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导学案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的学习方案。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初中生物导学案編写实践,着重从内容设计上阐述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能“简单”地学!“快乐”地学!
关键词: 高效课堂;层次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93-01
近几年来,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不断提倡课改,鼓励创新,为老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同时推行了“三四五”教学模式,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学案导学”。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所学、所感、所悟颇多。
开学初,刚接到编写任务时,我和其他同事一样没有头绪、不知所措。学校适时地为所有老师安排了培训课。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随即着手编写第一个导学案《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当时是严格按照模板来编写的:在列出了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之后,再呈现三大板块——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提升案。经历了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跟学生以及组内的老师交流时发现,我们前面编的导学案字体小(五号)、容量大、重复累赘,导致学生负担重、无法完成原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全组生物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就导学案的编写问题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当然,我们不能只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一切空档与其他学科的同事交流心得,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1、精简导学案,同时除习题外字体一般为小四号。
2、在新课前有一项“上节回顾”,将上节课中必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几道小题,一来便于学生温故知新,二来利于增进学生的信心。
3、不再机械化的分成上述的预习案、探究案、提升案三大板块,而是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分出该课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再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如《细菌》一课中,我们将整节课的内容分成[任务一]细菌的发现、[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任务三]细菌的的生活特点这三部分。至于哪些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必要时,增加“知识拓展”。如在《细菌》一课中[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后可以补充“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又如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课中拓展“探索地球外的生命”,还有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中学生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后,再及时补充“人工选择”。
5、“巩固练习”及“课后提升”在选题时要体现出层次性,以便于分层教学。
一学期下来,到邻近期末,我们又有了新的感受:
1、“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学习方案,要多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2、“学法指导”可以细化到每一项任务中去,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更有针对性。
3、生物学科一直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既有大量罗列的知识点,又需要逻辑推理的证明。所以每个导学案在编写之前,都要仔细考虑这节课是强调知识点的识记,还是要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习惯。如《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这一章相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其三个导学案的问题设计都不是简单的填空型,而以“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为主,层层推进,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使新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巩固、升华。
为了编写一堂满意的导学案,我们往往要花费至少五、六个小时。虽然很累,但使用后感觉很有价值。因为整个教学中所用的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多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再花时间,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把学生从众多的参考书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能“简单”地学!“快乐”地学!
一路走来,忽然发现自己变得富有了,打开满满的行囊,是编写和实施导学案的点点滴滴:与专家近距离接触,聆听指导;与全组老师查找资料、打磨课例;与所教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博采众长中我们也在体验一种焕然一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我们将探索与创新,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和谐、幸福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清兰.“先学后教”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中小学教育,2015(8).
[2] 胡媛.科学编写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1.
[3] 张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谈导学案的编写.学周刊,2013(14).
关键词: 高效课堂;层次性;针对性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05-0093-01
近几年来,为了构建高效课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不断提倡课改,鼓励创新,为老师创造各种学习机会,同时推行了“三四五”教学模式,其中的重头戏就是“学案导学”。在编写导学案的过程中,所学、所感、所悟颇多。
开学初,刚接到编写任务时,我和其他同事一样没有头绪、不知所措。学校适时地为所有老师安排了培训课。有了初步的概念之后,随即着手编写第一个导学案《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当时是严格按照模板来编写的:在列出了学习目标、重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之后,再呈现三大板块——课前预习案、课内探究案、课后提升案。经历了一个月的教学实践,跟学生以及组内的老师交流时发现,我们前面编的导学案字体小(五号)、容量大、重复累赘,导致学生负担重、无法完成原定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了解到这一情况,我们全组生物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就导学案的编写问题又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当然,我们不能只是闭门造车,而是利用一切空档与其他学科的同事交流心得,再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做出了适当的调整:
1、精简导学案,同时除习题外字体一般为小四号。
2、在新课前有一项“上节回顾”,将上节课中必懂的知识点转化为几道小题,一来便于学生温故知新,二来利于增进学生的信心。
3、不再机械化的分成上述的预习案、探究案、提升案三大板块,而是根据每一节课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的认知顺序分出该课要完成的几项任务,再留出空间让学生自主进行知识归纳。如《细菌》一课中,我们将整节课的内容分成[任务一]细菌的发现、[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任务三]细菌的的生活特点这三部分。至于哪些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则要根据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4、必要时,增加“知识拓展”。如在《细菌》一课中[任务二]细菌的形态结构后可以补充“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又如在《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课中拓展“探索地球外的生命”,还有在《生物进化的原因》一课中学生得出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后,再及时补充“人工选择”。
5、“巩固练习”及“课后提升”在选题时要体现出层次性,以便于分层教学。
一学期下来,到邻近期末,我们又有了新的感受:
1、“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是针对学生学习而开发的学习方案,要多从学生的学习实际考虑,所解决的重点问题是“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
2、“学法指导”可以细化到每一项任务中去,引导学生面对新知识或难点问题该怎么想、怎么做,更有针对性。
3、生物学科一直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既有大量罗列的知识点,又需要逻辑推理的证明。所以每个导学案在编写之前,都要仔细考虑这节课是强调知识点的识记,还是要培养学生理性分析的思维习惯。如《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这一章相对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所以其三个导学案的问题设计都不是简单的填空型,而以“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为主,层层推进,形成有效的问题链,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使新知识在思考和讨论中巩固、升华。
为了编写一堂满意的导学案,我们往往要花费至少五、六个小时。虽然很累,但使用后感觉很有价值。因为整个教学中所用的自己编写的材料,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东西。我们不需要在大多数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上多花时间,不需要在毫无意义的板书上再花时间,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把学生从众多的参考书中解放了出来,让学生能“简单”地学!“快乐”地学!
一路走来,忽然发现自己变得富有了,打开满满的行囊,是编写和实施导学案的点点滴滴:与专家近距离接触,聆听指导;与全组老师查找资料、打磨课例;与所教学生交流互动、共同成长……博采众长中我们也在体验一种焕然一新的学习、生活方式。我们将探索与创新,设计出更科学、更实用的导学案,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和谐、幸福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 李清兰.“先学后教”模式下的导学案编写.中小学教育,2015(8).
[2] 胡媛.科学编写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N].学知报,2011.
[3] 张静.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谈导学案的编写.学周刊,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