,展示美的结晶。
二、有效的音乐教学方法是审美教育的手段
音乐课堂教学作为音乐审美教育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有着与一般学科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体现为:从感性入手,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的潜效应。
音乐课堂教学是音乐审美的主体实施过程。而音乐在很大程度上说就是那种“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仅凭教师口头传授,而没有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哪怕是音乐知识、音乐技能技巧,学生也是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的,更不用说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再创作了。尤其对于中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音乐审美愉悦的体验,而没有亲身参与到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不可能获得这样一种体验的。因此,音乐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参与体验音乐的过程。可见,音乐课堂宜采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在音乐课堂实施“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以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通过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并在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的提高,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比如,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欢乐舞台”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
2.以“赛”激趣促学。
好胜心强是中学生的主要性格特点之一,而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生最易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唱”就是利用这一点。我每次上音乐课时总是激励学生上台演唱,学生们总是兴趣浓厚;在教学生认识枯燥的力度标记时,我采用了分组抢答形式让学生争夺红旗,从而营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
3.开展音乐活动课。
音乐活动课是音乐课的延伸,音乐活动课这种特殊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创造思维空间更为广阔。活动课除了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外,更多的是把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上器乐课时,教师除了讲课辅导外,可与学生一起齐奏、合奏。如需要配合乐器时,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设计相关的锣鼓点外,还可以和学生一起演奏各种乐器,甚至为学生演唱的歌曲作伴奏。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伴奏音型,让他们用自己的乐器为教师演奏的乐曲进行伴奏,这种做法不但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颇有情趣,而且营造了和谐、愉快的良好教学氛围。
“互动式”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尽量地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拘一格的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最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最大的能动空间,使学生在音乐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之美、理解音乐之美、感悟音乐之美、表现音乐之美,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实现音乐审美的核心目标。
三、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是审美教育的保障
和谐的音乐教学环境能够让音乐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也是实现审美教育的重要保障。音乐教学过程中,听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优美,是创造良好音乐教学气氛和情境的外部条件。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教学的基本手段之一是聆听。音响美,是创造良好听觉环境的关键因素。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给人带来快感,并诱发美感的产生。而糟糕的音响则使人生厌、烦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力避不良音响的产生,诸如录音机的音量过大,音质过尖,或不等音乐结束就“啪”的一声中断放音,弹奏音律欠准的钢琴、风琴,让学生吹奏由于簧片腐蚀而噪音迭出的口琴等。一个美好的视觉环境对音乐教学也是重要的。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歌片、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运用应遵循努力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总之,音乐教学过程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国民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它能折射出美育教育绚丽多彩的画卷,堆砌出美育教育百年树人的大厦。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