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根据已分娩妇女在孕前的体重类型分析孕期体重、新生儿体重及与孕期营养膳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4~2013年3月已分娩妇女的病史资料,对孕前体重、孕期体重增长及新生儿体重分类。孕妇根据体重分为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和肥胖組;采用询问法对孕前、孕期营养膳食成份进行调查。结果:低体重组、标准体重组和超重组孕末期体重增加分别为33%、29%和24%,有显著性统计差异;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组新生儿平均体重分别为3.14kg、3.27kg、3.33kg(p=0.04);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后蛋白质、脂类摄入下降,尤以脂肪减少为明显。在标准体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体重相关(r=0.39,p=0.18);在超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孕早期体重至孕末期体重增加量相关(r=0.48,p=0.02)。结论:胎儿出生平均体重与孕期母亲体重有关,孕期合理膳食调整可有效改善孕妇饮食结构。
【关键词】孕期体重;新生儿体重;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39-02
多年来,了解妊娠妇女的营养现状、孕期体重及估计胎儿体重的关系一直是在孕期保健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地区,饮食习惯有一定差异,笔者对我院门诊产检妇女进行了孕前、孕早中期、晚期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统计,并对在此期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以期分析出孕期营养的不合理性,给门诊围产保健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史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产科门诊检查并分娩妇女(包括阴道产和剖宫产)104例,年龄在22~37(27.97±4.25)岁之间,妊娠次数在3次以内,足月分娩,排除与营养无关的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进行孕前体重、妊娠早中期(12-14周)、晚末期(分娩前)体重、新生儿体重的统计。采用体重指数确定孕前体重类型。依据营养学标准[1],孕前BMI<19.8为低体重组,BMI≥19.8,且≤22.0为标准体重组,BMI>22.0,且≤29.0为超体重组,BMI>29.0为肥胖组。即分为四组。
1.2 调查方法 采用询问法,有专人负责,对被调查者按统一标准和方法记录,调查询问从建立产检手册开始至分娩前(在产检时回忆3日内)对其孕前期、妊娠早中期、晚期的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及摄入比例,分别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算出每人每日主要营养素平均摄入量,并对四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记录围产保健门诊进行营养指导的基本情况。
1.3 计数资料以x±s表示,两组以上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成组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1 孕期母亲体重变化和新生儿体重
三组病人孕期体重增加的绝对值为14.85±3.80kg~21.0±10.15kg,各组间无统计差别,但各组体重增加的相对量(即增重与自身孕前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33±0.09%、29±0.09%、24±0.07%和24±0.07%,其中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组三组增加百分比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F=8.39),结果见表1。
在标准体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体重正相关(r=0.39,p=0.18)。在超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孕早中期体重至孕末期体重增加量相关(r=0.48,p=0.02),结果见表1。
@ 新生儿体重与孕期体重正相关:r=0.39,p=0.18。
2.2.2 三大养素每日摄入量及辅助食物摄入
孕期饮食指导可使孕妇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增加,脂肪、蛋白质减少,各组进食营养成分中以脂肪减少最为明显。不同体重孕妇组饮食指导前后食物摄入量见表2。
*,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之和为100%;指导后少吃多餐,一日分6餐,3次主餐,3次加餐;叶酸、钙剂、多种维生素补充几乎所有孕妇均予以补充此表省略。
2.2.3 几乎所有被观察孕妇均有叶酸、钙剂、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3 讨论
母体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分娩结局受妊娠期妇女生理调整及膳食结构过程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孕产妇健康及胎儿发育水平又上。当今围产医学的目标不仅要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而且要降低母儿患病率及远期致残率。但究竟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多少为合适的问题研究较少。曾有报道 [2]IOM推荐的孕期增重适宜值为孕前体重指数< 19.8kgPm2、19.8~26.0kgPm2、 26.0~29.0kgPm2,在孕12周以后每周增重分别为0.15kg、0.14kg、0.13kg。但因为此指南很可能在处理婴儿出生体重问题上存在误导行为,促使发达国家肥胖的大流行,并伴随长期的不良健康结局而受到Feig等人的质疑 [3]。国内学者也有相关探讨[4],大多认为我国孕产妇孕期体重每周增重0.5kg,最适体重是较孕前增长20%~25%,一般总增重10~12.5kg;也有人认为自孕12周后,体重每周约增加0.35kg,孕末期每周体重增加不应超过0.5kg。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观察对象人员构成比分别是低体重组46%、标准体重29%、超重组22%、肥胖组3%,其中低体重组占46%可能与该地区南方人为主,体型瘦小偏多有关;比较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3组孕期增重(kg)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83),但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孕期增重与自身早中期体重百分比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三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05),说明孕期低体重组可能有较大的体重增加。本组资料肥胖组病例较少,故未对其进行统计计算。本组资料同时发现,新生儿体重随母亲体重增加,三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呈正相关(r=0.39,p=0.18),与有关报道一致【4】。一般认为,若健康的孕妇不限制饮食,体重增长超过平均增长数的50%以上,则发展为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机会增多,而体重过低又易使早产儿的发生率增高【5,6】,本研究中未发现低体重儿或巨大儿,考虑与孕期保健指导膳食有关。 近年来由于孕妇对生理性贫血及预防神经管畸形儿等出生缺陷的重视,常规补充叶酸相当普遍,本研究对象几乎100%在孕前及孕早期得到叶酸的补充,并且孕中期鈣剂、铁剂、微量元素也有及时补充。但是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在在孕早期存在摄入过多极为普遍。我们知道,孕期脂肪的贮存主要在孕10周以后至30周前进行,整个妊娠期间储存量为3~4kg,每日孕妇需供给60g左右的脂肪。因此孕期合理的膳食营养要求为:碳水化合物应占能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15%~25% 【7】。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孕妇三大营养素指导前都明显高于指导后饮食量,均有明显变化,自身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各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指导前后排序均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脂肪摄入量指导前后变化量最大,而且指导前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指导后则各组基本接近;蛋白质摄入量指导前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指导后则为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因此可以看出各组孕妇饮食均存在不合理性,其中低体重组饮食量总体变化最大,这与多数孕妇认为自身体重较低、应当大量补充营养的误区有关,所以加强指导孕期膳食具有迫切性。
对围产保健门诊进行营养指导的内容及人数百分比调查中发现,计算进食量较困难,但出于对胎儿期望健康值高,可以通过利用目前的卡路里计算器或教会孕妇自已计算来有效的解决。在孕中期曾有饮食较多现象存在,通过医生指导后均可按照医生的建议而得到改善。值得庆幸的是本研究的孕妇钙剂、叶酸都很容易接受,甚至主动补充,尤其是叶酸在早期甚至孕前即已补充,说明近几年在围产保健工作宣传上起到较大的进步。
总之从本研究的病史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在妊娠的早、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幅度与孕前体重成正相关,而孕前的营养膳食习惯一直延续至整个妊娠期,但通过孕期营养指导的正确干预,孕期体重的增加基本控制在适当范围,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发生;膳食结构中,指导前各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相对过多;指导后改善饮食结构胎儿出生平均体重增加聚在正常范围。宣传孕前叶酸的补充,使得、孕早期叶酸的常规口服和孕中期钙剂补充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加强具体、合理、均衡、补充的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有效的控制孕妇及胎儿体重过度增加,从而防止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胎儿出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琼,冯郑娟,黄明华.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胎儿发育及孕妇健康的影响[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2(6):290.
[2] INSTITUTE OF MEDICINE. Nutrition during pregnancy part Ⅰ: weight gain , part Ⅱ: supplements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 1990.
[3] FEIGD , NAYLOR C. Eating for two : are guidelines for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too liberal ? [ J ] . Lancet , 1998 , 315 :105421055.
[4] 刘 兰综述 孕期增重适宜值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 第35卷 第2期107 -- 111
[5] 李雪芬,余清,王文蔚,等.孕期膳食状况及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
[6] 漆洪波.妊娠期营养对胎儿发育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257-258.
[7] 赖建强,荫士安,马冠生,等.孕期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营养学报,2007,29(1):4-8.
【关键词】孕期体重;新生儿体重;膳食结构
【中图分类号】R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539-02
多年来,了解妊娠妇女的营养现状、孕期体重及估计胎儿体重的关系一直是在孕期保健过程中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在不同地区,饮食习惯有一定差异,笔者对我院门诊产检妇女进行了孕前、孕早中期、晚期体重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的统计,并对在此期间的膳食营养状况进行调查,以期分析出孕期营养的不合理性,给门诊围产保健工作提供改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史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3年3月的产科门诊检查并分娩妇女(包括阴道产和剖宫产)104例,年龄在22~37(27.97±4.25)岁之间,妊娠次数在3次以内,足月分娩,排除与营养无关的妊娠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进行孕前体重、妊娠早中期(12-14周)、晚末期(分娩前)体重、新生儿体重的统计。采用体重指数确定孕前体重类型。依据营养学标准[1],孕前BMI<19.8为低体重组,BMI≥19.8,且≤22.0为标准体重组,BMI>22.0,且≤29.0为超体重组,BMI>29.0为肥胖组。即分为四组。
1.2 调查方法 采用询问法,有专人负责,对被调查者按统一标准和方法记录,调查询问从建立产检手册开始至分娩前(在产检时回忆3日内)对其孕前期、妊娠早中期、晚期的三大营养素的摄入量及摄入比例,分别计算平均每人每日各种食物摄入量,根据《食物成分表》算出每人每日主要营养素平均摄入量,并对四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调查记录围产保健门诊进行营养指导的基本情况。
1.3 计数资料以x±s表示,两组以上显著性检验采用方差分析,成组资料采用t检验,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1 孕期母亲体重变化和新生儿体重
三组病人孕期体重增加的绝对值为14.85±3.80kg~21.0±10.15kg,各组间无统计差别,但各组体重增加的相对量(即增重与自身孕前体重的百分比)分别为33±0.09%、29±0.09%、24±0.07%和24±0.07%,其中低体重、标准体重、超重组三组增加百分比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5,F=8.39),结果见表1。
在标准体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体重正相关(r=0.39,p=0.18)。在超重组,新生儿体重与母亲孕早中期体重至孕末期体重增加量相关(r=0.48,p=0.02),结果见表1。
@ 新生儿体重与孕期体重正相关:r=0.39,p=0.18。
2.2.2 三大养素每日摄入量及辅助食物摄入
孕期饮食指导可使孕妇食入的碳水化合物增加,脂肪、蛋白质减少,各组进食营养成分中以脂肪减少最为明显。不同体重孕妇组饮食指导前后食物摄入量见表2。
*,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之和为100%;指导后少吃多餐,一日分6餐,3次主餐,3次加餐;叶酸、钙剂、多种维生素补充几乎所有孕妇均予以补充此表省略。
2.2.3 几乎所有被观察孕妇均有叶酸、钙剂、多种维生素的补充。
3 讨论
母体和胎儿的营养需要、分娩结局受妊娠期妇女生理调整及膳食结构过程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在孕产妇健康及胎儿发育水平又上。当今围产医学的目标不仅要降低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率,而且要降低母儿患病率及远期致残率。但究竟孕妇孕期体重增加多少为合适的问题研究较少。曾有报道 [2]IOM推荐的孕期增重适宜值为孕前体重指数< 19.8kgPm2、19.8~26.0kgPm2、 26.0~29.0kgPm2,在孕12周以后每周增重分别为0.15kg、0.14kg、0.13kg。但因为此指南很可能在处理婴儿出生体重问题上存在误导行为,促使发达国家肥胖的大流行,并伴随长期的不良健康结局而受到Feig等人的质疑 [3]。国内学者也有相关探讨[4],大多认为我国孕产妇孕期体重每周增重0.5kg,最适体重是较孕前增长20%~25%,一般总增重10~12.5kg;也有人认为自孕12周后,体重每周约增加0.35kg,孕末期每周体重增加不应超过0.5kg。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观察对象人员构成比分别是低体重组46%、标准体重29%、超重组22%、肥胖组3%,其中低体重组占46%可能与该地区南方人为主,体型瘦小偏多有关;比较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3组孕期增重(kg)值,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83),但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孕期增重与自身早中期体重百分比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三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005),说明孕期低体重组可能有较大的体重增加。本组资料肥胖组病例较少,故未对其进行统计计算。本组资料同时发现,新生儿体重随母亲体重增加,三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0.04);孕期体重增加与胎儿呈正相关(r=0.39,p=0.18),与有关报道一致【4】。一般认为,若健康的孕妇不限制饮食,体重增长超过平均增长数的50%以上,则发展为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病的机会增多,而体重过低又易使早产儿的发生率增高【5,6】,本研究中未发现低体重儿或巨大儿,考虑与孕期保健指导膳食有关。 近年来由于孕妇对生理性贫血及预防神经管畸形儿等出生缺陷的重视,常规补充叶酸相当普遍,本研究对象几乎100%在孕前及孕早期得到叶酸的补充,并且孕中期鈣剂、铁剂、微量元素也有及时补充。但是三大营养素摄入情况在在孕早期存在摄入过多极为普遍。我们知道,孕期脂肪的贮存主要在孕10周以后至30周前进行,整个妊娠期间储存量为3~4kg,每日孕妇需供给60g左右的脂肪。因此孕期合理的膳食营养要求为:碳水化合物应占能量的55%~65%、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15%~25% 【7】。本研究结果显示,各组孕妇三大营养素指导前都明显高于指导后饮食量,均有明显变化,自身对比均有显著差异。其中各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指导前后排序均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脂肪摄入量指导前后变化量最大,而且指导前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指导后则各组基本接近;蛋白质摄入量指导前是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指导后则为低体重组>标准体重>超重组。因此可以看出各组孕妇饮食均存在不合理性,其中低体重组饮食量总体变化最大,这与多数孕妇认为自身体重较低、应当大量补充营养的误区有关,所以加强指导孕期膳食具有迫切性。
对围产保健门诊进行营养指导的内容及人数百分比调查中发现,计算进食量较困难,但出于对胎儿期望健康值高,可以通过利用目前的卡路里计算器或教会孕妇自已计算来有效的解决。在孕中期曾有饮食较多现象存在,通过医生指导后均可按照医生的建议而得到改善。值得庆幸的是本研究的孕妇钙剂、叶酸都很容易接受,甚至主动补充,尤其是叶酸在早期甚至孕前即已补充,说明近几年在围产保健工作宣传上起到较大的进步。
总之从本研究的病史统计和调查分析发现:在妊娠的早、晚期,孕妇体重的增加幅度与孕前体重成正相关,而孕前的营养膳食习惯一直延续至整个妊娠期,但通过孕期营养指导的正确干预,孕期体重的增加基本控制在适当范围,从而减少巨大儿的发生;膳食结构中,指导前各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相对过多;指导后改善饮食结构胎儿出生平均体重增加聚在正常范围。宣传孕前叶酸的补充,使得、孕早期叶酸的常规口服和孕中期钙剂补充容易接受。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加强具体、合理、均衡、补充的孕期营养膳食指导,可有效的控制孕妇及胎儿体重过度增加,从而防止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改善分娩结局,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胎儿出生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琼,冯郑娟,黄明华.孕期个体化营养指导对胎儿发育及孕妇健康的影响[J]. 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2(6):290.
[2] INSTITUTE OF MEDICINE. Nutrition during pregnancy part Ⅰ: weight gain , part Ⅱ: supplements [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 , 1990.
[3] FEIGD , NAYLOR C. Eating for two : are guidelines for weight gain during pregnancy too liberal ? [ J ] . Lancet , 1998 , 315 :105421055.
[4] 刘 兰综述 孕期增重适宜值的研究现状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8年 第35卷 第2期107 -- 111
[5] 李雪芬,余清,王文蔚,等.孕期膳食状况及营养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06,18(11)
[6] 漆洪波.妊娠期营养对胎儿发育的影响[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5):257-258.
[7] 赖建强,荫士安,马冠生,等.孕期妇女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J]. 营养学报,2007,29(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