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4月27日至29日,由浙江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和浙江省思想政治网络名师工作室共同组织的“浙师尖峰教育论坛:高中思想政治有效课堂暨浙江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成果展示会”在浙江省三门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汇聚了九位浙江省政治学科特级教师与全省近200名思想政治名师,是浙江省思想政治特级教师名师网络工作室“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线下教学成果展示”活动的首次展示,是一场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盛宴。
“浙师尖峰教育论坛”是浙江省普高教育类名师工作站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创立的教育品牌,结合浙江省教育改革的现状,按照“名师引领、分层推进”“择优选拔、兼顾均衡”以及“适度倾斜、双向选择”等原则,在全省遴选一批理念先进、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把省内最优秀的教师和课堂带到一线教师面前,充分发挥名师在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全省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专业发展。
课堂观摩,见智见仁天地广。本次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由来自台州、温州两地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为听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张人忠老师从自己的援疆经历谈起,让学生对他充满了好奇,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张宗远老师的课生动、活泼,问题设置总是出人意料,幽默机智的评价更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奚淑珍老师的课轻松自如,运用时政资料自然贴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课堂对话;戴恭祥老师的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情怀,让学生动容且动情;郑旭红老师则于常态中见规范,于务实中见挑战。五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
议课碰撞,亦教亦学共相长。课堂观摩结束后的评课议课成为教师们各抒己见的绝佳舞台。青年教师把握机会,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观课、议课,带给大家诸多的启发。从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彰显课堂精彩,不同的教师运用与自己相符的教学方式,扬长避短;从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形式;从课堂对话的视角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本课堂;从素材的选用反问教学意图和学科的特点;从问题的设计和运用叩问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从课堂的失误反思教学的预设和课堂调控驾驭能力,打造开放的课堂;从课堂精彩的生成探讨课堂教学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交流和碰撞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彼此专业的成长。
本次活动还邀请三位特级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授课作点评。他们结合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思考,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达成高考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均衡以及教学细节独具匠心的处理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嘉兴市高级中学潘新华特级教师在评课时说:“精彩的课堂源于细节的精彩。综观这次活动的五堂课,其共同点就是,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精彩。”特级教师们的精彩点评,既是对授课者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进一步发展的期盼,更是对政治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引领。
讲座引领,益智益识明方向。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祝国强老师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编黄建炜先生前来讲座。祝老师主讲的《课标修订与学科教研方向》,从未来改革课程价值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转变、课程内容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的转变和课程管理的转变等角度阐述观点、畅谈感受,让与会教师了解课改前沿信息,把握教科研脉搏,真切感受到要做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必须抓住时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黄主编从“与名师同行,与名刊同行,与时代同行”三个方面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了名师的成长故事,指明了教师教科研的方向与方法,以及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三天的活动,教师们收获满满,感悟多多。文成中学的谢美娟老师表示:“三天时间,在漫长的岁月中,也许只是一瞬间,却让我体会到了20年来最具有意义的进步。简约而精致的开班典礼,满含领导和特级教师的厚望与爱意;紧凑而大气的同课异构,彰显各位授课教师的独特与用心;高端而朴实的学科讲座,折射专家学者的博学与睿智;激烈而友善的点评互动,道出各位听课教师的共鸣与谢意。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甚至已无法用语言来描摹彼时与此时的心情。”乐清中学的张恩丰老师则如是说:“本次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同伴的互助交流,更有专家的指点引领。这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和问题而进行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因而是有生命力的。”
本次活动名师汇聚,精心谋划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发展;创新形式,努力推动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共同成长。它一改以往单个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或“线下”培训模式,而是将浙江省五位高中政治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联合培训。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研究课堂,尝试“情景感染、角色模拟、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一课一得”形式讲述自己的教学感悟,呈现风格各异的教学思想;通过专家的报告丰富学员的理论内涵,点燃教师自觉科研的欲望。正如项目负责人姜根华教授所说:“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凡而不平庸,简约又不简单。名师的崛起需要各方协力完成:组织者搭台,个人找师傅;最终成长自己、影响他人。”
“浙师尖峰教育论坛”是浙江省普高教育类名师工作站与浙江师范大学共同创立的教育品牌,结合浙江省教育改革的现状,按照“名师引领、分层推进”“择优选拔、兼顾均衡”以及“适度倾斜、双向选择”等原则,在全省遴选一批理念先进、成果突出、特色鲜明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网络名师工作室成员,把省内最优秀的教师和课堂带到一线教师面前,充分发挥名师在学科理论研究、教学实践和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的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全省教师更好、更快地实现专业发展。
课堂观摩,见智见仁天地广。本次网络名师工作室的成果展示,由来自台州、温州两地的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为听课教师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张人忠老师从自己的援疆经历谈起,让学生对他充满了好奇,引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张宗远老师的课生动、活泼,问题设置总是出人意料,幽默机智的评价更增添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奚淑珍老师的课轻松自如,运用时政资料自然贴切,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教材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课堂对话;戴恭祥老师的课充满了人性的光辉和人文的情怀,让学生动容且动情;郑旭红老师则于常态中见规范,于务实中见挑战。五位老师的课堂各具特色,引发了在场教师的深入思考。
议课碰撞,亦教亦学共相长。课堂观摩结束后的评课议课成为教师们各抒己见的绝佳舞台。青年教师把握机会,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他们从不同的视角观课、议课,带给大家诸多的启发。从教师个体的特殊性彰显课堂精彩,不同的教师运用与自己相符的教学方式,扬长避短;从课堂学生的学习活动总结,探索更加高效的教学形式;从课堂对话的视角营造民主氛围,构建生本课堂;从素材的选用反问教学意图和学科的特点;从问题的设计和运用叩问教学目标的确定和达成;从课堂的失误反思教学的预设和课堂调控驾驭能力,打造开放的课堂;从课堂精彩的生成探讨课堂教学的价值。正是在这样的交流和碰撞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彼此专业的成长。
本次活动还邀请三位特级教师为青年教师的授课作点评。他们结合教师备课与课堂教学的思考,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达成高考要求与学生发展的均衡以及教学细节独具匠心的处理等方面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如嘉兴市高级中学潘新华特级教师在评课时说:“精彩的课堂源于细节的精彩。综观这次活动的五堂课,其共同点就是,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精彩。”特级教师们的精彩点评,既是对授课者的肯定,也是对教师进一步发展的期盼,更是对政治学科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和引领。
讲座引领,益智益识明方向。本次活动邀请了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省功勋教师祝国强老师和《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编黄建炜先生前来讲座。祝老师主讲的《课标修订与学科教研方向》,从未来改革课程价值的转变、课程结构的转变、课程内容的转变、学习方式的转变、评价的转变和课程管理的转变等角度阐述观点、畅谈感受,让与会教师了解课改前沿信息,把握教科研脉搏,真切感受到要做新一轮改革的先行者,必须抓住时机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与自我创新。黄主编从“与名师同行,与名刊同行,与时代同行”三个方面侃侃而谈,与大家分享了名师的成长故事,指明了教师教科研的方向与方法,以及教师应该追求的目标。
三天的活动,教师们收获满满,感悟多多。文成中学的谢美娟老师表示:“三天时间,在漫长的岁月中,也许只是一瞬间,却让我体会到了20年来最具有意义的进步。简约而精致的开班典礼,满含领导和特级教师的厚望与爱意;紧凑而大气的同课异构,彰显各位授课教师的独特与用心;高端而朴实的学科讲座,折射专家学者的博学与睿智;激烈而友善的点评互动,道出各位听课教师的共鸣与谢意。远近高低,错落有致,别开生面,独具匠心,甚至已无法用语言来描摹彼时与此时的心情。”乐清中学的张恩丰老师则如是说:“本次活动,既有教师的教学实践,也有同伴的互助交流,更有专家的指点引领。这是基于现实的需要和问题而进行的培训,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意义,因而是有生命力的。”
本次活动名师汇聚,精心谋划教学与科研的良性发展;创新形式,努力推动名师与普通教师的共同成长。它一改以往单个工作室组织的“线上”或“线下”培训模式,而是将浙江省五位高中政治网络名师工作室的学科带头人和部分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联合培训。通过“同课异构”的形式研究课堂,尝试“情景感染、角色模拟、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一课一得”形式讲述自己的教学感悟,呈现风格各异的教学思想;通过专家的报告丰富学员的理论内涵,点燃教师自觉科研的欲望。正如项目负责人姜根华教授所说:“网络名师工作室平凡而不平庸,简约又不简单。名师的崛起需要各方协力完成:组织者搭台,个人找师傅;最终成长自己、影响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