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纸伞理想国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ymoon0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南雨,古巷韵绸缪。油纸伞中凝怨黛,丁香花下湿清眸。幽梦一帘收。”
  ——白居易
  分水岭乡,偏居四川泸州东南一隅的小镇,因自明清时期便广泛生产油纸伞而闻名,制作历史逾四百年。据清光绪八年(1882年)《泸县志·卷第三》载:“泸制(桐油)纸伞,颇为有名。城厢业此者二十余家。崇义分水岭亦多此者,而已分水岭所致最佳。近有美美,工作益精巧。”

谨遵祖训 方寸之间


  溽暑盛夏,车在城郊弯弯绕绕的山路上颠簸。
  从灰扑扑的车窗往外望去,农家院坝上方方正正地摊着苞谷子,在骄阳下反射出耀眼的金黄,田里青绿的水稻已经开始抽穗。躲在树冠里的雄蝉不知疲倦地鸣唱吸引着它的姑娘。在这个没有空调的老旧车厢里,倚着硕大背篼的村民们一边抱怨着这烤人的天气一边扯着家长里短。
  到了分水岭镇子上,正碰上他们三天一次的赶场,熙熙攘攘的街道两旁摆满了瓜果蔬菜日用商品。循着当年茶马古道的石板路往上爬,路边风口檐下坐着三三两两手作油纸伞的妇人,再拐过一个暗巷便豁然进入油纸伞的王国,这条巷子顶面和两壁都挂满了各色油纸伞。逆光下,坐在巷口的老婆婆正专注在伞架上穿彩线,一个小女孩撑着刚刷完桐油的伞跑到屋檐下阴干,裹着桐香的风贯穿巷子扑面而来。这座清末的古旧建筑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油纸伞制作技艺代表性传人、被誉为中国“伞王”的毕六福先生建立的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活态技艺展示体验馆。
  推开传习所厚重的木板门,门轴发出吱呀的响声。屋里的女工们正在熟练地网伞穿线、在伞面上刷桐油,这便是油纸伞的最后几步了。一个在旁观摩的小女孩领着我下了土坡来到后院的工坊。
  这是一座老旧的土胚房,想来已有不少年头了。阳光从瓦缝间漏下,投射在坑坑包包的泥地上,伞影横斜。毕六福就蹲在一堆原竹傘架旁边,他一边捣鼓着手里的工具一边抬起头,我便看到了先前在“非遗”报道的照片里那张朴实的四方脸。
  说明来意后,他略带抱歉地说:“这段时间忙得很呐,我要赶忙做活路,你先自己四下看哈拍哈,要采访的话就过来问我,不关事。”说完就趿着那双半旧的草鞋跑过去磨竹竿了。
  两年前,应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阳朔戏楼的邀请,毕六福耗时半年亲手制作了一把直径16米、高10米的油纸伞伞王——“天上漓江”,成功刷新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所以在我先前的想象中,这位毕家油纸伞的第六代传承人一般不会亲自做伞,一做就该是“伞王”这样的大手笔,万万没想到他会干这种细碎到打磨伞竿的活。
  “咋可能不做呢?我不做伞哪个做?天天都要做的。而且竹子对伞来说是很重要的,我肯定要把好关。”毕六福往堆材料的角落看了看,扯出一根竹竿说:“你看,这根竹子就不行咯!”顺手一掰,竹节应声而断。
  毕家的老祖宗曾定下成品伞的标准:条子反复撑收3000次不损坏,水浸泡24小时不脱骨,顶五级风行走不变形。所以备料可谓相当讲究,需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上寻找生长三年以上且向阳的楠竹挑出韧性和弹力都符合标准的材料,才能有资格制作伞骨最受力的部分——批子和衬子。
  伞面靠批子支撑,而衬子又支撑批子,仅批子和衬子的制作就有20道工序。例如批子的长度为50厘米,所以在山上砍下的楠竹,通常会就地锯成长50厘米的竹筒,再用刨子平着削掉凸起的节巴,刮去竹筒表面的竹青。
  一旁坐在门口戴着老花镜的老工匠正对着光安静地在竹筒上画出一横一斜两道标线。这便是刮青后一个蛮有意思的步骤——画墨。为了使伞面收拢后能够严丝合缝,每一把伞的批子需出自同一竹筒,所以将竹筒等份劈开为批子后,依据先前所画的横线排列方向,斜线排列顺序,就能利用竹筒原有的形状达到合拢的标准,这些都是细节中的智慧。
  因此,伞骨的制作从号竹(选竹料)开始,对竹料进行粗加工,随后经过水浸、晒光等技术处理后分别制作出批子,衬子、伞托(上托固定批子、下托固定衬子)、伞杆等组成伞骨的部件,在零件上钻孔、拼架、穿线、串联伞柄伞头后就制成了骨架的雏形。将组装好的伞架撑开,利用先前打好的孔,用穿有绳子的折子沿批子外缘穿接,同时调整批子间的距离使其更为平均,这样的网伞缠5圈以上反复加固伞骨,使得油纸伞更加经久耐用。由此经过约十天的劳作,那些朴拙的楠竹、木块便脱胎成为精致的伞骨。
  一把油纸伞由伞面和伞骨组成,因此制作油纸伞就可粗分为三大步骤:制作伞骨,拓印伞面,将伞骨与伞面拼合。所以制作伞骨这些我们看起来异常复杂又难以轻易理解的操作流程,还只是其中的第一步。
  传统油纸伞的制作工艺相当复杂且考究,整个过程可谓繁琐非常,全部依靠手工完成。分水有句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一把精装伞甚至要经过百余道工序才得以成形,让人不得不佩服工匠们的耐心与巧手。

规规矩矩做伞 踏踏实实做人


  其实除泸州外,江西婺源甲路、浙江杭州余杭、福建南平洋口、云南腾冲荥阳等都是油纸伞的产地,但分水油纸伞作为油纸伞行业中一枝独秀的“非遗”主要在于其依旧沿用传统的石印技术,而别处的油纸伞多为伞面整体盖至伞骨上,再在伞面上作画。
  19世纪初,石印技术从德国传入中国后,分水的制伞工匠不断革新反复试验,发现石印的独特优点,故此代替了原始的印刷方法并大力推行。现如今石印的模板制作是将带有一定腐蚀性化学成分的药墨与花岗岩大理石的石面按照设计的图案反复涂抹,石面被腐蚀得粗糙不平后便成为制作伞面的模板,可供长期使用。   《天工开物》中记载:“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分水油纸伞的伞面依旧沿用这里所说的小皮纸,是由桑皮、山桠皮等韧皮纤维为原料,经泡料、煮料、洗料、晒白、打料、捞纸、榨干、焙纸等步骤制成的手工皮纸,极富韧性且吸油性强,尤其适合用作油纸伞的伞面纸材。
  小皮纸经手工裁切为扇形,再利用之前制好的石面模板用秘制彩墨反复印刷上色,各个伞面纸张上就能够拓印上极富美感的传统图案。而如何在伞面上反复精准上色的过程仍是家族中密不外传的核心绝技。
  做好伞架与伞面两部分之后便是将伞面拼合并平整贴糊在伞架上。糊雨伞的过程中,工匠会在胶水中兑入豆浆,用毛刷蘸取白糊糊的浆来回反复在伞面纸张上刷上厚薄均匀的胶水。糊伞讲究细心和手巧,需将整个伞面贴糊得干净漂亮,纸张不能起泡,皮纸图案要对口。用他们的行话讲就是:沟子平整不露头,牙子包住不露口。
  负责糊伞这道工序的董师傅正在伞架上贴糊的伞面是民间传统的吉庆图案——龙凤呈祥。升龙张口旋身回首望凤,翔凤展翅翘尾举目眺龙,祥云缭绕,一派祥和。众兽之君的龙与百乌之王的凤两相对应,也寓意着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主色调是亮眼的大红,寓意着红红火火。
  直径84厘米的伞有28根伞骨,需要7张石印的扇形伞面,而直径100厘米的伞面有32根伞骨,需要8张石印的扇形伞面。不同于电脑印刷出的伞面只需四张,用这种传统石印手法做出的伞面面积较小,所以需要的张数更多,因此要如何做到图案的完美拼合也非常考验工艺人的熟练程度。
  时值小暑之际,好不容易有一股风穿堂而过却还带着骄阳的热度,在这偌大的工坊里只有几架电扇在嗡嗡作响。董师傅将糊好的油纸伞放到窗户旁晾干,要让胶水干透一般需要一天的时间,所以阴雨的天气并不适合做伞,在这样许多行业都避开辛苦劳作的季节里,油纸伞工匠们却需要加班加点地干活。
  待晒干后将纸伞收拢,扣扎伞面,让每一个伞面最大限度地收紧,然后以摄氏七八十度的炉火烘烤一天,使伞快速定型,能够开合自如。裹顶后再给伞的正反面刷上特制的熟桐油,以增强纸的强度,加强防雨效果。毕六福的父亲曾说,必须要用自己熬制的桐油才能做出好的油纸伞。
  上完桐油便是看起来最繁琐的网伞。女工们的手在伞骨间快速翻飞,将五色丝线按照特定顺序穿缀在批子的小孔中,每一层的颜色圖案各不相同,一般需要缀两干多针。满穿伞可增加伞的牢固性,其独特的多彩配色也有金玉满堂之意。
  坐在巷子口网伞的蒲婆婆说,她已做了37年的伞,本已退休,突然闲下来倒觉得不做伞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遂又跟着做点网伞的活。那个时候,镇子里的许多人与她一样,基本都是全家一起做伞,后来20世纪90年代遇到油纸伞的瓶颈期,正当壮年的伞匠们基本都放弃技艺外出打工做活,留下一些妇女老人靠着点稀薄的收入混口饭吃。
  泸制油纸伞在2008年申报“非遗”成功后,从日常使用的雨具转型为文化需求产品,许多人慕名前来购买油纸伞,故此镇子里的六七家油纸伞作坊又重新开工,各自在油纸伞的道路上传承下去。
  毕六福一直坚信只有自己把伞做好了之后才会吸引更多的客人,才能从根本上去获得大家的认可。“那个时候没有想那么多,申请非遗之后就明显感觉担子就重了。既然我被推举为这个油纸伞的传承人,那么我就应该为我们油纸伞的传承负责,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这是我一贯的准则,也是我教导我的徒弟们所要达到的要求。只有我们自己把伞做好了,才能够从根本上让我们的油纸伞越走越远。”

现实困境 理想坚守


  在活态技艺展示体验馆里,毕六福的妻子陈元香正在用一块看起来有些特别的布在伞面上细细地刷着桐油。油伞这个步骤也极考验操作师傅的工艺水平与经验值,如果刷得太薄就达不到防水、防蛀、防腐的效果,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因为雨水浸湿或阳光暴晒导致伞面过早破损,而若刷得过厚则可能导致伞面粘连,或产生麻点影响美观。
  我初次去的时候尚不知她就是毕六福的妻子,只觉得这位一个劲邀我去她家吃饭的阿姨特别热情,后来才得知原来她便是老毕身后的女子,从双十年华便跟了他,风风雨雨三十几年,陪着他从艰难走到康庄。我搬过一个小马扎坐在旁边说想跟她聊聊,她颇有些局促地一个劲摆着手说自己没什么文化说不来,只会做事干活路,最后拗不过我才打开了话匣,这一打开便收不住了,说到激动之时表情也跟着再现,颇有些质朴的可爱。
  “哎哟,那个时候哟,没得哪个看得起做伞的,去请那些老工人跟我们老毕一起做,别个都说不想跟着一起倒霉,根本没人愿意进来做伞!”
  陈元香皱着眉头愤愤地说,似乎又回到了那段最艰难的时光。不要说将手艺传给年轻人了,连五十岁左右的人都看不起伞厂,唯有几位年逾花甲、做了一辈子伞的老手艺人还在和老毕一起坚持。
  “经济效益太差略,饭都吃不饱,哪里还有人会愿意来做伞,还谈啥子传承哟?”
  上世纪50年代伊始,镇子上的伞匠们这家出点钱,那家凑点做伞的工具,一起合资建立起了泸县制伞生产合作社,毕六福的父母亲也成为了这里的工人。可以说从出生开始,毕六福就在接触油纸伞的技艺,在他尚五六岁之时,就会跑到厂子里去跟着大人们学做伞,与他父亲一样,毕六福十余岁便掌握了油纸伞制作技艺,堪称制伞奇才。
  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时候,正逢钢架尼龙伞的兴起,其轻便易携的优点使得许多人都转而使用尼龙伞,原本作为生活必需品的油纸伞受到了相当强烈的冲击,市场严重萎缩,镇子上许多生产油纸伞的作坊迫于生计不得不选择放弃,伞厂亦举步维艰。为了生存,厂里成立了蜂窝煤车间,老毕便白天跟着做蜂窝煤,一有空闲时间就打伞托子,做些零件,以免自己手艺退步。1994年,踏实肯干的毕六福被大家推举为厂长。当时许多人都笑他老实得傻,说油纸伞厂就像是个没有芯子的空壳,不要说没钱可赚了,连之前欠下的债务都还不清。陈元香听着大家这样说也有些不安,跟老毕商量说要不然不要接了,老毕很肯定地对妻子说:“你晓得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做伞的,我也是从小就做伞,我愿意做伞,也喜欢做伞,所以我想继续做下去。老汉一直跟我讲,喊我要坚持做下去,哪怕卖不出去,也不能让老祖宗传了三百年的东西断在我手上。他相信会有发扬光大的一天,我也相信。所以我想接下来,就算大家都不看好这件事,我也要坚持把他做下去。”   陈元香被老毕的话打动了,从此以后再没有反对过他做伞。那个时候,伞厂连每人每个月10元钱的工资都发不出来,老毕就让工人去陈元香的蜂窝煤厂挑蜂窝煤,陈元香就从自己的蜂窝煤厂支钱出来给工人发工资。
  幸好云贵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红白喜事的时候仍有用大红伞的传统习俗,这才没使油纸伞的产业断掉,哪怕收入极其微薄。用陈元香的话说就是:“给我们吊着命的。”
  素有“小重庆”之称的泸州,像火炉般的夏天绝对是最难熬的几个月。一天毕六福下班回家,愁容满面地跟陈元香说:“天气太热略,伞厂的好几个老人家都病倒了,没得人做活路咋办嘛?”陈元香看着老毕,感觉他好像一下子又老了很多。
  “我来!我从跟你耍朋友开始就一直看你做伞,网伞我也会,其他的你来教我,我来给你打下手。”
  虽说订单不多,但油纸伞这些工序如此繁琐,夫妻俩仍然忙不过来,陈元香就请来自己的姐姐嫂嫂,分工协作,这才算是把人家大红伞的订单给完成了。
  夫妻俩历经起落,本着热爱油纸伞的初心与将祖业传承下来的责任心一步步走到现在,独自坚守终见复兴。
  “现在是真的好多了,好多了哈!儿子儿媳都回来帮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哪里是我那个时候敢想的哟。”陈元香仰头笑了:“还有从上海、广西跑过来买我们的伞呢!”

黄金时代 心手相承


  陈元香的儿子毕原绅是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材生,2007年便开始在成都工作。分水油纸伞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的2009年,泸州市委常委劉云想请毕六福把精通电脑的毕原绅喊回来帮忙。初时陈元香和老毕还是有些犹豫的,虽然他们也想儿子把祖业好好传承下去,但毕竟儿子辛辛苦苦念了这么多年书,也在成都安定下来了,如果就回到镇子上干这些初中生都能做的活未免有些可膳。
  在大榕树下的老茶馆里,刘云三番五次找老毕谈心,老毕便试探性地给儿子打了个电话询问他的意见。没想到毕原绅在这件事情上颇有自己的想法,没过多久便辞了职,牵着漂亮媳妇背着大包小包就回到了镇子上。
  “虽然这个手艺并不需要什么高级的知识,确实是初中生都做得来的事,但是我认为油纸伞的传承并不仅仅只是包含做伞这门手艺当中的技术。如果要将我们油纸伞发扬光大,除了要像我爸那样踏踏实实把伞做好,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事要做,比如向社会大众的宣传、产品的营销还有工艺技术的改进等等方面,我们年轻人肯定比父辈有更多的见解与独到的想法。怎么将传统的手工艺融入到现代社会中,跟上这个社会的变革,也是我主要努力的方向。”
  毕原绅许是受了其父亲的言传身教,也一直把做好油纸伞当作自己的责任。在这个“互联网 ”的时代,他用自己所习得的电子商务专业知识与新潮的思想使分水油纸伞通过多种渠道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宣传,使发扬油纸伞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2011年,老毕和小毕一同建立起这座油纸伞制作技艺传习所,以日常生产制作中一种活态的方式去向大众展示、宣传,坚持“非遗”的本真性与完整性。传习所常会组织一些油纸伞制作技艺参观和学习体验活动,也会借着“非遗”的东风抓住机会去全国各地展示他们引以为傲的泸制油纸伞,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了这个“中国手工伞艺的活化石”,这个传承了四百余年的技艺。
  小毕的两个孩子,大女儿7岁,小儿子5岁,在放暑假的这个时候,也会跟着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做油纸伞的一些基础步骤。毕六福在谈及自己的乖孙儿的时候不无自豪地说:“他们现在都会穿线略!”
  这种传承很有魔力,或许这便是他们血液中流淌的一种使命感,毕原绅的儿子女儿如此,毕原绅如此,毕六福亦如此,在这个桐油纸伞理想国中,每一位小朋友都可能是未来的制伞工匠。就算他们最后可能并不会以此为生,但至少,油纸伞的手工技艺依旧会—代代传承下去。
  “孩子现在太小,我并不知道他们以后会不会选择走上我们这条路,但是就算最后不是他们,也还是会有其他人再继续往下做,只要老祖宗的手艺没有失传,这便够了。我爸爸常说,油纸伞不是我们一家人的技艺,应该是大家的东西,只要喜爱油纸伞,热爱这门手艺的人,我们都欢迎他们来学习,这也是我爸爸最初建立油纸伞技艺传习所的初衷。现下我们是把这门手艺给做起来了,也打响了分水油纸伞的名号,许多年久不做伞的伞匠都回来了,这也是个很不错的结果。”毕原绅讲完,便又抱着一沓拓印好的伞面往工坊去了。
  我坐在老房子的天井下面,抬头便见阳光沥过青叶,镶嵌着那块匾额:
  “规规矩矩做伞,踏踏实实做人”。
  TIPS
  ·交通:分水岭地处四川泸州江阳区。泸州现有飞机场但尚无客运火车站,故较为大众的交通方式可选择从重庆乘坐汽车前往。到达泸州城区后在蓝田客运站乘坐325路公交车直达分水。
  ·美食:走在泸州大街小巷,时常可闻酒香。作为泸州闻名全国的标签之一,泸州老窖的白酒可谓历久弥香。除却美酒,泸州的美食多以小吃为主,例如黄粑、白糕、豆腐脑、凉糕这些小食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另外桂圆荔枝等本土水果也是泸州特产之一。
其他文献
若说下榻,特别难忘的是住在甘棠苑的那两日。甘棠苑若迁到北京,在民俗特色酒店里归类是没跑儿的。在北京,它那等房间越少房价就会越高,高多少都用不着惊讶。它的住宿条件另類,古客栈的感觉加现代设施,很多是一般的大饭店、大酒店不具备的。家具太实惠,实实在在的大写字台,长近2米,宽得1米多,硬木的,我觉得像黄花梨,抽屉都镂着花。椅子是明代官帽式,挪动起来很沉。屋里的其它摆设包括电视柜、花架都是硬木,都是古董式
新疆拥有祖国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地处我国西部边陲,现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蒙古、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乌孜别克、满等民族。千百年来,新疆人以豁达开朗、兼容并蓄的性格彼此尊重、交流、发展,新疆的饮食文化也融合了各民族的特点,集各家之所长,丰富而又独特,广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世界友人的喜爱,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瑰宝。  提起新疆的美食,你或许特别会对外酥里嫩的烤羊肉串、筋道柔韧的拉条子、麻辣鲜香的大
台湾的小吃小食早就风靡亚洲,口感好长相可爱,也是台湾小吃惹人喜的特点。那么,台湾的大餐又如果呢?早就想尝台湾大菜,今天终于在京城找到了这家不论从环境、菜品、用料、价格都非常地道的台湾本土餐厅,刚进门,已垂涎!    地道时尚台湾菜  印象里的台湾菜馆有几个特点,一是老板一定是台湾本地人,最少也要是闽南人;二是菜品不多,小巧精致惹人喜欢;三是有很多的饮料雹冰甜点来讨女孩子的欢心。  走进饭前饭后北京
我在可可西里无人区拍摄的海拔高度基本是5000米左右的区域,那里是高寒气候,植被稀少,空气稀薄。记得我第一次去的时候高反(高原反应的简称)严重,当时在海拔2780米的格尔木就开始难受,白天困得不行,晚上又头痛得睡不着。这种状态下,如果再去海拔5000米的地方,情况有多糟糕可想而知。但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克服高反。我一边呕吐,一边吃抑制高反的药物,过了几天身体状况开始好转。后来我频繁地出入无人区,长期在
立在山上还未运到海边的石像。谁在迎接第一缕阳光  在茫茫的南太平洋上,有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小岛由三座屹立在深海的火山峰组成,它长不过2.4千米,宽只有1.7千米,是名副其实的小岛。它离大陆太远了,距最近的智利大陆也有3700多千米,所以,这是一个完全与世隔绝的岛屿。  小岛没有水源,却终年下雨;全岛没有大树,却遍布杂草;岛上没有多少原住民,却伫立着千余座巨大的石人……太阳总是把它的第一道光芒洒在这
汪曾祺在《鱼我所欲也》中深情描述:“一桌子菜,全是鳝鱼。除了烤鳝背、炝虎尾等等名堂,主要的做法一是炒,二是烧。鳝鱼烫熟切丝再炒,叫做‘软兜’;生炒叫炒脆鳝。红烧鳝段叫‘火烧马鞍桥’。”  黄鳝也叫长鱼、鳝鱼。黄鳝多半隐匿在沟渠、稻田、池塘中,与甲鱼、泥鳅、乌龟并称为“四大河鲜”。它喜欢钻洞穴居住,昼伏夜出。夜晚出来觅食,以小鱼、螺蚌肉、蛙肉、蚯蚓等为食。黄鳝在我国食用和药用有悠久历史,清炖味美,常
当年的石油公路在雅丹地貌里穿越。曾经为湖的湖相地层呈现在雅丹地貌上。不同的沉积环境形成了色彩各异的地层。拟人化造型,这像不像马克思头像?  “柴达木”蒙古语意为“盐泽”,因分布有星罗棋布的盐湖和盐泽而得名。柴达木盆地被阿尔金山-祁连山-日月山-昆仑山等山脉环抱,东西长约700公里,南北宽150-200公里,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盆地,也是我国地势最高的内陆山间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具有
有人把万里长城比喻为祖国大陆颈上的花环。据文物部门考察测量统计,全国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全加起来,总长度超过10万公里。明代的万里长城,在北京段全长约629公里,呈半环形分布于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门头沟等区,算弧形花环吧。春天花事繁忙的季节,北京段的各长城段各有各的花事故事。北京段长城春天的花事花景花情,让人动心。居庸关门墙上的野地黄  当我在居庸关北关门的城台高墙墙缝中看到紫色的野花时有
北京→集宁→凉城→丰镇→北京  总里程:998公里 (3天2晚)  线路3  皮件街、集宁博物馆、集宁战役馆:见线路1  岱海:国家AAAA旅游景区。凉爽之城休闲胜地。水面面积12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三大内陆湖,盛产鱼类,尤以大银鱼为著名。营业时间:8:30至18:00。  二龙什台:景区内峭壁悬空,陡峰连天,沟壑纵横,林海苍茫,主峰海拔2305米,是凉城县境内最高的山峰。营业时间:8:30至
中秋前后,正是莲藕上市之时。菜市场边随处可见卖藕的乡民,那一堆堆刚从淤泥里崴出的鲜藕,小山似地码堆成一溜排,弥散着水生草木特有的气息。  莲藕,对于从小在水乡长大的我来说,实在是不陌生。记得孩提时,离家不远就有个荷塘。每到馨风和煦的六月,荷塘里便有一层层碧绿的荷叶衬托着绽放正艳的粉白荷花,以骄傲的神色在那随风摇曳,荡漾着过往路人的心。亭亭荷花,是莲做姑娘时的模样。到了秋天,荷塘暂时褪去了曾经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