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幼儿园班级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规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1.打好开学工作的第一仗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情况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婆婆、妈妈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敲门,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总之,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
2.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
3.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
4.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
5.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6.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師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四、要求统一。保持常规管理的一贯性
1.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2.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教师应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由于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性不同,在管理上,我们总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蕴含的理念,将自己的实践与之相结合,从而探求一条更规范、更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的办法。
关键词:幼儿园;常规管理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1.打好开学工作的第一仗
新学期开学是小班工作最为重要也是最为辛苦的一个阶段,但是,只要班上的老师齐心协力,找到工作的突破口,就会迎刃而解。为什么这样说呢?一般情况下,通常小班的孩子入园时会哭闹不止,轻微的一般是一周左右,严重的一般是二至三周,甚至个别特殊的有一个月左右。孩子在教室里面哭,有的婆婆、妈妈在教室外面哭,甚至有的家长敲门,要求进来给孩子喂饭。总之,家长们送孩子入园时站在教室外久久不肯离去。
2.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活动规则
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
3.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
4.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
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外,还发放一些先进的家教资料,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加重得到强化。
5.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6.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教师看到一幼儿在结构区将花片乱扔在地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不要乱扔花片,把花片捡起来!”如果教师采取另一种方式,比较温和但是坚决的方式,对他说:“××,这个篮子是花片的家,我们把地上的花片送回家。”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師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四、要求统一。保持常规管理的一贯性
1.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位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2.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教师应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
3.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
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由于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个性不同,在管理上,我们总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探索,认真钻研《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蕴含的理念,将自己的实践与之相结合,从而探求一条更规范、更有效的班级常规管理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