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培训,顾名思义,是“以学校为本”的,其含义是指学校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在对学校教师的现状与潜力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通过自行规划设计或与专业研究人员合作等方式,开展旨在满足学校及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校本培训基于学校发展,基于教师需要,是实现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的实施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和方式的确定等。校本培训强调以校为本、以师为本。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则是培训的归宿。有效的校本培训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它具有自身优势:一是针对性强,它是以教师及其任职的学校为中心而开展的培训活动,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二是具有灵活性,在时间的安排上因地制宜,在内容上随学校、教师的需求应变。三是具有多样性,培训可根据需要采取不同方式,灵活应对。“教师的要求”与“培训的力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最优。
一、 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是实现有效校本培训的前提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发展的“意向性”因素是导致一个教师“想不想”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要发挥其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变被动接受培训为积极参与培训,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只有主动参与,才能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应该成为贯穿校本培训的一大内容,理应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
1.通过职业规划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叶澜教授从“自我更新”取向的角度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非关注”阶段(接受教师教育之前:无意识中以非教师职业定向的形式形成了较稳固的教育信念及与教育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能力)、“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任务关注”阶段(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五个阶段。
在校本培训中,应引导教师从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来规划个人的专业发展,根据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个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书,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和考核,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2.通过导向激励制度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为激发教师自觉进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可建立一系列表彰奖励制度,一是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有效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三是对参加各类优质课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四是每学期对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参加市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秀的班级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校本培训的不断内化。
3.通过榜样宣传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教师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则是绝对的。在教师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每个教师的内心总有一种积极向上、渴望被肯定的愿望,充分挖掘这一潜能能激励起前进的斗志。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界和周边优势教育资源,邀请教育名家、教学业务能手来学校讲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能帮助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尽快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汲取前进的力量、明晰努力的方向。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则是挖掘身边的榜样,在教师群体里发现优秀者,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刊、论坛等,宣传他们,激励他人。
二、 采取扎实有效的策略是实现有效校本培训的关键
校本培训需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体现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又要充分考虑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种培训的出发点是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利益的交汇点。在一定层面上,校本培训与其说是一种培训活动,不如说是一种培训理念,这种培训理念既不是把培训的目的狭隘地局限于教师个人的个别发展,又不是过于统一地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塑造每一个教师,而是恰当地以学校这个教师工作和成长的基地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组织培训活动,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那么采取什么策略能有效地促进校本培训达到这一目标呢?
校本培训可分解为若干要素: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现场答辩、教师实践、自学理论、集体研讨、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考试参与、问题讨论等等。根据课程改革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时间空间的允许程度,对这些要素予以不同的组合后,它所产生的功能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要素组合成若干变式:确定专题——自学理论——案例研究——教师实践——总结反思——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教师实践——问题讨论……不断组合这些要素,培训的方式就会常训常新。
1.学习策略——个人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学习相结合
读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惟有读书才能使教师的文化底蕴显得丰厚。只有学习才能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使人变得聪明和理性,才能使人充满创造和灵性。学习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1)个人自主式学习。建立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既是教师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是引导教师随时关注教育形势、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育典型,不断更新自身积累;二是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把握学科、把握课堂的能力;三是引导教师关注学科教育以外的阅读,尤其提倡教师带着问题走向阅读,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同时倡导教师利用现代技术展开广泛的网络阅读。每年有计划地要求教师自学教育理论专著,自定教育杂志,摘录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
(2)专家引领式学习。根据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邀请教育界的专家以及教学特级教师来校,或走出校门,聆听专家讲座、与专家直面对话、和专家一起进行沙龙研讨,不断满足教师教学研究的需求,聆听他山之音,寻找自身不足。
2.研讨策略——丰富的内容与灵活的方式相结合
(1)以“专题研讨”为方式的主题研讨。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设定培训对象,并根据培训主题的内容与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合的形式与方法展开研讨,如:针对德育问题举行的沙龙研讨活动、利用现代技术对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网络平台互动、教研组内进行同题异构一课多上研讨活动等。
(2)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的合作研讨。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是毋容质疑的。在校本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种“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的微型课题研究正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因此,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如一学年或一学期)可合作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可融进教研组建设之中,还可与教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3)以“按需点单”为目的的集体强化。由教师根据各自情况提出培训内容的需求和愿望,学校进行汇总,再创造灵活多样的机会,提供培训的场所、培训指导教师、信息资料和教学设备,以满足各级各类教师的各种需要。
(4)以“帮带互助”为形式的协作研讨。学校与学校之间可组成联合体或结对学校,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可结成互帮对子,进行同伴协作研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间的优势培训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满足不同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
此外,学校还可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3.反思策略——寻找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它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反思应作为一种策略引入校本培训之中。
校本培训可引导教师作两方面努力:第一,善于捕捉,善于观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需要或值得教师反思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如通过记教学日记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情景、跟踪观察某一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等。第二,善于反思,善于调整。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或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交流思想,还可以与学生交流、进一步回味教育理论等,然后再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循环往复。这一策略,提倡广大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在反思、探讨中所学习的经验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帮助教师品味职业幸福。
这种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的知识获得,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意义之所在,追求“反思性实践”,使教师所任教的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
(参考文献本刊略)
校本培训的实施包括内容的选择、时间的安排和方式的确定等。校本培训强调以校为本、以师为本。校本培训的目标是解决本校教师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的发展。学校中出现的教育教学问题是培训的起点,解决这些问题则是培训的归宿。有效的校本培训有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它具有自身优势:一是针对性强,它是以教师及其任职的学校为中心而开展的培训活动,与学校的实际相结合,与教师的工作相伴而行。二是具有灵活性,在时间的安排上因地制宜,在内容上随学校、教师的需求应变。三是具有多样性,培训可根据需要采取不同方式,灵活应对。“教师的要求”与“培训的力度”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使培训效果达到最大、最优。
一、 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是实现有效校本培训的前提
从以上分析中我们知道:发展的“意向性”因素是导致一个教师“想不想”实现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校本培训要发挥其作用,首先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变被动接受培训为积极参与培训,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只有主动参与,才能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因此,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应该成为贯穿校本培训的一大内容,理应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
1.通过职业规划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叶澜教授从“自我更新”取向的角度把教师专业发展阶段分为“非关注”阶段(接受教师教育之前:无意识中以非教师职业定向的形式形成了较稳固的教育信念及与教育专业能力密切相关的一般能力)、“虚拟关注”阶段(师范学习阶段,包括实习期:在虚拟的教学环境中获得某些经验,有了对自我专业发展反思的萌芽)、“生存关注”阶段(新任教师阶段:特别关注专业活动中的“生存”技能,专业发展集中在专业态度和动机方面)、“任务关注”阶段(由关注自我的生存转到更多地关注教学质量)、“自我更新关注”阶段(不再受外部评价或职业升迁的牵制,有意识地自我规划,以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五个阶段。
在校本培训中,应引导教师从职业生涯发展的全程来规划个人的专业发展,根据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个人发展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制定个人发展目标书,进行阶段性小结、反思和考核,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
2.通过导向激励制度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为激发教师自觉进行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学校可建立一系列表彰奖励制度,一是对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总结、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有效促进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二是对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鼓励教师参与教学研究,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作用。三是对参加各类优质课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奖励。四是每学期对教学成绩突出的学校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对参加市教育局和中心小学组织的教学质量评估成绩优秀的班级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这些措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促进校本培训的不断内化。
3.通过榜样宣传刺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
教师发展的空间是无限的,成熟只是相对的,而发展则是绝对的。在教师个人成长的道路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每个教师的内心总有一种积极向上、渴望被肯定的愿望,充分挖掘这一潜能能激励起前进的斗志。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界和周边优势教育资源,邀请教育名家、教学业务能手来学校讲他们的成长成才之路,能帮助教师从中得到启发,尽快寻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汲取前进的力量、明晰努力的方向。另一种有效的方法则是挖掘身边的榜样,在教师群体里发现优秀者,通过各种途径,如校刊、论坛等,宣传他们,激励他人。
二、 采取扎实有效的策略是实现有效校本培训的关键
校本培训需从学校发展的需要出发,既要体现政府和社会对学校的期望,又要充分考虑每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所以这种培训的出发点是国家、学校和教师个人三方利益的交汇点。在一定层面上,校本培训与其说是一种培训活动,不如说是一种培训理念,这种培训理念既不是把培训的目的狭隘地局限于教师个人的个别发展,又不是过于统一地按照同一个模式去塑造每一个教师,而是恰当地以学校这个教师工作和成长的基地来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组织培训活动,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教师专业发展。那么采取什么策略能有效地促进校本培训达到这一目标呢?
校本培训可分解为若干要素: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现场答辩、教师实践、自学理论、集体研讨、总结反思、经验交流、成果展示、考试参与、问题讨论等等。根据课程改革研究的实际需要和学校时间空间的允许程度,对这些要素予以不同的组合后,它所产生的功能和效果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把这些要素组合成若干变式:确定专题——自学理论——案例研究——教师实践——总结反思——确定专题——专家报告——案例研究——教师实践——问题讨论……不断组合这些要素,培训的方式就会常训常新。
1.学习策略——个人自主学习与专家引领学习相结合
读书,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惟有读书才能使教师的文化底蕴显得丰厚。只有学习才能转变教育观念,才能使人变得聪明和理性,才能使人充满创造和灵性。学习应该成为教师职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我们倡导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
(1)个人自主式学习。建立教育理论学习制度,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既是教师工作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一是引导教师随时关注教育形势、了解教育动态、关注教育典型,不断更新自身积累;二是引导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教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把握学科、把握课堂的能力;三是引导教师关注学科教育以外的阅读,尤其提倡教师带着问题走向阅读,静下心来与文本对话,同时倡导教师利用现代技术展开广泛的网络阅读。每年有计划地要求教师自学教育理论专著,自定教育杂志,摘录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教学艺术水平。
(2)专家引领式学习。根据教师在课程改革和课题研究过程中的困惑,邀请教育界的专家以及教学特级教师来校,或走出校门,聆听专家讲座、与专家直面对话、和专家一起进行沙龙研讨,不断满足教师教学研究的需求,聆听他山之音,寻找自身不足。
2.研讨策略——丰富的内容与灵活的方式相结合
(1)以“专题研讨”为方式的主题研讨。选择教师关心的主题作为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主题确定培训目标,设定培训对象,并根据培训主题的内容与培训对象的特点采用适合的形式与方法展开研讨,如:针对德育问题举行的沙龙研讨活动、利用现代技术对课堂教学观摩进行网络平台互动、教研组内进行同题异构一课多上研讨活动等。
(2)以“课题研究”为纽带的合作研讨。课题研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作用是毋容质疑的。在校本培训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一种“小中见大,别有洞天”的微型课题研究正渐渐兴起,并越来越受到教师的欢迎。因此,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在一段教学时间内(如一学年或一学期)可合作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可融进教研组建设之中,还可与教科研机构合作。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3)以“按需点单”为目的的集体强化。由教师根据各自情况提出培训内容的需求和愿望,学校进行汇总,再创造灵活多样的机会,提供培训的场所、培训指导教师、信息资料和教学设备,以满足各级各类教师的各种需要。
(4)以“帮带互助”为形式的协作研讨。学校与学校之间可组成联合体或结对学校,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可结成互帮对子,进行同伴协作研讨。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校间的优势培训资源,形成资源共享、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满足不同参训者自我发展的需要。
此外,学校还可要求外出学习、考察培训的骨干教师,必须写出学习汇报材料,并利用校本培训时间对全员教师进行培训,传达学习精神。培训可采用作专题讲座、经验交流、讲汇报课等多种形式,产生一人学习,多人受益的效应。
3.反思策略——寻找理论支撑与实践探索相结合
反思,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它立足于自我以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为及其情景的能力。反思周而复始,循环进行。它要求教师细致观察并发现问题,通过系统的、客观的、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对课堂教学进行新的实践,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自身理论水平。它强调教师要检查自己的教学实践,回顾、诊断、监控自己的行为表现,以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适应教学需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反思应作为一种策略引入校本培训之中。
校本培训可引导教师作两方面努力:第一,善于捕捉,善于观察。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需要或值得教师反思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并进行记录,如通过记教学日记详细描述观察到的情景、跟踪观察某一学生建立个人档案等。第二,善于反思,善于调整。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反思或与其他教师一起探讨,交流思想,还可以与学生交流、进一步回味教育理论等,然后再采取进一步的策略,循环往复。这一策略,提倡广大教师运用行动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在反思、探讨中所学习的经验应用于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之中,以发现、解决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帮助教师品味职业幸福。
这种实践反思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主要目的并不在于外在的、技术性的知识获得,而在于通过这种或那种形式的“反思”,促使教师对自己、自己的专业活动直至相关的事物有更为深入的理解,发现其中意义之所在,追求“反思性实践”,使教师所任教的学校成为教师发展的基地。
(参考文献本刊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