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信,上个世纪的语文教材作为必学内容安排,而且书信考试题也频频出现。后来渐渐成了应用文课外资料,不作任何学习要求,现在干脆不提了。而我每每读到杜甫的“家书抵万金”,总会有一种复杂的感情。除了对诗人的深深同情以外,更多的是对书信的一种牵挂。因为,书信作为语文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魅力是所有的现代工具无法替代的。
一、书信与中国文明一样久远
有人把远古的神话命名为“口耳相传的书信”;把先人结绳记数命名为“留给自己的书信”;把山岩上的形象数字命名为“形象的书信”;把甲骨文命名为“留给后代的书信”;把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之后又在封泥上盖印章的书信命名为“最早的防伪书信”。
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布衣百姓,都把书信作为相互沟通,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但那时交通并不发达,写完了信,或亲自送去,或托人捎去,若相距遥远,书信在路上走个一年半载也是常事。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书信也就成为延续几千年文明史,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书信与家一样温暖
有一位飘泊在外的游子说:在我的心中,家书与家一样久远,一样温暖。也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个女学生,生日啥礼物都不要,就要男朋友给她亲笔写封信,还要到邮局寄给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元觉得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早已忘了写信这种沟通情感的方式,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怀念书信带给我们的温暖的。
张教授认为,传统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展示了个性的光芒,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多少年前,少女羞涩地在家门前等待邮差送来心上人的信笺,母亲静静地期盼着儿子的信何时能到家,家书带给我们浪漫和温暖的想象。国学大师季羡林倡议:“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谐,共建和谐社会。”书信因为是亲笔,所以从来就有见信如见人的说法。每次我女儿的来信,我都会反复地细读,唯恐漏了一个字,甚至还想在字缝里读出更多的字来。
三、书信与美酒一样值得珍藏
书信的收藏,不依赖任何媒体。它收藏简单,耐久,就像美酒一样,越久越香醇。小丫头在网络上征集家书,有位名叫“小葵花书香园”的朋友在留言中写下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上大学时,也经常写家书,有一次回家,看到父亲把我写的家书都整整齐齐编了号珍藏,看了很是感动!”所以,“小葵花书香园”独爱文学尤其是书信。现在,那为你珍藏的家书一定芳香四溢,飘满了小葵花书香园。像傅雷家书,现在己成为教育孩子的读本,其作用远远超出当初作者给儿于和女儿的教育了。能让人悟出许多为人处世、劝学求知,修身养性的道理。受益不是一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
更有《古文观止》,选取的历代书信精品达20多篇。书信也是文人间无拘无束发表高论的一种文体,像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袁枚的《答沈大宗伯论诗文》等,都起用书信体写成的精彩论文,其文献价值远远超出朋友间的一般讨论与问候。
四、书信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媒体
书信用于教育,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有一位老师,碰到一位问题学生,多次谈心效果都不明显。偶尔一次,发现了学生夹在作业本中的字条,于是也随即用书信的形式开始与他交流,一段时间后,那学生“成绩已名列前茅,普通话水平也提高得快。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惯,赢得了同学的的称赞,老师的好评”(那位问题学生的老师的总结语言)。
不管教材上有没有书信的内容,我都会教学生写书信,并且是跟语文活动一起进行,达到一声两歌的目的。那就是,首先告诉学生的书写格式和要求,然后让每位学生给老师写信,包括信封的书写。书写格式正确的,我一一进行回复;书写格式有问题的,包括署名或者少写日期等等,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原件退给学生,不予回信。学生都喜欢看看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希望,所以,他们会很认真地完成这项语文作业。没有得到老师回信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原件找同学分析,找出问题,进行纠正,直到达到要求,老师回信为止。这样教学的结果是:不仅挽救了纸质书信,而且学生写电子邮件甚至短信的时候,都有使用书信各式的习惯。尤其还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平时不好说的话,没有机会说的话,都在书信里面独自交流,学生没有顾虑,教师用语因为经过了考虑,也相对文明谦和,学生更容易接受。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利于教学,利于育人。
眼见着书信“无可奈何花落去”,我真的希望:语文教学,能给书信一席之地。也算是拯救一种文明或者文化吧。
肖平辉,女,教师,现居湖南浏阳。
一、书信与中国文明一样久远
有人把远古的神话命名为“口耳相传的书信”;把先人结绳记数命名为“留给自己的书信”;把山岩上的形象数字命名为“形象的书信”;把甲骨文命名为“留给后代的书信”;把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之后又在封泥上盖印章的书信命名为“最早的防伪书信”。
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无论是文人士大夫还是布衣百姓,都把书信作为相互沟通,传情达意的重要手段。但那时交通并不发达,写完了信,或亲自送去,或托人捎去,若相距遥远,书信在路上走个一年半载也是常事。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书信也就成为延续几千年文明史,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
二、书信与家一样温暖
有一位飘泊在外的游子说:在我的心中,家书与家一样久远,一样温暖。也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个女学生,生日啥礼物都不要,就要男朋友给她亲笔写封信,还要到邮局寄给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张小元觉得这个例子可以说明,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早已忘了写信这种沟通情感的方式,但同时也有一部分人是非常怀念书信带给我们的温暖的。
张教授认为,传统家书作为中华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学、美学、书法、礼仪、邮政、包装、纸张等文化的综合载体。千百年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缘文化,维系着人间的亲情,展示了个性的光芒,也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多少年前,少女羞涩地在家门前等待邮差送来心上人的信笺,母亲静静地期盼着儿子的信何时能到家,家书带给我们浪漫和温暖的想象。国学大师季羡林倡议:“抢救民间家书,就是传承家书文化,守护亲情家园,用亲情的力量维系家庭的和谐,共建和谐社会。”书信因为是亲笔,所以从来就有见信如见人的说法。每次我女儿的来信,我都会反复地细读,唯恐漏了一个字,甚至还想在字缝里读出更多的字来。
三、书信与美酒一样值得珍藏
书信的收藏,不依赖任何媒体。它收藏简单,耐久,就像美酒一样,越久越香醇。小丫头在网络上征集家书,有位名叫“小葵花书香园”的朋友在留言中写下这样一个感人的细节:“上大学时,也经常写家书,有一次回家,看到父亲把我写的家书都整整齐齐编了号珍藏,看了很是感动!”所以,“小葵花书香园”独爱文学尤其是书信。现在,那为你珍藏的家书一定芳香四溢,飘满了小葵花书香园。像傅雷家书,现在己成为教育孩子的读本,其作用远远超出当初作者给儿于和女儿的教育了。能让人悟出许多为人处世、劝学求知,修身养性的道理。受益不是一人,而是一代又一代人。
更有《古文观止》,选取的历代书信精品达20多篇。书信也是文人间无拘无束发表高论的一种文体,像白居易的《与元九书》、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袁枚的《答沈大宗伯论诗文》等,都起用书信体写成的精彩论文,其文献价值远远超出朋友间的一般讨论与问候。
四、书信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媒体
书信用于教育,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有一位老师,碰到一位问题学生,多次谈心效果都不明显。偶尔一次,发现了学生夹在作业本中的字条,于是也随即用书信的形式开始与他交流,一段时间后,那学生“成绩已名列前茅,普通话水平也提高得快。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惯,赢得了同学的的称赞,老师的好评”(那位问题学生的老师的总结语言)。
不管教材上有没有书信的内容,我都会教学生写书信,并且是跟语文活动一起进行,达到一声两歌的目的。那就是,首先告诉学生的书写格式和要求,然后让每位学生给老师写信,包括信封的书写。书写格式正确的,我一一进行回复;书写格式有问题的,包括署名或者少写日期等等,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就原件退给学生,不予回信。学生都喜欢看看老师对自己的评价或者希望,所以,他们会很认真地完成这项语文作业。没有得到老师回信的同学,拿着自己的原件找同学分析,找出问题,进行纠正,直到达到要求,老师回信为止。这样教学的结果是:不仅挽救了纸质书信,而且学生写电子邮件甚至短信的时候,都有使用书信各式的习惯。尤其还可以达到育人的目的,平时不好说的话,没有机会说的话,都在书信里面独自交流,学生没有顾虑,教师用语因为经过了考虑,也相对文明谦和,学生更容易接受。利于增进师生感情,利于教学,利于育人。
眼见着书信“无可奈何花落去”,我真的希望:语文教学,能给书信一席之地。也算是拯救一种文明或者文化吧。
肖平辉,女,教师,现居湖南浏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