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礼仪教育是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礼仪缺失这一问题不容忽视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对礼仪的思想认识、对礼仪规范的掌握、对礼仪的日常运不到位,学校教师示范性不够、礼仪课程开设不合理、礼仪教育途径狭窄的实际教育的情况,从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几方面探索对策。
【关键词】转变理念;礼仪修养;完善与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高职教育模式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本身还比较薄弱。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它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一、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只是教给人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更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1]。实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是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
二、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
(一)深层次领悟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与其职业特殊性,它比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高,教师的思想、语言、举止、服饰、形象、情绪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
培训是高职院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最集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操作时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专题培训和行为实践训练。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培训内容应从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到人际交往互动礼仪,从无声礼仪到有声礼仪,从校园礼仪到校外不同场合的礼仪。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学习,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三、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也就是在课程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礼仪知识与专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基础礼仪知识由传统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知识等内容组成。专业礼仪知识部分则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若干课程模块,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商务秘书专业后部分内容可由办公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文书礼仪等知识组成。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務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礼仪的道德内涵,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讲授。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规范,还要让学生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礼仪规范。如讲授男士和女士叠放手势时,在生活中一般男士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而女士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在正式场合,女士可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便于指引和持物。学生除了了解这些,还应让学生明白从人体经脉养生的角度,这是最适合男女的叠放手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牢牢记住,并好好践行。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各类的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不能空谈,要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具体内容。
结束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道德水平的外显,礼仪教育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是人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气质的表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尤其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发挥礼仪中真、善、美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2.
【关键词】转变理念;礼仪修养;完善与改革
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迅猛发展,高职学生人数已占大学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而高职教育模式专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校园人文环境本身还比较薄弱。作为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生,它们的礼仪修养状况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礼仪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行为规范,是达成这些目标的重要教育途径。
一、有效转变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只是教给人经过分类的系统化知识,更应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使他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1]。实行良好的礼仪教育,是达成这些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礼仪教育是大学开展素质教育的本身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强烈需求。礼仪教育有利于帮助高职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的交往氛围;有利于促进高职生的社会化教育,提高心理抗压力与承受力;有利于强化高职生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职院校面对现状必须适时“变”,在磨砺学生“技”的同时,必须为其修身养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深化礼仪教育教学,着力提升高职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优秀技能人才”。这是我们教育者必须共同承担起来的重要职责。高职院校领导应高度重视礼仪教育,从制度上给予政策支持与保障,重视礼仪教育环境的营造,重视相关礼仪活动的开展,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使礼仪教育从体现高职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出发,真正纳入高职生综合素质教育体系,让学生真正“学礼、懂礼、守礼、用礼”。
二、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礼仪修养
(一)深层次领悟教师礼仪的重要性
古往今来,人们认为“教师是文明礼仪的化身”。高职院校应该把教师职业礼仪素养的提高教育摆上日程,加强对教师礼仪方面的思想教育,不断强化教师的礼仪意识。教师与其职业特殊性,它比任何一个职业要求都高,教师的思想、语言、举止、服饰、形象、情绪等都将直接影响着对学生的教育,影响着教育的成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礼仪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职业修养和职业素质的教育,一种道德修养的教育,一种道德境界的教育。
(二)分阶段实施教师礼仪素质培训
培训是高职院开展教师礼仪教育最集中有效的方式之一,在操作时可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专题培训和行为实践训练。具体可分为:学习培训阶段、教育实践阶段、自我总结阶段和成果检验与展示阶段。实事求是地制订礼仪教育规划是开展礼仪的基础,把教师礼仪培训纳入教师岗前培训这是首要任务。培训内容应从教师个人形象礼仪到人际交往互动礼仪,从无声礼仪到有声礼仪,从校园礼仪到校外不同场合的礼仪。强化主要教育阵地——课堂的礼仪学习,课堂礼仪学习训练可以先从最基本的仪容仪表强调,然后是仪态、语言依次展开,力求以此为基点逐渐扩大至办公室礼仪、校园交往礼仪、社会交往礼仪等方面的学习。
三、全面完善礼仪课程教学改革
(一)教学内容注重基础性与专业性的结合
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内容,应结合高职院校的职业特色,突出体现基础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特性,选择合适的内容,编写专门的校本教材。所谓基础性在于礼仪教育作为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的道德性,注重学生个人基本礼仪常识。专业性也就是在课程设计与内容编写中要体现高职院校职业性的特点,强调与职业相关的特定礼仪规范。礼仪课程内容可分为基础礼仪知识与专业礼仪知识两部分。基础礼仪知识由传统礼仪、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公共场所礼仪知识等内容组成。专业礼仪知识部分则根据不同职业岗位的需求,组成若干课程模块,设定不同的教学内容,突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如商务秘书专业后部分内容可由办公室礼仪、商务活动礼仪、文书礼仪等知识组成。铁路客运专业则可专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行业特点,设计售检票处服务礼仪、候车室服务礼仪、站台服務礼仪与车厢服务礼仪等多个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礼仪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礼仪的道德内涵,要求礼仪教育必须注重理论讲授。如果礼仪教育仅仅是注重礼仪的规范和具体操作的训练,而不注意礼仪深刻内涵的挖掘,这样的礼仪教育是不完整的。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灵活运用规范,还要让学生从内心理解,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礼仪规范。如讲授男士和女士叠放手势时,在生活中一般男士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而女士是左手放在右手上面。在正式场合,女士可把右手置于左手上面,便于指引和持物。学生除了了解这些,还应让学生明白从人体经脉养生的角度,这是最适合男女的叠放手势。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牢牢记住,并好好践行。同时,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礼仪规范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以后工作有机联系起来。课堂教学要倡导“教学做合一”,通过形象感知、师生共同示范、学生正确模仿、情景互动模拟等方法,让学生领悟礼仪文化精神,掌握礼仪正确规范。各类的实践环节要精心设计,不能空谈,要多结合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设计具体内容。
结束语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道德水平的外显,礼仪教育应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礼仪是一种文化,它是人外在的形象,也是内在气质的表现。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及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素养的综合反映。尤其在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更需要发挥礼仪中真、善、美的品质。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一财富蕴藏其中: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