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坐一条凳 起身须关照

来源 :思维与智慧·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qu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回老家,从母亲家出来的时候见到邻居大婶,打了招呼,她叫我过去坐一会儿。说是坐一会儿,就是想同我聊聊天而已,走到她家门口,她拉出一条矮长凳放在屋檐下先坐下来,然后示意我坐在另一头。这场景是那么熟悉而又温馨。
  以前,家乡几乎每家都有这种矮长凳,不过最先对这种凳子有印象是在学校里,那时候学生没有单独的椅子。我们村办小学课桌与凳子都是双人的,两人坐一条凳子,共用一张课桌。上课的时候,有时被老师提问站起来,常常是同坐的另一个同学没注意到,重量偏向了一头,他(她)就会把凳子翘起来,有时还会摔跤。这时候就会惹来一阵哄堂大笑,老师就会板起脸来批评起身没有提醒同学的这一个人。次数多了,大家就学会互相提醒了。
  不过最早我家里却是没有这种矮凳的,家里仅有的几条长凳是配合四方桌用的,比学校里的那种矮凳高,通常只是在正式的场合使用,比如家里来了客人或者是在过年、过节正经在桌上吃饭时,才会用到这种“高凳”。
  高凳与矮凳具有相同的属性,如果是一头失重,另一头自然会翘起来。因此每逢围着桌子吃饭的时候,父亲就先交待我们,与人坐这种凳子的时候,如果要起身,一定要提醒一下同坐的人,告訴别人自己要起身了,让其他人坐稳。
  小孩子有顽皮的天性,有时候会恶作剧,冷不丁地站了起来,让同坐的人摔跤,或者即使是没有摔跤,也会因为凳子的失重而受到惊吓。如果被自家大人看到了,肯定是会受到严厉批评的。
  后来稍大些到外面做客,时常看到屋檐下两个人同坐一条长凳时,先起身的一方一定会先提醒一下同坐的人,之后再起身,有些更实诚的人还要回头看看对方坐稳了,才安心离开座位。
  在乡下,邻里之间相互串门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在乡村里都不需要把客人特意引到客厅里做一番招待,只需要把屋檐下的这种凳子拉出来一点,两人坐在凳上就能说话了,自然又亲切。
  这种起身前提醒同坐的行为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是在乡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会受到教育而培养的生活习惯。这种提醒被认为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谁也不会刻意认为这有什么特别的。其实,这就是乡村人的纯朴美德的一部分。
  (常朔摘自《南方都市报》2017年12月20 图/安南)
其他文献
旅居日本,时时享受体验着先进带给人的舒适、便利的同时,却也发现,发达如日本者,某些地方却还在使用着一些老式过时的制品,比如录放像机、打卡机、火柴等。  先来说说火柴。日本象印公司针对国民1000人实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如今会用火柴的儿童只占18.1%。表面上看,似乎火柴在日本已經逐渐开始淡出历史舞台了,其实不然。比如在日本的餐厅、宾馆,为客人免费提供的基本上依然是火柴而不是打火机。  笔者曾为此
偶尔读读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助人明德。司馬迁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孔子说什么呢?“管仲之器小哉。”器者,度量也。孔子还说:“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三归,相传是三处藏钱币的府库。意思是说,管仲有三处私人藏金的府库,家里的管事们也是一人一职而不兼任,怎么能谈得上是节俭呢?那么管仲知礼吗?孔子又说:“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
手机短信提醒:尊敬的会员,您的积分将于12月31日清零,请前往门店兑换积分并及时使用。我选择需要就开心购买,否则让积分清零。  打开朋友圈,意外发现朋友已经开启好友验证功能。明白连说“你好”都可省略,或许我们曾相识相知,同路同行的友谊到此为止,谢谢遇见,不打扰,是最得体的告别。  光阴如在昨日,不会这样释然。四季教会人思考,领悟世间万物自有时序。  这个冬天,生活的城市竟无半点冬日的清寂。斑驳的行
太阳鸟是热带雨林里一种小巧玲珑的鸟,从喙尖到尾尖不到十公分长,叫声清雅,羽色艳丽。  每到太阳鸟孵卵的季节,野芒果树上便鸟声啁啾,雄太阳鸟飞进飞出,忙着给在窝里孵蛋的雌太阳鸟喂食。  那天早晨,我刚刚穿好衣服,突然听见野芒果树上传来鸟儿惊慌的鸣叫。我抬头一看,差点连魂都吓掉了,一条眼镜王蛇正爬楼梯似的顺着枝丫爬上树冠。  我赶紧躲在一丛巨蕉下面,在蕉叶上剜个洞,偷偷窥视。  眼镜王蛇爬到高高的树丫
有一种现象,被《人民日报》归纳为“慢不下、坐不住、脾气大”,很是让人担忧。“慢不下”是急躁,“坐不住”是浮躁,“脾气大”是暴躁。  看看“慢不下”的表现:去超市买东西,不愿意排队;十字路口遇到红灯,急不可待;干什么都离不开手机,受不得一点委屈;做什么工作,总是投机取巧;做学术,不是踏踏实实搞研究,而是东拼西凑;为了升迁,总是惦记着位子,热衷于制造“短平快”政绩。这种急躁,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人传给
八月桂花香。  读到有人描写桂花飘落的句子,“金色的花瓣飘落一地”,不由得想到了花落的姿势。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一直用“花瓣飘落”,甚至“花瓣凋零”来描绘所有花落的姿势的,包括桂花。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篇文章,其中的一句话我记住了:“春天的花,是一瓣一瓣飘零的;秋天的花,是整朵整朵萎谢的。”  这是我第一次读到说花落在不同季节有不同姿势的文字。  我开始观察花落的姿势。真是不看不知道花落有多
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许多年后回望那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化不开的浓浓乡愁,是舌尖上挥之不去的记忆。有人说,所有的乡愁其实都是馋,儿时吃过的食物仿佛是记忆的纽带,恒久绵长的记忆,在时间的胶片上永不褪色。  杏子熟了,麦子也慢慢变黄,老家贫瘠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麦子,虽然孱弱,但一片一片连在一起的麦田,在夏日的风中滚着麦浪,一阵阵麦香在空气中弥漫。  那时候还是生产队的麦田,伴着阵阵麦香,小村热闹起来了,
“小蜘蛛,牵银线,?荡来荡去荡秋千。  怕白天,忙夜晚,?织出一个大网篮。  网苍蝇,网飞蛾,网个蚊子当晚餐。”  这儿歌,引领我回到童年的夏日黄昏。红日西沉,燥热渐消,天色渐暗。蝙蝠在院子上空往来穿梭,蚊子在屋门口嗡嗡集群,屋檐下,一只蜘蛛却在悄无声息地织网。猛然间,一只蚊子或者飞蛾不慎撞到网上,那蛛网立刻晃动起来。蜘蛛先是迅速地躲到檐下,待蛛网稍稳定下来后,又立即出击,抓住猎物,吐出蛛丝将其缠
25岁以前,我和我妈经常吵架。七天一小吵,每月一大吵,吵架的时候简直是天崩地裂,地动山摇。我站在地铁里,对着手机歇斯底里地大喊,即使下班高峰期的人群再拥挤,我身边的乘客也总是能惊恐地为我让出方寸空间来。与此同时,我妈就在电话那头声泪俱下,梨花带雨。每次吵架,都苦了我爸和我的那群阿姨,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忙着给我发短信、打电话,让我平复情绪,顺带小心翼翼地教育我她也是为了我好;另一路则聚到我妈身边递纸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千百年来,欧阳修受人推崇的不仅仅是学问和才华,还有他的人品和高超的教育手段。  欧阳修爱才,对有才华的人往往竭力提拔重用。他了解有才的人往往恃才傲物,所以即使是批评,也采用巧妙暗示的方法,让对方改正,达到规劝的目的。  欧阳修喜欢读书,有一次读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妙文,发现里面有一段尧与下属的对话从来没有看到过,于是找来文章的作者苏轼求教。谁知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