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盥洗:刷卡通过
每个班都会有些“拖拖拉拉国”的孩子,而盥洗环节真是这些孩子的天堂。可能有的孩子水都喝完了两杯,“拖拖拉拉国”的天使们还没有把袖子卷起来准备去洗手。无意间发现了孩子们的游戏,洗完手的小朋友站在门口设置了“人工刷卡机”,要求后面的孩子刷卡通过。这下可好,不管快的还是慢的,都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我便担当起“刷卡机”的角色,伸出手请洗过手的小朋友和我轻轻碰一下,意为“刷卡”。我发现,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蕴含着很多好处。碰到手的时候可以检查孩子们的袖子是不是放下来了,小手上的洗手液泡沫有没有冲干净;渗透序数概念,我会说“第一名×××,第二名×××……”;提醒幼儿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第一名,×××,请你去喝水”;随之而来的好处是,洗手的小朋友听到老师一遍遍地重复,不会再“忘我地”玩水了。别以为一句句的重复孩子会听烦,不会的,刷卡机本来就是这样的!
一个小游戏让老师不用再没完没了地提醒孩子们“洗手的时候不要玩水”“×××,你快点”……
集合:“叮叮叮,铛铛铛”
饭后散步或者户外活动结束的时候,苦于叫不动孩子们回班,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个暗号,只要说了这个暗号,就是要回班了。近期我们班里的暗号是:“叮叮叮,铛铛铛,××班的孩子们回班了。”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个暗号有认同感,绝对服从。每次我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好好玩,乖乖地来找我。
三四十个“熊孩子”怎么在幼儿园有秩序地生活一整天?很多家长想不明白。有些老师面对一些来自“拖拖拉拉国”“吵吵闹闹国”的孩子们,也容易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沦陷到无休止的催促与“镇压”之中。
会有新手老师这样组织孩子:“都别说话了!我看谁还说话!××你别说话了!还说!出来!”诸如此类,方法机械甚至粗暴,累死了老师也搞不定孩子。而且,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包括孩子),发脾气只能证明你无计可施了。所以,单纯靠说教、厉声呵斥是不聪明,也是不专业的。
那有没有一些好玩的方式让老师和幼儿轻松、愉悦地度过生活环节呢?
皮亚杰在阐述儿童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指出2~7岁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事实也正是如此,幼儿园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象征性游戏,这可不局限在“娃娃家”,在图书区、表演区、建构区……都有象征性游戏的痕迹。因此,我也结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和行为表现,通过一些象征性游戏使“硬梆梆”的生活环节多了一些趣味。
午睡:偷枕头的人
在午睡前,我给孩子们编造了一个情景故事,大意是:我是一个好累好累的人,好想睡觉,可是我没有枕头,我要去找“小脑袋躺在枕头上,手藏到被子里,轻轻闭上眼睛的小朋友”,悄悄去偷他的枕头。(引号里的部分重点说,是午睡环节对孩子的常规要求)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不再一个个支棱着脑袋看来看去就是不躺下,而是把自己的脑袋牢牢地“黏”在枕头上。
刚开始,会有小朋友很开心地睁着眼,等着我去“偷”。我会说:“有的小朋友睁着眼睛,我可不敢去偷他的枕头。这样就不叫偷,而叫抢了。”然后,孩子會乖乖把眼睛闭上。也会有小朋友把小手露出来(陪过孩子午睡的老师都知道,两只手足够他们玩儿2个小时了),我会说:“有的小朋友手露出来了,我可不敢去偷,万一把我抓住怎么办。”
等他们乖乖躺好,把小手放到被子里,再闭好眼睛,我便真地去找几个小朋友拽他们的枕头。孩子们“誓死不从”的劲儿,真是好玩极了。然后,大多数孩子便都开开心心地睡着了。
乱哄哄:听听指针的声音
每个班都会有“群情激愤”的躁动时刻,这个时候,除了选择以更大的声音“压制”外,还有一个办法——反其道而行,用正常音量开个头,吸引一部分小朋友注意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话,“引诱”所有孩子们安静下来听。
或者用一些安静的小游戏,如手指游戏“指针说,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或者“请用一个拉锁把你的小嘴巴拉得严严的,我要看看哪个小嘴巴没有拉严” 。然后可以逗他们笑,或者轻轻地咯吱他们,你越让他们发声,他们反而会安静下来。
总之,对付乱哄哄的原则是“以静制动”,这个方法可以用到很多环节,比如喝水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招:“我想听你们喝水的时候‘咕咚咕咚’的声音。”结果,你便真的能听到。
回班:芝麻关门
需要往走廊的柜子里放东西或户外活动回来的时候,也有“拖拖拉拉国”的孩子们不爱回班,在走廊里自顾自地玩起来。这时候,我会说“芝麻要关门啦”,然后慢慢地倒数10个数,数1个数把门闭合一下,直到数到0的时候门完全关上。其实,这个过程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其他功能,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计数,数字的减少与门的闭合之间有了某种关系。
要注意的是,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做完事情回教室,而不是催促他们赶快完成,这时候要注意倒数的时候要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保证数字数完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地回来了。
让幼儿园繁琐的生活环节在玩中愉快地度过,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老师们用眼发现,用心思考。■
每个班都会有些“拖拖拉拉国”的孩子,而盥洗环节真是这些孩子的天堂。可能有的孩子水都喝完了两杯,“拖拖拉拉国”的天使们还没有把袖子卷起来准备去洗手。无意间发现了孩子们的游戏,洗完手的小朋友站在门口设置了“人工刷卡机”,要求后面的孩子刷卡通过。这下可好,不管快的还是慢的,都玩得不亦乐乎。
于是我便担当起“刷卡机”的角色,伸出手请洗过手的小朋友和我轻轻碰一下,意为“刷卡”。我发现,一个简单的小游戏蕴含着很多好处。碰到手的时候可以检查孩子们的袖子是不是放下来了,小手上的洗手液泡沫有没有冲干净;渗透序数概念,我会说“第一名×××,第二名×××……”;提醒幼儿接下来要做的事,比如“第一名,×××,请你去喝水”;随之而来的好处是,洗手的小朋友听到老师一遍遍地重复,不会再“忘我地”玩水了。别以为一句句的重复孩子会听烦,不会的,刷卡机本来就是这样的!
一个小游戏让老师不用再没完没了地提醒孩子们“洗手的时候不要玩水”“×××,你快点”……
集合:“叮叮叮,铛铛铛”
饭后散步或者户外活动结束的时候,苦于叫不动孩子们回班,我便和孩子们一起商量一个暗号,只要说了这个暗号,就是要回班了。近期我们班里的暗号是:“叮叮叮,铛铛铛,××班的孩子们回班了。”这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对这个暗号有认同感,绝对服从。每次我这样说的时候,他们都觉得好好玩,乖乖地来找我。
三四十个“熊孩子”怎么在幼儿园有秩序地生活一整天?很多家长想不明白。有些老师面对一些来自“拖拖拉拉国”“吵吵闹闹国”的孩子们,也容易将幼儿园一日生活沦陷到无休止的催促与“镇压”之中。
会有新手老师这样组织孩子:“都别说话了!我看谁还说话!××你别说话了!还说!出来!”诸如此类,方法机械甚至粗暴,累死了老师也搞不定孩子。而且,任何人都看得出来(包括孩子),发脾气只能证明你无计可施了。所以,单纯靠说教、厉声呵斥是不聪明,也是不专业的。
那有没有一些好玩的方式让老师和幼儿轻松、愉悦地度过生活环节呢?
皮亚杰在阐述儿童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时,指出2~7岁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事实也正是如此,幼儿园的孩子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象征性游戏,这可不局限在“娃娃家”,在图书区、表演区、建构区……都有象征性游戏的痕迹。因此,我也结合班级孩子的兴趣和行为表现,通过一些象征性游戏使“硬梆梆”的生活环节多了一些趣味。
午睡:偷枕头的人
在午睡前,我给孩子们编造了一个情景故事,大意是:我是一个好累好累的人,好想睡觉,可是我没有枕头,我要去找“小脑袋躺在枕头上,手藏到被子里,轻轻闭上眼睛的小朋友”,悄悄去偷他的枕头。(引号里的部分重点说,是午睡环节对孩子的常规要求)这样一来,小朋友们不再一个个支棱着脑袋看来看去就是不躺下,而是把自己的脑袋牢牢地“黏”在枕头上。
刚开始,会有小朋友很开心地睁着眼,等着我去“偷”。我会说:“有的小朋友睁着眼睛,我可不敢去偷他的枕头。这样就不叫偷,而叫抢了。”然后,孩子會乖乖把眼睛闭上。也会有小朋友把小手露出来(陪过孩子午睡的老师都知道,两只手足够他们玩儿2个小时了),我会说:“有的小朋友手露出来了,我可不敢去偷,万一把我抓住怎么办。”
等他们乖乖躺好,把小手放到被子里,再闭好眼睛,我便真地去找几个小朋友拽他们的枕头。孩子们“誓死不从”的劲儿,真是好玩极了。然后,大多数孩子便都开开心心地睡着了。
乱哄哄:听听指针的声音
每个班都会有“群情激愤”的躁动时刻,这个时候,除了选择以更大的声音“压制”外,还有一个办法——反其道而行,用正常音量开个头,吸引一部分小朋友注意后,用很小很小的声音说话,“引诱”所有孩子们安静下来听。
或者用一些安静的小游戏,如手指游戏“指针说,滴答,滴答,滴答,滴答……”,或者“请用一个拉锁把你的小嘴巴拉得严严的,我要看看哪个小嘴巴没有拉严” 。然后可以逗他们笑,或者轻轻地咯吱他们,你越让他们发声,他们反而会安静下来。
总之,对付乱哄哄的原则是“以静制动”,这个方法可以用到很多环节,比如喝水的时候也可以用这招:“我想听你们喝水的时候‘咕咚咕咚’的声音。”结果,你便真的能听到。
回班:芝麻关门
需要往走廊的柜子里放东西或户外活动回来的时候,也有“拖拖拉拉国”的孩子们不爱回班,在走廊里自顾自地玩起来。这时候,我会说“芝麻要关门啦”,然后慢慢地倒数10个数,数1个数把门闭合一下,直到数到0的时候门完全关上。其实,这个过程也让孩子们了解了数字的其他功能,数字不仅可以用来计数,数字的减少与门的闭合之间有了某种关系。
要注意的是,你的目的是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做完事情回教室,而不是催促他们赶快完成,这时候要注意倒数的时候要留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保证数字数完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地回来了。
让幼儿园繁琐的生活环节在玩中愉快地度过,有很多种方法,只要老师们用眼发现,用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