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2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运用是当今教学手段的重大改革。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录音、动画、影像等现代化教学媒体被越来越多使用于美术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扩了学生的美术视野,激发了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既创设了教学情景,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以下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已的做法和体会。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课堂教学中,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形式通常感到非常的新鲜,课件独有的画面展示方式和独特的音响效果,可以马上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让其精神高度集中起来。在美术教学中,电脑的课件可以使平常见惯的图画、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美术教学内容由平面到立体,由静止到运动,由文字到声音图像,极大地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讲课过程由此变得生动有趣,学生们觉得好奇好玩,学习气氛就更加浓厚。从好玩中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更高,学习动机逐渐形成。如在《色彩》一课中,一开始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组冷暖色的色彩,大图阔幅,极富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一个色彩王国,情绪立即被调动起来。接下去再演示动画,进一步了解色彩原理及规律,在介绍色彩的搭配时,结合不同色彩搭配效果的画面展现,或对比鲜明强烈、或柔和协调、或宁静单纯,配以不同的背景音乐,情景交融。不要重复,学生就会对色彩的搭配会产生丰富的联想。
  二、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把握教学的重难点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除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外,更注重技法与技巧的训练与掌握,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是对美术基础知识都能较好的理解,但缺少实际经验,具体的运用就感到比较困难,很难理解,特别是美术基础较差的同学,对技法性强的练习往往是无从下手,即使勉强画了,要么方法、步骤不对,要么技法、技巧不行,久而久之失去了学习美术的信心。而多媒体的直观性和形象性,使教师能够把方法、步骤更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特别是重点、难点部分可以进行详细的分解和展现。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可以借助电脑强大的绘图和图形处理功能,运用动画、视频演示能有效地化解教学难点。如《会动的画》一课中,这课的重、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习制作会动的画方法。一种方法是抽拉式。第二种方法是旋转式,只是画面中同样事物动作的变化。学生对这两种不好理解。但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多媒体对上述设计方法进行分类、演示。抓住动态的这对矛盾,通过排列组合,设计出连续的动态,运用直观的方法从单个动作到多个动作变换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渐领会、掌握会动的方法,领略变化的无穷乐趣。这种形象生动地教学,令学生迅速地掌握会动的画。
  三、运用信息技术更好的改进美术课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
  从传统美术教学来说,对一些难点问题,往往是通过教师描述出示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只能得到满脑子的疑惑:真的是这样吗?理解起来难度依然不减,所得的认识也是機械的和抽象的。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演示和图像编辑、处理功能,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加灵活、生动而富于变化。如在《用线画人物》一课中,在设计课件时,我选择大量的人物画范例,引导学生欣赏画面的线条美感,分析画面的线条特点,使学生充分感受人物画的线条疏密的变化,理解人物画的构图法则。为了让学生对不同人物姿势有更直观的对比和感受,我设计了不同线条的人物画,通过比较,学生分析线条的效果,发表看法,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如何改变?还可以让学生上台自己动手改变线条,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在美术课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能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这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美术课中的有些内容如素描、中国画、水彩画等,运用铅笔、毛笔和颜料在纸上作画的感受和由此形成的技能、技巧是电脑无法取代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美术教学应该是传统美术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发展。让信息技术成为现代教学新趋势,让我们的美术教学更丰富,只有不断更新教法,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其他文献
体验式学习是运用体验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简言之,就是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是学习与体验的结合,是体验主体(也即学习主体)通过自身的感知系统对自身行为或周围的事物特征进行感知,从而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而情感又促进体验主体对自身行为和周围事物进行深入理解和产生丰富联想,进而产生领悟,生成意义,形成经验,融合修养,最终生成知能修养(即素养),达到提升主体相关素养的学习目的学习方式。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培养幼儿阅读能力中也是如此,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一、选择合适的儿童图画书  第一,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就很喜欢看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你就可以给他买一本《喜羊羊与灰太狼》图书送给孩子,相信你的孩子一定会爱不释手,甚至拉着你讲其中的故事给他听;就容易解读图画书内容。  第二,顺应学习对象的需要。我们除了根据儿童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选择图画书以外,更注重让幼儿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在低年级,提出了“学习独立识字”的目标。按照该标准的要求,“独立识字能力”可拆解成几个小要点:一是有独立识字的兴趣和愿望;二是掌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300个基本字,大体把握汉字的特点;三是了解独立识字需要的程序性知识,知道“做什么”和“怎么做”,能熟练运用;四是在有实际意义的语文实践——阅读和写作中识字,“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小学第一学段培养
期刊
【背景分析】  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熏陶,注重培养学生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注重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康桥情结”贯穿在徐志摩一生的诗文中,而《再别康桥》无疑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此诗以其优美的意象和韵律影响了自她诞生以来的一代又一代读者。鉴赏这首诗,不仅可以培养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与诊断  (一)问题提出背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笔者参加了相关新课程教育理念的培训与讲座,也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很多新式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教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校的教学氛围与高考重压,在多数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主讲的“满堂灌”方式教学为主体。同时,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擅长记忆,理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擅长逻辑推理,因为教学经验的缺乏文理学生学
期刊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宝藏,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汲取古典诗词中的文化营养,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重要方面。学生学习优秀的古典诗词作品能够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吸取文化精华,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阶段古诗词任务就是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在中学阶段,如果教师教法得当,这更能刺激学生学习
期刊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重复学习或复习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经过两个月的教育工作之后,我也越来越体会到了古人话语的魅力。为什么要重复呢?道理很简单:人有忘性。如果不重复学习,日久天长,所学东西就会被忘掉。所以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做斗争的过程,而与遗忘作斗争最有力的武器是重复。重复的刺激可以巩固已有的印象,使得记住的东西永远比忘掉的多,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发展特点,并明确给我们指出“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小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决定了他们的数学学习带有更多的情绪性和兴趣性,尤其是那些学困生,他们感觉数学特别抽象,尤其对那些枯燥无味的数学公式、算法、操作等感到难以接受,以至于产生“厌学”情绪。鉴于数学的抽象性、严密性的特点与顺口溜的内容浅显、篇幅简短、语言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走向心理健康也就是走向精神的平静和社会的和谐”。现在的教育已不能定位为培养知识分子,而应该是培养健康的、有创造力的社会建设者。  清华大学的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于2013年构建出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本文认为,太极环式翻转课堂以小组为单位的学习,综合评价阶段对学生创造力的要求,可以满足学生对归属、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培养锻炼学生的创造力,培育和促进了良好人际关系,这些
期刊
地理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事件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它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对地理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一、案例教学法在地理课堂上的优势  第一,案例教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  案例教学法将现实生活与地理的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强调学生参与的重要性,案例的形式和内容的呈现是多种多样的,让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