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有内在的密切联系。执政党的科学发展观最终要通过政绩来表现;而科学正确的政绩观又体现着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践行着科学发展观的绩效。要把思想教育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思想教育;制度约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8-0032-03
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的辩证关系
政绩,即从政之绩,施政之绩。从宏观上讲,就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执政党业绩的综合反映。正确的政绩观是执政党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宗旨、执政过程、执政追求的综合反映。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引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就必须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创建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创立科学发展观时就十分关注科学政绩观的表达,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003年11月,他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问题,他说:“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的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发展;既要看城市进步,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要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2004年5月,他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的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2006年10月他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健全和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科学检验发展成果,正确引导发展方向,激励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所有这一切最终体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又进一步加以规范,在干部必须具备要求中,写进了“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在中国共产党党章史上是第一次。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绩观的内容,具体而科学地阐明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则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坚持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政绩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是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谈论政绩就意味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某种发展;离开了发展,谈论政绩就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逐步导致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总之,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政绩观强调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政绩,政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是树立科学政绩观的理论基础和必要前提。
而科学政绩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看经济增长情况,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坚持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坚持胡锦涛同志所指示的:“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二、当前干部政绩观中的非科学表现
长期以来,由于千年封建官僚体制的残余的影响,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上级领导掌握考评奖惩权利的制度安排以及经济生活中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考用相结合机制的缺失,使我们干部队伍的政绩观存在着大量的非科学因素。这些非科学因素极大妨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严重影响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形象,伤害了党的执政地位,是造成当前党群关系不合谐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非科学政绩观的表现主要有:
1 个人主义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把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创政绩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为了自己谋名牟利和获得职位升迁,不惜搞各种投入大、效益低甚至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如果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即使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熟视无睹、置若罔闯。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错误政绩观。
2 本位主义的政绩现。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能给本地区、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算是创了政绩。因而他们创政绩只考虑狭隘的本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也不考虑其他地区和单位群众的利益。本位主义的政绩观,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集体”,实质上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政绩观。它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根本背离的。
3 形式主义的政绩现。有的领导干部创政绩,喜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贪图表面上好看,不讲求实效。把力气花在那些劳民伤财、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上。也有的领导干部抓工作重空喊、轻实干,不是把精力用到鳃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而是用到讲空话、发号召和写文件编新词 上,用到在各种媒体登台亮相上。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政绩观。
4 唯上是从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看,把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惟一标准。也有的干工作只是一切按上级要求办,既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还有的为了博得上级领导欢心,逼群众去干那些劳民伤财的事。
5 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用“近视眼”看政绩,创政绩仅仅追求眼前的实惠,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政绩,而对那些费力大、见效慢但有长效的工作则不感兴趣。也有的领导干部创政绩只考虑自己这一任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不考虑为后任的工作打基础。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甚至竭泽而渔,搞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发展项目,给子孙后代和社会长远发展造成严重隐患。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6 单项出彩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决策、创政绩,不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是片面追求在某一方面单项出彩。比如,有的奉行惟GDP标准,单纯用经济增长的数量、规模和速度来评判政绩,忽视环境保护和效益原则;有的为了追求或保持某一方面的荣誉,把资金、时间和精力向某一方面或某个工程项目倾斜,妨碍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也是片面的政绩观。
7 追风赶潮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创政绩,不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和科学思考基础上,而是一味地追风潮、赶时髦,盲目决策。他们往往误认为哪个领域最热,哪个领域就最容易出政绩。这种追风赶潮的政绩观,导致大量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半拉子工程,造成许多无端的浪费。
8 消极无为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因担心工作失误而不敢大胆地开拓创新。他们求稳怕变,误认为自己为官一任,只要确保稳定。不出问题。就算是政绩,结果在观望和徘徊中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三、建构科学政绩观的途径
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树立科学政绩观。而科学政绩观是教育和制度约束的结果。当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建构科学政绩观,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思想教育,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提供导向。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不顾一切地追求政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政绩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政绩就是“形象工程”,就是GDP。而真正的政绩,譬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难以计算的都不是政绩。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为高价值主体,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2 健全政绩观的制度保障体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还要从制度上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一套广大群众参与评议、选拔、监督的干部选拔机制,从而对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导向,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其次还要完善监督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的监督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能够防止和杜绝领导干部为了职务晋升而不择手段虚构政绩。
3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绩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发现政府在工作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正确地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向,从而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应该只注重“形象工程”和GDP等显而易见的“绩效”而忽略了其他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考核体系必须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体系。它不仅要在考核主体和客体上多元化,对考核的手段还要多样化。为了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从价值、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评估标准进行系统反思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拟订出适用全国机关的政绩评估标准,然后各地各部门依据这些原则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细化的评估指标。
4 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政绩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政府的绩效评价应是一种全方位考察,其评价指标应该构成一个系统,单项指标并不能反映政府业绩的总体水平,只有综合的指标体系才能反映政府业绩的真实情况,并对政府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或推动作用。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的指标体系;二是职能部门的指标体系;三是具体岗位的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宏观上设计政府的指标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基本方面:
①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需条件。但政绩评价中的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指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单纯是经济规模或增长速度。政府要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②民生质量指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政府管理的根本目标。政府绩效指标要更多地围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来设定。③人文社会指标。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价值取向,将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根本价值尺度。人文社会指标主要体现在国民教育文化体系、民族价值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上。政府应该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净化社会环境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服务。④生态环境指标。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效益的政绩评价体系,应将绿色GDP和绿色EDP纳入统计体系和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绿色GDP和绿色EDP是联合国确定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和E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越高,负效应越低,反之亦然。⑤公共安全指标。公共安全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充当主要的提供者,提供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必须建立社会治安维护系统,依法约束各社会主体的行为,为广大民众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⑥行政成本指标。政府行政系统的组建、运作和发展需要消耗行政成本。主要包括组织维护消耗、行政行为消耗、行政发展消耗以及各种附加消耗。行政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政府管理绩效的状况。⑦勤政廉政指标。勤政廉政本身不是政绩,但它直接反映政府的工作作风,决定政府的工作业绩。政府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廉洁从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责任编辑:黎 峰】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政绩观;思想教育;制度约束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0)08-0032-03
一、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的辩证关系
政绩,即从政之绩,施政之绩。从宏观上讲,就是指执政党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工作成绩和贡献,是执政党业绩的综合反映。正确的政绩观是执政党指导思想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宗旨、执政过程、执政追求的综合反映。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要引领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就必须教育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创建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它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有重要的意义。
科学的政绩观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意。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创立科学发展观时就十分关注科学政绩观的表达,引导广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2003年11月,他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提出了“树立正确政绩观”的问题,他说:“要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的内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深化干部制度的改革予以切实保证,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奖惩制度,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用人制度。考核各级干部的政绩,既要看经济建设成果,又要看社会发展;既要看城市进步,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硬环境的加强,又要看软环境的改善;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增长的总量,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既要看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又要看党的建设的成效。要通过制度保证,使勤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干部得到褒奖,使好大喜功,弄虚作假的干部受到惩戒,在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形成勤政为民,踏实苦干的浓厚风气”。2004年5月,他在《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的重要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坚持正确的政绩观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引导正确的政绩观的树立,正确的政绩又保证着科学发展观的落实。”2006年10月他在《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又强调指出:“要健全和实行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科学检验发展成果,正确引导发展方向,激励和督促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所有这一切最终体现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修改党章,又进一步加以规范,在干部必须具备要求中,写进了“树立正确政绩观”,这在中国共产党党章史上是第一次。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绩观的内容,具体而科学地阐明了发展观与政绩观的辩证关系。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核心内容。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政绩观则是领导干部对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一般说来,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发展观决定政绩观,政绩观影响发展观。从哲学意义上讲,发展观是政绩观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决定正确政绩观,真正坚持科学发展观,必定会坚持正确政绩观。一方面,政绩是相对于发展而言的,是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创造的,谈论政绩就意味着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某种发展;离开了发展,谈论政绩就毫无意义。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会逐步导致什么样的发展观,政绩观的变化会对发展观带来重大影响。总之,科学发展观与科学政绩观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统一。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用科学的思想和方法研究解决发展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政绩观强调的是用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政绩,政绩要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发展观与政绩观之间的辩证关系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正确政绩观的基础,是树立科学政绩观的理论基础和必要前提。
而科学政绩观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用全面的、实践的、群众的观点看政绩。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就是既看经济指标,又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看经济发展,又看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既看城市发展,又看农村发展;既看经济增长情况,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既看主观努力,又看客观条件。用群众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坚持胡锦涛同志所指出的“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是衡量干部政绩的重要尺度。用实践的观点看待政绩,就要坚持胡锦涛同志所指示的:“真正的政绩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实绩,是为党和人民踏实工作的实绩,应该经得起群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就要求领导干部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二、当前干部政绩观中的非科学表现
长期以来,由于千年封建官僚体制的残余的影响,在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上级领导掌握考评奖惩权利的制度安排以及经济生活中片面理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考用相结合机制的缺失,使我们干部队伍的政绩观存在着大量的非科学因素。这些非科学因素极大妨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严重影响了我们党作为执政党的形象,伤害了党的执政地位,是造成当前党群关系不合谐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这些非科学政绩观的表现主要有:
1 个人主义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把谋取个人名利地位作为创政绩的基本出发点和着眼点。为了自己谋名牟利和获得职位升迁,不惜搞各种投入大、效益低甚至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而如果不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即使是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也熟视无睹、置若罔闯。这是一种个人主义的错误政绩观。
2 本位主义的政绩现。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只要能给本地区、本单位带来实际利益就算是创了政绩。因而他们创政绩只考虑狭隘的本位利益,缺乏大局意识,也不考虑其他地区和单位群众的利益。本位主义的政绩观,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为了“集体”,实质上是为了少数人的私利,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人主义政绩观。它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根本背离的。
3 形式主义的政绩现。有的领导干部创政绩,喜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只贪图表面上好看,不讲求实效。把力气花在那些劳民伤财、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上。也有的领导干部抓工作重空喊、轻实干,不是把精力用到鳃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而是用到讲空话、发号召和写文件编新词 上,用到在各种媒体登台亮相上。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政绩观。
4 唯上是从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奉行一切惟上是从的为官之道,事事做给上级看,把上级领导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政绩的惟一标准。也有的干工作只是一切按上级要求办,既不考虑本地区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也不考虑群众的需求和意见。还有的为了博得上级领导欢心,逼群众去干那些劳民伤财的事。
5 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用“近视眼”看政绩,创政绩仅仅追求眼前的实惠,却忽视了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喜欢搞那些费力小、见效快、眼前收益明显的政绩,而对那些费力大、见效慢但有长效的工作则不感兴趣。也有的领导干部创政绩只考虑自己这一任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不考虑为后任的工作打基础。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甚至竭泽而渔,搞那些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发展项目,给子孙后代和社会长远发展造成严重隐患。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
6 单项出彩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做决策、创政绩,不求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而是片面追求在某一方面单项出彩。比如,有的奉行惟GDP标准,单纯用经济增长的数量、规模和速度来评判政绩,忽视环境保护和效益原则;有的为了追求或保持某一方面的荣誉,把资金、时间和精力向某一方面或某个工程项目倾斜,妨碍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是一种片面的发展观,也是片面的政绩观。
7 追风赶潮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和领导机关创政绩,不是建立在从实际出发和科学思考基础上,而是一味地追风潮、赶时髦,盲目决策。他们往往误认为哪个领域最热,哪个领域就最容易出政绩。这种追风赶潮的政绩观,导致大量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半拉子工程,造成许多无端的浪费。
8 消极无为的政绩观。有的领导干部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因担心工作失误而不敢大胆地开拓创新。他们求稳怕变,误认为自己为官一任,只要确保稳定。不出问题。就算是政绩,结果在观望和徘徊中贻误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三、建构科学政绩观的途径
要践行科学发展观,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必须树立科学政绩观。而科学政绩观是教育和制度约束的结果。当前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建构科学政绩观,必须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 加强思想教育,为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提供导向。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会不顾一切地追求政绩,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对政绩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政绩就是“形象工程”,就是GDP。而真正的政绩,譬如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受教育的权利等等难以计算的都不是政绩。这就需要加强思想教育,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要把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为高价值主体,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
2 健全政绩观的制度保障体系。树立科学的政绩观,还要从制度上提供保障。首先要建立一套广大群众参与评议、选拔、监督的干部选拔机制,从而对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导向,营造求真务实的工作氛围。其次还要完善监督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的监督体制和责任追究制度能够防止和杜绝领导干部为了职务晋升而不择手段虚构政绩。
3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科学完善的政绩评估体系,不仅有利于发现政府在工作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正确地引导领导干部的工作方向,从而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科学完善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不应该只注重“形象工程”和GDP等显而易见的“绩效”而忽略了其他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同时,考核体系必须是一个多元化多样化的体系。它不仅要在考核主体和客体上多元化,对考核的手段还要多样化。为了推动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充分发挥绩效评估在政府管理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从价值、理念、制度和技术等多个层面,对我国政府绩效管理中评估标准进行系统反思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明确我国政府机关绩效管理的原则和目标,拟订出适用全国机关的政绩评估标准,然后各地各部门依据这些原则要求,结合实际。制定细化的评估指标。
4 政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政绩评价的核心是评价指标体系。政府的绩效评价应是一种全方位考察,其评价指标应该构成一个系统,单项指标并不能反映政府业绩的总体水平,只有综合的指标体系才能反映政府业绩的真实情况,并对政府起到一种积极的导向或推动作用。政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的指标体系;二是职能部门的指标体系;三是具体岗位的指标体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宏观上设计政府的指标体系。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基本方面:
①经济发展指标。经济发展是一切社会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必需条件。但政绩评价中的经济发展指标主要指经济发展的质量,而不单纯是经济规模或增长速度。政府要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引导经济的发展方向,决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②民生质量指标。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是政府管理的根本目标。政府绩效指标要更多地围绕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来设定。③人文社会指标。科学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终价值取向,将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为根本价值尺度。人文社会指标主要体现在国民教育文化体系、民族价值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上。政府应该为提高国民素质、推进人的现代化,净化社会环境提供积极的引导和服务。④生态环境指标。为了改变过去那种只重经济指标,而忽视环境效益的政绩评价体系,应将绿色GDP和绿色EDP纳入统计体系和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绿色GDP和绿色EDP是联合国确定的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核心指标。绿色GDP和EDP占GDP的比重越高,表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效应越高,负效应越低,反之亦然。⑤公共安全指标。公共安全是典型的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充当主要的提供者,提供公共安全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政府必须建立社会治安维护系统,依法约束各社会主体的行为,为广大民众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⑥行政成本指标。政府行政系统的组建、运作和发展需要消耗行政成本。主要包括组织维护消耗、行政行为消耗、行政发展消耗以及各种附加消耗。行政成本的高低直接反映政府管理绩效的状况。⑦勤政廉政指标。勤政廉政本身不是政绩,但它直接反映政府的工作作风,决定政府的工作业绩。政府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廉洁从政,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案件。
【责任编辑:黎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