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本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in_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主要介绍教育本质的认识方法,并对流行的几种教育本质观进行介绍与评论。教育的本质在于将内在于人自身的潜在可能性,通过一定的条件将其转化为现实,促进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丰富了教育本质的内涵,也更加明确了挖掘和研究教育本质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教育本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2-0020-02
  1 引言
  现代教育技术兼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在研究、开发教育学习资源的同时,也开始关注教育本质的研究。对于教育本质的研究,至今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教育界中的专家和学者由于研究角度和研究方法不同,对于教育本质也有着不同的阐述,他们对于教育本质论述都有着一定的独创性,给人以启迪,但是对于这些观点,学术界却没有形成统一认识,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论述。现代教育技术之所以重视教育本质的挖掘和研究,是因其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教育观的前提和基础,如果对于教育本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会导致教育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背离教育理论和实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也就无从谈起了。教育的本质问题是推行现代教育技术,深化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而要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需要对教育有清晰的认识。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育的观念、内容、手段和管理发生深刻的变化。关于教育以及教育目的,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无数专家学者都对这一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孔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弘扬高尚的品格,使人能够弃旧图新,使人达到更加完善的境界。蔡元培指出,进行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被教育者能够完善自己的品格,使其能够通过对自身的发展对人类文化尽一份责任,而不是在教育过程中将人锻炼成工具。
  在国外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无数的哲人先贤也就教育提出自己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教育是为了促进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蒙台梭利指出,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通过教育使孩子能够独立地生活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本身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用一个灵魂来唤醒另一个灵魂,在教育活动中如果不能够触及灵魂,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灵魂深处的变化,那么教育也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育的目的也就不能实现。斯普朗格认为,教育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并不是对已有知识的传授,而是要通过教育将人内在的创造力激发出来,将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
  现代教育技术的推广赋予教育更深的内涵。关于教育的定义,在《中国教育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的论述的:“教育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指专门组织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人类对于教育的理解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更是应该紧跟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认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拓宽了人们对于教育本质的传统认识,深刻认识到教育本质研究重点在于研究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及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教育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而不是仅仅研究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概念的变迁。
  2 几种流行的教育本质说及其评价
  “教育本质生产力说”及其评价 教育本质生产力指出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生产力,其主要理论依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育从本质而言是劳动力进行生产的一个环节,而劳动力是构成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其次,教育的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科学技术又借助于教育将自身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力量,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
  再次,他们认为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劳动,教师已经成为社会总体工人的组成部分。
  最后,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现代生产力的内涵得到了增加,外延不断拓展,科学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此而言,科学人才和教育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观点主要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出发,对教育的本质进行把握。这就导致它只是从教育与生产相联系的一个层面对教育的本质进行理解和阐述,因而难免是片面的。
  “教育本质多重属性说”及其评价 教育本质的多重属性说指出,教育本身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现象,社会各因素对教育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从每一个单一的影响因素出发所得出的教育的本质都是片面的。教育的本质是在多重的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质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生产力,一是上层建筑的层面。三层属性说认为,教育具有实践性、生产性以及政治性。除此之外,还有更多重属性说。教育本质多重属性说认为,教育的本质并不是由单一的社会因素主导,各种因素对教育的影响平行地、并列地决定了教育的本质。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系列的教育本质属性,如实践性、生产性、政治性等。这实际上是没有找到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多重属性说认识到了教育内在的不同本质,但是并没有在此基础之上将不同的教育本质统一起来,没有找到这不同的教育本质之间的统一基础和根基,从而否定了教育本质的单一性,因此也是不科学的。
  3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教育本质的重新审视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握人的内在需求,深度发掘学生的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现代教育本质的新内涵。关于教育的本质,本文认为是对人的存在和发展在一定现实条件下的综合和把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存在,既包含显在存在,又包含潜在存在;二是教育是对人的这种存在和发展的把握;三是这种把握是处于一定的现实条件之下。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育是对人的显在存在和潜在存在的培养和把握。教育原本就不是要教给学生什么,而是营造学生喜欢的环境,然后让学习自然发生,让学生每一天都过得充实、愉悦,每一天都在成长,每一天都有进步。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更加关注学生的整体教育,其影响下的教育本质在于全人的塑造和培养,特别是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以至为人的一生成长、发展奠基。教育的本质体现着真、善、美的价值取向,在学生的心中种下真、善、美的种子,浸润、滋养、内化为学生的素养,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这样的教育才能成为人成长的基点。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发展培育中坚人才,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要引导和鼓励学生从自我管理开始,创新突破,鼓励学生关注现实,关注前沿的学术品格。
  时下的教育充斥着极端的功利主义,过分偏重于教育的工具价值,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了竞争教育,一味追求排名、分数,教育异化了,人也异化了。学校越来越偏离化育功能,导致音体美劳的教育严重边缘化,学生缺乏审美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背景下更应该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地探索新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律和教学模式。教育由于受到社会制度、历史传统、文化背景、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使世界各国的教育理念、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存在不小的差异,但追根到底,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这就导致教育的本质在世界各国是有共同点的。
  中国历来重视教育,大教育家孔子曾提出的“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的教育观点,并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三千弟子、贤人七十;陶行知先生坚持“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以及“教学做合一”,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苏联时期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收容、教育、改造社会中的孤儿和流浪者,经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将这些原本缺乏道德观念,以偷窃、暴力为生的孤儿和违法者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教育的科学性还较远,教育的艺术性更需要加强。在现代教育的运用和发展过程中,教育者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推动基础教育科学、规范、合理发展;要挖掘出学生的潜能,关注每一位个体,遵循教育的规律,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施予适宜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没有“生产线”桎梏的自由环境中健康成长,把自己最大的潜能释放出来,才能更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力。
  4 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使教与学的模式和教与学的方法发生变化,丰富了教育本质的内涵,迎合了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学生更是如此。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心理特点都是不相同的,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的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育学生时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做到以学生为本,实行快乐教育、兴趣教育和体验式教育,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性格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其制订适合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盲点,让教育回归轻松、快乐、健康、向上的本质,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创造力。■
  参考文献
  [1]伍新德,张人崧.现代教育本质的多元视角考察[J].柳州师专学报,2006,21(2).
  [2]浩泉.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访谈[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3]张树臣.教育的本质与教育[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是指引我们更好担负历史使命的行动指南。教育装备行业的同志们要深入学习,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忘初心、不忘宗旨、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并就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提出8个方面的要求,内容涉及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方向道路、治国治党、内政外交等诸多领域,内涵丰富,寓
摘 要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是促进优质资源普及共享的重要课题,其建设程度如何,未来该如何建设是当下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从传播内容的视角,提出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秉承的策略。  关键词 精品资源共享课;传播内容;高等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8-0059-02  1 引言  精品资源共享课(下文简称共享课)是“十二五”期间推动高校
摘 要 在分析“中国大学MOOC”客户端的平台特性及其相对于PC端独有优势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其应用于成人教育的必要性、适切性,并据此提出应用于成人教育的构想。  关键词 MOOC;中国大学MOOC;移动终端;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2-0056-02  Chinese University MOOC based on Mobil
初三历史一次课堂练习成绩揭晓,几名平时学习比较积极的学生,成绩都不是非常理想。当教师问及其中原因,他们有的表示缺乏历史复习的时间,有的表示缺少历史复习的氛围等,大致意思都是这次随堂练习没有准备充分。他们的诉苦似乎也是理由,但同时也反映了初中历史学习的先天不足:初三历史复习涉及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和世界历史等六本教科书,教材知识容量大,中考历史学科课后又在语文、数学、英语三大学科夹缝中求生存,因此
摘 要 电子白板使用方便快捷、易于操作,它储备的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以给美术课堂提供丰富的素材。实践证明,巧妙运用电子白板,可以让美术课堂绽放生命的异彩!  关键词 电子白板;美术课堂;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9-0071-02  美术课堂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课
摘 要 在对高校教师的人性假设分析的基础上,将激励理论运用于高校教师管理中,树立“以师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构建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客观、公平的教师考评体系,是激发高校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障,对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具有促进作用,是高校教师管理取得实效性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关键词 激励理论;人性假设;管理理念;激励机制;教师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心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  多媒体技术蓬勃发展,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电子白板、E课堂、网站教学、互动反馈技术等新兴的技术正逐渐代替原始的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体验到信息技术的魅力。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笔者认为,运用新信息技术应该首先
摘 要 通过对黄石地区中高职“3 2”一体化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理顺管理体制,出台相关规定要求;中高职联办学校应以高职学院牵头,成立管理机构,科学制定一体化的培养方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学运行管理,提供质量监控保障。  关键词 职业教育;“3 2”五年制;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
摘 要 结合餐饮空间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分析部分,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主要针对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设计现状进行深入调研,通过资料收集、整理、汇总,将其划分为综合豪华型餐饮空间、依托旅游景区的度假村、淳朴的自然主义风格等几种类型的空间设计。并从中总结呼伦贝尔地区蒙古族餐饮空间设计的特点、设计中的优缺点,为进一步设计研究进行前期的资料准备。  关键词 蒙古族特色;餐饮空间设计;餐厅定位  中图
摘 要 以可持续发展为着力点,从专业实习的角度出发,就新形势下如何将大学生培养成为爱国、敬业的社会中坚力量而展开论述,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专业实习;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144-02  1 研究背景  专业实习是在校大学生获取岗位应用知识、提升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