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学鉴赏是一种个性化很强的情感活动、能动的再创造活动,也是一种审美享受。高中生写文学鉴赏,属于阅读与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一般只要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某一方面有序地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关键词】高中生;鉴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一、精读文本,挖掘要深
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如果我们泛读一篇文章或小说,别人让我们评价时,也就只能在面上随意地说一说,不可能具体落实到其中的一个精彩的句子或一個人物身上。所以要想进入鉴赏的层面,我们对文本就必须精读,细到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反复咀嚼。比如《祝福》《边城》这些经典的小说,你如果不深入下去研讨,你就找不到鉴赏的切入点,或者只能说别人说过的评价,就不可能从最细微处感受鲁迅和沈从文的笔底功力。因此同学们必须沉浸到鉴赏对象中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日常的所见所闻来细细地揣摩作家在文中所着力向世人表达的喜怒哀乐。
除了文本本身,同学们还要高度关注文章后的练习,因为练习中往往给了我们鉴赏文本的方法、技巧、内容、线索等方面的信息提示,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如《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后面的习题告诉同学们鉴赏的方向是“意境美”;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后面的习题告诉同学们鉴赏的重点是“细节描写”。
二、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高中生写鉴赏类的文章应该找一个小小的切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是如何紧扣重点鉴赏的。
鲜明的比喻
——以《荷塘月色》第四段为例简析
作者在《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动,表达感情细腻入微。
首先,多角度描写荷塘的静景。“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描写出水荷叶舒展形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一连串比喻(博喻),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描写荷香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飘荡不定的感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转化为听觉形象(通感),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联想,可谓贴切生动,又富有创意。
接着,描写荷塘的动景。微风吹过,叶子与花颤动着,“像闪电般”迅捷,“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一动态描写与上文的静景相应和,表现了荷塘的生机与活力。
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
这篇小小的鉴赏文章牢牢扣住题目中的重点词“比喻”,绝不旁顾左右而言它,没有一句题外话。在结构上,首段总评,中间详评,结尾再次总结,很完整。
三、力求出新思维、新观点,但也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文章贵在出新,贵在深刻。言人所未曾言的文章最能吸引读者。在笔者的课堂上,同学们在讨论中就曾碰撞出一些新观点。比如讨论《祝福》的线索,绝大多数同学毫无疑问地认为应该是那个“我”,但有一个同学说“卫老婆子”也是整个回忆的线索,因为祥林嫂几次到鲁镇都是由她牵头的。比如,播放《祝福》的电影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后,将电影与小说比较阅读的时候,提出,电影中让祥林嫂去砍她捐的门槛,这个情节的增加,合理吗?理由是:如果祥林嫂有能够举起刀去砍门槛这样的举动和勇气,表明她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觉醒,她就会和不合理的自身命运抗争的,这样的祥林嫂不会凄惨的死去的。再如讨论《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真伪,课堂上辩得不可开交。一位女同学语出惊人,她说“周朴园并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他也是人,他也需要爱情”。如此阅读、思考下来,鉴赏活动必然会引发新观点的。
新思维、新观点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但也不可为出新而哗众取宠,弄出一些无稽之谈,就像一些所谓的专家为出名去为潘金莲翻案,为大禹制造桃色新闻,导演为吸引眼球,电视剧里古人飞来飞去,大玩穿越等等。
四、在鉴赏活动中要善于抓作品形象,多使用专业的文学鉴赏术语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作家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往往要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形象。当然这个形象可以是一张童年的旧照片,可以是书桌上的一个精致的小笔筒,也可以是拉开自家窗帘时,那一缕清晨的阳光,可以是鲁智深,可以是阿Q,可以是湘西小城边那个叫翠翠的摆渡女孩等等。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作品形象,并深入体悟作家对这些形象的描述。比如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炉台、紫葡萄、露水在鉴赏中我们要洞察作家使用这些形象的用意。炉台被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紫葡萄化成了深秋的露水。为什么要让蜘蛛网去查封炉台?为什么要让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强力的视觉冲击,大跨度的形象转换,为我们的鉴赏活动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审美世界。
又比如,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愿望是“青葱”的,血液“在太阳上活跃”,“成千上万只叶子”的小船从“枝条”上出发,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并且让这些形象在诗行中,是青葱,在跳跃,从枝头出发呢?在这样不断的阅读追问中,我们必然会深入作品的内核中,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鉴赏愉悦,完成一次心灵与心灵激荡的鉴赏之旅。
当然,我们在鉴赏中,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一些专业的文学鉴赏术语,比如:形散神聚、纵横捭阖、开合自如、红线串珠、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层层推进、对比烘托、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是美妙的,当你拍案叫绝时,那一定是灵感的福祉降临了,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闪光的瞬间,完成一次高尚的鉴赏旅程。同时,我们也能够在鉴赏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文学创作的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活动获得有益的帮助。
(编辑:毕力中)
【关键词】高中生;鉴赏;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4.3 【文献标识码】A
一、精读文本,挖掘要深
我们都有这样的认识,如果我们泛读一篇文章或小说,别人让我们评价时,也就只能在面上随意地说一说,不可能具体落实到其中的一个精彩的句子或一個人物身上。所以要想进入鉴赏的层面,我们对文本就必须精读,细到一个词一个句子都要反复咀嚼。比如《祝福》《边城》这些经典的小说,你如果不深入下去研讨,你就找不到鉴赏的切入点,或者只能说别人说过的评价,就不可能从最细微处感受鲁迅和沈从文的笔底功力。因此同学们必须沉浸到鉴赏对象中去,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日常的所见所闻来细细地揣摩作家在文中所着力向世人表达的喜怒哀乐。
除了文本本身,同学们还要高度关注文章后的练习,因为练习中往往给了我们鉴赏文本的方法、技巧、内容、线索等方面的信息提示,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如《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后面的习题告诉同学们鉴赏的方向是“意境美”; 《金岳霖先生》《亡人逸事》后面的习题告诉同学们鉴赏的重点是“细节描写”。
二、突出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高中生写鉴赏类的文章应该找一个小小的切口。我们来看看下面这段文字是如何紧扣重点鉴赏的。
鲜明的比喻
——以《荷塘月色》第四段为例简析
作者在《荷塘月色》的第四段大量运用了比喻手法,描摹景色形象生动,表达感情细腻入微。
首先,多角度描写荷塘的静景。“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是描写出水荷叶舒展形态;“正如一粒粒的明珠”,是写淡月照耀下花朵晶莹闪光;“又如碧天里的星星”,是写绿叶衬托下的花朵忽明忽暗;“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是写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一连串比喻(博喻),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准确生动地表现了此时此境、此景此物的审美特征。“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是描写荷香时断时续、时有时无的飘荡不定的感觉。荷香本是嗅觉形象,作者却把它转化为听觉形象(通感),可以启发读者更加广阔深远的联想,可谓贴切生动,又富有创意。
接着,描写荷塘的动景。微风吹过,叶子与花颤动着,“像闪电般”迅捷,“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这一动态描写与上文的静景相应和,表现了荷塘的生机与活力。
鲜明的比喻,既形象地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景,也传达了作者对荷塘的喜爱之情。
这篇小小的鉴赏文章牢牢扣住题目中的重点词“比喻”,绝不旁顾左右而言它,没有一句题外话。在结构上,首段总评,中间详评,结尾再次总结,很完整。
三、力求出新思维、新观点,但也不要为赋新词强说愁
文章贵在出新,贵在深刻。言人所未曾言的文章最能吸引读者。在笔者的课堂上,同学们在讨论中就曾碰撞出一些新观点。比如讨论《祝福》的线索,绝大多数同学毫无疑问地认为应该是那个“我”,但有一个同学说“卫老婆子”也是整个回忆的线索,因为祥林嫂几次到鲁镇都是由她牵头的。比如,播放《祝福》的电影视频资料,学生在观看后,将电影与小说比较阅读的时候,提出,电影中让祥林嫂去砍她捐的门槛,这个情节的增加,合理吗?理由是:如果祥林嫂有能够举起刀去砍门槛这样的举动和勇气,表明她已经有了思想上的觉醒,她就会和不合理的自身命运抗争的,这样的祥林嫂不会凄惨的死去的。再如讨论《雷雨》中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真伪,课堂上辩得不可开交。一位女同学语出惊人,她说“周朴园并不是某种政治概念的符号,他也是人,他也需要爱情”。如此阅读、思考下来,鉴赏活动必然会引发新观点的。
新思维、新观点是同学们努力的方向,但也不可为出新而哗众取宠,弄出一些无稽之谈,就像一些所谓的专家为出名去为潘金莲翻案,为大禹制造桃色新闻,导演为吸引眼球,电视剧里古人飞来飞去,大玩穿越等等。
四、在鉴赏活动中要善于抓作品形象,多使用专业的文学鉴赏术语
我们知道,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主要的思维方法。作家在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时候,往往要为自己找到合适的形象。当然这个形象可以是一张童年的旧照片,可以是书桌上的一个精致的小笔筒,也可以是拉开自家窗帘时,那一缕清晨的阳光,可以是鲁智深,可以是阿Q,可以是湘西小城边那个叫翠翠的摆渡女孩等等。
在鉴赏活动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作品形象,并深入体悟作家对这些形象的描述。比如食指《相信未来》中,蜘蛛网、炉台、紫葡萄、露水在鉴赏中我们要洞察作家使用这些形象的用意。炉台被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紫葡萄化成了深秋的露水。为什么要让蜘蛛网去查封炉台?为什么要让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强力的视觉冲击,大跨度的形象转换,为我们的鉴赏活动开启了一个广阔的审美世界。
又比如,江河的《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愿望是“青葱”的,血液“在太阳上活跃”,“成千上万只叶子”的小船从“枝条”上出发,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形象,并且让这些形象在诗行中,是青葱,在跳跃,从枝头出发呢?在这样不断的阅读追问中,我们必然会深入作品的内核中,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鉴赏愉悦,完成一次心灵与心灵激荡的鉴赏之旅。
当然,我们在鉴赏中,还要学会灵活运用一些专业的文学鉴赏术语,比如:形散神聚、纵横捭阖、开合自如、红线串珠、首尾呼应、伏笔铺垫、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详略得当、层层推进、对比烘托、开门见山、画龙点睛、卒章显志、以点带面、以小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文学是美妙的,当你拍案叫绝时,那一定是灵感的福祉降临了,希望同学们能抓住这闪光的瞬间,完成一次高尚的鉴赏旅程。同时,我们也能够在鉴赏活动中建构自己的思想、丰富自己的情感,学会文学创作的技巧,从而使自己的写作活动获得有益的帮助。
(编辑:毕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