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动性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主要内在的动力,当一个人在做某一件事情具有了极大主动性的时候,这个人就已经成功了百分之九十。学习是一件艰苦的事情,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极大挑战性,因此,学习就需要求学者对知识的欲望具有强大的贪欲性,这样才能激发求学者内在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现代高效快速学习方法,首先就是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可以逐渐培养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培养:
一、明确学习的责任,促进主动性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点责任心。学习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有一点学习责任心。也就是说,要明白你为谁而学?对谁负责?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见之于我们的报章、杂志之中;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为个人出路而学,见之于人们日常街谈巷议之中。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全面,都不利于一个人真正自觉地坚持学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迅速提高。所以,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既为个人出路学习,也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这样将自己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自觉地督促自己坚持到底。
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习似乎枯燥无味,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
很多人都会说“哎呀,我要是对唱歌、旅游、玩等好多事情都感兴趣,可是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也想学习成绩好,怎样能让我对学习感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呢?”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要注意感觉每一个可能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
作为学生,因为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但为了系统的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我们必须把心里对一些课程的排斥放下以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从心理上亲近,以一种好奇眼光看待这些课程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所有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你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为出发点,将所有的知识体系化,从而培养对其他功课的兴趣。
其次,认真是对产生兴趣的重要来源。
许多抱怨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都没有真正认真的对待学习,其实,认真是和兴趣成正比的,你的学习认真了,不仅会取得好成绩,还能享受知识本身给你带来得成就感,成就感和好的成绩就会刺激你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会促使你更加认真的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甚至到入迷的地步。
第三,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
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调节自己的情感,不要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寻找课本中对自己成长的种种帮助和好处,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当你已经能在每个课本里寻找到无数的快乐和成就时,你还能说自己没有学习兴趣吗?
三、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成功是一切努力的动力,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孩子们都渴望被肯定,渴望成功。尽可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进步,也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特别是那些有差异的学生。“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似乎更贴切的说明要成功,在成功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才能主动学习,把学习活动当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越学越想学,学生们只有体验到成功与收获,才会变消极为积极,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窒息他们的思想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在“我要学”的前提下,体现“我能学”的主动性。
五、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本身就存在着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关心,对他们寄予希望和期待,对他们要“多鼓励,树信心,低起点,教方法,快反馈,速评价”,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优秀生则应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才能,使其学习兴趣逐步升华为志趣。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有所得,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完成角色的转变,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再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
一、明确学习的责任,促进主动性学习
无论做什么事,都需要有点责任心。学习也是这样,一个人要想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就必须有一点学习责任心。也就是说,要明白你为谁而学?对谁负责?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国家历来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强调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见之于我们的报章、杂志之中;另一种观点则是强调为个人出路而学,见之于人们日常街谈巷议之中。
笔者认为,这两种观点虽然都有它一定的道理,但却都不全面,都不利于一个人真正自觉地坚持学习,不利于学习效率的迅速提高。所以,比较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既为个人出路学习,也为社会、为国家、为人民而学,这样将自己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大大提高学习的责任感和主动性。每当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就会自觉地督促自己坚持到底。
老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方式,讲清楚学习的意义,逐渐培养学生自觉的学习意识。
二、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学习似乎枯燥无味,要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是提高学习的兴趣。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都会因为兴趣而执着于某一样活动,并在最后取得或小或大的成功。
很多人都会说“哎呀,我要是对唱歌、旅游、玩等好多事情都感兴趣,可是就是对学习不感兴趣,我也想学习成绩好,怎样能让我对学习感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呢?”
首先,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自己对学习不感兴趣,要注意感觉每一个可能让自己感兴趣的细节。
作为学生,因为个体的认知结构不同,每个人都可能出现对个别课程不感兴趣的情况。但为了系统的掌握知识,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我们必须把心里对一些课程的排斥放下以提高学习兴趣。积极的参与,从心理上亲近,以一种好奇眼光看待这些课程提高学习兴趣。而且,所有的知识都是融会贯通的,你可以以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为出发点,将所有的知识体系化,从而培养对其他功课的兴趣。
其次,认真是对产生兴趣的重要来源。
许多抱怨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都没有真正认真的对待学习,其实,认真是和兴趣成正比的,你的学习认真了,不仅会取得好成绩,还能享受知识本身给你带来得成就感,成就感和好的成绩就会刺激你对学习的兴趣,而兴趣又会促使你更加认真的去学习,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形成良性循环,互相促进,学习的兴趣会越来越浓,甚至到入迷的地步。
第三,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
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调节自己的情感,不要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还可以寻找课本中对自己成长的种种帮助和好处,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当你已经能在每个课本里寻找到无数的快乐和成就时,你还能说自己没有学习兴趣吗?
三、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成功是一切努力的动力,更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孩子们都渴望被肯定,渴望成功。尽可能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找到闪光点,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进步,也毫不吝啬的给予表扬,特别是那些有差异的学生。“成功是成功之母”这句话似乎更贴切的说明要成功,在成功中找到快乐,在快乐中才能主动学习,把学习活动当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越学越想学,学生们只有体验到成功与收获,才会变消极为积极,积极主动的学习。
四、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说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
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依据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另外,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知识强加给学生,要特别注意保护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窒息他们的思想而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反,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评意识和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在“我要学”的前提下,体现“我能学”的主动性。
五、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学有所得
教学本身就存在着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困生。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要特别关注、关心,对他们寄予希望和期待,对他们要“多鼓励,树信心,低起点,教方法,快反馈,速评价”,给学生创设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对优秀生则应注意“加餐”,解决“吃不饱”的问题,培养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才能,使其学习兴趣逐步升华为志趣。这样围绕教学内容和要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学有所得,体现自我价值。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教师必须及时更新观念和完成角色的转变,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再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要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一个好的“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地发挥教师在教育体制和教育对象之间的“中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