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御铭松花砚考辨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花砚,作为中国石砚的一种类型,其生产始于明代,在清代特别是康雍乾时期,不管是开采用量,还是制作工艺,均达到了高峰。这种通体布满各色条纹的石材,取自于长白山下松花江边的松花石,因此得名。由于石材产地为长白山,其在满清政府具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松花石的开采,也只能由满清政府根据实际需求,设立专业机构负责。也由于其产地的特殊性加之材料优良,使得清王朝对松花砚推崇有加,倾国家之力加以利用,成为宫廷御砚,庶民不可使用。
  从康熙朝开始,设置松花砚作,成立专司衙门,从事松花砚的设计、制作与保管。康熙皇帝曾经御笔题写“松花石制砚作”;并御题砚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从康熙朝开始,松花砚成为帝王独享的文房用具,当时帝王多参与松花砚的设计与制作;康熙朝所刻的款多为“康熙年制”四字楷书,玺印见“体元主人”乾坤双龙圆印、“万几余暇”方印和“康熙宸翰”方印。砚铭为“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两种。砚铭之后加“康熙”、“御铭”两方印。
  雍正朝所刻款“雍正年制”四字篆书款。砚铭为“以静为用,是以永年”,“雍正年制”方篆玺,置于所刻御制砚铭之后。乾隆朝所刻款“乾隆年制”。砚铭为“出天汉,胜玉英,琢为研,纯粹精,勒几搞藻,屡省成”和“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两种,玺印有“乾隆年制”方印,“乾隆”圆、方印,出现最多的是“比德”与“朗润”两方印,另外还有“几暇怡情”方印。后代因循,刻款均为帝王年号款,砚铭逐渐变得简洁。
  清宫自康熙朝开始雕琢松花砚,历经雍、乾,制砚数百方。嘉庆以后,不再采石,也很少制砚,即使偶尔制作,也是用当年遗留下来的松花石材。据统计,目前北京故宫藏有80多方,台北故宫藏有100多方,两地故宫收藏之松花石砚,多为康、雍、乾三朝制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康熙御铭款松花砚,原名“绿蕉端砚”,经李华新、薛宝辰、王志成等人先后收藏。1958年,原陕西省博物馆李长庆从王志成处收购,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就砚匣、材质、造型、铭文等予以考辨。
  一、砚匣与装饰
  砚匣为内外两层,子母口,紫檀。外盒为长方形,长24.3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盖深,底厚;底内中心凹陷,与内装盒外形相同,余处浮雕如意形云头纹,层层叠压,饱满灵动,富贵吉祥。内装盒与砚台同形,子母相扣,长15.5厘米,最宽处11.3厘米;底浅,内置砚台凸出;盖较深,面镶嵌两块玉饰,上下排列。
  第一块镶玉,为青白玉,作半圆弧状,底边平直,似“桃形”。双层镂雕,底枝干,上“福禄”与花叶。“福禄”图设计巧妙,圆圈内草书“福”,其下卧鹿回首观望,与“福”相对,取其谐音,喻“福禄”双全。第二块嵌玉,白玉,长方形,双层镂雕,下如意云纹,上龙纹。上层纹饰错落有序,周边雕刻四朵缠枝花,中心区域菱形花。菱形花内,翔龙盘绕,成“S”形。龙头大,上颚长,张嘴瞠目,鬃鳞俱全。四脚对称,分布于龙体的四个方位。四爪,作风车状。菱形花与“S”形龙纹组合。内盒盖之嵌玉,内涵丰富,不管是雕工,还是纹样都具有明代典型玉之特征。龙体刻划形象,眼睛、牙齿、鬃毛、鳞甲、脚趾等一丝不苟。以如意云、缠枝花、菱花形内缠枝等多种纹样,烘托盘旋飘游的龙体,结构紧凑,纹样繁密。以雕琢技法及龙纹特征,此砚内盒盖所嵌玉饰为明代中期之作。
  二、宝砚与用材
  砚体成不规则椭圆形,长13.6厘米,最宽处9.5厘米(圆面之径),厚约1.5厘米。质细腻光润。色绿,局部土黄、红。黄色如膏,绿色如嫩芽,红色如霞光。砚面、背满布金黄、蓝绿、浅绿等相间的竖向条纹,深浅不一,粗细不同,如丝如缕,依次蔓延。砚台琢制巧妙,日月同辉,又祥云缭绕。以弯曲上翘之月牙作池,以圆形的太阳作研(研磨)。余部祥云卷曲飘浮,起到衬托“日月”、修饰随形石材的作用。依形而作,日为面,月为池,边沿饰以祥云,最大限度地展示材质美,即所谓的“工就料”。对此,砚背铭文也有精彩的描述,在此不再赘述。因使用的关系,月牙池内墨色沉积,砚面可见点状墨痕。明代吉祥图案,喜用太阳、祥云、仙人等构图,体现祥和,崇尚自由。此砚日、月组合,巧雕浮云,让人深思。馆藏松花砚,质嫩、色柔、纹丽,间以金黄等色条纹,红色晕带,块状“黄膘”等,集精妙于一体,甚为珍贵。难怪“包装”珍重华贵。
  三、铭文与考辨
  砚背正中八字行书“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下钤“御铭”篆印。行文大气秀美,宛若天成。字体笔划刚劲有力,包浆光滑,与周边的石材色泽一致,为常年把玩使用所致,为制砚时的旧刻。后刻楷书跋文,结构拘谨,行文一致,所刻之笔画发白。跋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二十五字,刻于八字行书的右侧。“日重光,月重轮,卿云缦宏。一人先皇遗翰来玉,宸奎章,景铄墨”。“一人”留空,与上下文拉开,是古代的一种行文方式,表达对“先皇”的尊畏。语言精炼,采用“卿云”、“宸奎”、“景铄”等专用词语,对砚台的造型、八字行书、砚材来源等进行了甄别与评述。其意:砚形宏伟,雕琢精致,日月同辉,祥云缭绕。八字真言是“先皇”的御书。砚材似玉,从地方奉送而来。御书,舒畅优美,磅礴浩大。以刻书内容,此砚赫然,称为“宝砚”,当之无愧。
  第二部分刻文七十二字,于砚背上部及御书左侧。曰:“华新我友,贻我稀世。肌理细腻,绿蕉文。我宝此研,逾琳珉。丁甲护呵,寿千春。李君香亭贻予此研,有铭,凡八字,下又有一‘御铭’小印,恭审为纯朝御书。敬藏,以为家宝。”落款:“乙未春,臣薛宝辰铭。”“臣”字较小,体现君臣之礼。大意为:好友李华新送给我这块稀世之宝。细腻润泽,有绿蕉纹路。我当宝贝一样地珍藏,比美玉还要贵重。天神守护,永保千年。李君(李华新)于香亭赠我此砚。此馆藏御铭松花砚之所以称之为“绿蕉端砚”,应来自铭文“绿蕉文”及清代人们对松花砚的俗称“绿端”。因康熙帝的推崇,松花砚被推向了极致,堪比端砚,故民间又有“绿端”之称。
  跋文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春,薛宝辰所记。其内容完整,涉及砚的造型、质地、纹理、御书、印鉴、砚材、来源、价值以及流传等。薛宝辰(1850-1926年),原名秉承,陕西长安人,历经咸丰、同治、光绪、宣统至民国。光绪十五年(1889年),薛宝辰参加光绪乙丑年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2名。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宣统时,升迁至翰林院侍读学士和咸安宫总裁。光绪二十一年春,友人李华新赠送宝砚。此时,薛宝辰为翰林院编修,以编修的身份,能够亲见历代帝王手书,对于甄别御书不是一件难事,且有“御铭”篆印佐证,故有“纯庙御书”之定论。“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八字行书,字体洒脱,收放自如,具有康熙帝书法之风格。根据御书,此砚为康熙朝之物。另外,江西省清江市博物馆藏一方松花石砚,砚体长方形,圆角,覆手镌行书铭文“以静为用,是以永年”八字,分两行置于中央,左署铃宝二方,为“康熙”、“御铭”,一阴一阳,小篆笔法工整遒劲。此砚流传有序,原系乾隆帝赏赐漕运总督杨锡绂。《清圣主实录》记载了康熙朝用松花砚赏赐近臣及功臣的史实。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一次就赏赐给翰林院67人,每人一方,所赏赐之松花砚,以铭“以静为用,是以永年”为最多。
  综上所述,此砚确为康熙朝御用赏赐之物,由李华新转赠,薛宝辰及其后人宝藏,并被文博前辈李长庆发现。松花砚在清代具有极其鲜明的政治意义,康熙皇帝为了表达自己对于汉族文化的热爱,同时消弭满汉对立的社会矛盾,通过亲自指导松花砚的制作,以及对臣下大量赏赐御制松花砚的行动,来表明皇帝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御制松花砚不仅仅是具有实用价值的文房用具、观赏价值的艺术品,同时还成为表现清代文化之标的物流传后世。(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虽然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中国艺术品依然没有走出低谷,但是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专场却竞投激烈,不少更超越高估价多倍成交。在业内人士看来,明清家具屡创天价,将使得欧洲古董家具的价值洼地效应逐渐显现出来。  名家珍藏亮相申城  进入2015年以来,一个又一个如雷贯耳的收藏家通过一系列的重要拍卖被广大中国的艺术爱好者所熟悉,如“东方艺术教父”安思远、“攻玉山房”掌门人叶成耀等。重要的私人藏家的收藏不仅体
期刊
万 年  南山程衡,程万年,晚清绘瓷的大师级人物。作品传世不多,所见皆极精彩。去年偶得四节盒中的一节,绘山水,署南山。万年虽号南山,但仅署南山却不能肯定就是万年,字又是蒋玉卿的代笔,姑且说疑似。那一笔朦胧山水却是画得好,寸把宽的窄幅,近渚远水高山,竟有万千气象,掌中玩器,有大胸襟。  世人常见的构图,中规中矩的画法,能画出这效果殊觉不易。但万年不仅仅止于此,他是个有创意的画师,笔下作品常常不循常例
期刊
陈丽华,1941年生于北京,满族,香港富华国际集团主席、中国紫檀博物馆馆长、美国佐治亚州萨凡那艺术设计学院荣誉博士。倾心黄花梨、紫檀古家具,收藏、修缮、复制逾40年。  采访者:据说您儿时就接触到紫檀家具,家中有一对皇族祖传的紫檀大柜,请您回忆描述一下那件宝贝?它在家中是否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  陈:我的祖上是满族清八旗之一的正黄旗人。记得小时候,家里摆设的都是祖上传下来的硬木家具,有架子床、顶竖
期刊
珐琅彩瓷正名为“瓷胎画珐琅”,是中国陶瓷艺术的瑰宝。它是专为清宫御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品。由于烧造难度较高且数量稀少,故多是帝王独享,仅有小部分用于犒赏功臣。其创烧于康熙晚期,雍乾两朝日渐盛行,清后期仅有少量烧制。尤其是发展至鼎盛期的乾隆朝,其数量不但远超康雍两朝,深得乾隆爷的喜爱,而且器型更加丰富多彩,仅瓶类造型就有双连瓶、葫芦瓶、蒜头瓶、象耳瓶、玉壶春瓶等多种。现今笔
期刊
“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之田黄寿山石印章及把件(四)
期刊
11月2日,第三届古陶文化艺术学术研讨会暨中华古代陶塑艺术展在西安开幕。本次活动是由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北大学博物馆、陶雅网、含光门博物馆共同主办,全国非国有博物馆协作体、陕西省收藏家协会、《收藏界》杂志社协办。来自海内外著名学者、收藏家以及全国各地的古陶瓷博物馆及古陶学会会员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本次会议分为展示和研讨两部分展示部分包含不同时代、地域、类别的中国古代陶塑。研讨部分通过交流
期刊
期待已久的王昌楷水墨画作品终于与广大艺术爱好者见面了,我感到无比的兴奋。  三年前,当王昌楷告诉我将计划创作一批水墨作品时,我想已经从事了油画创作数十年的七十多岁画家,能否在另一完全不同的艺术体系中取得成就吗?其中要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难以想象的,是否能成功亦是一个很大的疑问。然而王老认为,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本来就该是一个苦行僧,他愿意接受挑战,并有信心取得突破。  如是一晃就过了一年多,当他拿
期刊
春日午后的睡意朦胧中,接海淡先生约稿电话,只迷迷糊糊匆匆应了差事,没来得及多聊几句浅绛圈里圈外的奇闻逸事。自去年开始,由浅绛彩瓷收藏引发的故事和话题纷纷扰扰,加之手机微信传播的普及,更是常常会因一则瞬间转来的熟悉的人物或器物的惊人消息,让人如坠五里雾中。但话又说回来,故事总归是故事,是真真假假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了,浅绛彩瓷与生俱来的风雅精神,终究无法让它的每一个传承者都能秉承高贵文雅、健康向上的人生
期刊
导 言:  徐也力的青铜镜收藏史近20年。随着藏品的累积,2015年5月,徐也力成立了“大唐青铜镜博物馆”,里面陈列了从西周至唐宋到明清的珍贵藏品。  浏览这些青铜镜,就像走了一遍中国古代史。馆长徐也力说:我的收藏记忆了我们的中国文明史。  清冶铜华以为镜  青铜镜最早是贵族所用之物。在春秋战国之前,达官贵族们才用得起如此奢侈品,寻常人家以水为鉴。“鉴”便是镜的古称。青铜镜的主要功能有:一,用来照
期刊
宋代是我国古代制瓷业的鼎盛繁荣时期,其生产的瓷器以品种繁多、造型优美、装饰工艺精湛而令世人注目。本世纪初,河南考古工作者在对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时,清理了一批宋代墓葬,出土了七十余件制作精美的瓷器。现择取其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供大家品鉴。  ← 1.白釉瓜棱罐  口径9.8厘米,腹径12.4厘米,底径6厘米,高9.6厘米。广口卷沿,圆唇,小折肩,六出瓜棱形腹较深,圈足。器外表施白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