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每一位学生而言,掌握朗读技巧,形成朗读能力尤为重要。朗读教学必须重视朗读指导的方法、技巧,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服务。
【关键词】朗读指导 方法技巧 朗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0-01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常抓不懈,并且要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在这几年的朗读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朗读指导的方法、技巧
1.根据不同年级确定朗读指导的目标。
低年级要重点训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对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中高年级要重点训练学生对重点词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当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2.重视个别朗读,少集体朗读。
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个别朗读,如,采用读给老师听,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轮流读给小组同学听等形式进行个别朗读练习。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老师发现每个同学的问题,及时纠正。尽量减少集体朗读的次数,避免给学生创造小和尚念经式的读的机会。
3.重视教师范读。
范读是指导朗读最基本的方法。对于一些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较为强烈,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进行范读引导。目的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让学生能照着老师的样子模仿,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调、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动人的情景:教师的一段绘声绘色的范读之后,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像老师那样尝试尝试,显一显身手。如,《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比较难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反复练习。
4.给足朗读的时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每一位老师几乎都会背诵的至理名言。《课标》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还是抓分析、重提问,而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堂是学生习得能力的主阵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少了,课外又能由谁来指导呢?因此,教师要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琅琅的书声飘荡在教室。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一定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指导的实践中,以下几种形式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指导效果:
1.图文对照想象朗读。
优美的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课堂上借助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我在教《九寨沟》这一课时制作了一组课件,学生一下就被优美的图片吸引住了。看到美丽的画面,自然就投入到了课文中,动情地朗读了起来,效果很好。
2.创设情境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往往能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得到感情的熏陶,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静夜思》一诗时,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人李白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播放了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渐渐地,个别孩子脸上有了一丝丝不宜察觉的忧愁,于是我在安静的氛围中轻轻朗诵了起来,孩子们不由自主接着我轻轻地随着音乐也读了起来。那停字断句,轻重急缓随着音乐也自然表现了出来。
3.语言渲染,以读代答引导读。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创设语言情境,运用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自然入境,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例如,教《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语言渲染: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读课文句子。好,前两排的子弟兵,请你们站起来,手挽手筑起人墙,让我们一起抵挡洪水。洪水更猛了,这样的人墙够坚固了吗?来,后面的战士加入到抗洪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不但读出了语言的情感,还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气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4.开展朗读比赛。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在指导朗读时,如果我们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组织赛读,往往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读的形式很多,有小组赛读、师生赛读、个人赛读、男女赛读……我清楚地记得,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我宣布要进行朗读比赛时,学生们总会情不自禁地高喊一声“耶”,然后正襟危坐,积极投入到朗读比赛中。当然,激发学生对朗读本身的兴趣才是目的,比赛仅仅是一种手段。一堂课,绝不能让比赛进行到底。
5.展示朗读的成果。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之后,教师就应当举行“朗读成果展”活动,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课本剧表演、美文配乐朗诵、表演式诵读都不失为展示朗读成果的好形式。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以读为本,让朗读从兴趣中生,从体会中活,从想象中拓,从生活中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3]李翠.《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范读的作用》, 2008-9-27.
【关键词】朗读指导 方法技巧 朗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090-01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学生感知、理解文本内容的有效手段。新课标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常抓不懈,并且要落实到每堂课的教学中。在这几年的朗读指导实践中,我发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激发学生朗读兴趣,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一、朗读指导的方法、技巧
1.根据不同年级确定朗读指导的目标。
低年级要重点训练学生对标点符号的认识和理解,对节奏和停顿的把握;中高年级要重点训练学生对重点词句和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体会作者用词造句的精当和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教师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对高年级学生来说,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林海》、《可爱的草塘》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2.重视个别朗读,少集体朗读。
在教学中要注意采取多种形式的个别朗读,如,采用读给老师听,读给自己听,读给同桌听,轮流读给小组同学听等形式进行个别朗读练习。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老师发现每个同学的问题,及时纠正。尽量减少集体朗读的次数,避免给学生创造小和尚念经式的读的机会。
3.重视教师范读。
范读是指导朗读最基本的方法。对于一些文章的重点段落,关键语句,文章所表达的感情较为强烈,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要适时进行范读引导。目的是给学生以感性认识,让学生能照着老师的样子模仿,促进学生正确掌握语调、节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掌握与之相适应的朗读方法,提高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样一种动人的情景:教师的一段绘声绘色的范读之后,学生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像老师那样尝试尝试,显一显身手。如,《陶罐和铁罐》中的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比较难读,教师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范读,引导学生理解对话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节奏,反复练习。
4.给足朗读的时间。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是每一位老师几乎都会背诵的至理名言。《课标》也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好手段,语文教学要以读为本。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还是抓分析、重提问,而让学生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课堂是学生习得能力的主阵地,如果学生在课堂上朗读的时间少了,课外又能由谁来指导呢?因此,教师要大胆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让琅琅的书声飘荡在教室。
二、精心创设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教师在指导朗读时一定要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在朗读指导的实践中,以下几种形式往往能取得理想的指导效果:
1.图文对照想象朗读。
优美的插图不仅画面充满童趣,而且色彩鲜艳,让人赏心悦目。课堂上借助电教手段,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从而收到良好的朗读效果。我在教《九寨沟》这一课时制作了一组课件,学生一下就被优美的图片吸引住了。看到美丽的画面,自然就投入到了课文中,动情地朗读了起来,效果很好。
2.创设情境配乐朗读。
优美的音乐,往往能烘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使学生得到感情的熏陶,进一步感受课文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小学语文课文类型不一,所以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内容,选择与其朗读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指导朗读《静夜思》一诗时,我在引导学生借助插图大致的了解了诗歌的内容,感受了诗人李白孤独、怀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之后,播放了著名小提琴家马思聪的《思乡曲》,忧伤而悠长的曲调一响起,我发现孩子们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思绪仿佛进入了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渐渐地,个别孩子脸上有了一丝丝不宜察觉的忧愁,于是我在安静的氛围中轻轻朗诵了起来,孩子们不由自主接着我轻轻地随着音乐也读了起来。那停字断句,轻重急缓随着音乐也自然表现了出来。
3.语言渲染,以读代答引导读。
教师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创设语言情境,运用恰当的导语,渲染合适的气氛,使学生自然入境,引导学生读出真情实感。例如,教《大江保卫战》这一课时,我就进行了这样的语言渲染:看,洪水肆虐,眼看大堤就要保不住了,战士们怎么办?读课文句子。好,前两排的子弟兵,请你们站起来,手挽手筑起人墙,让我们一起抵挡洪水。洪水更猛了,这样的人墙够坚固了吗?来,后面的战士加入到抗洪的队伍中来。让我们一起高喊: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不但读出了语言的情感,还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气概,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4.开展朗读比赛。
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总希望自己是个成功者,孩子们的这种心理尤为突出。在指导朗读时,如果我们能利用孩子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巧妙地组织赛读,往往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赛读的形式很多,有小组赛读、师生赛读、个人赛读、男女赛读……我清楚地记得,在朗读的过程中,如果我宣布要进行朗读比赛时,学生们总会情不自禁地高喊一声“耶”,然后正襟危坐,积极投入到朗读比赛中。当然,激发学生对朗读本身的兴趣才是目的,比赛仅仅是一种手段。一堂课,绝不能让比赛进行到底。
5.展示朗读的成果。
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朗读能力之后,教师就应当举行“朗读成果展”活动,展示学生的朗读成果。课本剧表演、美文配乐朗诵、表演式诵读都不失为展示朗读成果的好形式。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要重视朗读的指导,以读为本,让朗读从兴趣中生,从体会中活,从想象中拓,从生活中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朗读而精彩。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与学科教学》.
[3]李翠.《在语文教学中充分重视范读的作用》, 2008-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