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达到新课程的要求和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需要构建适应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探寻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我们从习惯养成教育入手,结合国家教师基金会“十一五”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小学生自主意识和主动发展能力的培养研究”的课题研究,进行了“以学生发展为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激发学生内在动机为核心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题研究,以“五自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为抓手,把学生放在发展的平台上,实施发展性评价,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
一、明确评价目标,转变评价观念
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发展,其核心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人的第二天性,终身受用。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段制订了“五自行为习惯”的各阶段实施要求,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改变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一)评价内容达到“三统一”。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统一,构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体系,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二)评价过程达到“五个兼顾”
1. 育人与育德兼顾
在实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中,我们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同时将学生的德育训练落实其中。我们把“五自行为习惯”的内容细化为若干项目。对知识性的评价我们采用开发学习潜能的系列评价。
2. 书面与口头兼顾
传统的评价只以考试结果作为唯一标尺评价学生,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分数的奴隶。实施发展性评价后,我们把笔试、口试、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如语文学科的评价,除了给学生笔试检测外,我们还设计了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会话、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检测。
3. 集中与分散兼顾
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中,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又能保障评价的公正性。一方面我们试行把平时考查与期终形成性检测相结合,增加平时考查在学科总评中的权重。把情感因素与知识要求的考查结合起来。如课堂学习参与(是否积极发言、发言的质量、同伴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等)列入考查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减少检测的次数,把单方面的技能检测放在平时,如朗读、识字、口算、单词记忆等,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到“注重平时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学习方式上来。
4. 学校与家庭兼顾
评价的多样性、多维性决定评价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和教师,还应向社会、家庭延伸。我们把学校制定的“五自行为习惯”评价表发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
5. 自评与他评兼顾
他评与自评是我们采取的两种主要方法。他人评价包括师评生、生评生、家长评学生、家长评老师等方式。实践证明:生生互评、家长评、学生自评等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一个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也认识了自己。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是否一致,要靠家长的评价来实现;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表现,确定新的努力方向,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发挥评价的多维功能,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动发展
(1)从学的需要出发,尝试学生作业改革。过去学生作业单调机械,形式单一,强调分数,忽视实践,注重强制性,没有自主性。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也是統一的评价标准,作业本上没有学生的个性反映,只有枯燥的分数。为此,我们试行了层次型、自主型、实践型、养成型、信息型等五种类型的作业改革,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如信息型作业是为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学生可通过网上交流、网上阅读、网上查阅等方式,有目的获取知识。教师通过集中展示、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
(2)从情感培养的需要出发,进行学生评语改革。评语是教师对学生操行的综合评价。准确、生动的评语像一缕阳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以往的评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为此,我们进行了评语改革尝试,要求老师用准确、生动、富有真情的评语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教师更新评语观念,改变人称,采用儿童化语言,营造一种交心谈心的氛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站在鼓励、希望的角度评价不足之处,给学生以希望和激励。实践证明,这样的评语改革起到了内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是一种等级性的模糊评价。从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中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分析自己、教育自己、激励自己,有效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促进了师生情感的和谐发展。
(3)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变分数评价为能力评价。我们所进行的学科成绩评价取消了百分制,采用等级评语制。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需要出发配套进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们提出注意基础知识、强化能力训练、全面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在考试内容上,将各年级的认知目标告知学生及家长,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改革遵循了学生的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学生家长按照认同的目标去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4)建立评价档案,展示发展轨迹。广泛使用“主动发展成长档案袋”是我们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做法,旨在让教师、家长、学生都来了解学生发展成长的轨迹。语文科的“主动发展成长档案袋”内有“快乐读书”篇目与字数统计表、好词好句摘录、“我的手抄报”“我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我编的故事”、最满意的作文、“我的演讲录音”“我最满意的测试成绩”等。数学科有“数学日记”、我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编数学情境应用题、“我得出的解题策略”“我的数学小论文”等。英语科有“单词大王速记表”、我的小红花、英语小作文、单词过关成绩表等。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我参加的实践活动”、环保行动、在家劳动记录、“我的值周记录”等。美术科、音乐科、信息技术课和科学自然课也都建立了反映学生成长的记录袋。我们将这些档案记录以班为单位主办展览,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发展。
责任编辑 李 淳
一、明确评价目标,转变评价观念
学生个体整体素质的发展,其核心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一经形成就会成为人的第二天性,终身受用。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在实践中,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分年段制订了“五自行为习惯”的各阶段实施要求,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评价方式为多元、多维、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二、改变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突出评价的发展性
(一)评价内容达到“三统一”。突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要素的统一,构成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目标体系,促使学生主动发展。
(二)评价过程达到“五个兼顾”
1. 育人与育德兼顾
在实施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评价中,我们不仅注重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同时将学生的德育训练落实其中。我们把“五自行为习惯”的内容细化为若干项目。对知识性的评价我们采用开发学习潜能的系列评价。
2. 书面与口头兼顾
传统的评价只以考试结果作为唯一标尺评价学生,学生成了知识的容器,分数的奴隶。实施发展性评价后,我们把笔试、口试、实践活动有机结合。如语文学科的评价,除了给学生笔试检测外,我们还设计了朗读、言语交际、情境会话、即兴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检测。
3. 集中与分散兼顾
在学习习惯养成的评价中,为了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又能保障评价的公正性。一方面我们试行把平时考查与期终形成性检测相结合,增加平时考查在学科总评中的权重。把情感因素与知识要求的考查结合起来。如课堂学习参与(是否积极发言、发言的质量、同伴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效果等)列入考查评价内容;另一方面减少检测的次数,把单方面的技能检测放在平时,如朗读、识字、口算、单词记忆等,以减轻学生心理压力。把学生引到“注重平时的学习,养成良好的习惯”的学习方式上来。
4. 学校与家庭兼顾
评价的多样性、多维性决定评价的实施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课堂和教师,还应向社会、家庭延伸。我们把学校制定的“五自行为习惯”评价表发给家长,让家长参与评价,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衔接。
5. 自评与他评兼顾
他评与自评是我们采取的两种主要方法。他人评价包括师评生、生评生、家长评学生、家长评老师等方式。实践证明:生生互评、家长评、学生自评等最能展示学生素质发展过程。一个学生在评价他人时,往往也认识了自己。学生在校的表现与在家的表现是否一致,要靠家长的评价来实现;采用学生自我评价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鼓励学生不断地对自己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表现,确定新的努力方向,达到主动发展的目的。
三、发挥评价的多维功能,引导学生综合素质的主动发展
(1)从学的需要出发,尝试学生作业改革。过去学生作业单调机械,形式单一,强调分数,忽视实践,注重强制性,没有自主性。教师对作业的评价也是統一的评价标准,作业本上没有学生的个性反映,只有枯燥的分数。为此,我们试行了层次型、自主型、实践型、养成型、信息型等五种类型的作业改革,鼓励学生根据需要和兴趣,自主选择作业类型,如信息型作业是为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而设计的。这种作业,学生可通过网上交流、网上阅读、网上查阅等方式,有目的获取知识。教师通过集中展示、学生互评等方式,让学生展示自我,从而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
(2)从情感培养的需要出发,进行学生评语改革。评语是教师对学生操行的综合评价。准确、生动的评语像一缕阳光,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立志成才。以往的评语千人一面,千篇一律,为此,我们进行了评语改革尝试,要求老师用准确、生动、富有真情的评语激励学生奋发进取。教师更新评语观念,改变人称,采用儿童化语言,营造一种交心谈心的氛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站在鼓励、希望的角度评价不足之处,给学生以希望和激励。实践证明,这样的评语改革起到了内化学生心灵的作用,是一种等级性的模糊评价。从教师的描述性评价中学生学会欣赏自己、分析自己、教育自己、激励自己,有效增进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促进了师生情感的和谐发展。
(3)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变分数评价为能力评价。我们所进行的学科成绩评价取消了百分制,采用等级评语制。从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需要出发配套进行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我们提出注意基础知识、强化能力训练、全面综合评价的指导思想。在考试内容上,将各年级的认知目标告知学生及家长,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还考查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创新思维。实践证明,这种改革遵循了学生的差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学生家长按照认同的目标去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需求。
(4)建立评价档案,展示发展轨迹。广泛使用“主动发展成长档案袋”是我们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配套做法,旨在让教师、家长、学生都来了解学生发展成长的轨迹。语文科的“主动发展成长档案袋”内有“快乐读书”篇目与字数统计表、好词好句摘录、“我的手抄报”“我最满意的书法作品”“我编的故事”、最满意的作文、“我的演讲录音”“我最满意的测试成绩”等。数学科有“数学日记”、我遇到的生活中的数学、编数学情境应用题、“我得出的解题策略”“我的数学小论文”等。英语科有“单词大王速记表”、我的小红花、英语小作文、单词过关成绩表等。品德与社会学科有“我参加的实践活动”、环保行动、在家劳动记录、“我的值周记录”等。美术科、音乐科、信息技术课和科学自然课也都建立了反映学生成长的记录袋。我们将这些档案记录以班为单位主办展览,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发展。
责任编辑 李 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