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的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魏书生老师也为我们指点迷津,他说:一个人可以考不上大学,可以不具备高深的知识,但不可以不具备宽阔的胸怀,不可以不与人为善。这样看来成人远比成才更重要。认识到这一点,我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便时刻注意到了德育的渗透。
一次上语文课,学习《马说》,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们认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学生积极举手,我指名请了四位学生谈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又说,你们再推举几位同学说说。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在众多学生的名字中,我听到了“结巴子”“麻哥”“八戒”……这都是在叫谁呀!我试一下,叫道“结巴子”,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周X站了起来,只见他弓着背,低着头,红着脸答道:“我……认……认……为,我……”教室里又是一阵哄笑。奇怪了,平时,他讲话只是有点慢呀!下课后,我找了三位班委,问他们班里还有哪些人有绰号,以及取这些绰号的原因。调查如下:
姓名??绰号???原因
周X??结巴子??说话慢
肖X??麻子???满脸麻子
……
我觉察到这班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问题是怎么就光揭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来取绰号呢?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揭短不就是损人吗?当然他们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没想太多,但问“受害者”,他们一致说“不喜欢这个绰号”。看来这些绰号取得还真不合适。
绰号即外号,富有个性化特征,它往往比名字更能广为传播。其实有绰号并不一定是坏事,好的绰号往往是一种人际关系亲密的表现,还能激励人,易于让人看到他们的优点、特点,如:
姓名??绰号??原因
毛泽东?毛奇??好交奇友、读奇
书、做奇事
乔丹??飞人??弹跳力好
奥尼尔?大鲨鱼?长得壮、冲击力
强
……
这些绰号既生动形象又诙谐幽默,让当事人乐于接受。反之,不好的绰号,会变成恶意的攻击,会使当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会造成其心理障碍,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作是仅次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人。
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这些学者的思想和观点都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句俗语说得很精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很发人深省。我们都知道,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中会扮演“刽子手”的角色,还是“伯乐”的角色呢?这需要老师的引导。身为班主任的我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粗暴地制止,还是正确地引导?思前想后,觉得前者只能让绰号由地上转为地下,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更大的伤害;而后者能让那些鼓励、赞扬、崇拜性的外号继续发挥其促进作用。联想到魏书生老师就是善于抓住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才做得如此的出色,我不是正好可以抓住此次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吗?为此,我特别组织了一次“让我们都来做伯乐”的主题班会。过程简要如下:
(1)激趣导入。
师:学过《马说》,我们知道了伯乐的重要,同学们想试着做一回伯乐吗?(想)
(2)明确优点。
如:好的习惯、品质、特点……
(3)互找优点。
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以己之长,笑人之短,应学人之长,避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
(4)介绍好的绰号。
(5)讨论如何取绰号。
(6)分组尝试取绰号。
(7)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都是明星,都是伯乐。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各自也只有一个,如果交换一种思想,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每一个“我”都变得强大起来。青春无限美好,愿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之后,我听说他们给我取了绰号,私下里叫我“靓姐”,因为我嗓门大,声音特亮,年青,另外还算漂亮吧……这个绰号,我喜欢。
通过这次“当伯乐,找优点”的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提升了,也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别人和事物,心胸自然开阔起来。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就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吧!
一次上语文课,学习《马说》,我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你们认为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学生积极举手,我指名请了四位学生谈了自己的见解,然后又说,你们再推举几位同学说说。顿时,教室里热闹起来了,在众多学生的名字中,我听到了“结巴子”“麻哥”“八戒”……这都是在叫谁呀!我试一下,叫道“结巴子”,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周X站了起来,只见他弓着背,低着头,红着脸答道:“我……认……认……为,我……”教室里又是一阵哄笑。奇怪了,平时,他讲话只是有点慢呀!下课后,我找了三位班委,问他们班里还有哪些人有绰号,以及取这些绰号的原因。调查如下:
姓名??绰号???原因
周X??结巴子??说话慢
肖X??麻子???满脸麻子
……
我觉察到这班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但问题是怎么就光揭人心理和生理上的缺陷来取绰号呢?俗话说“打人不打脸,揭人不揭短”,揭短不就是损人吗?当然他们可能只是觉得好玩、有趣,没想太多,但问“受害者”,他们一致说“不喜欢这个绰号”。看来这些绰号取得还真不合适。
绰号即外号,富有个性化特征,它往往比名字更能广为传播。其实有绰号并不一定是坏事,好的绰号往往是一种人际关系亲密的表现,还能激励人,易于让人看到他们的优点、特点,如:
姓名??绰号??原因
毛泽东?毛奇??好交奇友、读奇
书、做奇事
乔丹??飞人??弹跳力好
奥尼尔?大鲨鱼?长得壮、冲击力
强
……
这些绰号既生动形象又诙谐幽默,让当事人乐于接受。反之,不好的绰号,会变成恶意的攻击,会使当事人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打击,会造成其心理障碍,影响其心理的健康成长。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尊心是青少年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前进的动力,是向上的能源。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把获得别人的尊重看作是仅次于自我价值实现的最高心理需要。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尊重人。
自信心是一个优秀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美国思想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拿破仑·希尔也曾经说过:“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创立事业之本,信心是奇迹。”这些学者的思想和观点都充分地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有一句俗语说得很精辟:“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句话用在教育上很发人深省。我们都知道,其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那么,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交往、学习中会扮演“刽子手”的角色,还是“伯乐”的角色呢?这需要老师的引导。身为班主任的我该如何对待这一现象?粗暴地制止,还是正确地引导?思前想后,觉得前者只能让绰号由地上转为地下,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和更大的伤害;而后者能让那些鼓励、赞扬、崇拜性的外号继续发挥其促进作用。联想到魏书生老师就是善于抓住细微之处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才做得如此的出色,我不是正好可以抓住此次契机,对学生进行德育吗?为此,我特别组织了一次“让我们都来做伯乐”的主题班会。过程简要如下:
(1)激趣导入。
师:学过《马说》,我们知道了伯乐的重要,同学们想试着做一回伯乐吗?(想)
(2)明确优点。
如:好的习惯、品质、特点……
(3)互找优点。
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不能以己之长,笑人之短,应学人之长,避己之短,不断完善自己……
(4)介绍好的绰号。
(5)讨论如何取绰号。
(6)分组尝试取绰号。
(7)总结。
师:今天同学们都是明星,都是伯乐。有一句名言说得好:一个苹果换一个苹果,各自也只有一个,如果交换一种思想,学习一个优点,那么每一个“我”都变得强大起来。青春无限美好,愿同学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
之后,我听说他们给我取了绰号,私下里叫我“靓姐”,因为我嗓门大,声音特亮,年青,另外还算漂亮吧……这个绰号,我喜欢。
通过这次“当伯乐,找优点”的活动,同学们的自信心提升了,也学会了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别人和事物,心胸自然开阔起来。有一句教育名言这样说: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走路。就让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为这个目标而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