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是沟通的前提,互通是合作的基础。在海丝建设中,互联互通亦被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而作为海上互联互通最主要的受益者,港口城市既有推动互联互通的积极性,也有参与互联互通建设的基础条件,理应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中发挥出城市的光和热。
2013年,由中国—东盟共建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宣布启动。合作网立足港口城市,做好“点”的工作;以航线互联、信息互通为突破口,写好“面”的文章,全力推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而作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也必将承载更多的期待。
联通港口城市,引领海洋合作
无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蓝图有多么宏伟,海上互联互通的格局有多么宏大,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每一个领域和项目,立足到具体的城市和园区。因此,依托中国钦州和东盟47个港口城市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可以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的务实之举。而它的推动也离不开中国—东盟对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视与支持。
早在2011年召开的第1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领导人就达成了“构筑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和“开拓海上务实合作”的共识。为此,中国还设立了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为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在此背景下,居于中国南海之滨的钦州市,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规划,主动争取建设以钦州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经过近1年时间的酝酿,2013年9月,在中国与东盟十国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中国广西南宁正式启动。2014年10月,港口城市合作网项目又正式获得中国外交部立项,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2014年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得到了资金支持。
自愿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的港口城市,将围绕班轮航线、港口建设、临港产业、资源开发、海事仲裁、旅游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通过城与城航线的连接,编织运输之网;通过港与港数据的共享,编织信息之网;通过心与心的沟通,编织中国—东盟海洋领域的合作之网。“这一项目必将引领区域海洋合作新模式,促进中国—东盟海上乃至整体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融合、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对项目如此评价。
“钦”力“钦”为,推动港口城市合作网建设
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建设中,中国钦州市作为项目基地和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条件成为项目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自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正式启动以来,中国钦州市便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以港口为突破口,2014年率先启动了航线开通及航运配套、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等首批三个项目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
据中国钦州市市长唐琮沅介绍,目前航线开通及航运配套方面,已成功新开通了钦州港—盐田—蛇口—林查班—胡志明—洋浦、中国钦州港—马来西亚关丹港两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了部分港口城市间的联通;海洋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中国—东盟海上搜救分中心已开工建设;2015年1月“中国—东盟海事法庭办案点”在钦州港顺利挂牌,为中国—东盟多领域海洋合作打好了基础。
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的一期工程正在试运行,2015年底前将实现与马来西亚关丹港等至少一个东盟港口城市的港航信息互联。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建设方面,正在抓紧开展与柬埔寨金边港、缅甸仰光港、老挝万象港及菲律宾八打雁港等东盟港口的缔结姊妹港的洽谈,洽谈内容也包括港口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首批三个项目是钦州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起点。今后,钦州还将借着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的东风,深度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形成以钦州为核心、连接东盟主要港口城市的港航物流圈、临港产业圈、旅游圈、城市人文圈,将钦州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亮点城市。”唐琮沅市长说。
钦州作为中国对接东盟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随着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日益密切,其地位和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作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基地,钦州若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并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那么今日钦州的发展变化,就将是明日中国—东盟其他港口城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协同发展,打造海洋合作标杆
作为一个涵盖中国—东盟诸多港口城市的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建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是充满挑战的。因此,无论是作为基地的钦州,还是东盟其他港口城市,在首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发展都应该看得更加长远一些。
“加强中国与东盟港口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共识是中国与东盟47个港口城市形成合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唐琮沅市长说,“协同发展,不仅是指中国的港口城市与东盟的港口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也包括各港口城市内部,比如钦州市内部形成保税港区、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如何继续发挥好钦州市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唐琮沅市长认为,一要继续加强钦州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牢钦州基地开展互联互通的基础。
二要重视航线的培养,通过政府先期扶持,企业后期发力,形成政企联动,市场活跃的良好格局。“航线的培养对于中国—东盟的海上互联互通尤为重要。这就像下跳棋,没有形成航线网络的港口城市就像棋盘上一个个孤立的棋子,只能点对点,一步步的挪,效率很低。而形成了航线网络的港口城市,就如同连线成网的棋子,可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四通八达的流通格局。”唐琮沅市长如是说。
三要形成海陆联动。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合作不仅要“下海”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还要“上岸”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合作园与海洋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让沿海民众富裕起来,还要让内陆和沿海实现联动发展,大家一道富裕起来。通过海陆联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也将惠泽更多内陆城市和人民。
从码头的扩建,到航线的增多,从信息的共享到机制的共建,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框架下,中国—东盟正以港口城市为支点,撬动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的发展。相信在海丝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将作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标杆项目,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
2013年,由中国—东盟共建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宣布启动。合作网立足港口城市,做好“点”的工作;以航线互联、信息互通为突破口,写好“面”的文章,全力推动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建设。而作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旗舰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2015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中,也必将承载更多的期待。
联通港口城市,引领海洋合作
无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蓝图有多么宏伟,海上互联互通的格局有多么宏大,归根结底都要回归到每一个领域和项目,立足到具体的城市和园区。因此,依托中国钦州和东盟47个港口城市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可以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的务实之举。而它的推动也离不开中国—东盟对海上互联互通的重视与支持。
早在2011年召开的第14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纪念峰会上,双方领导人就达成了“构筑海上互联互通网络”和“开拓海上务实合作”的共识。为此,中国还设立了3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为中国—东盟海上务实合作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
在此背景下,居于中国南海之滨的钦州市,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规划,主动争取建设以钦州为基地的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经过近1年时间的酝酿,2013年9月,在中国与东盟十国代表的共同见证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在中国广西南宁正式启动。2014年10月,港口城市合作网项目又正式获得中国外交部立项,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2014年支持的18个项目之一,得到了资金支持。
自愿加入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的港口城市,将围绕班轮航线、港口建设、临港产业、资源开发、海事仲裁、旅游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通过城与城航线的连接,编织运输之网;通过港与港数据的共享,编织信息之网;通过心与心的沟通,编织中国—东盟海洋领域的合作之网。“这一项目必将引领区域海洋合作新模式,促进中国—东盟海上乃至整体的互联互通,实现经济融合、互利共赢、繁荣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副主席张晓钦对项目如此评价。
“钦”力“钦”为,推动港口城市合作网建设
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建设中,中国钦州市作为项目基地和中国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有着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条件成为项目的主要倡导者和推动者。自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正式启动以来,中国钦州市便坚持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原则,以港口为突破口,2014年率先启动了航线开通及航运配套、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等首批三个项目建设,并取得积极进展。
据中国钦州市市长唐琮沅介绍,目前航线开通及航运配套方面,已成功新开通了钦州港—盐田—蛇口—林查班—胡志明—洋浦、中国钦州港—马来西亚关丹港两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实现了部分港口城市间的联通;海洋气象监测预警中心、中国—东盟海上搜救分中心已开工建设;2015年1月“中国—东盟海事法庭办案点”在钦州港顺利挂牌,为中国—东盟多领域海洋合作打好了基础。
中国—东盟港口物流信息中心的一期工程正在试运行,2015年底前将实现与马来西亚关丹港等至少一个东盟港口城市的港航信息互联。
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机制建设方面,正在抓紧开展与柬埔寨金边港、缅甸仰光港、老挝万象港及菲律宾八打雁港等东盟港口的缔结姊妹港的洽谈,洽谈内容也包括港口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首批三个项目是钦州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起点。今后,钦州还将借着建设‘一带一路’、打造中国—东盟合作升级版的东风,深度推进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形成以钦州为核心、连接东盟主要港口城市的港航物流圈、临港产业圈、旅游圈、城市人文圈,将钦州打造成为中国—东盟海上合作的亮点城市。”唐琮沅市长说。
钦州作为中国对接东盟的一个重要港口城市,随着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日益密切,其地位和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如今,作为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基地,钦州若能迎接挑战、把握机遇,并在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那么今日钦州的发展变化,就将是明日中国—东盟其他港口城市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协同发展,打造海洋合作标杆
作为一个涵盖中国—东盟诸多港口城市的项目,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建设并非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是充满挑战的。因此,无论是作为基地的钦州,还是东盟其他港口城市,在首批项目取得积极进展的基础上,对于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发展都应该看得更加长远一些。
“加强中国与东盟港口城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共识是中国与东盟47个港口城市形成合力、协同发展的重要基础。”唐琮沅市长说,“协同发展,不仅是指中国的港口城市与东盟的港口城市形成良好互动,也包括各港口城市内部,比如钦州市内部形成保税港区、产业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
除此之外,对于如何继续发挥好钦州市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唐琮沅市长认为,一要继续加强钦州的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打牢钦州基地开展互联互通的基础。
二要重视航线的培养,通过政府先期扶持,企业后期发力,形成政企联动,市场活跃的良好格局。“航线的培养对于中国—东盟的海上互联互通尤为重要。这就像下跳棋,没有形成航线网络的港口城市就像棋盘上一个个孤立的棋子,只能点对点,一步步的挪,效率很低。而形成了航线网络的港口城市,就如同连线成网的棋子,可以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形成四通八达的流通格局。”唐琮沅市长如是说。
三要形成海陆联动。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在2015博鳌亚洲论坛上强调合作不仅要“下海”发展蓝色经济、建设海洋经济示范区,还要“上岸”建设临港产业园区、海洋科技合作园与海洋人才培养基地。不仅要让沿海民众富裕起来,还要让内陆和沿海实现联动发展,大家一道富裕起来。通过海陆联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所带来的发展红利也将惠泽更多内陆城市和人民。
从码头的扩建,到航线的增多,从信息的共享到机制的共建,在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的框架下,中国—东盟正以港口城市为支点,撬动双方海上互联互通的发展。相信在海丝建设的大背景下,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将作为中国—东盟海洋合作的标杆项目,发挥出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