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是给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语文思维能力,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养成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素质的一个主要渠道。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 2、 3、 4、 5、 6、 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①学生自由朗读。②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③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④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③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 ①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标的提出,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策略方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一些陈旧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渐渐远离我们的视线。近两年,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笔者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学习过程的反思性,尽量宽容对待学生
在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新课改倡导“要让学生经历学习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中去体验、感悟学习的乐趣”。要使这一理念落实到位,教师应宽容对待学生创造性活动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败,注意发现和肯定学生在已经失败的创造过程中体现的创造热情和进取精神。一位教师在教学《爱迪生》一课时,发生了这样一件“怪”事:他指名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学生个个读得正确、流利,有滋有味,无不令听课教师佩服。当读完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学生中仍有一个女生的手高高地举着,教师便问:“你有什么问题吗?”“老师,我还想读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语惊四座!那位教师显然也没料到会这样,不由得脸红了。但他很快就镇定下来了,微笑着说:“你想读,那就读吧!”那学生可能真没料到老师能在这种场合满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紧张,连嗓音也变了,结结巴巴地读完了这一自然段。原以为这位教师就这样草草收场,继续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没有请那女生坐下,仍面带笑容地说:“这位女同学可真了不起,敢于在这么多同学和老师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为紧张,读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这段话读好的,你愿意再来读一遍吗?”“愿意!”……“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假若这位教师面对这位女生高举的双手视而不见或对该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顾走自己的“路”,那学生的学还会积极主动,兴味盎然吗?为了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新评价制度的特色又从何体现?由此可见,教师宽容对待学生的挫折和失败,使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是课改评价制度得以实施的重要环节。新课程旨在构建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体系。语文学科尤其要重视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视学生的发展为课程发展的前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学科素养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语文标准课程》强调: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鉴于此,笔者认为: 若在课堂上贯彻“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具体实施策略如下……1.营造愉悦的学习气氛—激发兴趣教学中,学生要成为学习的主体,最主要的条件是促使学生具备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浓烈的学习兴趣呢? 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每节课都需要根据各自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例如我在教学课文《鲸》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鲸”字,然后叫学生议论,猜猜教师的用意。大家热烈地讨论着: 有的说“老师的大字写得漂亮。”有的说: “鲸字有鱼旁,但鲸不是鱼。”有的说: “因为鲸是最大的动物。”这时,学生的兴趣应运而生了,我趁机让学生速读课文,体会老师的用意。在学生知道鲸是最大的哺乳动物后,我马上在“鲸”这个大字旁边编上1、 2、 3、 4、 5、 6、 7,然后在“1”的旁边引导学生写上“大”,接着让学生分组各派代表上黑板写上答案。兴趣盎然的环境让学生在愉悦中了解到鲸的特点和生活习性。2.引导自由阅读,拓展思维的迁移与发散现代教育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注重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智力结构,有目的地把学生引向目的地,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如我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时,首先抛论文格式出趣味性浓的问题:“植物旅行靠的是啥办法呢?”接着把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给学生们听,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学生感受到了蒲公英妈妈对孩子们的关心喜爱。紧接着,对学生进行点拨引导: “这些植物是怎样出外旅行的呢?我们先来看看蒲公英。”教学操作办法如下:①学生自由朗读。②自读自说,谈谈蒲公英出外旅行靠什么办法。③教师指导两读: 为了让孩子顺利地出外旅行,蒲公英妈妈特意给孩子准备了降落伞。(指图)你觉得这位妈妈对孩子怎样? ( 关心、喜爱) ④大家练习,比赛朗读,把妈妈对孩子的爱读出来。(要求配合表情,表演动作)如此引导、熏陶,学生稚嫩心灵体会了人间的母爱,情境达到了和谐统一。至此,我提出新的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既定思维发散与迁移: 苍耳和豌豆要旅行靠的又是什么办法?每个同学只需抓住其中一种植物来学就可以,还可以仿照教师抓住关键词板书。这一任务交给学生,就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③培养审美情趣,熏陶道德情操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操,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学生的心灵是纯洁的、美好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如何让学生感受美,体味美,弘扬美,从而熏陶、培养优良的品格情操。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渲染教学氛围,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达到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我在教学中有如体会: ①因势利导,善于点拨。所谓“势”即教材内容及学生心理。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中去领悟做人的道理。②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作者的生花之笔,描绘了许多生动鲜明的形象,饱含丰富的情感。
在这两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努力推行自己的“激发—引导—培养—实践”的教学策略,取得良好的成效。当然,课堂教学策略将是我们永远讨论的话题。我们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才能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