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文课程描述的语篇分析探讨其英译过程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dfafdsfs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翻译的步骤包括原文理解、表达和校核。本文根据中文课程描述的语篇分析探讨其英译的过程,在语篇分析中,通过对中文课程描述的句法和词法进行研究,发现其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课程描述英译的步骤。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文体模式对翻译的影响,即通过关注原文理解和翻译步骤的严格实施进行翻译,而不仅仅局限于探究翻译技巧。
  关键词: 中文课程描述 汉译英 语篇分析 翻译步骤
  1.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作为经济大国,一直不断地吸引外国留学生来华学习。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制定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我国将通过开设新课程、增加外语授课、增设奖学金等,努力使2020年在华留学人员达到50万。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中国届时将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国家。由此,如何把中文的课程介绍翻译成英语,就成了近年来一个新的关注点。笔者采取的例子均来自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商学院部分国际交流课程的介绍,在翻译过程中发现,要翻译得更准确和地道,除了关注翻译技巧之外,还要保证对原文的理解,以及翻译步骤的实施。笔者将从中文课程描述的文本分析和翻译步骤两个方面讨论这一特殊体裁的翻译,以便更好地服务读者。
  2.中文课程描述文本分析
  原文语篇分析着重关注原文自身的句法、语义和文体特征。这种研究通常和翻译的交际情境分析相关,即读者身份和翻译的目的等[1]。
  2.1句法特点
  为了避免误译,译员需要清楚中文课程描述的文本结构,这是基于对原文句法特点的理解。笔者查找阅读了国内几所知名院校的近百篇课程描述,发现中文课程描述较之英文课程描述短很多,呈现结构松散、主语运用灵活、长句多等特点。
  例1:本课程为英语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目的是为尚未走上教师岗位的学生提供初上讲台前需要掌握的外语教育基本理论及教学专业技能(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加深对语言和语言学习过程本质的认识,依据对教学环境和学习者个性差异的了解,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获得设计和评价教学活动,使用和改变教材,以及进行课堂管理的能力(2)。
  例1是课程英语实践教学法的描述,由两句话构成。在句(2)中,前半句主语是“学生”,但后半句“恰当选择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逻辑主语则是“教师”或者“该课程”。那么对于类似句子,需要译者准确分析句子结构、理清逻辑、找准主语。
  2.2词法特点
  2.2.1功能转换
  汉语与屈折语英语和黏着语日语不同,在词与词和句与句之间有着很复杂的关系。最显著的特点是同一个词可以“扮演”不同的句子成分,这就要求译员具有较好的双语把控能力。
  例2:系统讲授高级财务会计所涉及的重大理论和实务问题,跟踪高级财务会计的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
  画线词语“系统”在中文中最初是一个名词,但在例句中作副词,所以英译时要把它翻译成副词“systematically”(系统地),修饰动词“讲授”。
  例3:丰富学生在高级财务会计方面的理论修养,提高他们的专业判断能力和解决重大疑难问题的能力。
  画线词语“丰富”本是形容词,但在本句中作谓语,所以英译为“enrich”(丰富),而不是”rich”(丰富的)。
  2.2.2专业术语
  由于课程描述是针对特定专业人群的文体,因此其中的专业术语出现频率很高。例如:“内部控制理论与实务”(Theories and Practice of Internal Control)、“中级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icroeconomics)、“古典线性回归模型”(Classical Linear Regression Model)和“经济转轨”(Economic Transition)等。
  并非每个中文专业术语都有与其完全相对应的英文翻译,为了译文地道,此时译者应当查询国外权威的课程简介,确定是否有与此相近的课程名称。例如:“市场营销管理”应译为“Marketing Management”,而不是“Marketing and Selling Management”。
  2.3文体特征
  近年来,国内从文体模式和语篇分析角度专注翻译过程的研究逐渐增多。语篇模式作为所有语篇元素的集合,既是语篇宏观结构的反应,又是迎合语言交际过程的一种“语言共识”。因此,在产生语篇时,语篇制造者会根据其特定的交际目的,选择建立相应的语篇模式,从而为有效交际奠定基础[2]。
  中文课程描述属于“整体到细节”的语篇模式,结构主要包括:课程阶段、课程介绍、课程意义、课程应用等。一般情况下,课程程度、详细介绍在中文课程描述中是不可缺少的,其余部分为非必要内容[3]。
  例4:(会计职业道德)主要从职业道德入手,分析会计行业的职业行为,系统阐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历史和现状,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提出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和方法等(1)。
  例5:(口译)本课程为英语专业的专业选修课(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理论,技巧,实践;要求:教学方法:理论部分:在介绍翻译理论的同时,特别要强调口头翻译得理论(2)。技巧部分:要讲清楚口译的特点及其在操作中应该采取的相应措施,即所谓的口译技巧(3)。实践部分:特别强调实际操练(4)。目的:帮助学生巩固其已学过的英语知识,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和听力;介绍语言理论和翻译理论;口译技巧;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的灵活性;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口译能力。
  以上两个例子,都仅用“课程程度”和“课程介绍”,就清晰地呈现了两门课程。
  3.中文课程描述英译的步骤
  奈达认为翻译是用译入语中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首先是在语义上,其次是在文体上,再现原语的信息。翻译包括三个步骤:理解原文、表达和校核。   3.1原文理解
  理解是翻译的第一步,既要求泛读,又要求精读。第一,译者需要从词汇、语法和语篇的角度分析原文,准确领会原文的意思和结构。第二,由于中文课程介绍的特殊性,译者需要在翻译之前查询课程相关背景获取专业信息,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4]。以东北师范大学商学院“高级计量经济学”的课程描述为例:
  例6:本课程以经济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数学、统计学为方法,以电脑为手段(1)。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并以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2)。该课程应使学生在掌握经典计量经济学初级理论与方法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中高级理论与方法,熟悉和掌握EViews等相关软件,培养学生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分析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能力(3)。
  从篇章结构上看,本段共有三句话,其中第三句较长。句(1)说明该课程运用的理论和教学手段;句(2)表述该课程的研究方向;句(3)介绍学生在该门课程中的受益。该课程描述中出现若干专业术语如“高级计量经济学”、“经济计量模型”、“Eviews”等,都需要在理解阶段一一查明相应的地道表达方式。
  3.2表达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和表达总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准确理解是精准翻译的基石,反过来,精准的翻译也离不开对原文的分析。汉译英时要着重处理好“忠实与通顺”的关系,使二者得到完美的结合。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逻辑、选词和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译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关注双语差异,选择贴近译入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力求在忠实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5]。
  以例6关于“高级计量经济学”课程介绍为例,在理解原文无误的基础上,需要进行中英两种语言语句结构的转换。
  如句(2)“从事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规律及其应用的研究,并以经济计量模型的建立和应用为核心的一门经济学学科。”没有明确的主语,这是汉语的特点之一。句末提到的“一门经济学学科”,在英译过程中应当调整语序将其前置。为了避免句子尾部过于厚重,笔者尝试将后半句英译时前置,处理成介词短语。最终译文是:“With the core of establishment and application of econometric models,it is an economic subject which studies economic relationships,as well as quantitative laws and applications of economic activities.”
  所以在中文课程简介英译时,应多多注意捋顺原文逻辑和调整语序,力求方便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3.3校核与对比
  校核是翻译最后的润色阶段,查缺补漏并对表达阶段出现的错译和误译进行修改。由于课程描述的文体特殊性,笔者通常在校核阶段着重进行对比的环节,首先将译文和原文作对比,检查文体和用词上是否接近,还要观察两者的长短是否相近,如果英文译文与中文原文相比过长,则考虑是否有赘述或表达不地道的现象,如较之过短,则应考虑是否有漏译的情况。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能作为参考。此外,笔者还将英文译文与国外的英文课程介绍相比较,检验是否在某些表达上接近地道表述、是否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等。
  在第一遍校核之后,译者最好进行改译,再将第二遍和第一遍的译文进行对比,目的是通过比较反思译文,有助于今后翻译工作的改善。
  4.结语
  在世界来华留学的热潮下,中文课程描述作为一个特殊的文体,已经逐渐引起翻译人士的关注。由于课程描述的内容科学严谨,另外中英两种语言无论是从词性、句式还是语篇结构都存在一定差异,因此要求译者更关注原文分析和翻译的双语转换过程,多积累勤查阅国外知名大学的课程描述,找到最佳的对等模式进行翻译,更地道、严谨地服务目标读者。
  参考文献:
  [1]Jenny Williams,Andre Chesterman.THE MAP[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6-7.
  [2]胡海峰.翻译过程与语篇分析关系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1(18):94-97.
  [3]雷芳.大学课程介绍的语篇体裁研究[J].价值工程,2013(11):239-241.
  [4]王润华.翻译步骤及策略[J].山东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16):150-151.
  [5]董成.英汉翻译综合技能教程[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9-11.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二胎新生儿纯母乳喂养中应用延续性支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本院85例二次分娩产妇作为研究样本,根据护理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n=40)
摘 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小学生在数学知识上有提高、有进步和有收获,用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既关注学生当前的知识学习和能力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发展的可持续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潜心研究教育教学,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进行
摘 要: 以往的课堂“鸦雀无声”,是“注入式”教学,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作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生动可知的情境,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进行弹性的动态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掌握“学”的方法,生成“学”的能力,真正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环境 动手操作 动态生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数学离不开计算,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的基本能力之一。计算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力,是小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准而快”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低年级是学习计算的关键时期,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培养计算能力的体会。  一、强化口算练习多样化,提高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目的:研究经血宁胶囊止血作用的相关药效及其机制,比较经血宁胶囊(醇提物)和经血宁胶囊原剂型(水提物)两者凝血作用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经血宁胶囊新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旨在定量描述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栽后植株氮素养分积累动态变化,基于模型分析方法从氮素营养层面阐明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高产形成机制.2015-2016年,以甬优中熟籼粳杂交稻甬优
期刊
摘 要: 本文试图探索汉语基本句型的可能英译法,以帮助初学翻译者了解汉语的句法结构,提高对英语句法结构的认识,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翻译打下基础。  关键词: 汉语 基本句型 英译  1.句法手段  汉语的造句手段,主要是词序,词序不同,结构关系就不同,表达的意义也就不同。例如:工人worker,人工artificial;鸟飞A bird is flying,飞鸟a flying bird;上街go o
目的观察分析早期肺癌患者采用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接诊追踪50例早期肺癌患者,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并与病理组织学结果进行比较,探
本文从辽代考古发掘的大量资料出发,应用美术考古学的研究思路,对辽代狮子纹的出现和使用进行了梳理,依据狮子的形态对纹饰进行分类介绍,总结了辽代狮子纹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