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兼有作家和僧侣双重身份的日本女作家濑户内晴美的作品《花芯》在发表时曾引起轩然大波。小说采用大胆的笔触描写出了女性渴望解放自我,追求爱情与婚姻自由的主张。本文在理解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对这部作品中鲜明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从而剖析文章中登场女性人物的文学形象和女性解放意识。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文学形象
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经济;王倩宇,女,山东日照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2
亦僧亦作家的濑户内寂听可谓是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女作家之一。拥有传奇经历的她于1957年曾名为濑户内晴美时写下的小说《花芯》,因为小说里面对于男女情爱的写实描写,以及对女性子宫的描述,受到了以平野谦为主的评论家的批判,所以在当时被讽刺为“子宫作家”。濑户内晴美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人物心理构造描写细致入微,多以女性视角,带着批判世俗的眼光,犀利地描述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其代表作之一的《花芯》更是露骨地刻画了女性对于爱情及自身满足的追求,展现了二战后女性解放自立的迫切需求和对爱情的追求及美好憧憬。
一、关于濑户内寂听与《花芯》
濑户内寂听,本名濑户内晴美,1922年出生于德岛县,通过1956年第一篇小说《女子大学生、曲爱玲》获新潮同人杂志奖,并借此进入文学界,1957年发表因强烈的官能表达手法及浓厚的女性解放意识而在当时备受争议的《花芯》,于1963年发表了荣获女流文学奖的《夏之终焉》。在经历了结婚,出轨,离婚等一系列波折后,1973年51岁的濑户内晴美剃发出家,改名法号“寂听”。其后,笔耕不缀 ,对情感问题、社会问题探讨的著作多有问世。
《花芯 》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古川园子在父母之命下同自己并不喜欢的雨宫 结婚,并生下一子小诚。在雨宫 转职到京都后,園子邂逅了雨宫的上司越智并喜欢上了他。在园子向丈夫雨宫 坦白自己对越智的爱意后,仍爱着园子的雨宫 决定让园子回东京,借此分开二人。虽然受到来自外界和亲人舆论压力,无法与雨宫离婚的园子和注定离不开北林夫人的越智仍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园子在与雨宫离婚并自立之后也同越智分离,走上了应召女郎的偏离世俗伦理的道路。小说以园子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园子同自己周边人之间的情感波折与人生际遇。文章一经问世,文中多次提到的“子宫”便饱受诟病,当时的评论家平野谦便以“提到子宫的次数过多”进行批判。在当时,文学作品中提及子宫多用隐晦的词汇代替,直接提及子宫已是忌讳,更何况是女流作家在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里如此大胆直接地提及,因此小说被打上色情文学的标签,濑户内晴美更被嘲讽为“子宫作家”。但同时,室生犀生、圆地文子、吉行淳之介等作家却对此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赏,濑户内晴美的大胆的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当时女性文学的限制,替当时的女性发声,表达了女性对于性对于自由恋爱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冲破了父权社会的枷锁,宣扬女性自立女性解放,昭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女权主义的兴起。
二、主要登场女性形象分析
(一)主人公古川园子
女主人公古川园子出生在富裕家庭,在父亲不断出轨但母亲却一味屈从于父亲的家庭中长大。园子从小沉默寡言,爱幻想,对于他人的事情不敏感完全不关心。园子表面上有着顺从、谦逊、恭敬、温婉、贤良淑德的女性特征,遵从父母之意嫁给雨宫,在婚后的前三年扮演着贤妻良母的形象,整理家务,相夫教子,平安无事的度日。而与此同时,园子骨子里也富有着叛逆、勇敢、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于自身的探索精神。
园子觉得对于父亲出轨敢怒不敢言的母亲完全是自作自受,怀着想要给装作一副圣人模样的母亲找麻烦的小孩调皮的心态,背着母亲偷偷出入父亲情人友奴的居所。在发现自己喜欢上越智后,大胆地同雨宫 摊牌。在深知彼此无法真正摆脱世俗干扰在一起后,勇敢地同雨宫提出离婚并离家出走,在帽子店工作甚至学习速记以谋求自立。其勇敢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形象,展现出了由于二战后期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女性被社会定位为男性附属品的社会大背景下,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中,女性敢于同不幸的“被支配”婚姻说不,勇于追逐自身期望的爱情的女性解放精神。
园子说孤独渗透进了我的皮肤。在家族中,因其叛逆的性格不受母亲宠爱,被妹妹讨厌;在学校,因沉默寡言,又被认为是不良少女的园子没有同伴朋友;婚后,虽然雨宫深爱着园子,然而对于这个自己并不深爱只是与他奉命结婚的男人,园子未曾敞开心扉;离婚后自立出去的园子,又因与生俱来的易被同性讨厌、嫉妒的特质使她没有女性朋友。园子是孤独的,心中所想所悟无人可倾诉,也无人理解,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园子唯一同外界交流的途径,也是她探究自身的媒介便是——子宫。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官能器官,通过一次一次内脏的碰撞,撕扯与呻吟,园子在这个过程中,确认着自身的生与死,而这也是她踏入悲剧的开始。在京都遇到越智后,身体内隐藏的真正的自我觉醒,重燃了园子对于爱情婚姻的追求之念。通过越智,园子再次意识到自己生命的跃动,感受到子宫的呐喊与内心探究精神的迸发。之后园子在深知越智无法同北林夫人分离,与越智维持着非恋人而是情人关系的同时,与无数其他男性发生着不洁的男女关系,以一种近乎于 扭曲的方式,来表达着渴望解放自己的情爱、欲望与追求自我探索的精神。作者濑户内晴美用大胆夸张的字眼描写出园子娼妇放荡的一面,也展现出二战后日本女性在重压下追求女性解放却无力抵抗传统道德的无力感与无可奈何的堕落、消极倾向。
(二)其他主要登场人物视角
小说通篇采用了园子第一人称自述的同时,也通过其他登场人物之口对女主人公园子进行了评价和描述。在园子母亲看来园子是叛逆的,不孝的,缺失道德伦理的。在听说园子和越智的事后,园子母亲怕是比任何人都最早相信园子同越智之间既成事实,这一点表现出园子母亲了解自己的女儿是敢说敢做,敢于遵从内心的女子。在北林夫人上京求园子放手时,母亲说:“北林夫人这三日不吃不喝,每日以泪洗面,那么温柔的人像雨宫一样诚实的人,却遭遇这等悲惨之事,你这样还算是人吗。”而在妹妹蓉子看来园子是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置亲情于不顾,明知蓉子对雨宫的爱仍同雨宫 结婚,在婚后爱上他人将雨宫推入不幸的深渊“我比姐姐你自己都了解你,姐姐你这人自己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干,恍恍惚惚间就做些惊人的事情,而本人还浑然不知。”在情敌的北林夫人看来园子和自己是同类人,带着不受同性喜欢的特性,孤独深入骨髓,从而将希望依附于男性身上,为了爱情能够奋不顾身。 (三)其他主要女性登场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通过园子的视角,以园子对他人看法的方式对其他主要女性登场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刻画了二战后父权社会下,女性为追求恋爱自由以及自身权利的同时,表现了迫于社会而无法真正解放自己的可悲现实。
园子母亲:父权社会下的悲哀者。以自己的聪慧为傲,女校时全甲的成绩单同女儿们的脐带同样都是自己的勋章。而这样的母亲却在父亲出轨后,即便十分嫉妒,懊恼,生气却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尊而对父亲笑脸相迎。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将一位作为父权社会压榨下,放弃反抗甘为当时社会标杆下的模范女性的形象描绘地淋漓尽致。
园子父亲的小妾友奴:向男权发起挑战的先行者。在园子父亲出轨时,因为有自身经济支撑所以友奴敢于同园子父亲争执,甚至不甘示弱地自己也去出轨。友奴有着当时女性所缺少的,大胆追求自身爱情,争取女性自立奋起的新思想,使得园子十分欣赏。作者通过对友奴这一人物的塑造给当时认为女性应为男性附属品的旧思想沉重一击,但同时友奴又是可悲的,在社会大背景下,即便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与爱情也不得不攀附于男性,表現出二战后女性无力的抗争后自暴自弃的堕落与无奈。
三、总论
在男尊女卑被视为社会常理的男权社会下,作为女流作家以女性视角为女性发声的小说《花芯》,通过塑造的一位位鲜活丰满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当时女性渴望提高女性权利,谋求女性解放的憧憬与呼喊。战前日本由于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日本女性独立意识薄弱使得其在婚姻和家庭的地位低下。战后日本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废除了传统的家族制度,女性地位有所提高。然而这些改革虽然在法律上规定了妇女在政治上、经济等方面权利的“解放”,但传统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受其影响,日本妇女的婚姻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婚姻观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的父权式婚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女性地位和情感没有受到尊重,婚姻质量不高,使得女性婚姻自由长期受到压抑,对自由的渴望就越强烈,女性解放意识愈发浓厚。由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少数女性开始不再压制自己的情感,当婚姻不幸,情感得不到满足时,内心的欲望之火便开始燃烧,义无反顾地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幸福。小说《花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向世人传达随着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女性有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权利。女性并非男性以家庭为“栅栏”以经济能力为“草料”而“豢养”起来的“家庭免费劳动力”,女性渴望婚姻内的爱情与幸福,有婚无爱的父权式婚姻招致的不免是悲剧收场。但同时,小说《花芯》的最后,园子的悲剧结局也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女性独立与女性意识的解放并非是背离道德的,而应是在追求女性解放的同时,拥有自身的理想与追求,保证经济上精神上的独立的前提下,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与女性精神的解放。
参考文献:
[1]濑户内晴美. 花芯[M]. 日本:文艺春秋,1976年.
[2]濑户内晴美. 夏之终焉[M]. 日本:新潮文库,1972年.
[3]濑户内寂听. 濑户内寂听全集[M]. 日本:新潮社,2001年.
[4]濑户内寂听. 问花[M]. 日本:中央公论社,1994年.
[5]李慕. 濑户内晴美出家前后婚恋观的变化[J].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06月.
[6]王丽颖. 濑户内寂听出家前后文学作品风格的转变[J]. 现代交际,2015年07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女性意识;文学形象
作者简介:胡备,男,天津市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日本语言文学、日本文化、日本经济;王倩宇,女,山东日照人,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外语系2016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2
亦僧亦作家的濑户内寂听可谓是为日本现代女性文学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的女作家之一。拥有传奇经历的她于1957年曾名为濑户内晴美时写下的小说《花芯》,因为小说里面对于男女情爱的写实描写,以及对女性子宫的描述,受到了以平野谦为主的评论家的批判,所以在当时被讽刺为“子宫作家”。濑户内晴美时期的文学作品,对人物心理构造描写细致入微,多以女性视角,带着批判世俗的眼光,犀利地描述人物关系及情感纠葛。其代表作之一的《花芯》更是露骨地刻画了女性对于爱情及自身满足的追求,展现了二战后女性解放自立的迫切需求和对爱情的追求及美好憧憬。
一、关于濑户内寂听与《花芯》
濑户内寂听,本名濑户内晴美,1922年出生于德岛县,通过1956年第一篇小说《女子大学生、曲爱玲》获新潮同人杂志奖,并借此进入文学界,1957年发表因强烈的官能表达手法及浓厚的女性解放意识而在当时备受争议的《花芯》,于1963年发表了荣获女流文学奖的《夏之终焉》。在经历了结婚,出轨,离婚等一系列波折后,1973年51岁的濑户内晴美剃发出家,改名法号“寂听”。其后,笔耕不缀 ,对情感问题、社会问题探讨的著作多有问世。
《花芯 》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的古川园子在父母之命下同自己并不喜欢的雨宫 结婚,并生下一子小诚。在雨宫 转职到京都后,園子邂逅了雨宫的上司越智并喜欢上了他。在园子向丈夫雨宫 坦白自己对越智的爱意后,仍爱着园子的雨宫 决定让园子回东京,借此分开二人。虽然受到来自外界和亲人舆论压力,无法与雨宫离婚的园子和注定离不开北林夫人的越智仍保持着情人的关系。园子在与雨宫离婚并自立之后也同越智分离,走上了应召女郎的偏离世俗伦理的道路。小说以园子第一人称的口吻描述了园子同自己周边人之间的情感波折与人生际遇。文章一经问世,文中多次提到的“子宫”便饱受诟病,当时的评论家平野谦便以“提到子宫的次数过多”进行批判。在当时,文学作品中提及子宫多用隐晦的词汇代替,直接提及子宫已是忌讳,更何况是女流作家在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里如此大胆直接地提及,因此小说被打上色情文学的标签,濑户内晴美更被嘲讽为“子宫作家”。但同时,室生犀生、圆地文子、吉行淳之介等作家却对此文章给予了高度评价与赞赏,濑户内晴美的大胆的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突破了当时女性文学的限制,替当时的女性发声,表达了女性对于性对于自由恋爱的追求与向往,同时冲破了父权社会的枷锁,宣扬女性自立女性解放,昭示着时代的进步与女权主义的兴起。
二、主要登场女性形象分析
(一)主人公古川园子
女主人公古川园子出生在富裕家庭,在父亲不断出轨但母亲却一味屈从于父亲的家庭中长大。园子从小沉默寡言,爱幻想,对于他人的事情不敏感完全不关心。园子表面上有着顺从、谦逊、恭敬、温婉、贤良淑德的女性特征,遵从父母之意嫁给雨宫,在婚后的前三年扮演着贤妻良母的形象,整理家务,相夫教子,平安无事的度日。而与此同时,园子骨子里也富有着叛逆、勇敢、对于爱情的追求和对于自身的探索精神。
园子觉得对于父亲出轨敢怒不敢言的母亲完全是自作自受,怀着想要给装作一副圣人模样的母亲找麻烦的小孩调皮的心态,背着母亲偷偷出入父亲情人友奴的居所。在发现自己喜欢上越智后,大胆地同雨宫 摊牌。在深知彼此无法真正摆脱世俗干扰在一起后,勇敢地同雨宫提出离婚并离家出走,在帽子店工作甚至学习速记以谋求自立。其勇敢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形象,展现出了由于二战后期女性地位普遍较低,女性被社会定位为男性附属品的社会大背景下,在女性意识不断觉醒的过程中,女性敢于同不幸的“被支配”婚姻说不,勇于追逐自身期望的爱情的女性解放精神。
园子说孤独渗透进了我的皮肤。在家族中,因其叛逆的性格不受母亲宠爱,被妹妹讨厌;在学校,因沉默寡言,又被认为是不良少女的园子没有同伴朋友;婚后,虽然雨宫深爱着园子,然而对于这个自己并不深爱只是与他奉命结婚的男人,园子未曾敞开心扉;离婚后自立出去的园子,又因与生俱来的易被同性讨厌、嫉妒的特质使她没有女性朋友。园子是孤独的,心中所想所悟无人可倾诉,也无人理解,而在成长的过程中,园子唯一同外界交流的途径,也是她探究自身的媒介便是——子宫。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官能器官,通过一次一次内脏的碰撞,撕扯与呻吟,园子在这个过程中,确认着自身的生与死,而这也是她踏入悲剧的开始。在京都遇到越智后,身体内隐藏的真正的自我觉醒,重燃了园子对于爱情婚姻的追求之念。通过越智,园子再次意识到自己生命的跃动,感受到子宫的呐喊与内心探究精神的迸发。之后园子在深知越智无法同北林夫人分离,与越智维持着非恋人而是情人关系的同时,与无数其他男性发生着不洁的男女关系,以一种近乎于 扭曲的方式,来表达着渴望解放自己的情爱、欲望与追求自我探索的精神。作者濑户内晴美用大胆夸张的字眼描写出园子娼妇放荡的一面,也展现出二战后日本女性在重压下追求女性解放却无力抵抗传统道德的无力感与无可奈何的堕落、消极倾向。
(二)其他主要登场人物视角
小说通篇采用了园子第一人称自述的同时,也通过其他登场人物之口对女主人公园子进行了评价和描述。在园子母亲看来园子是叛逆的,不孝的,缺失道德伦理的。在听说园子和越智的事后,园子母亲怕是比任何人都最早相信园子同越智之间既成事实,这一点表现出园子母亲了解自己的女儿是敢说敢做,敢于遵从内心的女子。在北林夫人上京求园子放手时,母亲说:“北林夫人这三日不吃不喝,每日以泪洗面,那么温柔的人像雨宫一样诚实的人,却遭遇这等悲惨之事,你这样还算是人吗。”而在妹妹蓉子看来园子是彻头彻尾的冷血动物,置亲情于不顾,明知蓉子对雨宫的爱仍同雨宫 结婚,在婚后爱上他人将雨宫推入不幸的深渊“我比姐姐你自己都了解你,姐姐你这人自己感觉自己什么都没干,恍恍惚惚间就做些惊人的事情,而本人还浑然不知。”在情敌的北林夫人看来园子和自己是同类人,带着不受同性喜欢的特性,孤独深入骨髓,从而将希望依附于男性身上,为了爱情能够奋不顾身。 (三)其他主要女性登场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通过园子的视角,以园子对他人看法的方式对其他主要女性登场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在刻画了二战后父权社会下,女性为追求恋爱自由以及自身权利的同时,表现了迫于社会而无法真正解放自己的可悲现实。
园子母亲:父权社会下的悲哀者。以自己的聪慧为傲,女校时全甲的成绩单同女儿们的脐带同样都是自己的勋章。而这样的母亲却在父亲出轨后,即便十分嫉妒,懊恼,生气却为了自己的面子和自尊而对父亲笑脸相迎。作者通过细节描写将一位作为父权社会压榨下,放弃反抗甘为当时社会标杆下的模范女性的形象描绘地淋漓尽致。
园子父亲的小妾友奴:向男权发起挑战的先行者。在园子父亲出轨时,因为有自身经济支撑所以友奴敢于同园子父亲争执,甚至不甘示弱地自己也去出轨。友奴有着当时女性所缺少的,大胆追求自身爱情,争取女性自立奋起的新思想,使得园子十分欣赏。作者通过对友奴这一人物的塑造给当时认为女性应为男性附属品的旧思想沉重一击,但同时友奴又是可悲的,在社会大背景下,即便努力争取自己的权利与爱情也不得不攀附于男性,表現出二战后女性无力的抗争后自暴自弃的堕落与无奈。
三、总论
在男尊女卑被视为社会常理的男权社会下,作为女流作家以女性视角为女性发声的小说《花芯》,通过塑造的一位位鲜活丰满性格各异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当时女性渴望提高女性权利,谋求女性解放的憧憬与呼喊。战前日本由于男尊女卑的观念深入人心,日本女性独立意识薄弱使得其在婚姻和家庭的地位低下。战后日本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民主改革,废除了传统的家族制度,女性地位有所提高。然而这些改革虽然在法律上规定了妇女在政治上、经济等方面权利的“解放”,但传统的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受其影响,日本妇女的婚姻观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婚姻观仍占据主导地位。而传统的父权式婚姻中所存在的种种问题,例如女性地位和情感没有受到尊重,婚姻质量不高,使得女性婚姻自由长期受到压抑,对自由的渴望就越强烈,女性解放意识愈发浓厚。由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少数女性开始不再压制自己的情感,当婚姻不幸,情感得不到满足时,内心的欲望之火便开始燃烧,义无反顾地去追逐自己想要的幸福。小说《花芯》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向世人传达随着女性解放意识的觉醒,女性有追求爱情婚姻自由的权利。女性并非男性以家庭为“栅栏”以经济能力为“草料”而“豢养”起来的“家庭免费劳动力”,女性渴望婚姻内的爱情与幸福,有婚无爱的父权式婚姻招致的不免是悲剧收场。但同时,小说《花芯》的最后,园子的悲剧结局也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女性独立与女性意识的解放并非是背离道德的,而应是在追求女性解放的同时,拥有自身的理想与追求,保证经济上精神上的独立的前提下,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爱情婚姻的自由与女性精神的解放。
参考文献:
[1]濑户内晴美. 花芯[M]. 日本:文艺春秋,1976年.
[2]濑户内晴美. 夏之终焉[M]. 日本:新潮文库,1972年.
[3]濑户内寂听. 濑户内寂听全集[M]. 日本:新潮社,2001年.
[4]濑户内寂听. 问花[M]. 日本:中央公论社,1994年.
[5]李慕. 濑户内晴美出家前后婚恋观的变化[J]. 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06月.
[6]王丽颖. 濑户内寂听出家前后文学作品风格的转变[J]. 现代交际,2015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