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目标当中增添了“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走向正途”的情感教育内容。“情感教育”一词最初是从保加利亚海扎诺尔的暗示教学法及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情感教学理论脱胎而来。情感教育是知识教育的辅助环节,是把情感培养作为学生的成长的一个重要领域。
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
第一,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关键。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之形成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情感教育作为教学载体,并将这些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内化成学生的人格特质。
第二,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一论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其中一项感情,那他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经过近年的摸索,本人认为要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知人论世,将情比情
语文教材经过精心编选,绝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形神具佳,渲染了作者极具个性的情感色彩,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文本,概括文章中心思想,进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只有先被作品感动,才能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让学生去领会、去感悟。学生哪怕只是接受点点,这就是成功,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获益匪浅,因为长期处在美的感情包围之中,个人都会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正确的认识,进而渗透到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并对语文学习进行反哺。
如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首先教师要了解本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充满怀念感情的诗篇,特别针对如今青少年对于周总理的不了解,更应该好好引导:“哪里”是诗眼,让学生去追寻,在山川、在密林、在海疆、在边关;在个人、在集体、在国家,总理似乎哪里都寻找不着,但其实又哪里都存在,存在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这样真正体现“将情比情”。
二、深入文本,陶冶性情
语文内容很丰富,有的时候让人产生一种望洋兴叹的感觉,好像无从入手,但是它又是有规律的,只要你真正喜欢它,愿意为它付出,语文之美就会随时把你紧紧拥抱,让你觉得它是如此之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作品如浩瀚星海,经过编者们的努力,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流淌着诗歌精致的韵律美,流淌着散文含蓄的意蕴美,流淌着小说奇妙的情节美,如此等等都会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情感境界中。我们教师应很好地备课,深入文本,认真解读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充分挖掘作者要表达的丝丝情感。
例如教授《望岳》一课时,播放配乐诗朗诵(配合PPT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声音里,让联想漫延,联想优美的景象,联想杜甫身处泰山之巅时的所感,然后学生多次朗读,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文字本身的沉郁之美。通过小组学习、师生交流,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内容及本诗的中心思想,最终让学生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雄美,初步体会到杜甫其人之宽广胸襟。如此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可以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双赢。
三、创设情境,激发感情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PPT课件、动画、视听影像等),让书本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书本中的故事具体生动,让书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容易使人感受领悟。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特别是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是要贯彻情感教育的方针,利用每一堂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欣赏祖国大好山河,感悟各种丰满的人物情感。
例如教授《乡愁》一课时,教师导入后,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同时播放PPT(播放相关图片),如果教师朗诵水平高,可以试着用婉转、低缓的语调来诵读,或者播放朗读带,通过营造这种浓浓的思乡情绪,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进而去体味诗歌散发着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因此需要广泛地吸取积极良好的感情养分。语文课堂不仅为他们提供语文知识,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机地整合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让爱在情感教育中“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中学。
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为:
第一,情感教育是实现语文教学总目标的关键。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使之形成正确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提升个人文化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以情感教育作为教学载体,并将这些健康向上的情感素质内化成学生的人格特质。
第二,情感教育是以人为本的需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与老师坦诚相见,那么谈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这一论述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亲情、友情、爱情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寄托和追求。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其中一项感情,那他就不能称之为人了。
经过近年的摸索,本人认为要在教学中巧妙地渗透情感教育,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知人论世,将情比情
语文教材经过精心编选,绝大多数文章文质兼美,形神具佳,渲染了作者极具个性的情感色彩,为情感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在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写作意图,结合文本,概括文章中心思想,进而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只有先被作品感动,才能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时时注意让学生去领会、去感悟。学生哪怕只是接受点点,这就是成功,积少成多,长期坚持下来,学生获益匪浅,因为长期处在美的感情包围之中,个人都会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正确的认识,进而渗透到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并对语文学习进行反哺。
如教授《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首先教师要了解本诗歌的写作背景。这是一篇充满怀念感情的诗篇,特别针对如今青少年对于周总理的不了解,更应该好好引导:“哪里”是诗眼,让学生去追寻,在山川、在密林、在海疆、在边关;在个人、在集体、在国家,总理似乎哪里都寻找不着,但其实又哪里都存在,存在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里,这样真正体现“将情比情”。
二、深入文本,陶冶性情
语文内容很丰富,有的时候让人产生一种望洋兴叹的感觉,好像无从入手,但是它又是有规律的,只要你真正喜欢它,愿意为它付出,语文之美就会随时把你紧紧拥抱,让你觉得它是如此之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作品如浩瀚星海,经过编者们的努力,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流淌着诗歌精致的韵律美,流淌着散文含蓄的意蕴美,流淌着小说奇妙的情节美,如此等等都会让学生沉浸在丰富的情感境界中。我们教师应很好地备课,深入文本,认真解读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充分挖掘作者要表达的丝丝情感。
例如教授《望岳》一课时,播放配乐诗朗诵(配合PPT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声音里,让联想漫延,联想优美的景象,联想杜甫身处泰山之巅时的所感,然后学生多次朗读,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文字本身的沉郁之美。通过小组学习、师生交流,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内容及本诗的中心思想,最终让学生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之雄美,初步体会到杜甫其人之宽广胸襟。如此这节课的情感教育目标就能够很好地完成,可以实现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教育的双赢。
三、创设情境,激发感情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PPT课件、动画、视听影像等),让书本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书本中的故事具体生动,让书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更容易使人感受领悟。这些都需要教师课前精心准备,特别是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关键是要贯彻情感教育的方针,利用每一堂课,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欣赏祖国大好山河,感悟各种丰满的人物情感。
例如教授《乡愁》一课时,教师导入后,播放马思聪的《思乡曲》,同时播放PPT(播放相关图片),如果教师朗诵水平高,可以试着用婉转、低缓的语调来诵读,或者播放朗读带,通过营造这种浓浓的思乡情绪,激起大家的情感共鸣,进而去体味诗歌散发着的乡愁,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因此需要广泛地吸取积极良好的感情养分。语文课堂不仅为他们提供语文知识,而且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广大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有机地整合知识教育和情感教育,以情动人,让爱在情感教育中“润物细无声”。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