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为例谈创造性叛逆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aobo59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骆驼祥子》自问世以来,广受国内外读者欢迎。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集中反映了不同文化在交流过程中所受到的阻滞、碰撞、误解、扭曲等问题。本文拟从《骆驼祥子》的两个英译本分析其体现的创造性叛逆。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骆驼祥子》;归化;异化
  作者简介:张群,女,汉族,江西宜春人,文学硕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研究方向:西方文学。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一、《骆驼祥子》及其译本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品,反映了旧中国社会的黑暗和城市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开启了新文学描写城市贫民的先河。《骆驼祥子》现已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公认的优秀英译本有四个:Rickshaw Boy(Evan King); Rickshaw(Jean M·James) ;Camel Xiangzi(Shi Xiaojing );Rickshaw Boy(Howard Goldblatt).
  本文从施译本和葛译本入手,探讨其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二、《骆驼祥子》施译本和葛译本的创造性叛逆
  法国文学社会学家罗贝尔·埃斯卡皮指出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译者的世界观、立场,以及对所译作家、作品的态度对其译作会产生巨大的效果,“创造性叛逆”不可避免。
  1、归化与异化
  所谓“归化”,其表面现象是用自然、流畅的译语表达原著的内容,但在深处却存在着一个译语文化“吞并”原著文化的问题。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即译语文化“屈从”原著文化的现象。
  第一,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祥子名字的翻译,两位译者都采取异化的方法,翻譯为Xiangzi,明显具有中文名字的特征。而其他主要人物名字的翻译有些归化与异化相结合。在施版中刘四爷翻译为Fourth Mater Liu而小马则是Little Horse,同为中文里的姓氏,马被归化成了Horse,而刘则保留了。
  第二,数字的归化与异化。在中国语言文化里,很多词语或者成语中,数字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而是表示一种数量上的多或者少。例如:“同是拉车的,为什么有三六九等呢?”在原文中,三六九等表示车夫分类多,并不表示确切的等级分类。在两个英文翻译版本中,译者均没有把三六九等直译出来,而是都进行了转换,施晓菁译为高低等级(high and low),葛浩文则译为等级区分(class distinction)。例如:“他就嘎七马八的买回一大堆食物。”施译为Then he would frantically buy great piles of food for them,葛译为He would rush out and madly buy all sorts of food for them.嘎七馬八表示乱七八糟的意思。二强子每次喝得醉醺醺的时候,想到儿子心里就特别难受,于是会乱七八糟地买一大堆食物给他们吃。Frantically 和madly都表示疯狂地,表示二强子混乱的心理。
  2、误译与漏译
  在施译Camel Xiangzi中,中国的货币单位元被译成dollar(美元),这可能是作者有意归化。但事实上,美元和人民币之间存在汇率上的差异,它们之间并不等值,所以把中国的元简单翻译成dollar是一种误译。例如:失去了父母与几亩薄田,十八岁的时候便跑到城里来。中文里的一亩大约等于666平方米。英文中的acre翻译成中文为英亩,一英亩约等于4050平方米。在葛版中,他把中文亩直接翻译成为英亩,这也是一处误译。例如:“你才真是哑巴吃扁食——心里有数儿。”原文中的扁食是一种面粉做的丸子,外形和汤圆类似。施版中,扁食翻译成dumpling这较贴近原文,但是心里有数,原文既表示自己心里清楚,又表示清楚而不外露,施版中却只剩第一层意思。葛版把心里有数的两层意思都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但是扁食的意象却漏去不译。
  三、翻译中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
  文化意象凝聚着各个民族的智慧和历史文化的结晶,在翻译的过程中,无论译者如何精通译入语语言与文化,文化意象的失落与歪曲都不可避免。例如:“爱与不爱,穷人得在金钱上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在中文里情种有两层含义,第一,指感情特别丰富的人;第二,指爱情的种子。在原文里的情种表示第一层意思,指的是感情丰富并且可以自由选择爱情的人。葛版的shoots of love表示爱情的嫩芽,而施版的lasting love can sprout and grow表示的则是持久爱情的发芽和生长。两个版本都没有准确传达出原作的真正意思,情种这一文化意象被歪曲了。过了这村,便没有这店是中国的一句俗语,用来表示最后的机会。在葛版中,他进行直译,字面意思传达出来了,但文化意义缺失在其翻译中。施版的翻译既表达了这一俗语的形式,又阐释了它的内涵——机会不再得。村和店的意象都得以保存。
  参考文献:
  [1]老舍:《骆驼祥子》,商务印书馆.
  [2]谢天振:《译介学》,译林出版社,2013年.
  [3]施晓菁:Camel Xiangzi, Foreign Language Press, First Edition 1981.
  [4]Howard Goldblatt: Rickshaw Boy, Harper Collins,2010.
其他文献
当我说爱吧,爱吧  雨就下了一夜。还有春  这件久违的奢侈品  被雨挂在枝头  搬运它的蚂蚁  行走在残雪边缘  对于它们  我这块朽木不配评论  如果评论就是发出声音  那我就用一只手捧着  另一只背在身后  就像悟道者  虔诚的开始怀疑人生  神允许的部分  什么事都可能同時发生  婚礼和葬礼,战争与和平
摘 要:诗歌是一种融合了艺术性与创造性的文学体裁,被认为是语言艺术的最高形式。相应地,诗歌也被认为是最难翻译的一种文本类型,译者除了要在翻译中充分表达原作者的意思外,还要追求节奏和形式。有人认为诗歌“不可译”,更是把诗歌翻译当做最后的“巴别塔”。但文学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离不开翻译,诗歌也是如此。诗歌始终是文学翻译中绕不过去的体裁。诗歌翻译活动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西风颂》的一个译本,即王佐
摘 要:字幕翻译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影视作品的传播价值。字幕翻译的艺术性以翻译策略为依托。翻译策略的使用必须以观众为中心。不同文化的交流,文化差距的减少,影视作品价值的实现是字幕翻译的目的所在。本文以美版《甄嬛传》的字幕翻译为例,探讨受众中心论在字幕翻译中的体现。  关键词:影视作品;受众中心论;字幕翻译;美版《甄嬛传》  作者简介:李丹(1991-),女,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2015级翻译硕士,研究
看过的花都开到山穷水尽  听过的鸟鸣带走了春天  若非要我在纸上留下春秋  我首先想到了山的巍峨,海的深沉  我想寫下波澜壮阔  假设你,给我一个传奇  其实白纸黑字哪能撑起一个人命运的薄  我虚张声势的情节里  只不过想留下你抚摸的痕迹  如果揭开生活的真相  每一颗露珠都让我羞愧难当  但是纸上春秋里我不想告诉你  我守候的荷田里,是一地鸡毛  我眺望的月光里,有我回不去的故乡  现在我多么害
年轻时的赵丽宏在插队时,干过最脏最累的活、挨过饿、受过冻,可每当他在油灯下打开书卷时,这一切的压力都不复存在了,是书为他指引了一条走出困境、走向希望的路。他以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冀,将他曾经历过的苦难,都转化成犹如清泉般温润的文字。面对世界对中国文学的期待与挑战,他说,只要用一颗真诚的心,脚踏实地、大胆创造,中国的文学大树将会越来越繁茂挺拔。  赵丽宏,1951年生于上海,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
每逢长假来临,我的这位朋友就像任何一个在春运里,想尽一切办法要回家的中国男孩一样,思乡病起,他用破烂的中文说“我必须回家拿回我自己的力气”,就好像在异乡是一种消耗,回家是补给。虽然平日一整年里他和父母并不频繁联络,父母旅行时就在时程三小时的邻国也不会专来北京看他一眼,但你刚觉得他们家庭关系淡薄,又发现他们见面时非常亲昵热络,对于父母来说,孩子回家的日子即是放下手边一切重要工作的家庭日,在任何时候都
摘 要:《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作为霍桑笔下非常有名的一篇短篇小说,全文通过描述主人公布朗在傍晚告别妻子,独自去黑暗的大森林里与魔鬼约会的故事,表达了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本文试图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中的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面来分析主人公布朗的性格特点,对人性的善恶进行解读。  关键词:布朗;本我;自我;超我  作者简介:张雪倩(1991-),女,汉族,河北廊坊人,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
摘 要:近百年来,物资生活极大丰富,人的思想也不断解放,随着女权运动的发展,女性社会地位有了较大的提高,却还是很难摆脱对于男性的附庸思想。  关键词:女性;物资;精神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01  阿袁,本名袁萍,是江西南昌大学的教师,她的小说常常以高校为背景,讲述高校里人与人之间的故事。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人们对
秋风起  树叶落  有人说思念如风  我说  思念是那风吹满地的  落叶片片  怎么  也数不清  谁说思念看不见  我说  思念是那心空中飘动的  白云朵朵  聚聚散散  怎么  也理不清  谁说思念看不见  可惜  只有自己  看得見
摘 要:翻译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诗歌翻译尤为如此,汉诗英译更是如此。王维的《竹里馆》语言简朴清丽,诗中有画,传达自己宁静淡泊却又孤独寂寞的心情,著名汉学家翟理斯的译本就极力刻画了这种孤独。为探索译诗的特点,本文将从语言特点和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比较原诗和译诗。  关键词:王维;竹里馆;翟理斯;汉诗英译;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