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nola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和价值,努力培养小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对真正落实素质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学方法
  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作用,它既是发展学生思维的过程,又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创造意识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去思考、去研究的问题. 合理安排课内、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知识,发现知识,拓宽知识,运用知识,感悟数学知识的意义,体验到数学的魅力,使之促进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呢?
  一、课内: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重视所指出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出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从学生生活周围所熟悉的事例来处理,为学生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
  1. 挖掘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课堂教学中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让学生玩“出手指游戏”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让学生伸出双手张开手指,你看到数学了吗?看到什么了?有的学生说:“看到了5个手指头”. 有的说“我看到了4个间隔”. “伸出的手指数与间隔数存在什么关系?”自然的过渡到《植树问题》上,让学生通过直观、生动的手指游戏,感受到植树问题的特点——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2. 捕捉生活现象
  “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要养成事事、时时、处处捕捉生活现象的习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数学、创造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先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红绿灯,让他们回忆红灯、黄灯、绿灯变化的规律. 总结出它们总是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种现象教循环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这种循环现象在数字运算中也会出现. 为学生学习循环小数打下直观的基础.
  3. 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中,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 例如,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对于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新出现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却毫无感知.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可将全班学生带到操场上沿着100米跑道走一趟,引导学生想象边长为100的正方形,并思考这样的土地面积有多少,学生回答是10000平方米时,马上告诉学生10000平方米就是1公顷. 这样,“公顷”的概念在学生的大脑中基本建立.
  4. 营造生活氛围
  课堂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平等而又充满智力活动的氛围,使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75 - 98 = 175 - 100 2”,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2,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了175元钱去商店买了一件98元的上衣. 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7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2元,(应加上2元). 所以,多减去的要把2应该加上. 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外: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带着数学知识走进生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机会. 因此开展数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知能同步构建是非常必要的.
  开展数学实践,激发应用的兴趣.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光靠课堂教学远远不够,必须开展与生活紧密结合的数学实践活动. 实践告诉我们,适当开展数学活动,可以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激发他们应用的兴趣.
  例如,在我们学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等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水池的容积等. 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后,安排学生用面积单位测量书本、课桌、教室地面、自家客厅的地面面积. 在学习“认识人民币”后,组织学生做模拟购物的游戏,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钱,去买学习用品和需要的物品. 又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后,开展“比一比谁的手最巧”的活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和数学中的对称美,从而使学生更热衷于数学实践活动.
  加强课外活动,拓宽应用的渠道. 数学来源于生活. 作为教师,可以创设条件,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走向家庭开展课外活动,了解数学在工业、农业以及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课余饭后,节假日均可作为活动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活动的需要,进行观察、操作和调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教学“平均数”的应用题后,让学生通过数据收集和整理来了解自己家里的日常用电、用水的平滚费用,以及自己班上同学的平均身高、平均年龄等. 又如,在学习“统计”之后,可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开展了一项调查性的实践活动,可调查近期(一个星期)的气温变化情况,可调查自己家里10天以来每天生活支出情况等等,然后根据调查把收集到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在班上召开一个统计信息发布会.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获得了与自身相关的好多信息,拓宽应用数学知识的渠道,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其他文献
未踏入新疆之前,已通过网络、书籍了解到这里自然环境的艰苦,尤其是南疆的和田。地处“极旱荒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然而,这里却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有着灿烂而曩远
银行卡业务的推广运用,对发展区域经济、改善金融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受银行卡受理环境总体规模较小、消费观念滞后、商户企业经
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前后相继、比较漫长的一个过程,对其在宏观上的改造,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够完成的,那么在现有教学条件下,我们如何扬长避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教师要努力将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多样、生动而有趣,让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自觉参与探索,在学习数学思想的过程中体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课程目标明确提出: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識,形成一定的数学视野,而应用和创新也是我国高考数学试卷永恒不变的特点。创新型定义问题的研究也成为这一特点的重要载体。
摘要 高三数学复习既要注重基础知识,也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变通能力,解题的过程中又要注重将数形结台、分类讨论、函数与方程、转化与化归等思想贯穿其中,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关键词 高考;圆;数列;三角函数;圆锥的线
地震是一种无法回避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目前,国内外地震序列研究主要表现在地震序列类型特征研究、地震序列背景与形成机理分析、地震余震序列时空强概率分布特征研究等三方面.本文利用记录值的理论对地震余震数据做了初步的研究与分析.
微信的城市服务、腾讯的开放平台,还有QQ加民生的服务,逐步改善一些整个为“互联网+”做的解决方案,这个变革会越来越快。国家提出来要大众创业、大众创新。腾讯把开放平台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