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德育的基础目标是培养现代公民,而在学校里小学生就是将来的社会公民。因此,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德育始终是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本文对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一些改进措施。
【关键词】班级;德育;途径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在校学生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四方面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那么对国家、社会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在学校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创造哪些德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了解我国目前的德育状况开始。
一、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方式主要存在的不足
(一)以口头说服教育为主,缺乏品德实践活动
当前学校德育仍然过多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口头说服教育,即过分强调道德认知方面,而较少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品德实践活动。如此“动脑不动手,会说不会行”的不良现象在受教育者中普遍存在。
(二)德育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德育中教师一般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德育过程中,重灌输,轻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教师的德育效果也受到影响。现代社会,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对教师的说教他们或不接受,或者反感,甚至会抵制。
(三)德育内容远离社会和生活
德育中部分教师注重对道德知识传授,而忽略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道德知识仅仅是德育中的一个环节,将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依靠它来评定学生的德,甚至使之成为应付考试的一门学科,背离了德育的初衷。传授德育知识作为学校唯一的任务时,教育便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
(四)学科教学时忽视了德育的渗透
有部分教育者认为,德育是学科德育课程的任务,在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时,没有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
(五)注重纪律管理,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培育
班主任老师都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纪律管理上,认为只要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德育模式,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变成单纯的行为训练。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该从哪些方面组织德育活动,以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高,达到德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一)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科德育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活动方式。它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及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以养成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明白善当行、恶当避。如果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略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那就降低了德育的效果。因此,教師只有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发挥德育课程的功能。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拒绝诱惑》中的关于吸毒对人体危害时,教师先通过展示吸毒对人体危害的图片,接着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提问:“吸毒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学生争着回答: “使人免疫力功能下降。”“容易感染毒性肝炎。”“引起肺脓肿。”“容易感染艾滋病。”……当让学生阅读书中里关于“一位大学生曾在戒毒所里叙述自己的故事”和“全家三死两疯,只因一人吸毒”后,教师又提问:“长期服用毒品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对个人、家庭、社会有哪些危害?”学生又是争先恐后地回答:“让人自毁前途。”“破坏家庭。”“使人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像这种内容源于生活实际,用以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提高了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形成了远离毒品的信念。这样组织德育课堂,注重交流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重视活动的开展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各种活动的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包括学校活动、班级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
1.积极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
教师应该积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创文”活动、班际拔河比赛和体操比赛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培养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
(1)“创文”实践活动。前不久,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环境参加打扫、清理卫生的“创文”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认识到“创文”不仅是一种口号,还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创文意识,培养了文明道德情感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强了创文责任感 。
(2)年级拔河比赛。每年儿童节,我们学校都会开展年级拔河比赛。在比赛前,我积极配合体育老师对参赛的学生加强训练,同时把其他学生组成后勤服务组、安全保卫组及啦啦队人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拔河比赛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集体出一份力。因为积极调动班里每位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所以在比赛时学生们不但团结一致,积极配合,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还取得优异了成绩。通过积极参与拔河比赛,我们班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2.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班内开展贴近生活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和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多开展贴近生活的班会活动,如“感恩教育”“创文明”“防溺水”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提高认识和掌握生活本领。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溺水的自护和救护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在班中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主题班会。具体步骤如下:①展现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溺水事故的案例;②故事表演,让学生了解学会溺水自救的重要性;③讲防溺水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防溺水的方法;④教师演示溺水自救和利用模具表演对溺水者的救护,接着让学生演示其步骤;⑤小组调查,让学生提高认识,远离溺水。在整个班会过程中,教师对防溺水的教育过程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学生在这样的班会课里既对溺水提高了认识,还初步掌握了有关溺水的自护和救护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展现才华的文娱活动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节日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六一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班里指导学生排练有趣的文娱节目,如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各展所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好学上进、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德育
美国学者托马斯·利康纳说:“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层面巨大的德育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它能力如交流、合作、创造力等也得到相应的培养。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PEP 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Let’s learn中关于红、黄、绿灯的功能时,采用了听懂英语指令,做出相应动作的小组游戏活动,该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关于红、黄、绿灯的功能,还让他们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四)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是持久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影响,其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形象、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班级里的文化建设等。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优化人际关系
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和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而且要优化班级里的人际关系。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教师是学生最尊敬、最可信赖的榜样,往往被学生看作社会的代表。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优点,还模仿教师的缺点。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力求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就应该尊重、热爱他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和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如果在学生面前以师长自居,不尊重学生,傲视学生,完全地不顾学生的需要与尊严,就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不可能让学生领会到师爱。而对于不能理解师爱的学生,教师就很难对其进行德育。相反,注重交流互动的德育就能避免德育过程灌输化,避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中,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的行为也是相似的,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们才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与竞争,才能学会解决冲突的技巧,这些对他们的品德和社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友好互助的同伴关系。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座熔炉,陶冶着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和品行,带动班级每个成员前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如鱼得水,成长得更快,即使是一些品行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往往由于受到班级良好风气的感染和熏陶,而克服和抑制自身的不足,发扬和增长积极因素,从而向好的方向转化。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入校教育,让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正、公平,要长久执行。班级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让学生搞好班级的卫生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班主任教师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了“光荣榜”“学习栏”“布告栏”和“宣传栏”等。“光荣榜”里可以贴上一些参赛的奖状,如“优秀文明班”“拔河比赛一等奖”等;“学习栏”里可以贴上班里同学优秀作文、手抄报、美术作品等;“布告栏”里可以贴上学校每个月份开展活动的计划和班级规章制度;“宣传栏”里可以贴上一些有关创文的宣传语和防溺水的安全宣传图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每个月份都出版相应的主题黑板报。
三、结语
总之,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直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持久的“润物无声”教育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要从以上多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以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玉英 ,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
[2]付金凤,曹景萍,于冬梅.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6).
【关键词】班级;德育;途径
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国在校学生大约占全国人口的1/5,如果对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四方面进行良好的教育,使他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优秀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修养,那么对国家、社会就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如何对在学校的小学生进行德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创造哪些德育活动和教育环境以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了解我国目前的德育状况开始。
一、当前我国小学德育方式主要存在的不足
(一)以口头说服教育为主,缺乏品德实践活动
当前学校德育仍然过多重视对受教育者的口头说服教育,即过分强调道德认知方面,而较少组织受教育者参与品德实践活动。如此“动脑不动手,会说不会行”的不良现象在受教育者中普遍存在。
(二)德育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德育中教师一般居于中心地位,学生处于从属地位。在德育过程中,重灌输,轻交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了距离,教师的德育效果也受到影响。现代社会,学生的自我意识、民主意识逐渐增强,对教师的说教他们或不接受,或者反感,甚至会抵制。
(三)德育内容远离社会和生活
德育中部分教师注重对道德知识传授,而忽略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道德知识仅仅是德育中的一个环节,将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依靠它来评定学生的德,甚至使之成为应付考试的一门学科,背离了德育的初衷。传授德育知识作为学校唯一的任务时,教育便远离了社会,远离了生活。
(四)学科教学时忽视了德育的渗透
有部分教育者认为,德育是学科德育课程的任务,在进行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时,没有利用学科教学对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渗透。
(五)注重纪律管理,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培育
班主任老师都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纪律管理上,认为只要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的德育模式,使得学校德育工作变成单纯的行为训练。
二、提高德育效果的途径
作为一名教育者,尤其是班主任,该从哪些方面组织德育活动,以促使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提高,达到德育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来进行。
(一)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学科德育课程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活动方式。它通过传授道德知识、发展道德认识能力及形成正确的道德信念和行为方式,以养成学生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使学生明白善当行、恶当避。如果教师在德育课堂上只注重道德知识传授,而忽略联系社会和生活实际,甚至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那就降低了德育的效果。因此,教師只有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更好发挥德育课程的功能。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拒绝诱惑》中的关于吸毒对人体危害时,教师先通过展示吸毒对人体危害的图片,接着让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提问:“吸毒对人的健康有什么危害?”学生争着回答: “使人免疫力功能下降。”“容易感染毒性肝炎。”“引起肺脓肿。”“容易感染艾滋病。”……当让学生阅读书中里关于“一位大学生曾在戒毒所里叙述自己的故事”和“全家三死两疯,只因一人吸毒”后,教师又提问:“长期服用毒品不仅危害人的健康,还对个人、家庭、社会有哪些危害?”学生又是争先恐后地回答:“让人自毁前途。”“破坏家庭。”“使人走上犯罪道路,危害社会。”
像这种内容源于生活实际,用以交流互动的课堂教学,使得学生提高了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形成了远离毒品的信念。这样组织德育课堂,注重交流互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性。
(二)重视活动的开展
人的能力是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各种活动的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包括学校活动、班级活动和学生自主活动。
1.积极对待学校组织的活动
教师应该积极对待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运动会、“创文”活动、班际拔河比赛和体操比赛等。这类活动规模大、影响深,对于形成个体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培养健康向上、团结进取的班级团队精神起很大作用。
(1)“创文”实践活动。前不久,学校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环境参加打扫、清理卫生的“创文”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这一活动,认识到“创文”不仅是一种口号,还是一种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学生提高了创文意识,培养了文明道德情感和文明行为习惯,增强了创文责任感 。
(2)年级拔河比赛。每年儿童节,我们学校都会开展年级拔河比赛。在比赛前,我积极配合体育老师对参赛的学生加强训练,同时把其他学生组成后勤服务组、安全保卫组及啦啦队人员,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拔河比赛中去,让他们懂得每一个人都应为集体出一份力。因为积极调动班里每位成员参与到活动中,所以在比赛时学生们不但团结一致,积极配合,各项工作都顺利进行,还取得优异了成绩。通过积极参与拔河比赛,我们班的凝聚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
2.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活动
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在班内开展贴近生活而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对学生的道德和社会性发展起到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多开展贴近生活的班会活动,如“感恩教育”“创文明”“防溺水”等为主题的班会,让学生提高认识和掌握生活本领。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有关溺水的自护和救护方法,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可以在班中举行《珍爱生命,远离溺水》的主题班会。具体步骤如下:①展现实例,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溺水事故的案例;②故事表演,让学生了解学会溺水自救的重要性;③讲防溺水知识,让学生初步了解防溺水的方法;④教师演示溺水自救和利用模具表演对溺水者的救护,接着让学生演示其步骤;⑤小组调查,让学生提高认识,远离溺水。在整个班会过程中,教师对防溺水的教育过程可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和导之以行。学生在这样的班会课里既对溺水提高了认识,还初步掌握了有关溺水的自护和救护方法,培养了学生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3.展现才华的文娱活动
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节日让学生自主开展一些文娱活动。例如,六一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在班里指导学生排练有趣的文娱节目,如唱歌、跳舞、乐器演奏等,让学生各展所长,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通过这些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好学上进、不断进取、团队合作的精神,同时也使他们提高了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培养了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
(三)发挥学科教学的功能德育
美国学者托马斯·利康纳说:“学术课程在价值观培养方面的作用是一个沉睡中的巨人。”由此可见学科教学层面巨大的德育价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应该注重德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其它能力如交流、合作、创造力等也得到相应的培养。例如,英语教师在教学PEP 六年级上册Unit 2 Part Let’s learn中关于红、黄、绿灯的功能时,采用了听懂英语指令,做出相应动作的小组游戏活动,该活动不仅让学生学会关于红、黄、绿灯的功能,还让他们学会积极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这样通过英语学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和能力。
(四)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
建构良好的教育环境也会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是持久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良好的教育环境的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对学生产生“润物无声”影响,其主要因素包括教师形象、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和班级里的文化建设等。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优化人际关系
教师良好的师表形象和师生间的融洽关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因此,教师不仅要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而且要优化班级里的人际关系。
(1)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教师要注意以身示范。教师是学生最尊敬、最可信赖的榜样,往往被学生看作社会的代表。学生不仅模仿教师的优点,还模仿教师的缺点。因此,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必须严于律已,以身作则,力求在各个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2)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我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就应该尊重、热爱他们,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真正的爱是建立在尊重和民主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如果在学生面前以师长自居,不尊重学生,傲视学生,完全地不顾学生的需要与尊严,就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更不可能让学生领会到师爱。而对于不能理解师爱的学生,教师就很难对其进行德育。相反,注重交流互动的德育就能避免德育过程灌输化,避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3)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学生品德的发展。在同伴交往中,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彼此的行为也是相似的,只有在这样的关系中,他们才能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与竞争,才能学会解决冲突的技巧,这些对他们的品德和社会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友好互助的同伴关系。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能使孩子得到美的享受美的快乐和美的满足的东西,都具有一种奇特的教育力量。”一个良好的班集体犹如一座熔炉,陶冶着每个学生的思想、作风和品行,带动班级每个成员前进。在这样的班集体中,原来基础较好的学生如鱼得水,成长得更快,即使是一些品行和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往往由于受到班级良好风气的感染和熏陶,而克服和抑制自身的不足,发扬和增长积极因素,从而向好的方向转化。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老师,要加强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和环境文化建设。
(1)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俗话说“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新生入校之际,班主任教师要对学生做好入校教育,让学生了解规范,同时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班级制度的实施要公开、公正、公平,要长久执行。班级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2)班级环境文化建设。教室环境是班级形象的标志之一。美化教室环境,既建设了良好的班级形象,也可以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理学研究证明,自然环境、社会现实会对人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增添生活和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更重要的是,优美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的情感,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因此,班主任教师首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要让学生搞好班级的卫生环境,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班主任教师要发动学生精心设计教室的布置。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教室里布置了“光荣榜”“学习栏”“布告栏”和“宣传栏”等。“光荣榜”里可以贴上一些参赛的奖状,如“优秀文明班”“拔河比赛一等奖”等;“学习栏”里可以贴上班里同学优秀作文、手抄报、美术作品等;“布告栏”里可以贴上学校每个月份开展活动的计划和班级规章制度;“宣传栏”里可以贴上一些有关创文的宣传语和防溺水的安全宣传图片。教师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活动计划,组织学生每个月份都出版相应的主题黑板报。
三、结语
总之,提高学科德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是德育的重要途径,它直接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而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和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持久的“润物无声”教育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德育时,教师要从以上多个途径对学生进行德育影响,以达到德育的最佳效果。
参考文献:
[1]赵玉英 ,张典兵.德育原理新论[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0(3).
[2]付金凤,曹景萍,于冬梅.教育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