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本校的创新实验班为例,从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三个方面探讨了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并通过具体的数据对比体现了该模式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验班;外语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32-0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许多高校在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我校于2011年起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学科的本科专业组建创新实验班,旨在培养知识理论系统、实践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以良好的外语水平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校制定的创新班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性、持续性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创新班的英语教学需要探索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更创新独特的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方案。我校通过对2014-2017级创新实验班英语课程的改革,初步建立了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模式。
一、具体方案
1.调整课程设置。
对2014-2016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课程设置逐步进行调整,综合英语学习从原来三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的课时从48增加到72学时,并实行分课型教学。第三学期起,以公选课形式开设《学术英语》、《国际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以及《生态文学与美国风土人情》、《跨文化口语交际》、《英汉双语读人生》等文化与人文素养课程。各类公选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创新班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
2.改革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以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为主,融入思辨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视听说课程采用《学术英语视听说》教材,培养学生在听英语讲座中的note-taking等技能,提高学术英语听力能力。教学内容以学术英语为主,为创新班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提供语言支持,帮助学生提高有效阅读专业文献、增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语言综合技能。
3.更新教学模式。
根据创新班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英语教学手段拓展为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多模态、交互式的教学手段;除了任课老师,还引入了外教与英语专业学生资源,专门为创新班学生开设《外教口语课程》和《英美国家概况》等语言与文化类课程,并由英语专业学生协助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打造出集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于一体的现代语言教育资源立体化平台,创建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技能拓展”的“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实施效果
创新班英语教学新模式实施以来,从相关班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在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教学效果显著。
首先,与往届创新班相比,实施创新班外语能力培养新模式的2014-2016级创新班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有显著提高,具体如下表:
此外,英语文化讲座、英语角、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语言技能拓展活动的开展,促进创新班学生参与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和英语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在各类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2014-2017年期间,创新班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阅读、写作与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学生人数从2014年的37人增加到2017年的388人,展现了创新班英语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成果。
三、结语
创新实验班的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还要为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语言上的支持。因此,在创新班的英语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术英语教学以及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实施的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模式虽然已经初现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为创新人才未来的深造以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外语基础。关于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将进一步深入,以促进创新实验班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J].外语教学,2014,02:40-44.
[2]陈效新,蒋凤英.理科实验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9:80-82.
[3]姜慧玲.探索多种教学法在外语院校大学英语实验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3:144-145.
[4]蔣拓新.卓越工程师班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34-135.
[5]曲鑫,张凤娟,王旭.“拔尖实验班”的大学外语培养模式探索和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外语,2013,05:13-18.
[6]庄智象.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3,06:71-78.
注: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A13701S)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创新人才;实验班;外语能力;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2-0032-02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适应国家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许多高校在优势学科的本科专业设置“创新实验班”。我校于2011年起开始选拔优秀学生,在具有一级学科博硕士点的学科的本科专业组建创新实验班,旨在培养知识理论系统、实践能力突出和综合素质全面、具有国际化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以良好的外语水平为基础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我校制定的创新班培养方案对学生综合性、创新性、持续性运用英语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创新班的英语教学需要探索针对性更强、效果更明显、更创新独特的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教学实践方案。我校通过对2014-2017级创新实验班英语课程的改革,初步建立了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模式。
一、具体方案
1.调整课程设置。
对2014-2016级创新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课程设置逐步进行调整,综合英语学习从原来三个学期压缩为两个学期,每学期的课时从48增加到72学时,并实行分课型教学。第三学期起,以公选课形式开设《学术英语》、《国际商务英语》、《法律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ESP)课程,以及《生态文学与美国风土人情》、《跨文化口语交际》、《英汉双语读人生》等文化与人文素养课程。各类公选课程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满足了创新班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需求。
2.改革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以学术英语文献阅读与写作为主,融入思辨教学内容,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视听说课程采用《学术英语视听说》教材,培养学生在听英语讲座中的note-taking等技能,提高学术英语听力能力。教学内容以学术英语为主,为创新班学生学术能力的提升提供语言支持,帮助学生提高有效阅读专业文献、增强国际学术交流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语言综合技能。
3.更新教学模式。
根据创新班学生的特点与学习需求,英语教学手段拓展为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实行多模态、交互式的教学手段;除了任课老师,还引入了外教与英语专业学生资源,专门为创新班学生开设《外教口语课程》和《英美国家概况》等语言与文化类课程,并由英语专业学生协助组织“英语角”、英语演讲赛等第二课堂活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语音实验室、自主学习中心、打造出集课堂学习、自主学习、网络教学和第二课堂活动于一体的现代语言教育资源立体化平台,创建了“多媒体课堂教学+网络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技能拓展”的“三位一体”互动式教学模式。
二、实施效果
创新班英语教学新模式实施以来,从相关班级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以及在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中所取得的成绩来看,教学效果显著。
首先,与往届创新班相比,实施创新班外语能力培养新模式的2014-2016级创新班学生的四、六级通过率有显著提高,具体如下表:
此外,英语文化讲座、英语角、英语演讲、写作、阅读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第二课堂语言技能拓展活动的开展,促进创新班学生参与各种英语课外活动和英语竞赛活动的积极性,在各类英语竞赛中成绩突出。2014-2017年期间,创新班参加“外研社杯”全国大学英语阅读、写作与演讲比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等各类比赛荣获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学生人数从2014年的37人增加到2017年的388人,展现了创新班英语能力培养新模式的实施成果。
三、结语
创新实验班的英语教学目标不仅是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和运用英语,还要为学生能够利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提供语言上的支持。因此,在创新班的英语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学术英语教学以及创新和思辨能力的培养。目前我校实施的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模式虽然已经初现成效,但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才能为创新人才未来的深造以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外语基础。关于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将进一步深入,以促进创新实验班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
参考文献
[1]蔡基刚.国家战略视角下的我国外语教育政策调整[J].外语教学,2014,02:40-44.
[2]陈效新,蒋凤英.理科实验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09:80-82.
[3]姜慧玲.探索多种教学法在外语院校大学英语实验班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3:144-145.
[4]蔣拓新.卓越工程师班大学英语课程设置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7:134-135.
[5]曲鑫,张凤娟,王旭.“拔尖实验班”的大学外语培养模式探索和教学效果研究[J].中国外语,2013,05:13-18.
[6]庄智象.关于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13,06:71-78.
注:本文系2013年度福建省教育厅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创新人才外语能力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JA13701S)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