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大指出,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不断巩固和发展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课上就需要我们广大民族团结教育的一线教师深入思考与挖掘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有效开发与利用民族团结教育的课程资源。
可用的课程资源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教师的眼睛里,在教师的心里,只要我们虚心、耐心、潜心、细心、专心、精心,就一定能够找得到它。現在我就按照课程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同,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方面,系统阐述课程资源应该怎么用。
一、虚心、耐心、潜心——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把校内资源分为两类,即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1.无形资源
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学校无形资源的本源,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模式都是我们丰富的资源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而“虚心”则是最有效的探索工具。
此外,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个课程资源会随着教师年龄、学习情况而不断丰富、积累和延展。
2.有形资源
在校内更多的是有形资源,如:电子阅览室、校园橱窗、各班展板、图书室等。
学校有形资源,大家可能会马上想到小黑板、挂图、模型等这些传统教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教设备,这些教具与设备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们也无法摒弃这些传统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也不能局限于这些资源之中,要潜心研究探索,寻找更多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各种教学器材、电子阅览室、校园橱窗、各班展板、图书室等。
比如,《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住房》这两课,我们就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上。在教师简单的举例引入新课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网上查找民族服饰或住房的图片并制作PPT,然后依次汇报自己查找的民族服饰或住房的特点,教师随机进行点评。
二、细心、专心、精心——积极拓展校外资源
按照要素来源不同,我把校外资源分为五类,即“人文资源”“基地资源”“网络资源”“乡土资源”“信息媒介资源”。
1.人文资源
学校外围学生熟悉的从事各种职业人们的经验、观念、智慧等统称为人文资源。这些与学生相关的人们包括家长以及其他孩子们熟悉的人。他们的经验、观念、智慧等有时会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转述和学生的联想更直接。
2.基地资源
基地资源包括派出所、消防队、社区、交通队、博物馆、图书馆、家庭、工厂、公园、购物场所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与学习的校外场所,它可以作为一种校外课程资源,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这一资源,将会为我们的课程创造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对于民族常识学科来说,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是孩子们必需参观的博物馆之一,它会让孩子们对民族常识学科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听到,甚至有的馆藏品还可以亲自动手摸一摸,动手操作一下。有什么比这样更直接、更生动的呢?当然,近几年来学生出行重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安全不可小视。正是因为学生的安全大于天,便阻挡了教师们想带学生走出校门看世界的愿望。
虽然目前我们还做不到让教学地点随心所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切合实际的基地入手。
3.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网络给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学会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插上丰满的羽翼。
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资料等许多信息作为参考,也可以找到视频、音频、图片等辅助教学。
以《少数民族著名人物》一课为例,教材中提到的英雄人物嘎达梅林、政治家成吉思汗、科技文化名人扎马鲁丁等,教材只能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就在网上查找到了嘎达梅林、成吉思汗等著名人物的电影、记录片、新闻的视频,截取片段给孩子们看,让这些著名人物在孩子们面前更直观、更立体。
4.乡土资源
学生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统称为乡土资源。正确利用乡土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乡土环境,传递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了解家乡风俗。
在我们生活的吉林省,可以开发的乡土资源也很多,比如代表东北民风民俗的二人转,有满族特色的东北大秧歌;还有朝鲜族特色冷面、辣白菜。更多的乡土资源等待着有心人去观察、去寻找、去利用。
5.信息媒介资源
还有一些资源是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信息媒介资源,如报纸、新闻等媒介信息。这就需要信息收集者细心于此,不断做好资源更新。当然,也要对所教教材了解得透彻,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留心这些方面的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个有心人,树立寻找课程资源的意识。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积累,热爱这个职业,喜欢这些孩子,只有真的用了心,才能做好一名民族团结教育教师。
编辑 赵飞飞
可用的课程资源到底在哪里呢?就在教师的眼睛里,在教师的心里,只要我们虚心、耐心、潜心、细心、专心、精心,就一定能够找得到它。現在我就按照课程资源分布的空间不同,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两方面,系统阐述课程资源应该怎么用。
一、虚心、耐心、潜心——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把校内资源分为两类,即无形资源和有形资源。
1.无形资源
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是学校无形资源的本源,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经验、教学模式都是我们丰富的资源宝库,等待着我们去挖掘,而“虚心”则是最有效的探索工具。
此外,教师自身的生活经验也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个课程资源会随着教师年龄、学习情况而不断丰富、积累和延展。
2.有形资源
在校内更多的是有形资源,如:电子阅览室、校园橱窗、各班展板、图书室等。
学校有形资源,大家可能会马上想到小黑板、挂图、模型等这些传统教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教设备,这些教具与设备在我们现在的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直到现在我们也无法摒弃这些传统课程资源。但是我们也不能局限于这些资源之中,要潜心研究探索,寻找更多可利用的课程资源,如各种教学器材、电子阅览室、校园橱窗、各班展板、图书室等。
比如,《绚丽多彩的服饰》《风格各异的住房》这两课,我们就可以在电子阅览室里上。在教师简单的举例引入新课之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在网上查找民族服饰或住房的图片并制作PPT,然后依次汇报自己查找的民族服饰或住房的特点,教师随机进行点评。
二、细心、专心、精心——积极拓展校外资源
按照要素来源不同,我把校外资源分为五类,即“人文资源”“基地资源”“网络资源”“乡土资源”“信息媒介资源”。
1.人文资源
学校外围学生熟悉的从事各种职业人们的经验、观念、智慧等统称为人文资源。这些与学生相关的人们包括家长以及其他孩子们熟悉的人。他们的经验、观念、智慧等有时会比教师在课堂上讲述、转述和学生的联想更直接。
2.基地资源
基地资源包括派出所、消防队、社区、交通队、博物馆、图书馆、家庭、工厂、公园、购物场所等可以为学生提供活动与学习的校外场所,它可以作为一种校外课程资源,系统地、深层次地开发这一资源,将会为我们的课程创造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对于民族常识学科来说,东北民族民俗博物馆是孩子们必需参观的博物馆之一,它会让孩子们对民族常识学科的学习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在那里孩子们可以看到、听到,甚至有的馆藏品还可以亲自动手摸一摸,动手操作一下。有什么比这样更直接、更生动的呢?当然,近几年来学生出行重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学生安全不可小视。正是因为学生的安全大于天,便阻挡了教师们想带学生走出校门看世界的愿望。
虽然目前我们还做不到让教学地点随心所欲,但是我们可以从身边的那些切合实际的基地入手。
3.网络资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网络给教师课堂教学注入了活水,学会开发网络课程资源,为我们的教学插上丰满的羽翼。
在网络中,我们可以寻找到教学设计、课件、说课、资料等许多信息作为参考,也可以找到视频、音频、图片等辅助教学。
以《少数民族著名人物》一课为例,教材中提到的英雄人物嘎达梅林、政治家成吉思汗、科技文化名人扎马鲁丁等,教材只能以图文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我就在网上查找到了嘎达梅林、成吉思汗等著名人物的电影、记录片、新闻的视频,截取片段给孩子们看,让这些著名人物在孩子们面前更直观、更立体。
4.乡土资源
学生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统称为乡土资源。正确利用乡土资源,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能够引导学生认识乡土环境,传递家乡文化;欣赏乡土风情,了解家乡风俗。
在我们生活的吉林省,可以开发的乡土资源也很多,比如代表东北民风民俗的二人转,有满族特色的东北大秧歌;还有朝鲜族特色冷面、辣白菜。更多的乡土资源等待着有心人去观察、去寻找、去利用。
5.信息媒介资源
还有一些资源是我们平时所接触的信息媒介资源,如报纸、新闻等媒介信息。这就需要信息收集者细心于此,不断做好资源更新。当然,也要对所教教材了解得透彻,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留心这些方面的材料。
随着时代的变迁,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我们在生活和教学中时刻做个有心人,树立寻找课程资源的意识。勤于观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善于积累,热爱这个职业,喜欢这些孩子,只有真的用了心,才能做好一名民族团结教育教师。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