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开展了课程改革,了解了生本教育理念,我深深地认识到:以往课堂提供给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思考和行动的机会太少,课堂几乎变成教师演“独角戏”的舞台,教学既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就谈不上教学效益的提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把教材中的文字转化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活教材”,让学生有自信心与成就感,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因此,为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决定从品析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入手。重点词句是能够体现文章中心意思的词语和句子,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透彻,往往对理解整篇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有很大帮助,是一种耗时少、收效大的做法。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管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都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自学检测,注重读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教学《一千根弦》一文时,我首先从重点词句的检测入手,先依据自学导航(1)小题中的A部分,抽学生带拼音读生字词,学生交流识记难字的方法,再去掉拼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识记字词。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的大致情况。最后,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请学生读想读的自然段;老师让学生读难读的自然段等,再结合学生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中肯的评价,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巧抓重点词句是悟情的前提
1.表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词句
有些文章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做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颐和园》开头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我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其中“最美丽的”、“皇家园林”正是全文的中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了不起”一词,就能很好地表现这对父子的不平凡。
2.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句
如《信任》一文中的“信任”一词,作为课题就直接点题,揭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看不见的爱》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安详、微笑”,从中可以充分体会母亲心中的话语,那一定是爱、鼓励和信任,这是文章的中心。
3.地位特殊的句子
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如《颐和园》一文中第一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我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与最后一个自然段“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前后照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重点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对于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就是联系作者意图、人物品格、事件意义和景物特点进行理解。如《生命的药方》一文中写道:“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在这里我们需在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因为艾迪对德诺一直以来的关心与照顾,使不幸的德诺感受到了友爱,从而使德诺快乐地走完短暂的一生。
2.运用比较法理解词句
如在教学《水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两组句子对比着读:(1)“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2)“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通过对比读,学生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窗口写得形象逼真,读起来亲切、自然,给人以美感,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水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是“白纸”一张,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予以尊重和重视,在理解语句、课文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感受。
四、品读重点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实现。而文中的重点词句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个性化的读,能更深入地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如在教学《圣诞老人的礼物》这一课时,学生以小组汇报形式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和读书感受。他们通过朗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语句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钱不够时小女孩的无奈和窘迫;为换回假发小女孩付出的辛苦;听了老板的话小女孩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汇报和交流,学习气氛非常融洽和谐,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五、积累重点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为了培养学生语感,更进一步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学生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重点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背诵的甜头,就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抓重点词句,在分析、比较、品味、积累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能使他们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与作者产生共鸣。
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通过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古人教育名言广为人们所引用,都告诉我们“多读书”的重要性,试想,学生刚刚拿到一篇文章,在朗读正确都很困难的情况下,不管老师怎样精心设计导语,都不可能理解课文,感悟情感。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通读课文的时间,让学生借助各种阅读工具自由地、充分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中的语言信息,把课文读通并初步读懂,这是引导学生悟情的基础。
自学检测,注重读的训练。课堂上,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检测,以便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教学《一千根弦》一文时,我首先从重点词句的检测入手,先依据自学导航(1)小题中的A部分,抽学生带拼音读生字词,学生交流识记难字的方法,再去掉拼音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识记字词。接着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巡视指导,了解学生读书的大致情况。最后,检测学生的读书情况:请学生读想读的自然段;老师让学生读难读的自然段等,再结合学生自评、同学评、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朗读做出中肯的评价,引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二、巧抓重点词句是悟情的前提
1.表现文章中心或主旨的词句
有些文章往往由重点词句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我们把这些句子叫做中心句。还有一些文章中的重点词句蕴涵着文章的中心,只要分析、理解这些句子的深刻含义,就能把握文章的中心。学生只要在阅读理解全文的基础上,对这些重点词句适当做些补充、修改,就能顺利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颐和园》开头一句“北京的颐和园是我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其中“最美丽的”、“皇家园林”正是全文的中心。如《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中的“了不起”一词,就能很好地表现这对父子的不平凡。
2.揭示课文内容或句子意义的关键词句
如《信任》一文中的“信任”一词,作为课题就直接点题,揭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如《看不见的爱》课文中出现了两次“安详、微笑”,从中可以充分体会母亲心中的话语,那一定是爱、鼓励和信任,这是文章的中心。
3.地位特殊的句子
如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如《颐和园》一文中第一自然段“北京的颐和园是我国最美丽的皇家园林”。与最后一个自然段“颐和园,不愧为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前后照应,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理解重点词句是悟情的保证
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人物特点的,诸如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的词句,表现事情意义的词句,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思想感情。对于写景状物的记叙文,应抓住表现景物特点的词句来体会。有的记叙文还夹以议论、抒情,这些句子含义深刻,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抓住不放、深入体会。
在教学中,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词句。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就是联系作者意图、人物品格、事件意义和景物特点进行理解。如《生命的药方》一文中写道:“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球鞋。”在这里我们需在领悟文章中心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因为艾迪对德诺一直以来的关心与照顾,使不幸的德诺感受到了友爱,从而使德诺快乐地走完短暂的一生。
2.运用比较法理解词句
如在教学《水乡》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将这两组句子对比着读:(1)“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2)“外面的景致嵌在窗框里,就像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扇面”。通过对比读,学生感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窗口写得形象逼真,读起来亲切、自然,给人以美感,很容易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水乡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句
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不是“白纸”一张,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都是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要予以尊重和重视,在理解语句、课文时,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感受。
四、品读重点词句是悟情的关键
学生有了对课文内容和作者语言特色的理解之后,心中会产生一种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激情,有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需要,这就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实现。而文中的重点词句是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关键,因此,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词句进行个性化的读,能更深入地感悟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进一步地升华思想、陶冶情感。如在教学《圣诞老人的礼物》这一课时,学生以小组汇报形式交流各自的读书心得和读书感受。他们通过朗读主人公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语句体会小女孩看到假发时的欣喜和激动;钱不够时小女孩的无奈和窘迫;为换回假发小女孩付出的辛苦;听了老板的话小女孩表现出的坚强和失望,从而感受到小女孩对妈妈真挚的爱和大胡子老板美好、善良的品质。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汇报和交流,学习气氛非常融洽和谐,充分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五、积累重点词句是悟情的深化
为了培养学生语感,更进一步地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我常将背诵穿插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品读一个段落后,由于充分理解了语言结构,体悟到文章的美,就有一种读背课文的愿望,很容易背诵课文。我常不失时机地让能背诵的学生合上课本,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重点段落。久而久之,学生尝到背诵的甜头,就很自觉地将一些优美的段落熟读成诵。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坚持不懈地让学生抓重点词句,在分析、比较、品味、积累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促使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更能使他们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多彩,与作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