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必然。为应对的挑战,西部高校外事部门要抓住机遇,主动转变观念和职能,确立新的工作原则和机制,树立“外事为内事服务”和“外事保证内事”的理念,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西部高校;外事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国际化的推动和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已经促进了中国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促进了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又有了更大的提高。自中国高校进行开放式办学以来和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拥有了新的时代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办学理念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教学师资国际化、教学对象国际化、教育成果国际化。因此,这就给我国高校外事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 1] 。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校外事工作不断发展的契机。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从少量的公派出国学习到大规模的开放留学;从单一的外派到形式多样的内外合作;从政府主导到大学的主动出击,现在无论在交流内容、合作形式,还是在交流层次、合作规模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项工作已逐渐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成为高校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的外事工作。
在高校办学新理念,新形势下,为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外事部门必须大胆创新,努力适应新时期大学的发展需要,主动进行角色转换。高校外事工作应由“外事部门办外事”向“全校办外事”进行转化,树立“外事为内事服务”的观念,这就要求(1)在职能定位上,从“办事机构”到“宏观管理机构”的转变;(2)在外事接待工作方面,由生活接待型向智力引进型转变;(3)在邀请专家方面,从引进专家从事一般性讲学和语言教学向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转变;(4)在工作内容上,从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常规性管理到调研、策划、协调的工作转变;(5)在工作形式上,从提供服务到服务管理的转变[ 2] 。
二、学校发展对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要求
外事部门是一个展现学校方方面面形象的窗口,是联系学校方方面面外事工作的桥梁。因此,外事工作是党性强、原则性强、政策性强的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外事工作者必须熟悉党的外事政策,把握好工作领域的发展动态,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协调、管理、交流与合作能力。外事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实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做细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做好工作协调,跟踪项目落实,确保有限的引智和项目资金充分、有效地使用。
1、提高认识,认清国际交流合作在学校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增强引智、引资和引项目的工作主动性,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
2、 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要求,确立“外事为内事服务”工作原则,制订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创建外事工作特色,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
3、以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建立学校的外事工作机制,构建校院两级外事工作平台,内化外事工作,推动全校人人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校人人“办”外事的观念,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需要。
4、加强服务管理。服务管理强调的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目标管理。制度是管理保障,管理是服务的前提,制度与管理越到位,服务就越全面。
三、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开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首先要统一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特色和地缘优势,发挥教授和科研人员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主体作用,使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外事为内事服务。
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普通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多种原因,远不如东部高校发展的那么快速。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工作管理体制、制度、人员配备等诸多方面,也远不如东部高校,尤其是东部名校那么完善。许多西部普通高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有些还处在起始建设阶段,而已基本具备对外交流与合作条件的高校,其外事部门也主要负责学校与国外高校的联络、外国专家的聘请、外宾的接待、派出等工作。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外事部门不再仅仅是外事接待的具体承担者,而是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推动、引导、参与、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者。
在高校办学理念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由于国际合作交流的主体已发展成为多元化,院系、教师和学生成为了主体。外事工作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已经涵盖了大学的各项工作。因此,国际交流与合作应成为学校各单位、师生常规性工作和职责的一部分。各主体应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由此,外事部门就由“外事办理机构”转变为“外事宏观管理部门”,由实际的外事执行者转变为负责外事宏观管理的职能部门。外事部门通过调研,洞悉全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整合全校的外事资源,协调、策划和跟踪各主体主动参与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落实合作交流的项目实施。
四、积极做好“外引内联”工作
高校办学新理念,新形势给高校外事工作带来的许多新的客观问题和挑战。既然外事工作的战略方向从“外事部门办外事”到“全校办外事”的转变,那么,西部高校的外事部门不能被动转变,而要自觉适应、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在工作避免出现被动交流、应付合作的局面;应积极主动做好“外引内联”。“外引”是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和管理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引智、引资和引项目、联合培养师资、合作办学等;“内联”是指:加强与国家、本地区相关部门的联系,熟悉和把握好国家和地区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及工作领域的发展动态,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强与兄弟院校外事部门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特色,寻求合作与支持;加强与校内各主体的联系,及时把握需求,提供指导、服务与支持;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联系,使外事工作与大学的其它工作协调发展。
五、突出重点,大胆创新,努力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任务是要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外事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来促进高校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的外事工作树立“外事为内事服务”、“外事保证内事”的理念,在对“外”服务中同时实现对“内”服务。
由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趋于多样化,外事部门已经无力独立负责和完成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各项事务,其职能的调整和转变,并不意味就弱化了外事部门的职能,而是外事部门职能工作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外事部门的职责除了日常事务性工作和管理外,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协调,政策研究和规划制订中,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各主体积极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因此,外事专业职能应在更高层次上为学校的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外事部门应突出重点,大胆创新,寻求适合本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做好引智,引资和引项目的示范基地工程,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执行率;树立精品意识,以点带面,巩固和扩大交流与合作成果的覆盖面;加强宣传,浓厚和营造全校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氛围,努力适应和满足新时期高校发展对外事工作的要求。
六、抓住机遇,努力开创外事工作新局面
西部许多普通高校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建设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师资问题。因此,外事部门应根据本校师资培训规划,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项目计划,积极主动做好向国家及本地区相关部门申请项目立项工作。抓住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和留学基金委,以及当地政府对西部高校的政策支持,充分把握好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特别项目”和外国专家局的 “引智项目”,落实好出国(境)培训学习的选派工作;增强引智工作的主动性,以项目为依托,引进优质教育和管理资源,引进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学者从事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同时,在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对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签订合作协议,要做实做细,落实好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真正把学校的外事工作做到实处。
其次,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维护竞争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更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3] 。西部高校近几年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但在规模、类别、层次、质量、管理等方面,与东部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均衡性。因此,西部高校必须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外事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主动推进本校留学生教育的开展。做好招生宣传,积极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利用学校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响应中国政府2010年推出的《留学中国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4] ,本着“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和方针,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
最后,西部高校要利用好地缘、语言、习俗等优势,积极务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汉语推广工作,积极在周边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中心。以此来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国际理解教育,使其成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响亮品牌,为开辟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新渠道,提升国家软实力做贡献。
总之,西部地区高校积极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的同时,应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实施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实现高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高校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的政治影响力和睦邻友好的文化亲和力,最终,实现西部地区高校的自身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学飞.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问题[J].《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2004-12.
[2]范灜,刘艳红.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大学外事部门的角色转变.《中国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研究会2004年会暨大学国际化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4-12.
[3]陈金香.关于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建议[J].前沿,2007(12)
[4]留学中国计划.教外来〔2010〕68号. http://www.gov.cn/zwgk/2010-09/28/content_1711971.htm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国际交流与和作处,新疆 石河子832003)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西部高校;外事工作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国际化的推动和影响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已经促进了中国高校办学理念的转变,促进了高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又有了更大的提高。自中国高校进行开放式办学以来和中国加入WTO以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拥有了新的时代特点,其主要表现为:办学理念国际化、教学内容国际化、教学方法国际化、教学师资国际化、教学对象国际化、教育成果国际化。因此,这就给我国高校外事工作增添了新的内涵,带来了新的机遇,提出了新的挑战[ 1] 。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中国高校外事工作不断发展的契机。我国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曾从少量的公派出国学习到大规模的开放留学;从单一的外派到形式多样的内外合作;从政府主导到大学的主动出击,现在无论在交流内容、合作形式,还是在交流层次、合作规模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项工作已逐渐融入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成为高校发展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中的外事工作。
在高校办学新理念,新形势下,为应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挑战,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高校外事部门必须大胆创新,努力适应新时期大学的发展需要,主动进行角色转换。高校外事工作应由“外事部门办外事”向“全校办外事”进行转化,树立“外事为内事服务”的观念,这就要求(1)在职能定位上,从“办事机构”到“宏观管理机构”的转变;(2)在外事接待工作方面,由生活接待型向智力引进型转变;(3)在邀请专家方面,从引进专家从事一般性讲学和语言教学向科研合作,学术交流转变;(4)在工作内容上,从日常事务性工作和常规性管理到调研、策划、协调的工作转变;(5)在工作形式上,从提供服务到服务管理的转变[ 2] 。
二、学校发展对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的要求
外事部门是一个展现学校方方面面形象的窗口,是联系学校方方面面外事工作的桥梁。因此,外事工作是党性强、原则性强、政策性强的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作。这就要求外事工作者必须熟悉党的外事政策,把握好工作领域的发展动态,必须具有强烈的爱国意识,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协调、管理、交流与合作能力。外事部门应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实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做细国际交流合作计划、做好工作协调,跟踪项目落实,确保有限的引智和项目资金充分、有效地使用。
1、提高认识,认清国际交流合作在学校发展中地位与作用,增强引智、引资和引项目的工作主动性,建立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国际交流。
2、 结合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的要求,确立“外事为内事服务”工作原则,制订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创建外事工作特色,为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服务。
3、以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为主体,以项目为依托,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建立学校的外事工作机制,构建校院两级外事工作平台,内化外事工作,推动全校人人参与对外交流与合作,树立全校人人“办”外事的观念,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满足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等需要。
4、加强服务管理。服务管理强调的是通过服务来实现目标管理。制度是管理保障,管理是服务的前提,制度与管理越到位,服务就越全面。
三、结合学校实际,促进国际交流合作
开展和促进国际交流合作,首先要统一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特色和地缘优势,发挥教授和科研人员在国际合作与交流中的主体作用,使国际交流合作工作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外事为内事服务。
西部高校,尤其是西部普通高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由于多种原因,远不如东部高校发展的那么快速。在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渠道、工作管理体制、制度、人员配备等诸多方面,也远不如东部高校,尤其是东部名校那么完善。许多西部普通高校,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有些还处在起始建设阶段,而已基本具备对外交流与合作条件的高校,其外事部门也主要负责学校与国外高校的联络、外国专家的聘请、外宾的接待、派出等工作。然而,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外事部门不再仅仅是外事接待的具体承担者,而是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推动、引导、参与、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者。
在高校办学理念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由于国际合作交流的主体已发展成为多元化,院系、教师和学生成为了主体。外事工作不再是一个部门的事情,它已经涵盖了大学的各项工作。因此,国际交流与合作应成为学校各单位、师生常规性工作和职责的一部分。各主体应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在各自的业务领域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由此,外事部门就由“外事办理机构”转变为“外事宏观管理部门”,由实际的外事执行者转变为负责外事宏观管理的职能部门。外事部门通过调研,洞悉全校国际交流合作的需求,整合全校的外事资源,协调、策划和跟踪各主体主动参与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工作,落实合作交流的项目实施。
四、积极做好“外引内联”工作
高校办学新理念,新形势给高校外事工作带来的许多新的客观问题和挑战。既然外事工作的战略方向从“外事部门办外事”到“全校办外事”的转变,那么,西部高校的外事部门不能被动转变,而要自觉适应、主动出击、迎接挑战。在工作避免出现被动交流、应付合作的局面;应积极主动做好“外引内联”。“外引”是指,引进国外先进的教育和管理资源,其中主要包括引智、引资和引项目、联合培养师资、合作办学等;“内联”是指:加强与国家、本地区相关部门的联系,熟悉和把握好国家和地区对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政策及工作领域的发展动态,争取资金和项目;加强与兄弟院校外事部门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经验和特色,寻求合作与支持;加强与校内各主体的联系,及时把握需求,提供指导、服务与支持;加强与学校职能部门的联系,使外事工作与大学的其它工作协调发展。
五、突出重点,大胆创新,努力适应新时期高校的发展需要
当前,我国高校的普遍任务是要迅速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因此,外事工作的目标就是通过推动国际交流合作来促进高校办学层次和科研水平的提升,实现教育质量的提高。这就需要高校的外事工作树立“外事为内事服务”、“外事保证内事”的理念,在对“外”服务中同时实现对“内”服务。
由于国际交流合作的内容趋于多样化,外事部门已经无力独立负责和完成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的各项事务,其职能的调整和转变,并不意味就弱化了外事部门的职能,而是外事部门职能工作得到了深化和延伸。外事部门的职责除了日常事务性工作和管理外,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协调,政策研究和规划制订中,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促进各主体积极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因此,外事专业职能应在更高层次上为学校的发展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外事部门应突出重点,大胆创新,寻求适合本校对外交流合作的突破口,做好引智,引资和引项目的示范基地工程,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执行率;树立精品意识,以点带面,巩固和扩大交流与合作成果的覆盖面;加强宣传,浓厚和营造全校国际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的氛围,努力适应和满足新时期高校发展对外事工作的要求。
六、抓住机遇,努力开创外事工作新局面
西部许多普通高校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制约教学质量提高、科研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科建设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师资问题。因此,外事部门应根据本校师资培训规划,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的总体要求,做好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项目计划,积极主动做好向国家及本地区相关部门申请项目立项工作。抓住教育部、国家外专局和留学基金委,以及当地政府对西部高校的政策支持,充分把握好国家留学基金委“西部特别项目”和外国专家局的 “引智项目”,落实好出国(境)培训学习的选派工作;增强引智工作的主动性,以项目为依托,引进优质教育和管理资源,引进高水平的外国专家学者从事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同时,在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的过程中,要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对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已签订合作协议,要做实做细,落实好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真正把学校的外事工作做到实处。
其次,留学生教育及其规模已成为衡量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发展留学生教育不仅仅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还能维护竞争激烈的国际教育市场,更是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3] 。西部高校近几年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有了长足进展,但在规模、类别、层次、质量、管理等方面,与东部高校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均衡性。因此,西部高校必须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外事部门有责任有义务主动推进本校留学生教育的开展。做好招生宣传,积极开拓留学生招生渠道,利用学校地缘优势和学科特色,响应中国政府2010年推出的《留学中国计划》,力争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4] ,本着“扩大规模、优化结构、规范管理、保证质量”的原则和方针,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
最后,西部高校要利用好地缘、语言、习俗等优势,积极务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汉语推广工作,积极在周边国家建立“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中心。以此来推动中外教育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和国际理解教育,使其成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响亮品牌,为开辟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新渠道,提升国家软实力做贡献。
总之,西部地区高校积极促进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发展的同时,应提高办学质量和层次,扩大知名度和影响力,在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有效实施中,加快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步伐,实现高校“人才强校、科技强校”的发展战略。充分体现高校在国家向西开放战略中的辐射作用,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方面的政治影响力和睦邻友好的文化亲和力,最终,实现西部地区高校的自身发展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学飞.关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基本问题[J].《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2004-12.
[2]范灜,刘艳红.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与大学外事部门的角色转变.《中国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研究会2004年会暨大学国际化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2004-12.
[3]陈金香.关于发展留学生教育的建议[J].前沿,2007(12)
[4]留学中国计划.教外来〔2010〕68号. http://www.gov.cn/zwgk/2010-09/28/content_1711971.htm
(作者单位:石河子大学 国际交流与和作处,新疆 石河子83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