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介绍我国高等学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条件,建立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04-02
一、引 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所走过的历程,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自新《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围绕如何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国内英语教学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各个层面的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研讨会先后召开。例如,由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组组织召开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等。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原处长阎志坚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各类高校的外语专业进行了许多尝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显示出“多渠道、多角度”态势,主要有“外语+专业”、“外语+专业方向”、“外语+辅修”、“外语+外语”等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研究与探索主要集中在研究型高校。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国对国外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外的名牌大学。例如胡文仲[2]研究了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泰国曼谷大学等外语专业的办学模式,提出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束定芳[3]研究了德国英语教育的成功之处及其对中国的启发。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国外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由于国情和学校的层次不同,这些模式不能直接为应用型高校所用。
从1978年开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涌现出了多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正式提出将“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后,在《大纲》的指导下,多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是以研究型高校的英语专业为基础而产生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高校。
三、研究的意义
潘懋元[6]将我国的高校划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和高职院校。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它有四个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由此可见,它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与其他两种类型的高校都有所不同。
据统计,到2009年时,我国已有2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30%。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英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然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有的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通常都是参照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因此,研究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所以在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综合考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既具有特色、又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由于该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是皖江经济区的中心,在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利用本地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以培养和本地的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本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培养“英语”+“专业”的人才。例如,安徽省尤其是合肥市在家电产业和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迅速,亟需大量的相关人才。如果能培养出既熟练掌握英语又具有一定的家电行业技术或汽车制造、维修技术的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再就该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交通工程一直是其强项。因此,可充分利用该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将交通工程系的一些专业和英语专业相结合,培养既懂英语又具有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入学时达到的是三本的分数。他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较为薄弱,文化基础也需要加强。所以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重点加强英语基本功训练,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此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有一技之长。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二年级应集中力量,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英语输出能力。三、四年级时,在继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还要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如汽车英语、文秘英语等等,再结合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结 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我们应该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的自身条件,探索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走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因而导致各层次的高等教育特色不明显,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条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自身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
3 束定芳.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2011(1)
4 戴炜栋、胡文仲.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09(6)
6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7 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04(1)
8 温中兰.“三本”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1-0004-02
一、引 言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所走过的历程,人才培养模式始终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问题。
2000年出版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指出:高校英语专业应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自新《大纲》颁布实施以来,围绕如何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国内英语教学界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各个层面的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研讨会先后召开。例如,由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组织召开的“面向21世纪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培养战略研讨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组组织召开的“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等。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原处长阎志坚指出:“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一种模式,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各类高校的外语专业进行了许多尝试,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培养模式,显示出“多渠道、多角度”态势,主要有“外语+专业”、“外语+专业方向”、“外语+辅修”、“外语+外语”等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有代表性的学校包括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研究与探索主要集中在研究型高校。
二、已有的研究成果
我国对国外高校外语专业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多集中在国外的名牌大学。例如胡文仲[2]研究了美国耶鲁大学、日本东京大学、泰国曼谷大学等外语专业的办学模式,提出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束定芳[3]研究了德国英语教育的成功之处及其对中国的启发。现有的研究很少涉及国外应用型本科外语专业。由于国情和学校的层次不同,这些模式不能直接为应用型高校所用。
从1978年开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涌现出了多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2000年颁布实施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正式提出将“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作为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此后,在《大纲》的指导下,多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但是,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大多数是以研究型高校的英语专业为基础而产生的,并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高校。
三、研究的意义
潘懋元[6]将我国的高校划分为三种类型: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或学院和高职院校。所谓“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院校。它有四个特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教学为主、以面向地方为主。由此可见,它的发展方向和办学定位与其他两种类型的高校都有所不同。
据统计,到2009年时,我国已有200多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近30%。在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中,应用型本科教育正在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由于英语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英语专业的在校生人数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占有较大的比例。然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有专门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有的关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研究型高校。应用型高校通常都是参照研究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复合型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在很多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不完全适用于应用型高校英语专业。因此,研究具有应用型高校特色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无论是对于国家发展战略还是对于应用型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应用型高校的性质决定了其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地方经济的应用型英语人才。所以在确定具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时,应综合考虑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出既具有特色、又能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的人才。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由于该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恰好是皖江经济区的中心,在考虑人才培养模式时,应充分利用本地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利形势,以培养和本地的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本研究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培养“英语”+“专业”的人才。例如,安徽省尤其是合肥市在家电产业和汽车制造等方面的发展迅速,亟需大量的相关人才。如果能培养出既熟练掌握英语又具有一定的家电行业技术或汽车制造、维修技术的人才将会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再就该校的具体情况而言,交通工程一直是其强项。因此,可充分利用该校现有的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将交通工程系的一些专业和英语专业相结合,培养既懂英语又具有一定的汽车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才。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大多数在入学时达到的是三本的分数。他们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较为薄弱,文化基础也需要加强。所以在考虑课程设置时,应重点加强英语基本功训练,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此外,还需要对他们进行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以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有一技之长。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二年级应集中力量,训练学生的英语基本功,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英语输出能力。三、四年级时,在继续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的同时,还要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如汽车英语、文秘英语等等,再结合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环节,进一步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五、结 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我们应该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出发,结合应用型本科的自身条件,探索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有用的人才。
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连续几年走低,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因而导致各层次的高等教育特色不明显,培养出的人才不适应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应用型高校的英语专业应发挥自身的优势,改变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根据社会的需求和自身条件,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这不仅有利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而且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对于应用型本科英语专业自身的发展也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 胡文仲.英语专业“专”在哪里?[J].外语界,2008(6)
3 束定芳.德国的英语教学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发[J].中国外语,2011(1)
4 戴炜栋、胡文仲.中国外语教育发展研究(1949-2009)[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5 蔡伟良.对外语人才培养的思考[J].外语界,2009(6)
6 潘懋元.什么是应用型本科?[J].高教探索,2010(1)
7 杨自俭.关于外语教育的几个问题[J].中国外语,2004(1)
8 温中兰.“三本”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