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探讨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xiang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摘要】 美术是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重要科目,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对审美有了更高要求,高中美术教师要承担起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重任。文章在分析高中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对策,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美术 学生鉴赏能力 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把立德树人这一理念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时提高了高中政治教学对于学生道德教育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情况中,由于高中学业比较紧张,高中政治教学通常会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更为重视,而对学生的价值观形成教育比较薄弱。本文将就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理念做深入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策略。   【关键词】 政治教学 立德树人 实践探究   【中图分类号】 G633.2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合现阶段的学生进行生物的学习,因此初中生物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将传统的说教式讲学转变为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改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充满融入感。在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在这一前提下,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有效提高,从而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作用。   【关键词】 小
【摘要】 高中政治的学习内容比较繁杂,知识点非常广泛,需要教师不断吸取新知识来满足教学需求,更需要学生一直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由于政治学科的实时性非常强,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时事政治在高中阶段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教师手中的重点教学资源。时事政治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来说有着重要作用,学生要学好政治就必须熟悉某阶段的时事政治素材。本文将就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进行分析。
【摘要】 阅读与写作,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也应将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培养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其表达能力,以完成新课标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服务的要求目标。在此基础上,我们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两个方向出发,提出读写结合的有关策略,希望在这条路上展开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 读写教学 有效结合 阅读兴趣 表达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摘要】 《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是在学习了《10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正确读写1000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每个数的组成。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通过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与发展,从而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 1000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 趣味教学 反思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利用实验素材,提供宏观现象,通过从原子、分子层面学习物质组成、性质,学习化学本质特征,建立宏观辨识和微观辨析核心观念;通过完成限定条件的实验活动、实验设计以及结果分析,掌握科学研究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落实化学核心任务——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探究精神等核心观念;通过完成主题性内容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   【关键词】 实
【摘要】 英語学科在初中教学中一直是重点和难点,将初中英语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才能使学生将英语这项技能真正掌握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初中作为学生日后学习奠定基础的重要阶段,但由于仍然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有较强的个性特点往往在学习上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使用合适的课堂导入策略可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使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本文针对初中英语教学课堂导入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
【摘要】 在学校教育中,班主任老师经常要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有时候会用惩罚来进行矫正,但是惩罚用的不好则容易越过体罚的边界,如何将“惩罚”用得有效、用得巧,值得思考。   【关键词】 惩罚 矫正 问题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8-131-02  在就近入学的政策
1948年,对胡适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年春天,他被蒋介石提议为总统参选人,从而被推上政治前台,成为社会各界更加关注的人物。在众多关注他的人中,有一位叫陈器伯,在这一年中先后多次给胡适写信,其中有十封信完好保存至今,并于20多年前出版的 《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 全文公之于众。那么,这位陈器伯是何许人?为何这时如此频繁与胡适通信?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反映了他什么心态?而大名鼎鼎的胡适是如何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