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发展希望,所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学不仅仅能够为今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奠定基础,还能够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年龄段小,能够较高程度地接受事物并加以理解,所以小学思想品德的教学意义重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掌握方向。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来说,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建立的基础,它不仅仅要在既定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才能得到保障。在品德教育的辅导以及引导下,其他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让学生向着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发展。
一、强调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受到家庭的影响。而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小学生受到更多的社会影响。他们在上学期间还会受到学校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使得品德素质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一定要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1.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一方面提升国民素質,另一方面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这两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础环节。在科学发展观面前,以人为本一直是最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将国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小学生是国家最基本的人才资源,所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不高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质量,也直接的影响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所以小学生的品德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社会文明大家谈》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各种场所的文明行为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文明,怎样做才是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修养的人。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不能让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别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
在现今社会中,小学生的成长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还会影响到日后祖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小学生能否接受良好适当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命运。所以,要想实现国家以及民族未来的美好发展战略,实现众多家庭的希望以及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做好。
二、思想品德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途径
学生今后的学风以及发展方向都与学生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关,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要贯彻课堂,还要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与其他的教育进行相互辅导,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教育。
1.德育的社会观念必须确立
对于自然人与社会人来说,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一个自然人转换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任务中,光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做一完成这一任务的,所以学校要结合家庭以及社会这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建立起的教育网络共同作用下,品德教育长久有效地功能才能够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一定要与家庭和社会结合,将三股力量结合成为交叉的、多元的、合力型的品德教育系统。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将社会的大环境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背景,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加实际有效的进行品德教育建设。
2.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基础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祖国的热爱,建立学生保卫祖国以及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还要教育学生尊重祖国文化遗产以及祖国的悠久历史,这样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以及目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想品德的教学讲述历史和国情,建立学生爱祖国、振兴祖国的远大理想。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上,教师充分的利用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人教版《不能忘记的屈辱》的教学时,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曾经的屈辱,使学生明白国家的落后为人民带来的伤害,少年强则国家强,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更加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学习的动力,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的。
3.树立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还扮演着传递知识的文化传递者,开发智力的开发者等多种角色,所以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讲述教材内容的责任,还要将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吸收理解,这样才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品德教育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品德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教授知识时,学识渊博,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扩展更多知识的教师总能够赢得学生更多的崇拜以及尊重,教师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学习享受,还能够为自身带来一场知识的洗礼,完成自我知识文化的升华。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小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就会呈现失败的后果,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效果就会被提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
结语: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德育教学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选取怎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学方式可以是非常多样的,但是以教学为原则的理念始终不变。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自身知识、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发展。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将自身作为教导学生的榜样,以自身来教导学生去辨别是非。
参考文献:
[1]齐艳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U].吉林教育,2010,02
[2]王炳仁.道德启蒙教育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 教学
对于社会主义精神建设来说,做好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其建立的基础,它不仅仅要在既定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在生活中无时无刻的向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这五个方面全面发展,这样学生其他方面的教育才能得到保障。在品德教育的辅导以及引导下,其他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各方面发展,让学生向着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发展。
一、强调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家庭变得越来越多,他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越来越多的受到家庭的影响。而如今的社会是个信息化社会,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小学生受到更多的社会影响。他们在上学期间还会受到学校的影响,这些影响都会使得品德素质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所以一定要重视小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
1.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提升国民素质
一方面提升国民素質,另一方面全面促进人的发展,这两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基础环节。在科学发展观面前,以人为本一直是最基本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将国民的思想文化以及经济等情况进行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内容。小学生是国家最基本的人才资源,所以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不高直接影响着未来人才的质量,也直接的影响着未来国民的整体素质,所以小学生的品德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在《社会文明大家谈》的教学中,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以及各种场所的文明行为的生动讲述,使学生们了解什么是文明,怎样做才是一个讲文明,有道德修养的人。我们要从小养成好的习惯,不能让一些不文明的行为对别人和社会造成影响,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2.小学品德教育加强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的形成
在现今社会中,小学生的成长好坏会直接影响一个家庭的生活幸福,还会影响到日后祖国的发展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小学生能否接受良好适当的品德教育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的命运。所以,要想实现国家以及民族未来的美好发展战略,实现众多家庭的希望以及保护民众的切身利益,小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做好。
二、思想品德教学是品德教育的途径
学生今后的学风以及发展方向都与学生受到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关,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仅要贯彻课堂,还要贯彻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中,与其他的教育进行相互辅导,这样才能共同促进小学生教育。
1.德育的社会观念必须确立
对于自然人与社会人来说,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别,所以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一个自然人转换成社会人的过程。在这个任务中,光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不做一完成这一任务的,所以学校要结合家庭以及社会这两方面的力量,共同为学生建立起一个正确的品德教育观念,在学校、社会、家庭三方共同建立起的教育网络共同作用下,品德教育长久有效地功能才能够发挥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一定要与家庭和社会结合,将三股力量结合成为交叉的、多元的、合力型的品德教育系统。学校要想做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一定要将社会的大环境作为品德教育的主要背景,这样才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加实际有效的进行品德教育建设。
2.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作为基础
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祖国的热爱,建立学生保卫祖国以及建设祖国的爱国情怀,还要教育学生尊重祖国文化遗产以及祖国的悠久历史,这样有利于建立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以及民族自豪感,这样学生才能够产生为祖国做贡献的愿望以及目标。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利用思想品德的教学讲述历史和国情,建立学生爱祖国、振兴祖国的远大理想。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上,教师充分的利用教材将爱国主义教育贯彻到课堂中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例如在人教版《不能忘记的屈辱》的教学时,通过这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曾经的屈辱,使学生明白国家的落后为人民带来的伤害,少年强则国家强,只有努力学习,把祖国建设更加强大,历史才不会重演。通过教学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提高学习的动力,进而达到思想品德的教学目的。
3.树立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
教师不仅在教学中扮演着教书育人的角色,还扮演着传递知识的文化传递者,开发智力的开发者等多种角色,所以教师不仅肩负着向学生讲述教材内容的责任,还要将教材中的思想内容吸收理解,这样才能够将自己所理解的知识内容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品德教育知识,还要向学生传递品德教育的思想。在教师教授知识时,学识渊博,在课上可以为学生扩展更多知识的教师总能够赢得学生更多的崇拜以及尊重,教师用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不仅可以带给学生学习享受,还能够为自身带来一场知识的洗礼,完成自我知识文化的升华。在学校的日常学习中,小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所以小学生的行为以及思想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的影响,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坏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就会呈现失败的后果,教师为学生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学生的品德教育效果就会被提升,所以教师要为学生树立一个模范带头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够接受良好的品德教育。
结语:对于小学生的思想德育教学来说,如何对学生进行教育,选取怎样的教学手段进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途径。教学方式可以是非常多样的,但是以教学为原则的理念始终不变。教师在对学生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自身知识、情感以及行为方面的发展。注意观察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识规律,利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调动起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举止,将自身作为教导学生的榜样,以自身来教导学生去辨别是非。
参考文献:
[1]齐艳春.浅谈如何进行小学思想品德教育U].吉林教育,2010,02
[2]王炳仁.道德启蒙教育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
[3]熊少严.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若干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