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由此引起的高校心理危机事件,不仅数量有所增加,程度也愈加严重,逐渐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采取应对措施,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灵活地开展,帮助大学生在学校健康成长,以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去面对未来。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228-02
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价值观念的更新、行为模式变化和生活方法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变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逐步深入,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断加剧的生存竞争、急速加快的生活节奏、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容易产生不安、焦虑、压抑和苦闷的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不断产生。社会的大气候不可避免地也会影响着大学校园这个小环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上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在学习、生活、情感以及就业中容易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打击,心理压力不断加大,日益加剧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应性,导致心理危机越发严重。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尤为必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开普兰通过研究分析,对心理危机给出了定义:人们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因为紧急情况,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导致内心的紧张不断加剧,开始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更有甚者,会出现行为和思维的紊乱,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极度紧张、焦虑、苦恼、忧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以上这些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都是心理危机的通常表现[1]。
从开普兰对心理危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心理危机是情感危机的一种表现,并不是一种生理疾病。心理危机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是一种临时的、短暂的状态;(2)是一种紊乱的、崩溃的状态;(3)当事人没办法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有效摆脱当前所处的特殊困境;(4)存在可能得到良性的、崭新的潜在机遇。
(二)心理危机的分类
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发展性危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变化剧烈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比如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所产生的不适应。
2.境遇性危机。个体面临突发事件或者是无法预测的事件所产生危机。比如失去亲人、身体患病等。
3.存在性危机。个体因为面对人生中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选择而产生的焦虑和困惑。比如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困惑。
(三)心理危机的后果
1.当事人不但顺利化解了心理危机,而且在化解心理危机的过程中掌握了应对、处理心理危机的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当事人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化解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等逐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3.经过努力,当事人心理危机已经化解,但是心理还是受到创伤,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都未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心理危机会因生活遇到的任何变化被诱发。
4.经过努力,当事人的心理危机还是无法化解,心理压力巨大,对未来失去希望进而产生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未完全正确地确立,涉世不深,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面对自身的成長、突发事件以及对未来的困惑等问题,无法及时找到合适、有效的应对方法,进而表现出迷茫、焦虑或者高度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社交和人际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是影响最大的,其次是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影响相对较小。而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则是产生上述问题,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构成。
(一)社会方面
一是“拜金主义”。当前社会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拥有财富,往往意味着拥有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但是,先进社会,财富的获得并不仅仅依赖学历的提升,换言之,学历的提升并不能确保能够带来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由此,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受此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极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2],不能很好地将学业当成主责主业,人生陷入迷茫、混沌的状态。二是“就业压力”。社会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加之,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是很准确,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现实与期望有较大落差,找工作的挫折感往往就成为心理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如果不能有效排解,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二)学校方面
一是管理不严。大学与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不像中小学,有教师、家长一直陪伴在学生左右,敦促学生学习。大学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大学生作业不多、考试压力不大。大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步入大学后,会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有些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或者是专业不对口、自我期望值较高的学生,无法很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定位人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变得散漫、毫无规划,容易沉迷于网络,一头扎进游戏、短视频等,不专注学业,不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身能力,甚至逃课,导致考试挂科。二是人员紧缺。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导致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配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与在校大学生的配比甚至还达不到一万分之一,也就是说,1位心理咨询人员需要服务超过1万名学生,不单要应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承担着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使得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有限。
(三)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家庭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有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会有自卑的心理,性格内向自闭不自信,融入不了集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母离异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性格的偏执和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出现争执冲突,这些都加大了心理危机出现的可能性;父母教育培养方式的粗暴单一,导致父母子女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关系紧张,有些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家庭有了新成员,父母忽略了老大的情绪,长期积累下来导致这些大学生情绪低落,心里有怨气,脾气暴躁甚至形成极端人格,从而影响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的重大变故如果无法及时排解也会加大心理危机的概率。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尽快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化解心理危机[3]。
(一)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难免會心情低落,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日常与学生的相处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如参加集体活动、跑步、爬山或者是唱歌、绘画、大声呼喊、看电影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在社团活动、参加各种竞技比赛等,进而转移注意力,排解负面情绪。
(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制度
一是筛查跟踪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筛查发现潜在的高危对象,通过建立细致的心理健康档案,指定专人重点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长期跟踪了解。二是预警报告制度。通过建立以宿舍舍长、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班级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为网络关键节点的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层级网络,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苗头,及时报告处置。三是家校沟通制度。一旦发现心理危机及时和家长联系,深入沟通,了解、分析、客观看待危机源,听取家长建议与意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排泄负面情绪,渡过难关。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家庭成员的资源,帮助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或者是弱化危机源的强度。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危机产生,往往会手足无措,导致出现很严重的结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以及设置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设心理咨询网站等多种方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危机教学,传授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解答心理咨询室集中反映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大学生普遍所关注的问题[4],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心理危机,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等,进而树立心理危机的防范意识,熟悉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与有效方法,掌握正确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技巧。
(四)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组建不同类别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举办一些比赛或者活动,特别是一些跟心理健康有关的比赛或者活动,既可以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还可以通过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断地提高自信心、巩固自信心,或者是感受挫折,学习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结论
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是极其复杂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应对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妥善应对心理危机,顺利渡过危机,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地迎接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闫吉.我国政府在重大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赵丹.基于决策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3]王亚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4]喻春花.大学生寝室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编辑 郑晓燕
[关 键 词] 大学生;心理危机;措施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2-0228-02
社会的发展,不仅带来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更带来了社会结构的变革、价值观念的更新、行为模式变化和生活方法的改变,同时,也影响着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变迁。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多元化的逐步深入,每个人所面对的环境也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不断加剧的生存竞争、急速加快的生活节奏、日趋复杂的人际关系,使得人们的心理压力不断加重,容易产生不安、焦虑、压抑和苦闷的情绪,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心理问题不断产生。社会的大气候不可避免地也会影响着大学校园这个小环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上极易受到社会上各种思潮的影响,在学习、生活、情感以及就业中容易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打击,心理压力不断加大,日益加剧的心理困惑和不适应性,导致心理危机越发严重。大学生心理危机已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关注大学生群体,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尤为必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一)心理危机的定义
20世纪60年代,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开普兰通过研究分析,对心理危机给出了定义:人们原有的心理平衡状态因为紧急情况,平衡被打破,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导致内心的紧张不断加剧,开始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更有甚者,会出现行为和思维的紊乱,呈现出一种失衡的状态。极度紧张、焦虑、苦恼、忧郁,甚至有轻生的想法,以上这些濒临崩溃的精神状态,都是心理危机的通常表现[1]。
从开普兰对心理危机的定义中不难看出,心理危机是情感危机的一种表现,并不是一种生理疾病。心理危机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是一种临时的、短暂的状态;(2)是一种紊乱的、崩溃的状态;(3)当事人没办法采用常规的方法来有效摆脱当前所处的特殊困境;(4)存在可能得到良性的、崭新的潜在机遇。
(二)心理危机的分类
心理危机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类别。
1.发展性危机。个体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变化剧烈所产生的异常反应。比如从少年向青年转变的关键时期,由于知识和技能的缺乏所产生的不适应。
2.境遇性危机。个体面临突发事件或者是无法预测的事件所产生危机。比如失去亲人、身体患病等。
3.存在性危机。个体因为面对人生中重要的问题、重要的选择而产生的焦虑和困惑。比如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的困惑。
(三)心理危机的后果
1.当事人不但顺利化解了心理危机,而且在化解心理危机的过程中掌握了应对、处理心理危机的方式方法,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2.当事人借助他人的帮助或者通过自身的努力,顺利化解心理危机,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等逐步恢复到之前的状态。
3.经过努力,当事人心理危机已经化解,但是心理还是受到创伤,心理健康水平、适应能力和生活状况都未能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导致在以后的生活中,心理危机会因生活遇到的任何变化被诱发。
4.经过努力,当事人的心理危机还是无法化解,心理压力巨大,对未来失去希望进而产生极端行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年轻、有活力、知识水平较高、思想比较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但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又未完全正确地确立,涉世不深,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容易面对自身的成長、突发事件以及对未来的困惑等问题,无法及时找到合适、有效的应对方法,进而表现出迷茫、焦虑或者高度紧张等负面情绪,导致心理状态失去平衡,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社交和人际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是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其中,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是影响最大的,其次是家庭情况和经济压力,就业压力和学业压力影响相对较小。而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则是产生上述问题,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的主要构成。
(一)社会方面
一是“拜金主义”。当前社会正处于商品经济时代,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也不断拉大。拥有财富,往往意味着拥有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但是,先进社会,财富的获得并不仅仅依赖学历的提升,换言之,学历的提升并不能确保能够带来更高的地位、更权威的话语权和更优质的生活,由此,导致“读书无用论”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有一定的市场,受到部分大学生的认可。受此错误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极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2],不能很好地将学业当成主责主业,人生陷入迷茫、混沌的状态。二是“就业压力”。社会的发展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增大,加之,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就业定位不是很准确,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现实与期望有较大落差,找工作的挫折感往往就成为心理危机产生的导火索,如果不能有效排解,极易产生心理危机。 (二)学校方面
一是管理不严。大学与中小学最大的不同在于大学不像中小学,有教师、家长一直陪伴在学生左右,敦促学生学习。大学没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大学生作业不多、考试压力不大。大学生经过紧张的高考,步入大学后,会一下子变得无所适从,有些自控力差的大学生或者是专业不对口、自我期望值较高的学生,无法很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定位人生目标、明确学习目的,变得散漫、毫无规划,容易沉迷于网络,一头扎进游戏、短视频等,不专注学业,不参加各种活动提升自身能力,甚至逃课,导致考试挂科。二是人员紧缺。由于高校扩招,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导致高校心理咨询人员的配比较低,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在很多高校,心理咨询人员与在校大学生的配比甚至还达不到一万分之一,也就是说,1位心理咨询人员需要服务超过1万名学生,不单要应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还承担着学生健康教育和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使得学校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能力有限。
(三)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导致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关键因素。家庭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有些家庭经济贫困的大学生会有自卑的心理,性格内向自闭不自信,融入不了集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母离异也可能导致大学生性格的偏执和不善于人际关系的处理,甚至出现争执冲突,这些都加大了心理危机出现的可能性;父母教育培养方式的粗暴单一,导致父母子女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关系紧张,有些是二孩政策放开后,家庭有了新成员,父母忽略了老大的情绪,长期积累下来导致这些大学生情绪低落,心里有怨气,脾气暴躁甚至形成极端人格,从而影响学习、人际交往;家庭的重大变故如果无法及时排解也会加大心理危机的概率。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应对措施
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尽快帮助大学生提升自己应对危机的能力,可以有效地减少心理危机的负面影响,化解心理危机[3]。
(一)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节
生活、学习、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压力,难免會心情低落,难免会产生负面情绪。学校和教师,可以在日常与学生的相处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自我调节的方式方法,如参加集体活动、跑步、爬山或者是唱歌、绘画、大声呼喊、看电影等,也可以鼓励学生将时间和精力分配在社团活动、参加各种竞技比赛等,进而转移注意力,排解负面情绪。
(二)建立心理危机干预相关制度
一是筛查跟踪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普查,筛查发现潜在的高危对象,通过建立细致的心理健康档案,指定专人重点通过心理健康普查发现高危人群并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建立心理档案,进行长期跟踪了解。二是预警报告制度。通过建立以宿舍舍长、宿舍心理联络员、班级心理委员、班级辅导员、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心理健康领导小组为网络关键节点的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层级网络,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危机苗头,及时报告处置。三是家校沟通制度。一旦发现心理危机及时和家长联系,深入沟通,了解、分析、客观看待危机源,听取家长建议与意见,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排泄负面情绪,渡过难关。要充分利用大学生家庭成员的资源,帮助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或者是弱化危机源的强度。
(三)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
目前,普遍的现象是大学生对心理危机相关知识缺乏了解,一旦危机产生,往往会手足无措,导致出现很严重的结果。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讲座以及设置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建设心理咨询网站等多种方式,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危机教学,传授心理危机的基本知识,有针对性地解答心理咨询室集中反映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以及大学生普遍所关注的问题[4],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心理危机,了解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等,进而树立心理危机的防范意识,熟悉促进和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与有效方法,掌握正确应对心理危机的能力和技巧。
(四)组建丰富多彩的社团组织
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引导大学生组建不同类别的社团组织,通过社团组织举办一些比赛或者活动,特别是一些跟心理健康有关的比赛或者活动,既可以在比赛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还可以通过在比赛中取得的成绩不断地提高自信心、巩固自信心,或者是感受挫折,学习应对挫折的能力。
四、结论
大学生心理危机不容忽视,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原因是多角度、多维度的,是极其复杂的,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有效应对是一个十分必要的课题。及时有效地解决好大学生心理危机则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与个人的共同努力,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危机,妥善应对心理危机,顺利渡过危机,以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自信地迎接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闫吉.我国政府在重大灾难中的心理危机干预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2]赵丹.基于决策树的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模型研究及应用[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20.
[3]王亚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构建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4.
[4]喻春花.大学生寝室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编辑 郑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