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批注式阅读方法是连接阅读客体、阅读主体和阅读本体的桥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探究性;个性化;有创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80-01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来构成,其效果是低效的。作为语文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方法正是连接阅读客体、阅读主体和阅读本体的桥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何谓批注式阅读?刘荃老师提出: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以下就是我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语文教学的所思所得。
一、学会批注,自主发展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阅读的方法,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批注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类:
1.清障式批注。
学生阅读文本时主要是勾画生字、生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查明白,写在相应的空白处,为与文本对话扫清障碍。通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层次的阅读做好准备。
2.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才能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文本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将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机会交流问题的机会,如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根据学生初读质疑,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3.深思式批注。
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同样对同一篇文章有着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需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挖掘文中有思想价值的段落,反复品读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片段,深入思考,有针对性批注。学生在学习《爱如茉莉》一文时,指导学生再读文本时,提示学生找出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深入思考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经过阅读思考,对重点句子“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反复品悟,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深刻感悟到爸爸、妈妈互相照顾体贴对方的一片真情。
4.评价式批注。
提倡学生评价作者文章,对文本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评点精彩段落,推敲有疑词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即便理解上有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这种敢于评价的精神。例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对爱因斯坦、小女孩做评价,评点中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可对一个小女孩很尊重,乐于与孩子相处,受孩子们欢迎;小女孩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天真直率,伶俐可爱。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批注式阅读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日积月累,运用就更为自如。
教师在教给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根据《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主要掌握清障式批注;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学会质疑式、感悟式批注;第三学段的学生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需要联系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积累,运用多种批注方法,自主地与文本创造性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交流,体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三、交流互动,即时评价
“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倾听别人的见解,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赏析学生摘抄的好词佳句,组织读书会交流批注心得……使学生批注内容的更加准确、深入,自我完善,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展示对文本的理解,享受阅读快乐。
通过即时、实效的评价,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潜入文本深处,亲历阅读历程,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悟表达。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阅读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从中获得阅读自信。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课标指出: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阅读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运用所学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营养。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帮助选择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专设课外读书交流时间,了解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效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统一符号,规范阅读
运用批注式阅读,要考虑批注符号的统一,这些能代表某种含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能帮助学生本身进行阅读,也便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批注符号最好选用人们阅读时常用的符号,也可与学生共同商定一套符号系统,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符号有:把生字用圈划出,关键词语下用“·”,文章中的重点句或精彩的描写在句子下画“~~~”,如果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则在词语或句子下面画“——”,用①②③……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等。
除符号批注外还有文字批注,根据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的批注,分为旁批、眉批、夹批、尾批(一段或全文之后)。学生如对词句有独特感悟,可以采用旁批或夹批,如对段落或全篇文章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则可以眉批或尾批。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圈、点、划、注,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评价,体现自己的思维轨迹,在亲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是探究性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探究性;个性化;有创意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80-01
阅读学原理告诉我们,阅读是阅读客体(文本)、阅读主体(读者)和阅读本体(读者阅读书本的实践活动)三者组成。当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之间不是通过阅读本体,而是通过第三者的阅读实践(教师)来构成,其效果是低效的。作为语文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我认为,批注式阅读方法正是连接阅读客体、阅读主体和阅读本体的桥梁,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方法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有效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何谓批注式阅读?刘荃老师提出:所谓批注,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把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疑以批语和注解的形式,即时写在书页的天头、地脚等空白处,以帮助理解,深入思考的一种读书方法。具体来说,“注”是指以圈点、勾画的方式对文中关键处、疑惑处标示或解释;“批”是指于文中奇妙处、动情处进行评点,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打上自己认识的烙印,抒写主观感受,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从而获得自我发展。
以下就是我指导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方法进行语文教学的所思所得。
一、学会批注,自主发展
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批注阅读的方法,在自主阅读中不断提高阅读能力。批注方法主要有以下七类:
1.清障式批注。
学生阅读文本时主要是勾画生字、生词,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要利用工具书查明白,写在相应的空白处,为与文本对话扫清障碍。通读课文,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整体感知课文,为更深层次的阅读做好准备。
2.质疑式批注。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能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去思考,才能真正进入文本,与文本、与作者进行对话,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文本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将问题写下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机会交流问题的机会,如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根据学生初读质疑,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什么意思?”“春光怎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呢?”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使课堂教学更为有效。
3.深思式批注。
一千個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同样对同一篇文章有着不一样的阅读体验。这种独特的体验需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挖掘文中有思想价值的段落,反复品读能触动自己心灵的片段,深入思考,有针对性批注。学生在学习《爱如茉莉》一文时,指导学生再读文本时,提示学生找出可以让人感受到“爱如茉莉”的词句,写出自己的感受,深入思考那株茉莉花如此“平淡无奇”,为什么妈妈却说真爱就像茉莉?经过阅读思考,对重点句子“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反复品悟,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深刻感悟到爸爸、妈妈互相照顾体贴对方的一片真情。
4.评价式批注。
提倡学生评价作者文章,对文本作出或褒或贬的评价,评点精彩段落,推敲有疑词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即便理解上有问题,也要鼓励学生这种敢于评价的精神。例如《爱因斯坦和小女孩》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对爱因斯坦、小女孩做评价,评点中学生认为爱因斯坦潜心研究科学,可对一个小女孩很尊重,乐于与孩子相处,受孩子们欢迎;小女孩也是一个讨人喜欢的角色,天真直率,伶俐可爱。
二、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批注式阅读随着学生经验的丰富,日积月累,运用就更为自如。
教师在教给学生批注式阅读方法时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方法。
根据《课标》对于阅读的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喜欢阅读”,“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主要掌握清障式批注;第二学段的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要学会质疑式、感悟式批注;第三学段的学生要“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这就需要联系自己的知识及生活积累,运用多种批注方法,自主地与文本创造性的对话,在此基础上展开阅读交流,体现生本、生生、师生之间的对话。
三、交流互动,即时评价
“奇闻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在交流互动中,让学生各抒己见,倾听别人的见解,碰撞智慧的火花,进行创造性的阅读;赏析学生摘抄的好词佳句,组织读书会交流批注心得……使学生批注内容的更加准确、深入,自我完善,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发表不同的意见,充分展示对文本的理解,享受阅读快乐。
通过即时、实效的评价,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潜入文本深处,亲历阅读历程,触摸语言,体验情感,领悟表达。教师关注的应是学生阅读的过程,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学生的自主阅读成果,从中获得阅读自信。
四、拓展延伸,灵活运用
课标指出: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学生要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把阅读的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视野,运用所学的批注式阅读方法充分汲取优秀篇章的营养。教师应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计划,帮助选择必读书目和自选书目,坚持每天30分钟以上的课外阅读,专设课外读书交流时间,了解学生运用批注式阅读的效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五、统一符号,规范阅读
运用批注式阅读,要考虑批注符号的统一,这些能代表某种含义的符号在字、词、句、段上圈点、勾画,能帮助学生本身进行阅读,也便于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批注符号最好选用人们阅读时常用的符号,也可与学生共同商定一套符号系统,我们在教学中通常使用的符号有:把生字用圈划出,关键词语下用“·”,文章中的重点句或精彩的描写在句子下画“~~~”,如果有疑问的词语或句子则在词语或句子下面画“——”,用①②③……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用来划分段落与层次等。
除符号批注外还有文字批注,根据写在文章的“天头”“地脚”“行间”“旁空”等处的批注,分为旁批、眉批、夹批、尾批(一段或全文之后)。学生如对词句有独特感悟,可以采用旁批或夹批,如对段落或全篇文章有自己的所思所感,则可以眉批或尾批。
“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体验与文本直接对话,通过圈、点、划、注,根据自己不同的生活体验、认知能力对文本进行理解、感悟、评价,体现自己的思维轨迹,在亲历的阅读实践中有所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说,批注式阅读是探究性的阅读,个性化的阅读,多角度的阅读,有创意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