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盐类水解的两个误区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ji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越弱越水解
  例 (节选)已知25 ℃时有关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见表1.
  表1
  弱酸CH3COOHHCNH2CO3
  Ka1.8×10-54.9×10-10K1=4.3×10-7
  K2=5.6×10-11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a.CH3COONa、b.NaCN、c.Na2CO3、d.NaHCO3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
  解析:本题大多数学生判断错误,认为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N,根据越弱越水解的原理可知,水解能力CN->CO2-3>HCO-3>CH3COO-,故pH顺序为bcda.之所以出错,主要是理解存在误区.一是以偏概全,“越弱越水解”是从一元弱酸强碱盐溶液概括而来,而多元弱酸盐的水解有它的特殊性,该原理本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可通过引入水解常数加以计算证明(盐的浓度均设0.1mol/L).
  CH3COONa的水解平衡是CH3COOH电离平衡和H2O电离平衡的共同结果,平衡时溶液中同时存在弱酸和水的电离平衡,溶液中c(H+)必然同时满足两个平衡的要求,则:
  Kh=c(CH3COOH)·c(OH-)
  c(CH3COO-)
  =c(H3COOH)·c(OH-)·c(H+)
  c(CH3COO-)·c(H+)=KW
  Ka
  Kh为水解平衡常数,其值大小表示盐的水解程度大小.由此可知,弱酸强碱盐的水解常数与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成反比.CH3COONa的
  Kh=1×10-141.8×10-5=5
  .6×10-10,这个值很小,表明其水解程度相当小,平衡时,未水解的CH3COO-浓度近似等于盐的总浓度
  c盐,c(CH3COO-)≈c盐.根据水解反应式可知,
  c(CH3COOH)=c(OH-),于是有
  c2(OH-)
  c盐=
  KWKa=Kh,
  c(OH-)=Khc盐=
  KWc盐Ka,将有关数据代入得:
  c(OH-)=
  7.5×10-6 mol/L,pH=8.88.
  同理可推得0.1mol/LNaCN溶液的pH=11.15.
  Na2CO3等多元弱酸盐的水解与CH3COONa有所不同,是分步进行的:
  CO2-3+H2O HCO-3+OH-
  HCO-3+H2O H2CO3+OH-
  其二级水解比一级水解困难.主要原因是带两个负电荷的CO2-3对H+的吸引要比带一个负电荷的HCO-3强,加之第一步水解产生的OH-对第二步水解平衡产生同离子效应,从而极大地抑制了后一步水解的进行,这在水解平衡常数的大小上可体现出来.平衡时其水解常数分别为:
  Kh1=c(HCO-3)·c(OH-)
  c(CO2-3)
  =KW·c(HCO-3)c(H+)·c(CO2-
  3)=KWK2
  Kh2
  =c(H2CO3)·c(OH-)
  c(HCO-3)
  =KW·c(H2CO3)c(H+)·c(HCO-
  3)=KWK1
  由H2CO3的第一、二步电离常数可得:
  Kh1=1.8×10-4,
  Kh2=2.3×10-8,
  Kh1Kh2 ,不难看出,Na2CO3溶液中的OH-主要来源于CO2-3第一步水解,当近似计算c(OH-)时,忽略HCO-3第二步水解只考虑第一步水解,不会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有:
  c(OH-)=KW·c盐
  K2=
  10-14×0.1
  5.6×10-11
  =4.2×10-3 mol/L
  pOH=-lg4.2×10-3=2.4,pH=14-2.4=11.6
  而0.1mol/LNaHCO3溶液中:
  c(OH-)=KWK1
  =10-14×0.14.3×10-7
  =4.8×10-5 mol/L
  pH=9.68
  由以上讨论可知,水解程度大小顺序为Na2CO3>NaCN>
  NaHCO3>CH3COONa.
  弱酸的酸性越弱,其电离就越困难,则弱酸根离子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能力就越强,形成的盐水解程度就越大,这就是所谓的“越弱越水解”.多元弱酸的强弱是由其一级电离常数决定的,而弱酸根的水解程度是由其一级水解决定,也就是与它的第一步水解产物的电离常数Kn(多元弱酸的最后一级电离常数)有关,其值越小,盐水解程度则越大,溶液碱性越强.因此,“越弱越水解”这个规律有一定的局限性,它适用于同类型弱酸盐之间的比较,否则容易造成学生误解.
  二是搞不清“越弱越水解”规律中“弱”的对象,
  认为CO2-3、HCO-3对应的弱酸都是H2CO3,甚至出现
  了CO2-3的酸性比HCO-3弱的想法.这里的“弱”指的是盐中酸根离子对应酸的酸性强弱,即酸根离子水解后所形成的酸其酸性越弱,对应离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CO2-3对应的弱酸是CO2-3,CO2-3对应的是H2CO3,明显H2CO3比HCO-3易电离,即HCO-3比H2CO3酸性更弱,酸性较弱的HCO-3对应的离子CO2-3更易水解.正确的分析应是:因电离能力:CH3COOH>H2CO3>HCN>HCO-3,则对应离子的水解能力CH3COO-  二、双水解反应
  学习了盐类水解知识后,同学们在遇到两种性质相反的盐溶液之间的反应判断,总是自觉不自觉的联靠到盐的双水解上面.如CuSO4与Na2S、AgNO3与Na2CO3、FeCl3与Na2S等在溶液中混合反应,多数同学认为它们水解能力强,且溶液酸碱性相反能互相促进水解,必然发生双水解反应,但实际上它们只是发生简单的复分解反应或氧化还原反应,而不发生双水解反应.这是由于没有真正理解、掌握双水解反应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夸大、拔高了水解的作用所致.其实盐类之间的反应是比较复杂的,与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配合物的稳定性等因素有关,凡是能减小离子的浓度,离子反应就能进行.从水解角度来看,主要有下列几种情况.
  1.两种性质相同的盐溶液反应.
  (1)两种盐(无酸式酸根离子存在)水解后性质相同且能反应,如可溶性金属氯化物(AlCl3、FeCl3、CuCl2等)与AgNO3的反应,ClO-与S2-、HS-、SO2-3之间的反应等,它们虽然有水解趋势,但由于水解后溶液性质(酸性或碱性)相同,相互抑制,不利于水解反应进行,只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难溶物或进行氧化还原反应,一般不考虑其水解.
  (2)水解和电离相互促进:这类如NaAlO2与NaHCO3(
  NaHS、Na2HPO4等)溶液混合后,AlO-2和HCO-3均发生水解:
  AlO
  -2+2H2O Al(OH)3+OH-
  HCO-3+H2O H2CO3+OH-
  溶液都显碱性,由于AlO-2水解程度大于HCO-3,使得HCO-3水解受到抑制,但却促进了反应
  HCO-3+OH-=CO2-3+H2O
  的发生,这样在溶液中,NaAlO2和NaHCO3的水解和电离互相促进,使反应
  NaAlO2+NaHCO3+H2O=Na2CO3+Al(OH)3↓
  得以进行.同理PO3-4和H2PO-4间的反应也是如此.
  2.两种性质相反的盐溶液混合时,一般先考虑以下三类反应,然后再考虑双水解.
  (1)两种含有强氧化性离子和强还原性离子的盐,既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也能发生水解反应,通常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不考虑水解.如Fe3+与S2-(HS-、SO2-3等还原性离子)的反应:
  2Fe3++S2-=2Fe2++S↓
  (2)两盐能发生配合反应,如Fe3+与SCN-(CN-、F-、C6H5O-)的反应:
  Fe3++3SCN-=Fe(SCN)3
  还有Ag+与S2O2-3的反应等,由于其配合趋势大于水解趋势,均不考虑水解.
  (3)两种盐溶液性质相反,直接交换离子就能生成溶解度更小的盐时,它们只是发生普通的复分解反应,几乎不发生水解反应.如Na2S、Na2CO3与CuSO4(ZnCl2)的反应,AgNO3与Na2CO3(Na3PO4)之间的反应等.
  在优先考虑以上三种情况的前提下,两种水解情况相反的盐溶液混合时,由于它们会相互促进对方的水解,就要考虑双水解反应.依据两盐的水解产物弱酸和弱碱的性质又有不同:
  ①完全双水解:如泡沫灭火器原理,饱和的NaHCO3溶液和Al2(SO4)3溶液分装在不同的容器中,各自存在
  水解平衡:
  Al3++3H2OAl(OH)3+3H+
  HCO-3
  +H2OH2CO3+OH-
  当两种溶液混合后,发生反
  应
  H++OH-=H2O
  促使两盐的水解平衡都正向移动,生成碱性极弱的Al(OH)3,难溶于水,易沉淀,H2CO3酸性弱,聚集到一定浓度会分解放出CO2气体,由于
  有沉淀和气体离开水解体系,使Al(OH)3与H2CO3的中和反应无法进行,促使两种盐的水解趋于完全成为不可逆反应,导致灭火器内压强增大,CO2、H2O、
  Al(OH)3一起喷出,覆盖在着火物质上使火焰熄灭,总反应为
  3HCO-3+Al3+=3CO2↑+Al(OH)3↓
  ②部分双水解:如NH+4与HCO-3(CH3COO-、CO
  2-3、S2-、HS-、F-、SO2-3、PO3-4等)混合,虽然两种离子都能水解且水解相互促进,但水解生成的弱酸和弱碱溶于水,没有离开反应体系,聚集到一定浓度时,又发生中和反应生成原来的弱酸和弱碱,存在于平衡体系,致使反应不能进行到底,若不加热,它们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只是浓度有所降低而已(这一点在判断离子共存时尤其要注意).总反应可表示为:
  NH+4+HCO-3+H2O NH3·H2O+H2CO3
  至于草木灰和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是由于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溶于水水解显碱性:
  CO2-3+H2OHCO-3+OH-
  水解产生的OH-与铵态氮肥中的NH+4结合生成难电离的弱电解质NH3·H2O:
  NH+4+OH- NH3·H2O
  NH3·H2O在光照或热的作用下,NH3挥发而使肥效降低,并非发生水解互促反应的结果.
  综上所述,并不是所有的弱酸盐和弱碱盐混合都能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只有两种盐的阴阳离子水解程度较大且能互相促进(必要条件),水解产物是易挥发的气体或比复分解产物更加难溶的沉淀,离开平衡体系,产生的弱酸和弱碱不再发生中和反应(充分条件),才能促进水解反应进行完全.完全双水解反应的范围不大,中学阶段主要记住图1几组常
  见水解程度较大的离子间发生完全双水解反应就足够了:
  图1
  总之,盐类水解涉及知识面广,多重平衡共存,相互竞争制约,这就需要我们仔细分析,抓住本质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把握浓度这一关键因素,从各个角度、层面去领悟水解原理及应用.
其他文献
例1 质量为50 kg的某人沿一竖直悬绳匀速向上爬(两手交替抓绳子),在爬高3 m的过程中,手与绳子之间均无相对滑动,重力加速度取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1500 J  (B) 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为1500 J  (C) 绳子对人的静摩擦力做功为0  (D) 绳子对人的拉力做功等于其机械能的增加  解析:笔者从学生收集到两种典型思维过程,过程一:认为人匀速
物理作为一门理科性质的科学,分析和研究物理课题的方法比较丰富,包含有直接法、比较法、电桥法、伏安法、等效法、补偿法等等,其中,补偿法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作用.在物理学中补偿法的定义就是:某一系统若受到某种作用产生A效应,受另一种同类作用产生B效应,如果由于A效应的存在而使B效应显示不出来,就叫做B效应对A效应进行补偿,而将这种补偿的概念充分利用起来进行物理测量的方法就叫
反应热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考查内容之一,考查的内容主要有:①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②比较反应热的大小;③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④化学键键能与反应热、反应热与能源的综合考查.由于能源问题已成为社会热点,从能源问题切入,从不同的角度设问,结合新能源的开发,把反应热与能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将是今后命题的方向.另外,由于反应热与物理学中的“热”、生物学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有关
人教版必修二“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中,学生往往感到上课都听懂了,做题时却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以下对学生作业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分类剖析.  第1类:由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够系统、不够全面,造成列举不全,或不能举出特例  例1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两种元素构成的共价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B) 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都是极性共价键  (C) 气态
纵观近几年的各地高考化学试题发现,高考对各类平衡常数的考查具有很好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原因是它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很好的符合了目前高考越来越综合的命题特点.考查的内容涉及了形形色色的平衡常数如化学平衡常数(Kc)、电离平衡常数(Ka;Kb)、沉淀溶解平衡常数(Ksp)、水的离子积常数(Kw)及水解平衡常数(Kh)各类常数的表达式、计算及相关的应用等等.现笔者对化学平衡常数及沉淀溶解平衡常数进行分类剖析
作为函数三要素之一的定义域,它直接制约着函数的解析式、图象和性质.在解函数问题时,不少学生往往会忽视甚至无视定义域的作用,从而导致错误的发生.本文试举例说明,以期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重视.  例1 已知f (x+1)=x+2x,求f (x).  错误解法:设  t=x+1,则  x=t-1,x=(t-1)2.  于是f (t)=(t-1)2+2(t-1)=t2-1,  所以f (x)=x2-1.  错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知识一直是高考化学中考查的热点内容,化学平衡问题也比较容易设计出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试题.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在第Ⅱ卷的综合题或基础题中必有一题涉及化学平衡问题的实际应用,体现化学平衡的实际应用.本文主要从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象分析来总结该题型的解题方法.  一、解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象题的方法  1.解答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象题的有关思路  (1)一看坐标:即明确
一、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的第一节脂肪烃,配有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图,图中标明CuSO4溶液用于除去杂质,这个反应中乙炔主要含有H2S气体,选用CuSO4溶液除杂,其反应原理为:  H2S+Cu2+=CuS↓+2H+  此反应属于一个典型的弱酸制强酸,之所以能够发生,缘于CuS不溶于稀酸(稀盐酸和稀硫酸,下同).如果换成FeSO4溶液,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
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溶液中进行的,计算溶液的浓度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础,需要熟练掌握计算的基本技能.此类题目涉及到的概念多,知识范围广,内容灵活多变,不少同学感到无所适从,下面就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具体进行分析.  一、理解重要概念  历年来的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点基本不变,要求在理解溶液、溶解度、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概念的基础上,能进行有关溶液的计算.  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和溶解度是表征
在探究问题思路,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于较为简单的问题,材料的环节序列与联结这些环节的中介是比较明确的,复杂一些的问题,材料环节序列及其联系的中介都不可能直接出现.此时,要想得到问题的思路,必须经由人性能力的展开,在联结某些关键环节的中介中,针对问题题设的结构轮廓,合理利用某些猜想的材料,构成这些关键环节疑似的中介,某种程度上,对解决问题思路的探究形成了奠基性的作用.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探究性学习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