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高中的课程体系中,语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整个课程设置中十分关键的组成部分,而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名著阅读是核心部分,切实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和分析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方法十分重要而且必要的。在全日制普通高中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中也进一步明确强调,要通过课外名著阅读,使学生能够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培养其独立阅读能力,实现个性化阅读,使其阅读视野进一步扩大,提升文学品位。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具体过程中,可以着重根据高中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具体情况,有效衔接考试等相关方法,使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得到充分的提升,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词:名著导读;方法;例谈
引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着重指出,高中生应该通过名著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使阅读视野进一步扩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和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并真正意义上读好书,读整本书,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更有效的丰富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同时在具体的阅读数量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要求,要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至少5部,以及其他读物,其总字量不能少于150万字。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阅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名著导读阅读而言,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结合具体的考试内容进行讲解,考试范围成为名著导读的参考依据,而这样的方法,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学感受以及对作品内涵的领悟等都缺乏深入的培养,无法形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更无法体现出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内涵。据此,下面我们通过实例着重探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具体现状以及相对应的导读方法。
一、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更着重关注考试内容所要求的阅读鉴赏以及表达思想等内容,对于名著导读中的“导”字往往不够重视,没有着重分析和探究相关方面的内容,使引导的部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尽管在教材中有比较明确的思路,具体体现在:“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思考和探究”,这从整体上为学生提供了相对来说比较明确的有效方案,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而言,相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分配方面不够充足。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学习压力很大,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自由发展还给了学生,然而,十分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是让名著导读时间不够充分,在实践方面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配,学生也无法把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厚重的名著阅读上面。
2名著内涵深度超过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名著往往跨越时间特别长,空间十分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其主体内涵十分深厚,尽管在导读过程中概括的介绍了相关方面的主旨要义和大概内容,但是作为一部名著来说,还是超越了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高中学生在对于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往往产生读和不读没有差别的问题。
3语文教师的态度比较随意,听之任之。从一方面来看,语文教师着重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名著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以及考试思维方式,和时间的催促下,使语文教师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往往随大流,跟随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学生的兴趣去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无法深入内涵,更不能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使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从实践来看名存實亡,新课程的要求也无法有效贯彻落实,而要使这种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教和导有效融合,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二、通过实例着重探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方法
1有针对性的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针对语文教学实际进步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就会造成语文教学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而与生活实际有效融合,会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激活,这样也可以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注入更多的活力。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名著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际,甚至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血液中也有效贯穿,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成语,古诗,歇后语等,都包含了名著故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相对应的比赛环节,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别,每一个组中选出三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补充。在比赛的内容方面,可以设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个部分通过成语、古诗等等相关的形式来猜测话语中所说的是《三国》中的什么人物,例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要讲的是哪位人物?第其次,可以说歇后语,然后先把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显示在课件中,然后由学生接后半段,例如:张飞吃豆腐——,学生接后半部分,这样能够使其更深刻,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进一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可以围绕着《三国》的相关内容设置脑筋转转弯题目,例如: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得早? 在这个环节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不管是对于高中任何一个年级,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生活实际有效融合,在具体的生活中找到名著的影子,这样能够促使名著导读学习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2与考试内容有效融合,使学生名著阅读更有动力
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找一些高考的仿真或者真实试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特别是针对涉及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进一步有效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促进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更明确。例如,在《三国演义》的导读教学环节中,可以找全国范围内高考试卷所选择的名著导读内容,可以有效选择相对应的选择题进行进行组合,让学生进行判断正误。例如: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经突围经历千难万险,之后脱离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怀抱阿斗上马,而自己却步行进行护卫。但是,为了能够确保赵云保护好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之后,自己就拔剑自杀。针对这个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积累,进行相对应的判断。在该环节中,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有效搜索,并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的情境中,对于自身看过的电视剧或者原著不断反思,积极回忆,在思考和回忆的过程,学生可以陷入到反思中:为什么自身已经看过,但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却模棱两可,无法有效判断答案的对错。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也就是说:针对名著进行阅读的方法。 3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更精准有效
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名著导读,能够让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有更大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掌握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从教学实际来看,很多高中学生比较喜欢名著阅读,在学习过程中也阅读了很多名著,但是在面对考试题目的时候,却发现自身对于名著并没有深入了解,针对很多具体问题并没有着重探究,存在着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善于把平时课文阅读的方法有效运用到名著导读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动眼,动手,动脑,使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掘,真正意义上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针对名著阅读方法而言,给出四条建议,分别是:首先,着重了解和把握名著的形成和影响,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名著作者生平以及名著的形成过程,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了解名著的影响力。其次,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特别是针对名著中所涉及的有巨大影响力的情节,或者经典片段,要着重把握,由此来掌握该片段所体现出的核心思想。第三,通读名著,抓住小说三要素,以此更有效的欣赏和品味精彩的篇章。第四,积极有效的积累相对应的语文知识。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古代的文化常识,礼仪制度以及特定称谓等等情况,进一步把握名著的深层次内涵。
4有针对性的观看相对应的影视节目,使学生的名著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推进,新传播媒体应运而生,利用全新的媒体形式,可以使名著导读教学融入信息化因素,通过多媒体或者微课展示的形式,使名著导读更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对应的影视节目,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全新呈现形式,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家》等都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通过这樣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并结合影视剧的片段对应书中重点内容,这样能够让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不能只是单纯的用影视欣赏来代替文本阅读,要讲究适度的原则,确保两者充分融合,充分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的名著导读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在有效教授《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影视剧和原著的对比分析环节,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一小段《孔明挥泪斩马谡》,然后出示经典名著中针对这一片段的描写内容,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讨和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两者的差异,并进一步加深印象,针对其中的不同可以有效掌握。然后,教师要深入细致的讲解原著和影视剧的差别,进一步分析影视作品往往是影视创作人员结合原著相关的内容展开的二次加工,我们可以通过影视节目,针对名著中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把握,但不能完全的迷信影视作品,要自身探究名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和比较,真正意义上把握名著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内涵,了解名著的特点和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有效看出,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相对应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名著导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立足点,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掌握更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高中学生能够有更独特,更深刻的阅读体验,为提升其语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
[2]袁振国.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4]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关键词:名著导读;方法;例谈
引言
在《语文课程标准》针对高中语文名著阅读着重指出,高中生应该通过名著阅读,进一步提升阅读兴趣,使阅读视野进一步扩大,并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和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的能力,并真正意义上读好书,读整本书,使自身的精神世界得到更有效的丰富和优化,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同时在具体的阅读数量方面也做出了明确要求,要课外自读文学名著至少5部,以及其他读物,其总字量不能少于150万字。在高中语文的必修课程教学过程中,高中语文的名著导读阅读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名著导读阅读而言,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就是结合具体的考试内容进行讲解,考试范围成为名著导读的参考依据,而这样的方法,并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体验,文学感受以及对作品内涵的领悟等都缺乏深入的培养,无法形成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更无法体现出独立阅读、个性化阅读的内涵。据此,下面我们通过实例着重探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具体现状以及相对应的导读方法。
一、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现状
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具体教学过程中,通常情况下教师更着重关注考试内容所要求的阅读鉴赏以及表达思想等内容,对于名著导读中的“导”字往往不够重视,没有着重分析和探究相关方面的内容,使引导的部分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尽管在教材中有比较明确的思路,具体体现在:“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思考和探究”,这从整体上为学生提供了相对来说比较明确的有效方案,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并不尽如人意,具体而言,相关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时间分配方面不够充足。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十分沉重,学习压力很大,尽管在新课程标准中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个性自由发展还给了学生,然而,十分繁重的学习任务,还是让名著导读时间不够充分,在实践方面不能进行更有针对性的分配,学生也无法把更多的学习时间放在厚重的名著阅读上面。
2名著内涵深度超过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名著往往跨越时间特别长,空间十分广泛,所涉及的内容其主体内涵十分深厚,尽管在导读过程中概括的介绍了相关方面的主旨要义和大概内容,但是作为一部名著来说,还是超越了高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高中学生在对于名著的阅读过程中,往往产生读和不读没有差别的问题。
3语文教师的态度比较随意,听之任之。从一方面来看,语文教师着重强调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为名著阅读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从另一方面来看,传统的思维模式,特别是高考的压力以及考试思维方式,和时间的催促下,使语文教师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往往随大流,跟随传统的教学方式,由学生的兴趣去阅读,在这样的情况下,造成学生的阅读往往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无法深入内涵,更不能提升其语文综合素养。在这样的情况下,使高中语文名著导读从实践来看名存實亡,新课程的要求也无法有效贯彻落实,而要使这种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变,就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教和导有效融合,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更显著的提升。
二、通过实例着重探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方法
1有针对性的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名著阅读兴趣得到有效提升
语文教育专家刘国正针对语文教学实际进步指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脱离生活实际,就会造成语文教学空洞无物,枯燥乏味,而与生活实际有效融合,会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心灵得到有效激活,这样也可以为自身的教学实践注入更多的活力。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名著已经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实际,甚至在我们民族的文化血液中也有效贯穿,在实际的生活中有很多成语,古诗,歇后语等,都包含了名著故事,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实际生活出发,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激发。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设计相对应的比赛环节,把全班同学分成四个组别,每一个组中选出三个代表进行相关问题的回答,然后其他同学进行有效补充。在比赛的内容方面,可以设为三个部分,首先第一个部分通过成语、古诗等等相关的形式来猜测话语中所说的是《三国》中的什么人物,例如: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要讲的是哪位人物?第其次,可以说歇后语,然后先把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显示在课件中,然后由学生接后半段,例如:张飞吃豆腐——,学生接后半部分,这样能够使其更深刻,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进一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第三,可以围绕着《三国》的相关内容设置脑筋转转弯题目,例如:为什么关羽比张飞死得早? 在这个环节中,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得到充分的激发,不管是对于高中任何一个年级,都受到热烈的欢迎,在这个环节结束之后,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在名著导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身的生活实际有效融合,在具体的生活中找到名著的影子,这样能够促使名著导读学习过程中更有成就感,同时也能够使自身的文学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2与考试内容有效融合,使学生名著阅读更有动力
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尽可能找一些高考的仿真或者真实试题,让学生进行阅读,特别是针对涉及名著导读的相关内容,可以让学生去进行了解和掌握,让学生进一步有效明确高考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促进学生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学习目标更明确。例如,在《三国演义》的导读教学环节中,可以找全国范围内高考试卷所选择的名著导读内容,可以有效选择相对应的选择题进行进行组合,让学生进行判断正误。例如:赵云保护着麋夫人,阿斗经突围经历千难万险,之后脱离危险,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的追兵又到了,赵云苦苦劝说受了重伤的麋夫人怀抱阿斗上马,而自己却步行进行护卫。但是,为了能够确保赵云保护好刘备的骨肉,麋夫人把阿斗交给赵云之后,自己就拔剑自杀。针对这个内容,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积累,进行相对应的判断。在该环节中,学生能够针对自身的知识储备进行有效搜索,并针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积极投入到思考的情境中,对于自身看过的电视剧或者原著不断反思,积极回忆,在思考和回忆的过程,学生可以陷入到反思中:为什么自身已经看过,但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却模棱两可,无法有效判断答案的对错。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师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入到下一个问题的探究过程中,也就是说:针对名著进行阅读的方法。 3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更精准有效
有针对性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考试的相关内容进行名著导读,能够让学生对于名著阅读有更大的兴趣,接下来就是如何进行名著阅读,掌握切实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是至关重要的。从教学实际来看,很多高中学生比较喜欢名著阅读,在学习过程中也阅读了很多名著,但是在面对考试题目的时候,却发现自身对于名著并没有深入了解,针对很多具体问题并没有着重探究,存在着模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在名著导读过程中善于把平时课文阅读的方法有效运用到名著导读阅读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主动动眼,动手,动脑,使自主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掘,真正意义上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例如,在教学《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特征,针对名著阅读方法而言,给出四条建议,分别是:首先,着重了解和把握名著的形成和影响,在最大程度上把握名著作者生平以及名著的形成过程,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实际,了解名著的影响力。其次,更有效的理解和掌握名著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特别是针对名著中所涉及的有巨大影响力的情节,或者经典片段,要着重把握,由此来掌握该片段所体现出的核心思想。第三,通读名著,抓住小说三要素,以此更有效的欣赏和品味精彩的篇章。第四,积极有效的积累相对应的语文知识。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古代的文化常识,礼仪制度以及特定称谓等等情况,进一步把握名著的深层次内涵。
4有针对性的观看相对应的影视节目,使学生的名著鉴赏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推进,新传播媒体应运而生,利用全新的媒体形式,可以使名著导读教学融入信息化因素,通过多媒体或者微课展示的形式,使名著导读更有趣味性和针对性。在具体的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相对应的影视节目,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名著的全新呈现形式,例如《红楼梦》、《三国演义》、《家》等都拍成了电影或电视剧,通过这樣的形式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兴趣,并结合影视剧的片段对应书中重点内容,这样能够让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要着重关注不能只是单纯的用影视欣赏来代替文本阅读,要讲究适度的原则,确保两者充分融合,充分实现优势互补,让学生的名著导读阅读能力得到更有效的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可以在有效教授《三国演义》导读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安排影视剧和原著的对比分析环节,可以首先让学生们观看《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的一小段《孔明挥泪斩马谡》,然后出示经典名著中针对这一片段的描写内容,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探讨和寻找两者之间的差异,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两者的差异,并进一步加深印象,针对其中的不同可以有效掌握。然后,教师要深入细致的讲解原著和影视剧的差别,进一步分析影视作品往往是影视创作人员结合原著相关的内容展开的二次加工,我们可以通过影视节目,针对名著中的相关故事情节进行把握,但不能完全的迷信影视作品,要自身探究名著的具体内容,通过分析和比较,真正意义上把握名著的具体内容和主旨内涵,了解名著的特点和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能够有效看出,在高中语文名著导读阅读的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情况掌握相对应的方法,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名著导读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立足点,进一步有针对性的指导其掌握更科学合理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高中学生能够有更独特,更深刻的阅读体验,为提升其语文素养、培养健全的人格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8
[2]袁振国.教育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8
[3]王先霈.文学文本细读讲演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
[4]孙绍振.名作细读—微观分析个案研究[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