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写作和交流兴趣的培养一直是寫作教学的一个瓶颈。随着科技的发展,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信息交流渠道。笔者通过为期两年的实验研究发现,建立一个专门培养孩子习作和交流兴趣而设计的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学生关注这个微信公众号就可以进行投稿、发表、阅读、点赞、评价、赞赏、讨论,交流共享,实现学生成为小作家的梦想,让学生“写”的意义最大化,并在习作、阅读、交流中充分拉动学生习作的内驱力,展示、提升自我,培养学生的写作和交流的兴趣。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写作;交流;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交流更是必不可少,也包括学生的写作行为。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写作兴趣不高,甚至害怕写作;写作缺乏观察思考,内容假、大、空;写作动力不足,只为被动应对考试,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遇到的普遍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和交流兴趣,笔者组织实验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快捷、吸引人的特点,创立了名为“烂漫七色花”的微信公众号,并利用其功能进行学生作文征稿、发表、阅读、点赞、评价、赞赏等,实现写作的网络交流共享,从而培养小学生写作和交流的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小学生的写作和交流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和培养,开辟了一条习作教学的新道路。
一、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习作教学中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要求,其都把培养学生习作和交流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内容。
通过实验前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是十分愿意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发表自己的作品的。这种希望倾吐心声,渴望得到交流,乐于享受成功的心理,是我们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并进行研究的根本动力。
(二)实践意义。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侧重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上。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对学生贴近生活的习作征稿、修改学生习作、发表习作、评价习作、教师作品示范引领,解决“写什么”(平台上的习作经试验教师精心挑选,内容广泛,贴近生活)“怎么写”(平台上都是学生的优秀习作,是学生习作的良好范文)“为什么而写”(学生习作的发表、读者的评论、点赞、赞赏以及平台的评选、发奖为学生提供成就感)这三个问题,用科技和网络助力作文教学改革,从而打破习作教学的瓶颈。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的实验后期调查问卷发现,我校85%的孩子和家长接受和认同我们的微信公共平台,投稿发表、欣赏美文、给喜欢的文章点赞评论,已经成为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
二、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活动
依托小小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笔者带领实验组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拉动学生写作和交流的内驱力。
(一)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我们坚持每周进行稿件的筛选、修改、编辑、群发,及时更新微信公众号。近两年来,本公众号已经发出178期,学生优秀原创习作1000余篇,关注人数达到1700余人,收到来自学生、家长、教育人士等评论千余条,点赞数上万,赞赏费8000余元。小小的微信公众号,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已经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交流写作经验、提高写作兴趣的“大舞台”。
(二)成立校园文学社团。在审稿过程中,我们逐步确立一批具有较强写作能力和兴趣的“写作小能手”,并为他们颁发聘任证书,成为本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约小作家”,组成学校的校园文学社团。让他们承担投稿、评选、修改、编辑等任务,带动班级同学一起参加“烂漫七色花”校园文学社团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本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限制,随时随地将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交流,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率,扩大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三)开展写作沙龙活动。实验教师每月组织“烂漫七色花”文学社团写作沙龙活动。老师们从如何进行作文的修改、评论,如何将文章写精彩,如何学会场面描写,如何将文章的结构安排得更加清晰等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写作。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特色主题征文活动。以节日、学校特色活动、时政等为契机,我们组织了“年俗 年味 年韵”主题征文活动、“幸福寒假话读书,七彩教师谈感悟”教师寒假读书征文活动、“毕业感言”毕业班学生谈毕业感受活动、“抗击新冠肺炎”主题征文活动及线上学习主题征文活动。主题征文和自由作文的穿插进行,使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师生参与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振奋人心的颁奖活动。及时有效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全校2800余人的大型集会上,我们进行了4次大型颁奖活动,校领导亲自为师生颁奖、合影。课题组评出了“写作小能手”“优秀辅导教师”近200余人次,分发赞赏费8000多元,颁发笔记本等小礼品500余元,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面越来越广泛。
三、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成效
(一)学生作品越来越丰富。从开展实验至今,微信公众号平台图文兼顾,开创了有“习作展台”栏目,发表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快乐阅读”栏目,摘录名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七彩佳音”,对孩子们的习作进行评奖;“园丁佳作”栏目,发表老师们的文学作品;有“主题征文”,发表公众号发出的话题作文。在公众号里,可以进行习作留言点评、点赞、赞赏、转发等,是收集学生优秀作文的宝库。我们也由此积累了1000多篇原汁原味、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习作。这些习作将会整理成册,和更多的人分享、交流,成为学生的美好回忆和精神财富。
(二)学生写作和交流的水平提高了,兴趣日益浓厚。学生在阅读微信公众订阅号1000多篇习作的过程中,和作者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搜集写作素材,积累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写作水平也自然提高;学生为了能在公众号上投稿,不断练笔,写作能力也得到锤炼。我们定期让孩子们讨论评价,评选出优秀习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会分辨习作的优劣,提高习作能力。学生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优秀作品展示、评奖,激励学生不断寻求进步,勇往直前,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逐步做到了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这些共读使学生写作活动打破了只被自己和老师欣赏或只为完成作业和考试的局面,使写作活动更加生活化、多样化。让生活变得和谐,让阅读变得快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教师指导作文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实验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筛选、修改、刊登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创作动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习作中的困惑和症结所在,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寻找作文教学富有成效的创新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新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9年版
[2]叶圣陶(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学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阿莫纳什维利(苏)《孩子们,你们好》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于永正(中)《于永正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版
[5]郑瑞芳(中)《七彩教育 快乐逐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朱永新(中)《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2年版
作者简介:王晓莉(1979.6-),女,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培养小学生写作和交流兴趣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021207)研究成果
关键词:微信公众号;小学生写作;交流;兴趣
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及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在现代信息化时代,交流更是必不可少,也包括学生的写作行为。笔者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写作兴趣不高,甚至害怕写作;写作缺乏观察思考,内容假、大、空;写作动力不足,只为被动应对考试,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遇到的普遍现象。为了提高小学生写作和交流兴趣,笔者组织实验教师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方便、快捷、吸引人的特点,创立了名为“烂漫七色花”的微信公众号,并利用其功能进行学生作文征稿、发表、阅读、点赞、评价、赞赏等,实现写作的网络交流共享,从而培养小学生写作和交流的兴趣。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小学生的写作和交流的兴趣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激发和培养,开辟了一条习作教学的新道路。
一、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的研究价值
(一)理论意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习作教学中要求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第三学段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综合《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要求,其都把培养学生习作和交流的兴趣作为重要的内容。
通过实验前期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是十分愿意通过微信公众号来发表自己的作品的。这种希望倾吐心声,渴望得到交流,乐于享受成功的心理,是我们建立微信公众号平台并进行研究的根本动力。
(二)实践意义。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主要体现在让学生学会“写什么,怎么写”;语文课程的“人文性”侧重在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而写”上。这三个问题是构成完整的习作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微信公众号平台通过对学生贴近生活的习作征稿、修改学生习作、发表习作、评价习作、教师作品示范引领,解决“写什么”(平台上的习作经试验教师精心挑选,内容广泛,贴近生活)“怎么写”(平台上都是学生的优秀习作,是学生习作的良好范文)“为什么而写”(学生习作的发表、读者的评论、点赞、赞赏以及平台的评选、发奖为学生提供成就感)这三个问题,用科技和网络助力作文教学改革,从而打破习作教学的瓶颈。
经过近两年的实验研究,我们进行的实验后期调查问卷发现,我校85%的孩子和家长接受和认同我们的微信公共平台,投稿发表、欣赏美文、给喜欢的文章点赞评论,已经成为了学生课余生活的一部分。
二、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实践活动
依托小小的微信公众号平台,笔者带领实验组教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大舞台”,拉动学生写作和交流的内驱力。
(一)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我们坚持每周进行稿件的筛选、修改、编辑、群发,及时更新微信公众号。近两年来,本公众号已经发出178期,学生优秀原创习作1000余篇,关注人数达到1700余人,收到来自学生、家长、教育人士等评论千余条,点赞数上万,赞赏费8000余元。小小的微信公众号,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已经成为学生展示自己、交流写作经验、提高写作兴趣的“大舞台”。
(二)成立校园文学社团。在审稿过程中,我们逐步确立一批具有较强写作能力和兴趣的“写作小能手”,并为他们颁发聘任证书,成为本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约小作家”,组成学校的校园文学社团。让他们承担投稿、评选、修改、编辑等任务,带动班级同学一起参加“烂漫七色花”校园文学社团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活动,打造学校特色文化品牌。
本微信公众号利用微信方便快捷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人力、物力的限制,随时随地将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宣传、报道、交流,大大提高活动的效率,扩大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受益。
(三)开展写作沙龙活动。实验教师每月组织“烂漫七色花”文学社团写作沙龙活动。老师们从如何进行作文的修改、评论,如何将文章写精彩,如何学会场面描写,如何将文章的结构安排得更加清晰等不同的角度,指导学生写作。丰富多彩的文学社团活动,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四)特色主题征文活动。以节日、学校特色活动、时政等为契机,我们组织了“年俗 年味 年韵”主题征文活动、“幸福寒假话读书,七彩教师谈感悟”教师寒假读书征文活动、“毕业感言”毕业班学生谈毕业感受活动、“抗击新冠肺炎”主题征文活动及线上学习主题征文活动。主题征文和自由作文的穿插进行,使微信公众号平台内容更加丰富,师生参与的兴趣更加浓厚。
(五)振奋人心的颁奖活动。及时有效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全校2800余人的大型集会上,我们进行了4次大型颁奖活动,校领导亲自为师生颁奖、合影。课题组评出了“写作小能手”“优秀辅导教师”近200余人次,分发赞赏费8000多元,颁发笔记本等小礼品500余元,微信公众号影响力不断扩大,参与面越来越广泛。
三、微信公众号平台的成效
(一)学生作品越来越丰富。从开展实验至今,微信公众号平台图文兼顾,开创了有“习作展台”栏目,发表孩子们的优秀作品;“快乐阅读”栏目,摘录名家的儿童文学作品;“七彩佳音”,对孩子们的习作进行评奖;“园丁佳作”栏目,发表老师们的文学作品;有“主题征文”,发表公众号发出的话题作文。在公众号里,可以进行习作留言点评、点赞、赞赏、转发等,是收集学生优秀作文的宝库。我们也由此积累了1000多篇原汁原味、贴近学生生活的优秀习作。这些习作将会整理成册,和更多的人分享、交流,成为学生的美好回忆和精神财富。
(二)学生写作和交流的水平提高了,兴趣日益浓厚。学生在阅读微信公众订阅号1000多篇习作的过程中,和作者之间进行思维碰撞,打开学生记忆的闸门,教会他们热爱生活,学会观察,搜集写作素材,积累自己写作的“活水源头”。阅读多了,积累多了,用于写作实践,写作水平也自然提高;学生为了能在公众号上投稿,不断练笔,写作能力也得到锤炼。我们定期让孩子们讨论评价,评选出优秀习作,这个过程中学生就学会分辨习作的优劣,提高习作能力。学生的作品在微信公众号中进行优秀作品展示、评奖,激励学生不断寻求进步,勇往直前,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利用微信公众号,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家长,逐步做到了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这些共读使学生写作活动打破了只被自己和老师欣赏或只为完成作业和考试的局面,使写作活动更加生活化、多样化。让生活变得和谐,让阅读变得快乐,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也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写作兴趣。
(三)教师指导作文能力不断提高。我们实验教师在微信公众平台订阅号筛选、修改、刊登学生习作过程中,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创作动态,走进学生的生活和心灵,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习作中的困惑和症结所在,不断地反思与总结,寻找作文教学富有成效的创新做法,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潜移默化地提高了作文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新(中)《新教育》漓江出版社 2009年版
[2]叶圣陶(中)《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教学科学出版社2015年版
[3]阿莫纳什维利(苏)《孩子们,你们好》朱佩荣译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4]于永正(中)《于永正教育文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年版
[5]郑瑞芳(中)《七彩教育 快乐逐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6]朱永新(中)《我的阅读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2年版
作者简介:王晓莉(1979.6-),女,大学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任三门峡市外国语小学教务处主任,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注:本文系2018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依托微信公众号平台培养小学生写作和交流兴趣的研究》(课题编号:JCJYB1802120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