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捧杀”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捧杀”却有着奇妙的效用和盛行的市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切实增强“捧杀”之免疫力。
关键词:捧杀 党性修养 免疫力
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的中共新领导层成员、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访美演讲中曾幽默表达:生命难以承受其“捧”。他举例说,一个朋友讲,他公司里有小青年背后议论他,说咱们的董事长就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就好办了。这里的“捧”,即有“捧杀”的意思。
所谓“捧杀”,就是通过投人所好,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最终导致堕落失败。关于“捧杀”,中国古代《风俗通》曾有过这样的记载:“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意思是,一个官吏的坐骑十分肥壮,别人击节称好说这个马跑得真快,骑马者心中高兴,便扬鞭催马,驰骋不已,结果十分肥壮的马累死了。这个典故所表达的正是王岐山同志生命难以承受其“捧”之感叹。
“捧杀”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捧杀”却有着奇妙的效用和盛行的市场。特别是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捧杀”甚至大有泛滥之势。
一、“捧”已经成为一种官场生态
“捧杀”之所以能够盛行甚至泛滥,首先在于其“捧”。在中国的人际交往和言语交流中,人们总是喜欢听好话、闻善言。对说着而言,这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之美德;对听者而言,“闻其赞美,如沐春风”,这也符合一般人的心理需求。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说一点好话、恭维话,可以当作礼貌和大度的表现。即使是在一些公开的正式场合,对一些上级官员或受人尊敬的长者给予适当的溢美之言,也是一种谦卑礼尚之举。然而,如今的社会现实中,有些人为了迎合身居要职、握有重权的领导干部,常常极尽阿姨奉承、追捧献媚之能事,已经将“吹捧”演化成一种畸形的官场生态,并且正毒化和蚕食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风尚。
二、“捧杀”盛行和泛滥的社会基础
一件事物能够盛行甚至泛滥,必然有它的社会基础。“捧杀”是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有它的成长渊源和基础。如果将“捧”当作一种特殊商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畅销必然是因为买卖双方都有需求。
一是“捧者”之需求。一个人追捧别人,特别是追捧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目的和需求。他们献出追捧,或是为了得到上峰的重用和提携,或是希望捞到一个深造的机会,或是想着得到别人的美言,或是期待接到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订单,等等。总之,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即使是在国际政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捧杀”现象。比如,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一些昔日大国的不安和恐惧。于是,有关中国强大甚至威胁的各种舆论和评述纷至沓来。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的确发展了、强大了。但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基础薄弱。如果没有这种清醒认识,而是盲目妄自尊大,那对于中国的发展将会极为不利。可以肯定,那些对中国的夸大之言,其实也是一种“捧杀”,是希望通过“捧杀”,削弱中国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交换,是捧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捧者甚至可以信口雌黄、是非颠倒,把坏的说成好的,把差的说成优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追捧付出,才会发挥效用,结出“硕果”。在现实生活中,追捧已经演化成一种“艺术”。如果将前面所述的追捧,当作“正向追捧”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反向追捧”,则更加高明,更具“艺术性”。比如,某人在给某领导提意见时,说这位领导工作起来拼命,从不爱惜身体,对下级要求太严等等。这种说起来是批评,实际上是褒扬的追捧,就是“反向追捧”。这种追捧更具隐蔽性,也更具“杀伤力”。
其二是“被捧者”之需求。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对常人而言,溢美之词,通常能够满足其虚荣心。即使是不着边际的夸大其词,人们在心理上也会容忍它、接纳它。而对于居心叵测者,溢美之词则可以混淆视听、欺上蒙下,从而为自己虚构功勋、抬升形象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捧”,不仅能够满足普通常人的心理需求,更能够满足一些居心叵测者的阴暗需要。现实生活中,尽管一般人都有“被捧”的需求,但是,在满足了虚荣心之后,绝大多数人通常还是会理性对待,不至于被这种吹捧冲昏了头脑。但是,也确有这样一些人,特别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在别人的吹捧之下头脑发热。久而久之,会变得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甚至不明是非、闻箴言而色变。其结果,是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事业和前程。
三、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捧杀”免疫力
“捧杀”是甜蜜的毒药,是温柔的谋杀。“捧杀”的危害不言自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切实增强“捧杀”之免疫力。
一是锤炼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提高“捧杀”免疫力,就要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和作风等各个方面,加强锻炼、强化修养。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原则,摒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努力提高思想意识修养;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努力提高道德品质修养;要时刻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努力提高组织纪律修养;要始终为人师表、公道正派,切实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形象,努力提高作风修养。
二是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中医学中有“望闻问切”四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望)、听辨(闻)、询症(问)和摸脉(切),来诊断病因,对症下药。提高“捧杀”之免疫力,也可以借用中医学的“四诊”,明辨是非,提高技能。来了溢美之词,首先要观察其背景,看这样的溢美之词是出于一般的礼貌,还是别有企图;其次是“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要正确判断其弦外之音;再次是客观交流,在问答之间厘清要义,不至迷乱;最后是理性思考,通过研究分析,“顺藤摸瓜”搞清人家的用意。总之,对于任何形式的溢美之词,决不可以盲目轻信,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纯正的本色,从而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
关键词:捧杀 党性修养 免疫力
党的十八大选举产生的中共新领导层成员、中纪委书记王岐山同志,在访美演讲中曾幽默表达:生命难以承受其“捧”。他举例说,一个朋友讲,他公司里有小青年背后议论他,说咱们的董事长就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就好办了。这里的“捧”,即有“捧杀”的意思。
所谓“捧杀”,就是通过投人所好,过分地夸奖或吹捧,使人骄傲自满、麻痹大意最终导致堕落失败。关于“捧杀”,中国古代《风俗通》曾有过这样的记载:“长吏马肥,观者快之,乘者喜其言,驰驱不已,至于死。”意思是,一个官吏的坐骑十分肥壮,别人击节称好说这个马跑得真快,骑马者心中高兴,便扬鞭催马,驰骋不已,结果十分肥壮的马累死了。这个典故所表达的正是王岐山同志生命难以承受其“捧”之感叹。
“捧杀”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捧杀”却有着奇妙的效用和盛行的市场。特别是在如今的现实社会中,“捧杀”甚至大有泛滥之势。
一、“捧”已经成为一种官场生态
“捧杀”之所以能够盛行甚至泛滥,首先在于其“捧”。在中国的人际交往和言语交流中,人们总是喜欢听好话、闻善言。对说着而言,这叫“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体现的是中国传统之美德;对听者而言,“闻其赞美,如沐春风”,这也符合一般人的心理需求。在一般的人际交往中,适当地说一点好话、恭维话,可以当作礼貌和大度的表现。即使是在一些公开的正式场合,对一些上级官员或受人尊敬的长者给予适当的溢美之言,也是一种谦卑礼尚之举。然而,如今的社会现实中,有些人为了迎合身居要职、握有重权的领导干部,常常极尽阿姨奉承、追捧献媚之能事,已经将“吹捧”演化成一种畸形的官场生态,并且正毒化和蚕食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风尚。
二、“捧杀”盛行和泛滥的社会基础
一件事物能够盛行甚至泛滥,必然有它的社会基础。“捧杀”是一种社会现象,自然也有它的成长渊源和基础。如果将“捧”当作一种特殊商品,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畅销必然是因为买卖双方都有需求。
一是“捧者”之需求。一个人追捧别人,特别是追捧那些有权有势的人,通常都有自己的目的和需求。他们献出追捧,或是为了得到上峰的重用和提携,或是希望捞到一个深造的机会,或是想着得到别人的美言,或是期待接到一笔利润丰厚的生意订单,等等。总之,是想从别人那里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即使是在国际政治中,也有形形色色的“捧杀”现象。比如,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已经引起一些昔日大国的不安和恐惧。于是,有关中国强大甚至威胁的各种舆论和评述纷至沓来。从综合国力上看,中国的确发展了、强大了。但是,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贫富差距悬殊,经济基础薄弱。如果没有这种清醒认识,而是盲目妄自尊大,那对于中国的发展将会极为不利。可以肯定,那些对中国的夸大之言,其实也是一种“捧杀”,是希望通过“捧杀”,削弱中国人不断奋进的动力。
在现实生活中,利益交换,是捧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捧者甚至可以信口雌黄、是非颠倒,把坏的说成好的,把差的说成优的。因为只有这样,他们的追捧付出,才会发挥效用,结出“硕果”。在现实生活中,追捧已经演化成一种“艺术”。如果将前面所述的追捧,当作“正向追捧”的话,那么还有一种“反向追捧”,则更加高明,更具“艺术性”。比如,某人在给某领导提意见时,说这位领导工作起来拼命,从不爱惜身体,对下级要求太严等等。这种说起来是批评,实际上是褒扬的追捧,就是“反向追捧”。这种追捧更具隐蔽性,也更具“杀伤力”。
其二是“被捧者”之需求。喜欢听好话,似乎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秉性。对常人而言,溢美之词,通常能够满足其虚荣心。即使是不着边际的夸大其词,人们在心理上也会容忍它、接纳它。而对于居心叵测者,溢美之词则可以混淆视听、欺上蒙下,从而为自己虚构功勋、抬升形象奠定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捧”,不仅能够满足普通常人的心理需求,更能够满足一些居心叵测者的阴暗需要。现实生活中,尽管一般人都有“被捧”的需求,但是,在满足了虚荣心之后,绝大多数人通常还是会理性对待,不至于被这种吹捧冲昏了头脑。但是,也确有这样一些人,特别是位高权重的领导干部,在别人的吹捧之下头脑发热。久而久之,会变得骄傲自满、妄自尊大,甚至不明是非、闻箴言而色变。其结果,是不仅毁了自己,也毁了事业和前程。
三、领导干部应不断增强“捧杀”免疫力
“捧杀”是甜蜜的毒药,是温柔的谋杀。“捧杀”的危害不言自明。在新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努力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切实增强“捧杀”之免疫力。
一是锤炼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党的领导干部,要提高“捧杀”免疫力,就要在政治、思想、道德、组织和作风等各个方面,加强锻炼、强化修养。具体说,就是要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修养;要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党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原则,摒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潮,努力提高思想意识修养;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努力提高道德品质修养;要时刻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宪法和法律尊严,努力提高组织纪律修养;要始终为人师表、公道正派,切实净化自己的心灵和形象,努力提高作风修养。
二是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中医学中有“望闻问切”四诊。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望)、听辨(闻)、询症(问)和摸脉(切),来诊断病因,对症下药。提高“捧杀”之免疫力,也可以借用中医学的“四诊”,明辨是非,提高技能。来了溢美之词,首先要观察其背景,看这样的溢美之词是出于一般的礼貌,还是别有企图;其次是“说话听声、锣鼓听音”,要正确判断其弦外之音;再次是客观交流,在问答之间厘清要义,不至迷乱;最后是理性思考,通过研究分析,“顺藤摸瓜”搞清人家的用意。总之,对于任何形式的溢美之词,决不可以盲目轻信,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纯正的本色,从而提高明辨是非的综合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