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散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文本内容的差异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论点、情感、要点、线索以及写法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概括主旨、把握结构,并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进一步提升学生阅读文言散文的效率。
一、抓论点、情感,概括主旨
文言散文不仅有以议论为主的文言议论散文,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文言抒情散文,二者都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类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据此讲解如何抓住论点和主要情感,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时,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进而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旨。学生们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就是论点。笔者在讲解《六国论》时,要求学生在熟悉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找论点的方式,来研读这篇文言文,最终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并不是题目,而是这篇文言文的首句。学生找到了论点,对于文言文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文章主旨的教学,不仅能促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言散文的大意,还能在考试之初激发信心,为后续的答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抓文言散文论点、情感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概括文言散文的主旨。
二、抓要点、线索,把握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核心,把握文言文的结构是理清文章思路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每段的要点或线索,通过对要点或线索的梳理把握文言文的脉络,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阅读文言文。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各段的中心思想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大意进行分析。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以后认为:文章的每一段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文章的核心思想;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对第1段的的论证,指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超越;第3段作者通过对4个现象的阐述表明:君子的学习要善于借助于外物的力量;第4段作者用“蚓”和“蟹”进行对比,表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把握比较到位。之后笔者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总分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的认识。
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散文的段落要点和文章线索,不仅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更高效地阅读文言散文。
三、抓方法、写法,熟悉表达方式
文言散文在高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比例,想要灵活掌握文言散文,需要明确文章的写法,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期深度把握文本。
比如,笔者在讲解《过秦论》这一课时,先是带领着学生预习全文,说通这篇文章的文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再一次的通读全文,观察这篇文言散文是如何进行主旨的表达的,让学生了解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读文章后发现,这篇文言散文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秦国先强后弱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等,凸显出了“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这一主题论点。
通过抓文言散文的方法、写法,让学生对于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动力,提升了他们完成文言散文相关试题的信心。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时能够快速反应,抓住研读的重点,从而高效地概括文言文的主旨、把握文言文结构,并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联: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
一、抓论点、情感,概括主旨
文言散文不仅有以议论为主的文言议论散文,还有以抒情为主的文言抒情散文,二者都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类型。高中语文教师应当据此讲解如何抓住论点和主要情感,达到教学目的。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时,先讲解了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读全文,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进而概括这篇文言文的主旨。学生们在多次诵读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篇文言文的题目就是论点。笔者在讲解《六国论》时,要求学生在熟悉文言字词的基础上,找出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学生结合之前所学的找论点的方式,来研读这篇文言文,最终发现,这篇文言文的论点并不是题目,而是这篇文言文的首句。学生找到了论点,对于文言文的主旨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文章主旨的教学,不仅能促进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理解文言散文的大意,还能在考试之初激发信心,为后续的答题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抓文言散文论点、情感的教学,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概括文言散文的主旨。
二、抓要点、线索,把握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核心,把握文言文的结构是理清文章思路最有效的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每段的要点或线索,通过对要点或线索的梳理把握文言文的脉络,让学生能够高效的阅读文言文。
比如,笔者在讲解《劝学》这一课时,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并要求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根据文章各段的中心思想将文章划分为几个部分,并对每个部分的大意进行分析。学生们经过一番朗读以后认为:文章的每一段都可以作为独立的部分。第1段“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就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同时也是文章的核心思想;第2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是对第1段的的论证,指出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超越;第3段作者通过对4个现象的阐述表明:君子的学习要善于借助于外物的力量;第4段作者用“蚓”和“蟹”进行对比,表明了学习必须持之以恒。根据学生的回答,笔者发现学生对于文章的脉络把握比较到位。之后笔者系统地归纳和整理了文章的主要观点,并引导学生认识文章的总分结构,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类文言文的认识。
可见,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散文的段落要点和文章线索,不仅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且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帮助学生更高效地阅读文言散文。
三、抓方法、写法,熟悉表达方式
文言散文在高考中占着非常重要的比例,想要灵活掌握文言散文,需要明确文章的写法,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因此,在实际教学当中,高中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熟悉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期深度把握文本。
比如,笔者在讲解《过秦论》这一课时,先是带领着学生预习全文,说通这篇文章的文句,大致了解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们再一次的通读全文,观察这篇文言散文是如何进行主旨的表达的,让学生了解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学生通读文章后发现,这篇文言散文运用的是对比论证的方法,通过秦国先强后弱的对比、秦与六国的对比等,凸显出了“主客观形势不同,强弱盛衰难易的不同”这一主题论点。
通过抓文言散文的方法、写法,让学生对于文言散文的表达方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文言散文的动力,提升了他们完成文言散文相关试题的信心。
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读,让学生在遇到不同的文章时能够快速反应,抓住研读的重点,从而高效地概括文言文的主旨、把握文言文结构,并进一步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作者通联:江苏南京市溧水区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