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毽球运动对中小学身体发展有多种益处。本文从毽球运动发展的前景、界定、目标、内容、理论依据、实施原则等逐一进行分析论证该项运动在小学校园开展的可行性,旨在把毽球这一运动引入小学体育课堂。
【关键词】体育教学;校本课程;毽球运动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首次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小学体育活动上升至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
在此背景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显得尤为紧迫。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校本课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形成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毽球校本课程的优势
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80年代中后期才亮相国内赛场。它的比赛场地类似排球场,中间挂网(男子网高1.60米,女子网高1.50米),两项团体赛每方各3人,每局15分,决胜局为每球得分制。比赛时运动员用脚踢球,不得用手、臂触球,在本方场区内最多只能击4次球。
毽球是一项机动、灵活的体育运动,锻炼价值大,学生的跑、跳、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运动。近几年毽球运动在学校和社区都发展迅速,无论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中都常常看到同学在参加该项活动。经常参加毽球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骨骼和肌肉,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协调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联系,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机能;能全面地发展力量、耐力、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应当多开展毽球运动。
开发毽球运动的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树立终生体育思想意识,而且对改革现行体育课程的内容、激活教学机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通过开发研究,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好的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合理有效的开发学校体育资源,把实践经验上升为校本课程。
三、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一)毽球运动目标容易达成
把毽球运动开发为校本课程,其总体目标是以毽球运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体魄保障。
根据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可操作的具体目标:(1)编制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毽球教学”类的校本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库。(2)普及毽球运动,使毽球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展示,形成特色的学校毽球比赛。(3)通过毽球课程,形成融洽、活泼、充满乐趣的师生关系,使全校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全校热爱运动,喜欢毽球,积极参赛的氛围。(4)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这些目标都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师资、场地、器材上我校完全能够给毽球运动以保证。
(二)课程内容可操作性强
我校体育教师力量充足,学生爱好毽球运动,需求大,学校能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对毽球运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充分,且毽球运动已经在学生中间非正式地传播,体育课上,学生对开展毽球运动有强烈需求。可以说,毽球运动在我校已经具备了群众基础,只要我校体育教师将毽球运动规范化,并组织相应的比赛,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就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四、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实施过程
1. 确立毽球运动教师团队。从我校体育教师中遴选专门的毽球运动教师团队,确立毽球运动核心力量,以保证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全面开展。
2. 制定毽球运动课标、学案。确定教师团队后,由毽球运动总负责人带头制定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实施策略,安排体育课的毽球运动教学,制定规范的校本课程用书,制定毽球比赛方案,制定大课间活动 方案。
3. 确定毽球运动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评价更加注重运动对学生身体成长的有效性,着重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确保毽球运动是学生真正喜欢。
4. 在全校师生掌握毽球运动技能后,开展师生间、班级间、男女同学间的比赛,使毽球运动成为学习特色课程,为学校营造阳光向上的气氛,通过运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毽球运动为全校师生健康带来益处。
(二)课程实施原则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毽球运动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 民主参与原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感受体育的阳光。
3. 开放性原则。确保毽球运动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喜欢参与。
4. 生成性原则。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事先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全,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综上所述,毽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各类体育竞赛、体育部门与民间活动中得到重视与发展,并且已逐步走向世界。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就“毽球教学”进行专项教学研究。毽球运动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下,对小学毽球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研究,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至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07(04).
[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新华文摘,2004(08).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士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02).
【关键词】体育教学;校本课程;毽球运动
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背景
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首次把“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中小学体育活动上升至一个国家战略的高度。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和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
在此背景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显得尤为紧迫。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校本课程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实施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形成终生体育意识的重要途径。
二、毽球校本课程的优势
毽球运动是一项新兴的体育项目,80年代中后期才亮相国内赛场。它的比赛场地类似排球场,中间挂网(男子网高1.60米,女子网高1.50米),两项团体赛每方各3人,每局15分,决胜局为每球得分制。比赛时运动员用脚踢球,不得用手、臂触球,在本方场区内最多只能击4次球。
毽球是一项机动、灵活的体育运动,锻炼价值大,学生的跑、跳、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都能得到锻炼和发展,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运动。近几年毽球运动在学校和社区都发展迅速,无论在体育课、课外活动、大课间活动中都常常看到同学在参加该项活动。经常参加毽球运动锻炼能全面发展人的骨骼和肌肉,促进少年儿童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促进新陈代谢;协调神经系统与运动器官之间的联系,提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机能;能全面地发展力量、耐力、灵巧、协调等身体素质,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因此应当多开展毽球运动。
开发毽球运动的校本课程,不仅有助于推行全民健身运动、增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以及树立终生体育思想意识,而且对改革现行体育课程的内容、激活教学机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与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通过开发研究,能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更好的贯彻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合理有效的开发学校体育资源,把实践经验上升为校本课程。
三、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可行性
(一)毽球运动目标容易达成
把毽球运动开发为校本课程,其总体目标是以毽球运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体魄保障。
根据这个总体目标,我们制定了可操作的具体目标:(1)编制一套具有学校特色的“毽球教学”类的校本课程教材和校本课程资源库。(2)普及毽球运动,使毽球运动在大课间活动中得到展示,形成特色的学校毽球比赛。(3)通过毽球课程,形成融洽、活泼、充满乐趣的师生关系,使全校展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形成全校热爱运动,喜欢毽球,积极参赛的氛围。(4)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这些目标都符合我校实际情况,在师资、场地、器材上我校完全能够给毽球运动以保证。
(二)课程内容可操作性强
我校体育教师力量充足,学生爱好毽球运动,需求大,学校能充分调动人力、物力资源,对毽球运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实践、课程评价、课程管理。
校本课程开发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我校提供给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充分,且毽球运动已经在学生中间非正式地传播,体育课上,学生对开展毽球运动有强烈需求。可以说,毽球运动在我校已经具备了群众基础,只要我校体育教师将毽球运动规范化,并组织相应的比赛,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就能很好地得到落实。
四、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设计
(一)课程实施过程
1. 确立毽球运动教师团队。从我校体育教师中遴选专门的毽球运动教师团队,确立毽球运动核心力量,以保证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全面开展。
2. 制定毽球运动课标、学案。确定教师团队后,由毽球运动总负责人带头制定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实施策略,安排体育课的毽球运动教学,制定规范的校本课程用书,制定毽球比赛方案,制定大课间活动 方案。
3. 确定毽球运动评价体系。确保课程评价更加注重运动对学生身体成长的有效性,着重评价学生运动能力的提高,同时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确保毽球运动是学生真正喜欢。
4. 在全校师生掌握毽球运动技能后,开展师生间、班级间、男女同学间的比赛,使毽球运动成为学习特色课程,为学校营造阳光向上的气氛,通过运动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联系,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毽球运动为全校师生健康带来益处。
(二)课程实施原则
1.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毽球运动课程必须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为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提供课程保障。
2. 民主参与原则。教师和学生一起运动,一起感受体育的阳光。
3. 开放性原则。确保毽球运动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喜欢参与。
4. 生成性原则。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事先不可能考虑得十分周全,必须在开发的过程中及时总结、修订,在实践中将其逐步充实完善。
综上所述,毽球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在各类体育竞赛、体育部门与民间活动中得到重视与发展,并且已逐步走向世界。但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还没有就“毽球教学”进行专项教学研究。毽球运动有利于小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在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背景下,对小学毽球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实施研究,有较高研究价值和创新意义。
■参考文献
[1]毛振明.简明体育课程教学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陈至立.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J].中国学校体育,2007(04).
[3]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J].新华文摘,2004(08).
[4]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5]朱士雄.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0(02).