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分析了教学团队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模式 项目 机械制造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各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科院校,近年来,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引导下,制定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起点,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学团队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1-5],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教学团队为例,总结如下:
(1)教学团队的形成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现有的教学团队主要还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研室主任在学院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职责,教学目标或任务是上传下达的方式,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
(2)教学团队的协同效应和凝聚力欠缺。
按专业化教学需要划分的相对稳定的院系等组织实体,无形中抑制了教师在学校内部的自由流动,阻碍了教师实现跨系部的自由组合,不利于教师团队效应的形成。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成员间的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团队的凝聚力。
(3)教学团队的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带头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共14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可见,该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看不尽合理。同时,团队中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缺乏,影响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现行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如何突破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优化,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已成为我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着力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对教学团队的作用
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本要素的课程建设,是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学校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因素积极联动的结果。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则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2,4,7]。
首先,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锤炼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材的编写和完善,无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只有组织起一支队伍,且长期坚持不懈,协同奋战,不断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使课程建设取得长足的进展[6-8]。这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真正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在课程建设上作大力度的投入。
其次,要建立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也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才能得以实现。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也应具有合理的梯队性。是否具有这样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与迅速发展的本科生规模相比较,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与投入显然滞后得多,本科教学工作大多数由中青年教师承担,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通过课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最终造就一大批名师、名教授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师资队伍[,5-7]。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已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以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把课程建设作为载体,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和组合,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而促进学校的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6-7]
(1)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团队建设
以“教学为根本,科研为支撑,社会为导向,成果进教学” 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以打造精品课程为龙头,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为重点。让科研走入课堂,将成果引进教学。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重视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考核。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网上教学信息平台,拓宽教学互动渠道,力争在3年内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以此示范和带动专业课程教学,建立起完整的、教学内容先进和特色鲜明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一步更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正确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建立多层次、多模式、高效、开放的专业教学体系。 (2) 以教材建设促进团队建设
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除少数有所革新外,多数则照搬,有的甚至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教材,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和滞后性,这样,势必在知识更新、面向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因此,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使用精品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组织机制专业教研室老师,立足于机械制造专业方向,结合科研项目,突出专业特色,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为目标,在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加强“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材建设。力争在3年内主、参编教材2-3部,完成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实训教材和指导书3-4部。
(3)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明确的教改思路:师德教育与业务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注重将教学改革和研究同地方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地方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所特有的环境和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强化实践、理论教学新概念,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带动作用,科研和产业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专业建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开放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4)加强学术交流,扩展视野,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
开展教师知识更新与拓宽的培训。特别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内部培训,制定培养计划,由教授和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扶持、奖励青年教师进行学科和教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以精品课程为依托,以教研课题为载体,以教学创新为突破,以网络资源为平台,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活动,对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深入课堂听、评课,督促他们读书学习,勤做科研,在教学创新、科研立项和论文撰写上予以指导,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到全国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以课程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特色
(1)以课程为载体,以团队为目标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为途径,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团队合作,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以教师为对象,以学生为目的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不断优化使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和创新,严谨治学,施展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体制、教材建设、教学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从而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SQRL077),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8YQ030zd)。
[参考文献]
[1]韩映丽.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特色化建设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1(2):157-159.
[2]付义.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24-25.
[3]曹源文.加强工程机械教学团队的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3-105.
[4]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5]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30.
[6]李俊龙.提高高校本科教学团队执行力的策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62-64.
[7]董绿英.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促进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76-77.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
[关键词]教学模式 项目 机械制造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张,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逐渐凸显。在此背景下,如何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各高校改革与发展的主题。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工科院校,近年来,在“质量工程”项目的引导下,制定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以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为起点,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教学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一、教学团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到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规模等因素的影响,现行的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学团队还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1-5],以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校级教学团队为例,总结如下:
(1)教学团队的形成机制和相关制度有待完善。
现有的教学团队主要还是以教研室为单位组建的,教研室主任在学院的领导下,负责本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和管理职责,教学目标或任务是上传下达的方式,削弱了教学团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建立教学团队建设基础上的管理运行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关制度的缺失或不完善,造成团队无活力,形同虚设。
(2)教学团队的协同效应和凝聚力欠缺。
按专业化教学需要划分的相对稳定的院系等组织实体,无形中抑制了教师在学校内部的自由流动,阻碍了教师实现跨系部的自由组合,不利于教师团队效应的形成。以专业教研室为单位的教学团队,人员是按所教专业以行政编制的方式组合的,成员间的知识技能不一定互补,而且目标定位松散,难以采取一致的行动,教师对团队目标的认同感不足,缺乏团队的凝聚力。
(3)教学团队的结构不合理,缺乏核心带头人。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共14人,其中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8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可见,该教学团队从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上看不尽合理。同时,团队中理论水平高、实践技能强的高水平教师缺乏,影响优秀教学团队负责人的遴选。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针对现行教学团队存在的问题,如何突破教学组织管理体制障碍,推进师资队伍优化,建设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已成为我校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着力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建设校级教学团队的过程中,结合自身专业特色,积极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了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整合教学资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推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过程中,不断促进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课程建设对教学团队的作用
作为教学工作中最基本要素的课程建设,是集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等为一体的系统工程,是学校人力、物力、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等多方因素积极联动的结果。其中,师资队伍建设则是课程建设成败的关键[2,4,7]。
首先,在课程建设中,教学内容的锤炼优化,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教材的编写和完善,无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甚至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因此,只有组织起一支队伍,且长期坚持不懈,协同奋战,不断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才能使课程建设取得长足的进展[6-8]。这个漫长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真正以教书育人为自己的天职,在课程建设上作大力度的投入。
其次,要建立一支力量雄厚、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也必须通过课程建设才能得以实现。教师队伍在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也应具有合理的梯队性。是否具有这样一支合理的师资队伍不仅影响着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决定着专业的发展潜力,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办学水平。近年来,与迅速发展的本科生规模相比较,承担本科教学任务的师资队伍的建设速度与投入显然滞后得多,本科教学工作大多数由中青年教师承担,中青年教师由于工作时间短,缺乏教学经验和技巧,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不到保证。因此,要通过课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加强教师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和相互补充,促进教学团队的健康发展,最终造就一大批名师、名教授和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师资队伍[,5-7]。
教学团队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建设工程项目,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组织形式,已得到各高校的广泛关注。我校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院校,以深度融合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根据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专业特点,把课程建设作为载体,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和组合,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而促进学校的教学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结合,培养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
三、以课程建设为契机促进教学团队建设[6-7]
(1)以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团队建设
以“教学为根本,科研为支撑,社会为导向,成果进教学” 为指导思想,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核心,以打造精品课程为龙头,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为重点。让科研走入课堂,将成果引进教学。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建设,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调整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
以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基础课程和专业主干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改革课程内容和课程考核方式,突出能力考核,重视过程考核,采用多样化考核。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搭建网上教学信息平台,拓宽教学互动渠道,力争在3年内建设1-2门省级精品课程、3-4门校级精品课程,以此示范和带动专业课程教学,建立起完整的、教学内容先进和特色鲜明的、结构合理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进一步更新现代教育教学观念,正确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目标,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全面建立多层次、多模式、高效、开放的专业教学体系。 (2) 以教材建设促进团队建设
现有的专业课教材除少数有所革新外,多数则照搬,有的甚至是20世纪50、60年代的教材,存在着严重的老化和滞后性,这样,势必在知识更新、面向市场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均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才竞争的需求。因此,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和使用精品教材成为迫在眉睫的工作。
组织机制专业教研室老师,立足于机械制造专业方向,结合科研项目,突出专业特色,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为目标,在学习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专业教材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加强“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教材建设。力争在3年内主、参编教材2-3部,完成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验实训教材和指导书3-4部。
(3)不断推进教学改革和研究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提出了明确的教改思路:师德教育与业务并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合,形成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注重将教学改革和研究同地方科技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与地方企业形成密切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企事业单位和科研单位所特有的环境和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加强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强化实践、理论教学新概念,注重科研对教学的带动作用,科研和产业促进了教学内容和手段的更新,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根据专业建设及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建立开放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监控专业教学质量,促进专业建设,增强办学活力,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产学研结合的长效运行和管理机制。
(4)加强学术交流,扩展视野,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
开展教师知识更新与拓宽的培训。特别要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内部培训,制定培养计划,由教授和教学骨干指导青年教师开展教学、科研以及其他方面的工作,扶持、奖励青年教师进行学科和教学研究,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以精品课程为依托,以教研课题为载体,以教学创新为突破,以网络资源为平台,通过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观摩和学术交流活动,对教学团队的青年教师进行指导,深入课堂听、评课,督促他们读书学习,勤做科研,在教学创新、科研立项和论文撰写上予以指导,鼓励并资助青年教师到全国重点高校攻读博士学位。进一步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四、以课程建设促进团队建设的特色
(1)以课程为载体,以团队为目标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开展教学研究和改革为途径,为完成目标任务而进行团队成员间的分工协作。通过团队合作,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2)以教师为对象,以学生为目的
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团队的建设和不断优化使教师能够潜心研究和创新,严谨治学,施展才能。不断推进教学体制、教材建设、教学法、教学手段的革新,从而真正培养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能力。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SQRL077),安徽工程大学青年科研基金重点资助项目(2008YQ030zd)。
[参考文献]
[1]韩映丽.地方高校教学团队特色化建设的探索[J].甘肃科技,2011(2):157-159.
[2]付义.精品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7(12):24-25.
[3]曹源文.加强工程机械教学团队的探讨[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2):103-105.
[4]刘宝存.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5]都光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思考[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9(1):27-30.
[6]李俊龙.提高高校本科教学团队执行力的策略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9(11):62-64.
[7]董绿英.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平台促进职业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J].职业教育研究,2009(11):76-77.
(作者单位:安徽工程大学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安徽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